國小數學第二冊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82W

七加與減(三)

國小數學第二冊教學反思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比較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教學時,首先以生動形象的情境吸引學生,激發求知的慾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本節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初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因此,通過問題情境“誰會贏”使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必要性,為學生的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間,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出幾種不同的估算方法。在新知探索中,我又通過不同的形式營造一種研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鼓勵演算法多樣化,並能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創新思維,同時也使其掌握100以內的連加運算的方法。這節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在小組活動時,還是沒有完全讓每個學生釋放出自己的潛能,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方式還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嘗試與改進。

7.2乘船

1.重視學生演算法的動態生成,鼓勵演算法多樣化,真正的教學過程是師生、生生積極有效互動、動態生成的過程。在嘗試計算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出發,產生不同的計算方法;併為學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機會,通過交流,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這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培養自信心和創新思維。

2.把計算的學習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

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解決這個世界中發生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就提供著豐富的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的機會。本節課從主題圖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切實感受到學習計算的必要性,體會到演算法多樣化中的算理。

3.鼓勵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點撥,選擇教材和生活中有價值的問題與學生展開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同時培養學生表達和傾聽的習慣,學會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

7.3乘車

《標準》提倡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本節課讓我再一次地感受到情境教學的魅力,如果沒有“暢遊動物園”這一情境,一年級的學生對於數字較大、計算過程相對複雜(有進位退位)的混合式題,最多算4,5道就會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厭煩。但是,當把計算融入到“坐車”“採花”“拔河”“賽跑”等具體的情境之中,學生要感興趣得多,他們不覺得是在做題,只覺得有趣好玩,儘管計算過程比較複雜,題量也不少,但每一個活動都是一個興奮點,都讓學生意猶未盡。特別是“接力賽跑”這一環節,掀起了課堂的高潮,學生的辯論熱烈而精彩,這種大膽想像、敢於創新、積極思辨的精神是非常可貴的,也是其受用終身的。整節課,學生自始至終都保持著旺盛的精力和濃厚的興趣,甚至很久以後還有學生對我說,最喜歡動物園這節課。

儘管如此,我覺得仍有遺憾。1.對學生放得不開,留給學生展示自我的空間還不夠。在“接力賽跑”這一環節,我有意識地培養和展示學生敢於創新、合理想像、積極思辨的精神,但不夠充分。課後也有本校的老師對我說:“你的學生說得多好啊!為什麼不讓他們繼續說下去呢?我們還覺得沒聽夠。”2.“小熊回家”這一題,不一定每道題都要計算出準確得數,在對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指導上略有欠缺,比如可以用估算、直覺思維等多種方法。

八統計

8.1組織比賽

本節課突出了兩個方面的特點。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由於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不高,學習方法掌握得較少,因此,在這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側重於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在這節課中,安排了兩次合作學習。第一次是在“組織比賽”這個活動中,由組長帶領組員一個一個依次說出自己最喜歡的體育專案,然後請組長根據調查的方法和結果,在全班進行交流,再由大家觀察統計表,根據統計表中的資訊繪製統計圖。這次活動只是初步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調查的方法,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第二次是在“果汁生產”這個活動中,讓學生運用調查的方法。組長成為這次活動的組織者,讓大家為了完成調查任務而進行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的交流溝通,培養團隊精神。2.充分運用激勵性評價。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評價方式是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體現。同時,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和對學生評價方法的指導也是教學中的重難點。在這節課中,我非常注重運用激勵性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比如:在學生的兩次合作學習中,每個小組完成學習任務有先有後,我對先完成學習目標的學生說:“你們的速度真快!你們看,大家都在向你們學習”。對於那些速度比較慢的小組,我更多的是採用鼓勵的方式,比如:彆著急,相信你們一定做得很仔細。運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對那些速度快的小組起到鼓勵的作用,還在全班樹立了榜樣,讓大家都向他們學習;而對於慢的小組,讓他們減小心理壓力,使他們感覺學習並不困難。在評價中,我不僅經常運用激勵性語言,還注重給學生象徵性的鼓勵,如:在小組調查“最喜歡的體育比賽”結束後,我對每個調查方法好、結果準確的小組都要送給他們小青蛙做獎勵,讓學生明白:只要你付出努力,你就會有收穫。

不過,我覺得還有兩方面做得不夠。第一,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還應加強。一年級的學生,探究的意識和探究性學習的方法還沒有真正掌握,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應重視對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學會更多的學習方法。第二,還應加深對統計意義的理解。在“組織比賽”“飲料購買”“水果生產”這三個活動中,可以通過“老師介紹、師生共同探討和學生獨立說出統計意義”這三個過程加深學生對統計意義的理解。

8.2買氣球

在本節課中,根據教材安排,引導學生開展“買氣球”和“最喜歡的動畫片”兩個統計實踐活動。

首先,努力使情境的設計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如:結合單元教學時間恰恰在“六一”兒童節前夕,讓學生為慶祝活動出謀劃策,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對於教科書安排的調查“學生最喜歡的電視節目”,通過課前調查,我發現學生對電視內容的認識和選擇大多侷限於動畫片,因此結合學生特點我稍加改動變為統計“學生最喜歡的動畫片”,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課堂氣氛熱烈而活躍。其次,力圖體現師生共同探索收集、整理資料的全過程,促進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如鼓勵學生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尊重學生的意見,努力創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互動空間,引導學生體驗不同的收集資料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整理與複習(二)

1.改進活動方式,激發興趣:在教學“你學到什麼”時,採用“摘智慧果實”的遊戲形式,利用生動的畫面引導學生回顧學過的知識,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2.注重合作交流,引導學生探究:本節課教學注重採用小組合作、同桌交流等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小組活動給學生提供充分自主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出謀劃策,在相互交流中擦出思維的火花、相互補充,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3.給予學生成功的體驗,樹立自信心: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在課堂上創設“成功”的情境,讓學生回顧自己成功的經歷,欣賞自己的作品,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這些都能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教師信任的眼神、及時恰當的表揚以及來自同學激勵的掌聲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堅定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