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三年級課時的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1.56W

篇一:國小三年級《年月日》教學反思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把本節教學的重點定位於:把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運用良好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備課時,從課的容量上來看,量確實較大,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在40分鐘內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會計算全年天數等,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通過上這節課,我覺得本節的目標定位準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學習,課堂設計落在實處。

國小三年級課時的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以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在本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觀察天體運動,使他們知道年月日是怎樣產生的,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並提出教學目標。在練習環節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示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學本課時,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獨立思考後才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這樣使每名學生都“動”起來,從而避免有些學生“坐享其成”“人在課堂身在操場”的不思維的這樣一個誤區。如教學大小月的基本知識,我先讓學

生認真觀察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當學生心裡有譜之時,才下指令讓他們填寫統計卡,為後面的分類認知大小月奠定了基礎。

在教學大小月之後,我安排了數學小遊戲:聽老師報月份,男女生分別起立。當最末老師報出2月時,有趣的場面出現了:有的起立又坐下,有的東張西望在觀望他人的動態,學生此時耐不住了,有些面面相覷……我笑著問:大家想站又不想站的,為什麼?這些正好是這節課的重點,這一刻,不正體現了學生思維的過程嗎?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拳頭法和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來幫助他們記憶,這一內容本來很枯燥,但通過動手數一數和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記住這一知識點,可見這些是很有效率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對於中、低年級學生來說,更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

本課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識的記憶、鞏固、深化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我採用的方法是,總結提煉出消化本節內容所要用到的數學方法,即:猜測觀察——推理驗證——得出結論,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融方法性、趣味性、探究性為一體,設計了每種演算法後隱藏一題,調動學生運用良好的學習方法來內化知識的拓展性練習。練習中還儘量優化了以“生活”為背景的數學內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引進和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實踐。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還巧妙的引導組織學生自覺運用數學方法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指導還不夠,探究學習時對學生的組織還做的不夠。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合理調控時間,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己去發現,真正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駕馭課堂的能力還需鍛鍊,對教學方法還需要摸索。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艱鉅任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優化學生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並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今後,我還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鑽,下大功夫,在新課程的改革的帶動下,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學模式,實施主體性的教學,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努力成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師。

篇二:認識年月日教學反思

《年、月、日》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的內容,教學重點是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及相關的知識,整節課,學生在輕鬆愉快、民主的學習氛圍中主動探索發現新知,學生儘管不是妙語連珠,知識面也不是很廣,但還是體驗了自主探索的樂趣,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悅。

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幾乎天天接觸年、月、日的有關知識,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但需要關注的是,不同的學生在這方面的積累是有差異的。而且,學生關於年、月、日的知識應該也是非系統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錯誤的理解,但是都為他們學習年、月、日打下了基礎。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時,我首先安排讓學生觀察年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年曆中發現各月的天數。從而探索出大月、小月。

我們體驗到的一種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奧祕的感覺;誰缺乏這種情感,他就喪失了在心靈的神聖的顫慄中如痴如醉的能力。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這才是應當在學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本節課,我首先讓學生收集了豐富的事實材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去發現知識;讓學生通過交流與合作,產生思維的碰撞,去深化理解知識,接著,我安排讓學生創作記憶大小月的方法,學生在原有的經驗上像詩人一樣創作出了歌訣,像數學家一樣發現了用拳頭記憶的方法,他們經歷了再創造的過程。

課堂的生命活力來源於對事件或對事實的感受和體驗,來自於對問題

的好奇和思考,來自於不同觀點的碰撞和認同,來自於探究體驗中的驚險和喜悅。老師要儘可能的為學生提供思考、交流、實踐、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經歷感悟、體驗的過程,使教學充滿無窮的可能性,洋溢生命的活力。

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於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在教學中就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現實生活的問題數學化,把數學知識生活化,”大膽地開啟門窗,讓現實生活的“燦爛陽光”照亮我們的數學課堂,讓數學學習活動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更加貼近生活,使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數學是從生活中走來,在生活中發展,為生活而服務的,從而體會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生活現象,去解決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 在教學中,我沒有用權威性的說教,而是通過學生活動中所產生的教學資源,逐漸推進教學程序。比如:從學生暢談自己對年、月、日的已有經驗,繼而觀察年曆片進行驗證,再發表自己在觀察、思考後的所得,再驗證、反思,最後得出結論,我始終是作為一個“活動的組織者”平等地參與其中。師生在認知、溝通、互動中交往,在交往中縮小彼此間的心理距離,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不斷地迸發出智慧的火花,課堂真正成為學習的共同體。

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數學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生推到自主學習的舞臺上,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促進學生髮展的課堂,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

喜愛、不願下課的.課堂,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課堂上教師恰到好處的“導”,課堂教育教學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把教師對學生的“導”喻為一個“支點”那麼學生將圍著這個“支點”旋轉,轉出他們自己獨特的“舞臺”。 教師教學過程應當是教師帶領學生主動認知、探究問題的過程,課堂教學應當以探究為切入點組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探索新知。而教師善於調動各種感官的作用,更是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推向高潮,(一個肯定的眼神、會意的微笑會給學生帶來無窮的力量;一個皺眉讓這群足智多謀的學生又一次陷入思考;一句鼓勵性的評價會讓好勝的他們得意洋洋;而一個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更是讓他們爭論不休……)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對於教師而言像這樣善於利用多種方法、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個“支點”,對課堂教學將取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之,教學中我們要把學生作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把“學”的空間還給學生,把“想”的時間交給學生,把“做”的過程留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牢固樹立“教學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理念,要關注、瞭解、尊重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興趣,進而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選用教學方法。真的希望“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能深深注入我們一線教師的靈魂深處。今後,我還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鑽,下大功夫,在新課程的改革的帶動下,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

學模式,實施主體性的教學,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努力成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師。

篇三:年月日教學反思

“年、月、日”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年、月、日》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建立年、月、日的時間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係;並有掌握大、小月的記法。本節課在學生既有的生活經驗上,學習年月日方面的有關知識。因此教材選取了和學生生活緊密聯絡的素材。在課的一開始,播放奧運會開幕式的錄影,以此引出難忘的日子,讓學生說一說難忘的有意義的日子或節日,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對通過學生自己動手觀察、小組合作探索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髮現年曆卡上的知識、並能找到有效的方法記住大月。培養了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參與者,其指導作用體現在精心設計的問題情境上,努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反思:老師讓學生拿出年曆卡,仔細觀察,看看有什麼新的發現?學生如魚得水,激情高漲,因為他們從年曆卡上發現了許多從未知道的知識。,一節課,我拋開了自己原來設計的思路,我順著學生的思路整理板書,完全跟著學生的思路走,既不把老師的想法強加於學生,又能在關鍵的時候拉學生一把,使每個學生的思維有機會得到最佳的展示。學生只有親手“做數學”,才能親身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探究:首先,要給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不要將教學過程變成機械兌現教案的過程;第二,要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質疑問難、發表不同意見,不要急於得到圓滿的答案;要給學生以思考性的指導,特別是當學生的見解出現錯誤或偏頗時,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矯正,將機會留給學生,不要代替學生自己的思考。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優化學生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並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今後,我還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鑽,下大功夫,在新課程的改革的帶動下,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學模式,實施主體性的教學,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適當的壓力催人奮進。“小數的初步認識”是新教材三年級下冊的內容,這部分內容雖然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但是由於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大多數的孩子對於小數並不陌生,鑑於此,我把這節課的重點落在小數的讀法及表示長度的小數的意義的教學上,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特點,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知識鏈:一、說說生活中的小數,並說出表示價格的小數的實際意義;二、認識表示長度的小數,並知道它們所表示的意義;三、用小數表示身高,多方面瞭解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整節課下來,感覺學生對於表示價格的小數的實際意義和用小數表示身高這兩方面掌握得不錯,孩子們參與積極性高,學得輕鬆,也掌握得較好,自認為在以下幾方面做得較好:

一、充分調動孩子已有認知。

在課的一開始就讓孩子們說印象中的小數、找身邊的小數,得出要研究的素材,這樣一開始孩子們就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他們必須去搜索知識庫中與本課知識有關的所有認知,為學習做好了必要的知識準備,同時能讓他們很深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二、充分促使孩子主動學習。

課前對於如何教學表示長度的小數的意義這一環節頗有困惑,其實這部分知識並無什麼探究的價值,用分數表示是在第五冊已經學過的知識,不是本課的重點,而把分數寫成小數是一種規定,不需要孩子們去探究。那麼是否就直截了當地用課件來幫助講解算了呢?我反覆思考這一問題。終於決定先自學、再講解,一方面可以從小培養孩子們的自學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照顧不同層次的孩子,讓優生自主地去學習,再讓他們來幫助一些學困生,此外,因為有了教材這一老師的教學之後,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就輕鬆許多,很多問題可以讓孩子們來回答,而不是教師自問自答。

三、充分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

無論如何把課堂放給孩子們,老師在其中穿針引線的作用還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節課教學,如果老師不找一些表示長度的小數出來,孩子們就會認為小數只表示價格;如果老師不教孩子們正確地讀小數的方法,孩子們就會用以前的讀法來讀小數;如果孩子們自學後不作必要的講解,就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會把3釐米寫3/300米。因此,無論什麼課,老師的引導作用總不可少,關鍵在於如何“導”得不漏痕跡、如何“導”得恰到好處、如何“導”在關鍵之處。本節課中,在學生正確地讀小數後,我問“小數與我們以前學過的數讀起來有什麼不一樣”使孩子們在思考中完善自己讀小數的認知體系;在孩子們說完分米與釐米寫成用米作單位的小數時,我問“請小朋友們觀察這些等式,你有什麼發現”促使孩子們去觀察、去思考,之後完善對這些小數的認識??在孩子們容易出錯的地方設計有挑戰性的、有思考性的問題,促使孩子們去比較、去觀察、去思考、去表達,才能把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地淋漓盡致

《比大小》教學反思

本節課設計優點:

1、匯入由整數比大小到小數比大小,自然引出分數比大小。並且聯絡了生活。

2、通過學生折、塗動手操作的方法學習分數比大小,強調了新課程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

3、數學故事,數學遊戲生動有趣,課堂氣氛好。

4、最後的小結,使整個課完整,並且學生回答的非常完整。 設計、方法缺點:

1、分數比大小練習密度不高,塗顏色拖的時間太久,練習得太少。應該在藉助圖形比較抽象到理論後馬上出示一些練習進行強答,鞏固新知,熟練掌握。

2、在比較1/4和3/4時,可以把分數的意義滲透到教學中,如3/4是3個1/4,3個1/4當然比1個1/4要大。1/4是一個分數單位,雖然在三年級中不要求掌握,但在教學中可以逐漸滲透這些知識。

3、看圖比較兩個分數大小時,要強調兩張紙即兩個單位“1”是一樣大小的。

4、分蘋果教學中再次強調8個蘋果是一個整體。讓單位1的概念滲入到學生的知識體系中。

5、學生塗色過程中教師應該強調塗色方法,不至於浪費過多的時間。

6、分子是1的情況下,聯絡生活實際意義理解,更能讓孩子們接受。如分西瓜,同一個西瓜分給2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到的多,還是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到的西瓜多?加深學生對分數的理解。 分數這一課非常強調的是分數意義的理解,重過程,輕背誦。規律之類的絕對不能*死記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