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

才智咖 人氣:1.98W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1

教學是一門藝術。本課的教學層次清晰,目標明確,教法適合教材特點及兒童心理特點。教師重視了語言文字訓練,很好地發揮了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學生學得輕鬆而又紮實,既培養了閱讀能力,積累了語言,又學到了寫動物外形的方法,鍛鍊了習作能力。充分體現了“教就是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具體說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形象直觀

贊可夫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本文的語言非常生動,描寫也很形象,可同學們對課文的主角——翠鳥幾乎一無所知,而他們所掌握的知識非常有限,思維形式又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一隻鮮活的翠鳥呈現在學生面前,化抽象為具體,既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讓他們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輕鬆地區分出了眾多的顏色,體會到了作者語言的精妙。

2、讀寫緊密結合

讀寫結合是傳統的中國語文教學的精華之一,是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特別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一條好路子。西漢著名的辭賦學家楊雄曾雲“能讀千賦,則善為之矣!”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翠鳥》這篇課文的第一段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描寫動物外形的例子。針對教材特點,教學這一段時,教師把著眼點不單放在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上,而是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更學到了習作方法,促進了知識向能力轉化。

3、充分重視“讀”的訓練

朗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因為文章的精義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筆,只有通過反覆朗讀才能體味得到,成功的朗讀可激起學生的感情共鳴,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積累語言。《翠鳥》這一課,語言生動而準確,字裡行間都透著作者對翠鳥的深深喜愛之情。在教學中,教師有目的、有層次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讀的訓練:首先初讀——感知課文內容,接著默讀——理清寫作順序,然後研讀――抓住各部分特點,最後賞讀――感悟美的語言。

4、充分發揮“導”的作用

古希臘生物學家、教育家普羅塔弋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的原則,避免了生硬的說教方式,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師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採用了很多方法,蒐集了很多課外資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步一步地誘導學生思考,“點睛之筆”疏通學生理解上的難點,同時又不失時機地鍛鍊學生的各種能力。從自讀質疑,到理清順序,到抓住特點,再到欣賞總結,直至最後的遷移寫作,教師“導”得自如,“導”得有力,而學生則始終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中讀書、思考、表達,語文教學的課堂真正變成了學生學習的學堂。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2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已過大半,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這一段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我嘗試借鑑了幾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1、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絡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說一說,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語文教學中,我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為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誇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愛因斯坦認為 “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著一個新領域的開闢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絡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慧,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慧、交際智慧得到了培養。

3、“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物件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裡,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3

一、提高對教學反思的重視程度

在新課改的環境下,農村國小語文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見識、拓寬視野,不管是在理論知識方面還是在學科方面,都需要及時充電,讓自己成為新課程教學的領軍人物。

(一)書寫教學後記

教學後記的特點是簡易性與靈活性。教學後記看起來比較瑣碎,但其是教師通過思考,總結出的教學體會,故而比較寶貴。書寫教學後記不僅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經驗,還能夠為後面的教學提供資料。教學後記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課堂教學成功的地方,課堂中存在的不足,本節課的創新點,學生學習的難點、疑點,寫教學感悟。

(二)撰寫教育敘事與教學案例

撰寫教育敘事與教學案例是能夠有效提高教師自身教學反思實效的方法。教師一定要意識到教育敘事在反思過程中的獨特作用,並根據相關要求認真撰寫教育敘事,及時記錄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點滴事件,尤其是突發事件的起因,以及最後解決的詳細過程。其次,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養成撰寫教學案例的習慣,以便對教學進行分析,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優缺點,併為以後的教學提供基礎。

(三)學校制定教學反思標準

學校應該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地域差異及經濟條件的不同設計相應的教師教學反思的標準,以供教師參考,幫助教師理清哪些內容需要反思,應採取什麼樣的方式進行反思。這樣有利於提高教師反思的水平及反思的質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農村國小語文教師應該多與其他學科教師進行溝通。教師可以通過互相溝通,瞭解彼此之間的教學內容,然後根據本學科的教學需要、學校的特點及學生的因素,合理地選擇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

二、提高自身教育理論素養

具有較高教育理論素養的教師,在看待問題時會比較深入,因為他們可以通過自身豐富的理論基礎對問題進行分析與反思,反思的深度與廣度與其他教師相比會比較深。

(一)文獻閱讀

閱讀相關文獻不僅可以補充教師匱乏的理論知識,還能夠指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但是,對於農村國小語文教師來說,他們最缺乏的是對理論知識的儲備。因此,為了更好地增強知識儲備,農村國小語文教師不僅要閱讀與教學相關的教育資料,還應增加對教學反思、教育研究等書籍的閱讀,及時學習最新的教學方法,並運用到教學過程當中,從而為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提供理論指導與理論依據。

(二)藉助網路平臺

很多農村教師都忽略了網路對教學的作用。通過對各教育網站的瀏覽,能夠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方法,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所處的環境,從這些教育網站中選擇合適的方法,並對自己的方法進行反思。這不僅有助於農村教師積累一定的理論知識,還能彌補其教學方法的不足。

(三)增強對本學科的研討交流

增強研討交流,讓本學科的教師發表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將智慧放到一個筐裡,提出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法。教師從其他人的角度來審視自己,能夠讓自己對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其他教師的經歷能夠更加讓自己清楚問題形成的動力機制及原因。

三、提高對教師教學反思方法的指導

目前,很多農村國小語文教師所採用的教學方法都很單一,因此,學校應提高對教師教學反思方法的指導,豐富他們的反思方法。常用的教學反思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自我提問法,教師通過對自己教學過程的回顧,從中發現問題,並將這些問題整理到本子上,以便進行教學反思;行動研究法,該方法有助於實現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與教學能力的目的;交流探討法,教師之間通過互相交流,彼此吸取對方的優秀之處,對教學方法、課堂組織等多個環節進行分析總結,共同提煉可行之處,以便用於今後的教學中,這種方法也是教師之間實現共同發展的一種方式;教學分析法,教師通過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科學有效的分析,能夠有效減少在以後教學中的失誤。

四、結語

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農村國小語文教師應該增強對教學過程反思的水平,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讓自己的學生能夠受到高質量的教育。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4

《半截蠟燭》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與祕密情報傳遞工作地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與突然闖進的德國軍官鬥智鬥勇,巧妙周旋,並最終保全了情報站的事,讚揚了母子三人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這篇課文故事情節生動緊湊,環環相扣,引人入勝,而且人物刻畫手法豐富,語言細膩,學生比較喜歡。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時,我採用研究性學習方法,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為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身經歷閱讀實踐的過程,並在此過程中初步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為此,課堂上我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閱讀教學從“獨白”走向“對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文字、教師、同學進行全心的對話,在多層次、多角度的對話中深入感受文字,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瞭解人物的特點,從中受到教育,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通過這樣的教學,我有兩點體會:

一是教學的過程不再是教師備好教案,然後“按圖索驥”的過程,而是開放多元、動態生成的多向對話過程。

為此,教師要認真備好教案,抓好文章切入點,以學定教,把學生的學情作為教學新的生成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才能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半截蠟燭》時我為學生創設了這樣的情境:伯諾德夫人一家三人在保護半截蠟燭與德軍周旋的過程中,都表現出了過人的沉著、勇敢和機智,值得我們去學習。同學們,你比較欣賞其中的哪位人物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問題剛一提出,一雙雙手便迫不及待的舉了起來。學生們在交流著他們獨到的見解,談著他們對人物的`認識,老師適時點撥,學生在這個充滿相互信任、暢所欲言、和諧融洽的研討氛圍中,認識了人物,受到了教育,一堂課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真正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是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

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留足夠的時間給學生潛心讀書。在教學中,老師還應該採取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感悟文字語言,為了讓學生更進一步的把握人物特點,在教學時我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的計策都很絕妙,而只有傑奎琳成功了呢?”讓學生與文字進行“零距離”心靈對話,學生充分閱讀感悟,又一次全面認識、瞭解了人物的特點。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5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那麼,怎樣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他們學習能力,我把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下面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讚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

1、創設情境,激發探究心理

一堂課上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於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創設情境尤為關鍵。在教學一年級識字課《自選商場》,我創設了情境。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匯入新課的的:“小朋友們,你們去過自選商場嗎?今天,、小明將帶我們到自選商場裡去逛一逛,他說要買好多東西,請小朋友們看仔細了,他買了哪些商品?”接著看圖觀察思考。不用我問,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回答。學生對文中的幾種商品名稱已有了初步感性認識。通過圖畫情境的創設,把學生帶入自選商場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選商場。無論是因好奇,還是因為關注,都是他們形成一種努力探究的心理,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2、利用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動機是活動的原動力。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心理動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引入情境後被激起。如果教學還是那樣刻板,按老辦法、老觀念去教。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的學習動機定會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後,根據課文情節的不同、內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續。教師應不斷創設情境,開成連動的整體情境。

二、引導探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要想使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效能保持下去,關鍵在於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教師應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去領會、去發現,在自主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1、小組合作開闢自主空間

教師作為引導者,應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我從很早就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如何使這一組織教學不流於形式我首先給學習小組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我在教學《比尾巴》時,我提出這樣的學習目標:

(1)我會讀: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可自由讀,也可小組合作讀;

(2)我會問:在學習小組裡提出不理解地方,讓小組夥伴共同交流解決;

(3)我會講:把你讀文後的感受說給小組夥伴聽。長此以往,學生經過這樣的訓練在以後的讀文中就會自覺的給自己小組提出學習要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那學習的興趣可想而知就會更濃了。

語文教學中,如能讓學生們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後在小組內交流,那學生的學習興趣定會大大提高。《比尾巴》這篇課文幾個自然段結構相似,所以我讓學生首先來表達自己美好的心願,然後再選擇相應的段落學習學生在交流中情緒高漲,全班交流時個個躍躍欲試。文章內容就在學生朗讀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師只是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參與其中起到引導的作用。

一個問題提下去,如果不給足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那將會給課堂帶來冷場。作為教師不要讓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學生還未充足地去討論,更不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與真情流露,教師就草草收場,勢必起到反作用,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對於小組學習的結果,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評價可多方面,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反饋的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評價都要有詳細地分析。我認為作為教師只要精心付出,學生定會還你一個驚喜。

2、質疑問難,發現問題自主學習

創造性思維是人問題開始的。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於和善於質疑問難。中國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培養學生善於從無疑處生疑,從看似平常處見奇,這是發現問題的起點。

課堂教學是屬於學生的,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質疑釋疑,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

三、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點

語文教學應創設讓學生活動的機會,以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教師在語文學習中應多提供學生活動的機會,在語文學習中注重學生說的訓練。還可將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因為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希望老師給予他們表演的機會,使他們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華。例如我在教學《自己去吧》一課時,我就採用了表演的形式,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小組合作進行故事情節表演。小組間再展開比賽。學生在表演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自主學習。因為要表演,學生得仔細揣摩小動物們的語言、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等。從更深一層理解課文內容,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自主學習使新課程標準真正進入課堂。我們的課堂充滿樂趣,才會使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學習任務,使真正的創新思維火花常開不敗。

國小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6

這是我初次上寫字課,一節課下來,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需要我去琢磨、去挖掘、去研究。

課前,我認為激發學生寫字興趣是最重要的,托爾斯泰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不在於強制,而在於激發興趣。寫字興趣培養起來了,寫字技能就有所提高。寫字技能提高了,寫字興趣就更加濃厚。因此,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來精心備課,我在匯入部分這一環節當中,以欣賞漂亮的書法作品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介紹,我這樣做的目的是想通過名帖欣賞,充分展示我國書法藝術的魅力,讓學生增長一些書法常識,進一步瞭解書法、喜歡書法,從而培養學生對書法的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書法鑑賞水平。

在教學筆畫時,我先是出示和筆畫相像的圖畫,讓學生直觀感受筆畫的特點,我通過讓學生觀察,自己去發現規律,從而明確漢字間架結構的重要性,激起學生學好漢字的慾望。這樣做,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能讓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深刻。但是,在比較兩個筆畫寫進田字格里有什麼區別的時候,我沒把問題說明白,導致學生有點摸不著頭腦,最後是我自己點出,所以今後在教學的時候,應該明確問題的要求、目標。

在範字講解中,我努力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形體美。通過老師的板書、講解、指導漢字的不同寫法及結構安排,使學生能夠將文字寫得更加勻稱美觀。在教學前,我應該在黑板上先反覆練習這幾個字的書寫,那也不會出現課堂上的小意外,還有,學生在寫字時,我應播放優美的音樂。這也是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的一種體現。在以後的寫字教學中,應得以體現。

通過一節課的教學,我覺得以後應該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在觀察字型的時候,把讀與寫結合起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指導學生整體認知之後,教師在黑板上範寫,向學生展示寫字的全過程,邊演示邊講解字的結構及筆畫名稱,讓學生寫好字後還要及時反饋資訊,及時評析。只有在每一次的寫字教學中都要讓孩子有所得,這樣日積月累,孩子的寫字基本功才會提高。今後我自身也要在寫字上多下功夫,教師的寫字素養提高了,才能給孩子以更好的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