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國小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74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不是最弱小的》國小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不是最弱小的》國小教學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國小教學反思1

通過學習本篇課文,學生已經瞭解了課文中事物和人之間的關係,為他們都有保護弱小者的精神而深深地感動。上課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有機會成為其中的一員,你願意成為誰?”

“你願意成為誰?”這一提問的本意是想讓學生感悟到課文的主旨:在生活中我們要做一個強者,用自己的力量去保護弱小的他人。可沒想到的是學生對於這個問題見仁見智的理解遠遠超出了我原先的設想和教參的解釋。“被人欣賞是一種快樂”,“被人保護是一種幸福”,為什麼不可以?當然行!在這些有理有據的答案面前,使我不由得從內心發出感嘆:“今天的學生,真是好樣的!”

面對學生如此精彩的表現,我也在想:在傳統的課堂裡,書本、教師、優生……類似的權威無時不在束縛著學生的思維和行為,大多數學生僅僅是作為觀眾和聽眾的身份被動地參與著學習的過程,被動地接受著“權威者”提供的一切,他們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的個性,創新更是無從談起。而要啟用學生創新的意識,培養學生鮮明的個性,“和諧的環境”和“平等的對話”卻是何等的'重要!試想──假如沒有“你想成為誰”這一對話情境的創設;假如教師對前面兩位看似“到位”的答案首肯後就直接總結陳詞或轉移話題假如課堂上不再給那些高高舉起的小手自由表達的機會……那麼,這些獨到的觀點、獨特的感悟又怎會產生?即使有,學生們又怎敢亮出?

《我不是最弱小的》國小教學反思2

本文敘述了薩沙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把爸爸、媽媽讓給他的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上的故事,讚揚了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薩沙和媽媽之間的對話,我主要採用多種形式讀、邊讀邊思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理解。通過對媽媽兩句話的研讀和對小薩沙保護薔薇花的舉動的體會,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自強、自信的可貴品質。教學過程中,我們進行了問題探討:媽媽說的是人,而薩沙保護的是花。這算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嗎?問題一丟擲,很多學生陷入了沉思。接著很快,宋天同學舉手發言了。他說花也是有生命的,它們需要保護,我能保護它,它就是比我弱小的。他的回答得到了很多孩子的同意。

最後,我讓孩子們以小組交流的方式,談談自己保護弱小的事情,然後選一個最精彩的在班級交流。很多孩子的回答讓我感動,原來他們早就有了保護弱小的意識。陳成說他曾經把掉下樹來的小麻雀送回了家;李博偉說他給小樹苗穿過棉衣;陳金說她照顧過妹妹,還給她煮麵條……看來,學習了這篇課文,孩子們很同意薩沙的做法,很有同感。我問孩子們,一個人的人生怎樣才算完整,孩子們說,要快樂,要堅強,要自信,要懂得幫助別人……小傢伙們正在慢慢長大,懂的道理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