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蠟燭》的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4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半截蠟燭》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半截蠟燭》的教學反思

《半截蠟燭》的教學反思 篇1

《半截蠟燭》生動地描繪了一場緊張激烈而又沒有硝煙的戰鬥,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得相當細膩。我將伯諾德夫人與德軍周旋的一句話作為“抓手”,結合上下文,通過品讀她的動作、語言和神態,體會到她的鎮定和機智,以“點燃──吹熄──重新點燃──熄滅”一條線精心預設,品讀全文

課文需要調動情緒,需要孩子全身心投入到課文中,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一個角色,才能體會到文章背後的人物性格。

在教學《半截蠟燭》中,當我上到德國軍官從傑克的手中奪過蠟燭那一段的時候,我讓孩子自己思考,如果這時候你也在場,你覺得那時的形勢是怎樣的?你會怎麼做?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來,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這真是一個棘手的形勢!如果母子三人中再有人動這個蠟燭的腦筋,那麼德國軍官必將懷疑到這隻蠟燭是不是有鬼,這時的形勢真是非常危急!既不能動蠟燭的腦筋,但要保住蠟燭,保住情報,又不得不動蠟燭的腦筋,真是難辦啊!

孩子們的情緒已經被調動起來了,紛紛都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做才好,只能選擇和敵人同歸於盡了,這時候我適時的向大家像說故事一般的講出傑奎琳是怎麼做的,其實文章只是截選了傑奎琳的一部分做法,我認為故事的原文要比文章來的精彩得多,故事寫得更加緊張,於是經過我的一番“添油加醋”,孩子們一個個都佩服起傑奎琳,都誇她真是個鎮定的小姑娘,都自嘆不如,居然在那麼緊張的時刻,最後還不忘和敵人們說“晚安”,真是佩服啊!

文章本來到此已經學完,我又追加了一問:“難道僅僅是小姑娘一人的功勞嗎?”這一問引導學生回顧了全文,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全盤思想和合作意識。

我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對於預設,在備課中我是相當細緻的,從學生角度出發,設想了許多情境,同時也設計了必要的引學過程。但課堂又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在課堂上,我總是“情不自禁”地陷入自己的預設,特別是當學生的理解深度與預設有差距時,往往是“不依不饒,生磨硬套”這其實就不再是真正的“對話”了。

《半截蠟燭》的教學反思 篇2

《半截蠟燭》這篇文章,生動地記敘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與突然闖入的德國軍官鬥智鬥勇,巧妙周旋,並最終保全了情報站的故事。全文以半支蠟燭的命運為線索,蠟燭的點燃和熄滅在伯諾德夫人、兒子、女兒三人的藉口和手中一次一次發生逆轉,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文中人物心理、行為和語言活動的描寫使文章更加生動,為文章注入了活的靈魂。

這篇文章值得好好品味的地方很多,教學點也很多,例如:用蠟燭藏情報,這種方法好不好?為什麼?環境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語言和行為對突出人物品質和推進故事情節有什麼作用?伯諾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表現說明了什麼?如果三個人的方法一致結果會怎樣?為什麼最終傑奎琳的藉口可以獲得成功?這麼多的教學目標要解決,怎樣統整在一起呢?

一、辯一辯,瞭解故事背景。

上課一開始,我就介紹了伯諾德夫人一家為什麼參加傳遞情報的工作,以及選擇用蠟燭藏情報的原因。在初步瞭解整個故事的大背景之後,請同學們分別站在正反兩方面辯論一下,論證這種用蠟燭藏情報的方法好還是不好,原因是什麼。學生在辯論過程中通過舉例、類比、推理等方式從正反兩方面充分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有的認為好,因為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有的認為不好,不怕一萬隻怕萬一,

萬一敗露,那時雞飛蛋打,情報毀掉不要緊,連命都斛丟掉,風險太大。在辯論的基礎上,老師順勢指出:正因為它有利也有弊,因此這種方法曾經遭遇了一場驚心動魄的事件。辯論的過程其實就是了解故事發生的小背景的過程,為後面理解課文打下了埋伏。

二、劃一劃,理解故事情節。

在學生通過辯論明白了整個故事的背景之後,讓學生讀課文,用找詞語,劃出表示蠟燭變化的句子,體會當時的緊急。在學生找出相關語句之後,讓學生連起來說一說,通過這樣的找、劃、說,對故事情節有了比較清楚地認識,但是僅僅知道故事情節還不夠,文中人物的`形象還不夠明晰,對文中

中心的領悟還標交膚淺,這是還需要反覆品讀句子,通過人物的語言、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分析掌握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品質。

三、議一議,理解人物品質。

在這個部分,我讓學生聯絡上下文對文中的三個主人公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必須要通過文中的事例、有關語句加以說明。例如,一個學生說:“我認為傑奎琳很會急中生智,在媽媽和哥哥的方法都失敗後,想到了上樓睡覺的招數,因為她是女孩子,所以故意嬌聲說話,顯得自己很膽小,怕黑,

以此降低德國軍官的戒心,而且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因此最終獲得了成功,保護了情報。”有的說,他們臨危不懼,在這種危急關頭,每個人都很沉著,沒有顯現出一絲慌亂的樣子,每個人都竭盡全力,想盡一切辦法保護情報,媽媽輕輕地吹熄,兒子從容地抱柴,女兒鎮定地上樓,在這種時候還能保持鎮靜,波瀾不驚,正是他們最後勝利的關鍵,假如有一個人失誤,後果都不堪設想啊!在議論的過程中,是學生組織已有材料進行再加工,並且形成自己觀點和認識的一個過程,在互相交流之後,對人物品質認識得更加深入和透徹了。

四、讀一讀,再現故事內容。

朗讀是情感的宣洩,也是一種表達方式。本文很多地方寫得非常精彩,比如當時緊張氣氛,燭焰搖曳,德國軍官態度惡劣,計劃一次次失敗的陰影,只有通過讀才能更好地領悟和表達。於是,我通過導語的引導和學生配合著反覆讀課文中關於人物的語言和行動的語句以及環境描寫的部分,讓學生感受情況的萬分緊急,從而進一步領會整個故事內容和人物品質。

不足之處:

整節課我導得太多,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發揮得不夠,其實可以更多地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和自主。

《半截蠟燭》的教學反思 篇3

整堂課的教學設計緊緊抓住描寫緊張氛圍的文字進行渲染,課件輔助呈現,先由教師引讀,讓學生感受到這半截蠟燭繼續燃燒下去的危險,帶領學生走進此情此境;然後通過學生的感悟,結合背景,在頭腦中疊現出緊張的一幕;再通過反覆朗讀,結合上下文,通過品讀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體會到他們的鎮定和機智,再以個別讀和齊讀的方式加深理解,表達情感,欣賞到人物的人格魅力。 本節課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為主線,用多種方式聯絡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去領悟課文的內涵。如:上課伊始,讓學生速讀課文,瞭解故事的大意,明確了半截蠟燭的重要性,再通過引讀抓住描寫緊張氛圍的文字進行渲染,使心靈受到激盪,深入地理解情況之危急,心於是隨之跳動,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學生應暢所欲言,自主互動。在文字、教師、學生相互對話中,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課堂上讓學生自由讀文,告訴學生想怎麼讀就怎麼讀,還學生自主權。

但在有些環節上,設計還可以更優化。如情境的渲染還不夠到位,在指導學生讀“傑克”這一段內容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動作、神態、心理等有關詞句多讀,體會傑克從容、機智,把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