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一年級數學第三單元的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23W

15的認識及書寫》教學反思

國小一年級數學第三單元的教學反思

剛入學的孩子需要有趣味性的學習方式,國小一年級數學第三單元教學反思。讓一年級的孩子投入到數學活動中的關鍵是調動他們的興趣,創造一個學生樂於參與的活動情境。我組織孩子們先觀察教學情境圖再動手操作擺一擺。讓孩子說一說書上的那副圖裡有幾隻小鹿、幾隻小象、幾隻小鳥、幾個小朋友等,再讓孩子在自己的桌子上動手擺擺學具。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都得到需要的數學知識。在寫數這個環節,我對每一個孩子的書寫進行把關,親自指導書寫,以致於有的教學內容沒有完成,我是這樣想的:孩子們正在低年級起步階段,書寫習慣的培養是重中之重。孩子們在一開始能夠養成一個良好的書寫習慣對於一生都是受益的。

《比大小》教學反思

看似簡單的數學問題,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出現了許多問題反思如下:1、學生語言表述不清楚,不流暢;這節課我主要訓練學生會說誰和誰比,誰大於誰,誰小於誰,學生表述比較費力,在後面的教學中必須加強訓練;2、易混知識沒有按重點作為區分。認識並區分大於、小於號是本節課的一個教學難點。我卻簡單地認為孩子們在幼兒園已經認識並掌握了,所以在教學中沒有讓孩子們說一說怎樣記住這兩個符號。在練習時,有好多孩子都混淆了,由於知識掌握不紮實,到了最後,練習也沒有按時處理完,結果導致學生雖然認識了兩個符號,但僅僅也就是知道了它們的樣子,至於它們到底什麼時候用才是正確的,學生無法感知。應該在認識了兩個符號之後就進行區分,讓孩子們觀察倆個符號的異同,說一說記憶方法,以便學生更好的掌握符號的應用。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

“認識幾和第幾”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說,這個知識點孩子很容易混淆。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在實際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教材的主題圖是以場景的形式來表現的,而手頭又缺乏這幅教學情境圖,因此我把教材上的主題圖重新作了調整,變為讓小猴子和小兔子聚餐的教學情境。當我將小猴子、小兔子、桃子和蘿蔔的.圖片凌亂的貼在黑板上時,孩子們立刻瞪大眼睛,露出好奇的神情,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在一開始就被調動起來。

2、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能輕鬆地解決隱藏在主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在動態的參與中學會“幾”和“第幾”,這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活躍課堂氣氛,教學反思《國小一年級數學第三單元教學反思》。

3、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課堂更應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一些有層次、針對性強的問題,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比較的過程中自然地訓練了思維,並掌握所學知識。如觀察黑板上排列好的幾隻小兔和小猴,設計了一連串的問題:①一共有幾隻小動物?②排在左邊第2的是誰?③排在右邊第2個的又是誰?④為什麼同樣是排在第2,小動物卻不一樣呢?⑤左數4個動物都有哪些?這些問題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有著密切聯絡的,學生在不斷的辨析比較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5以內的加法》教學反思

今天數學課的教學內容是《5以內的加法》,因為兒子今年也上一年級所以知道孩子們在大班基本上都會計算5以內的加法。考慮到孩子們在將來還要學習應用題理解加法的意義非常重要,我把重點放在初步認識和理解加法的含義上面。在新課開始的時候,教師在黑板上貼上了三個蘋果,讓孩子們說說圖意,這裡就是要讓孩子產生2個和1個蘋果,合起來是3個蘋果的概念。讓孩子對“合起來”要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但是這裡我的時間用的較少,對於“合起來”這個概念的建立很快的帶過去,使孩子理解得不是很深刻。對於2+1的計算,可以是由圖上數出,也可以想2和1合成3,在這裡我問孩子3+2是怎樣算的,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都不是我想要的結果,我又追問了幾次,孩子其實心裡可能就是在想分與合計算的,但是他們回答不上來,這裡我就不應該再多次追問,直接可以和孩子指出我們在計算加法的時候就可以用分與合的方法,而且我們計算加法的主要方法也是這個,雖然後來我也給孩子指出了可以這樣算,但是在教學的環節中過於拖沓和累贅,顯得教學的環節不是很緊湊。

在做練習時我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對於做一做的地2題放手讓孩子們獨立完成,結果有部分孩子沒有理解題意,做錯了,還有的孩子因為課本使用書夾,將書頁中間部分隱藏了起來,看到的鴨梨的數量有誤導致做錯。由此我認識到低年級培養孩子的審題、書寫、思考等能力必須從一點一滴做起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放手不管。

反思伴我成長!

5以內的減法》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們在上大班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了,而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上課習慣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學習方式。我利用坐火車旅遊形式,將一道道題串在一起,變枯燥的練習為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在練習中,通過用手指表示得數,將式子列在自己的紙板上,小組交流,搶答等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都得到需要的數學知識。

0的認識》教學反思

低年級培養學生的書寫習慣非常重要,在講完0的認識之後,我重點讓學生觀察0的書寫。在0書寫示範過程中,0是從上線的中間寫起,這樣書寫學生容易把0寫尖,0從右上角開始書寫可有效避免學生把0寫尖。同時,書寫反饋時要展示學生的書寫,使學生更清楚地發現自己寫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處。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可直接指出學生寫的好的地方,使學生對書寫漂亮有個正確的定位,也可以通過小組成員間的評價使學生了解怎麼把0寫漂亮,指出寫0的注意點,四個點碰。細緻的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0的減法》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組織學生進行新知探究。不管是在探究得數是“0”還是一個數與“0”相加減,都是讓學生在具體的事例中理解算理。通過具體的事例,我首先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然後個別表述,接著同伴間交流算式的意義,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都有機會充分地表述,紮實而有效地理解了算理。在此基礎上,再組織學生觀察算式,發現“0”的加減運算的特性。整堂課,學生不僅能較好地把握了新知,而且最重要的是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