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範文(通用23篇)

才智咖 人氣:1.56W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範文(通用23篇),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範文(通用23篇)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1

《花臉》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往事”,作者通過對“往事”的回憶,表現出作者童年生活的無憂無慮,對於學生來講,是有著強烈共鳴的。當然,這堂課要通過四十分鐘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課文的深刻內涵:對花臉的熱愛是對英雄的熱愛,也是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在沒有充足的預習時間的情況下,既要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正確,還要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想要完成這個教學目標是很困難的。因此,在課文中我抓住重點句,重點段落進行有的放矢的講授,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我在教學時就是以“花臉”為線索,貫穿全文,再以“我”的心情,動作來精讀課文。比如:課文中作者初看到花臉時的感受,用花臉來表演時的動作,闖了禍時的心情,以及受罰時花臉的命運,只要在講授中緊緊地抓住這幾點,課文就講得流暢,易理解。我在講授時,非常重視朗讀,尤其是注重即時評價與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聽課時,滲入了自己的情感。於是學生理解起課文也很輕鬆。

由於這篇課文中的細節描寫非常多,也非常精彩,所以在學完這篇課文後我根據本單元的主題,讓學生寫自己童年的往事要求題目自以,模仿本單元課文的寫作方法並以細節描寫和心理活動為主進行習作練習,寫得非常成功。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2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裡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過去在閱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並且說說為什麼這麼讀?如本文中對“蹭”字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3

《燕子》這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作者用詞準確傳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內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這堂課氣氛較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我從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入手,激發學生閱讀動機,再到組織學生自讀交流,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平等參與者,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同時我適當點撥,為學生的思維起著“搭橋引路”的作用。然後我又巧妙的創設說話情境,讓學生們運用寫作方法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投入聽說訓練中,從而學得更紮實,更靈活,鍛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了寫作水平。

這篇課文文字優美,內容生動形象,感情色彩濃厚。教學時要不斷地指導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此基礎上背誦課文,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4

在國小階段,古詩的教學是大家都感覺到比較難以把握的。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感覺很迷茫。古詩究竟該怎樣教,該教些什麼?觀完《春曉》一課後,我翻閱了新的課程標準,課標中反覆提到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古詩文無疑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當中最燦爛的瑰寶。課標又指出,“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這是一個總的指導綱領。同時我又把新舊課標中對古詩教學的目標進行了比對:

錢正權老師曾說過:“引領學生走進詩詞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尋求詩詞地資訊意義,而是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詩詞中的畫面,也就是說再詩詞的語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圖景,讀者要讀出詩情鬚髮揮想象。”在這節課中,老師過多的運用註釋的方法幫助孩子理解詩句,卻缺少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充實畫面的物象,豐滿圖畫的內容,始終處在解詩意的層面,沒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學生沒有悟到詩情,課堂就缺少那詩味了。

總之,在古詩教學中,學生讀會古詩很簡單,但是讀出古詩的意蘊卻很難,我們平常的課堂總是停留在讀會古詩的層次上,怎樣引導學生讀懂古詩,並從中汲取到營養將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5

《泉水》是一篇很美的課文,無論是文字還是內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著,灑下一路愛心。我在教學本課時,強調自瀆自悟,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儘量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讀中品味,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體會到奉獻的幸福感。學生在讀和說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提高了語文素養。

一、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洋溢著對泉水的讚美之情,是一篇學習語言、情感薰陶的好材料。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做到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課文的語言美,感受泉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自主學習、以學定教

教學本課的時候,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先讓學生在充分自瀆課文、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然後以學定教,因勢利導,採用師生合作、自主學習等方式,結局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三、重視積累,靈活運用

本課所描繪的畫面很美,課文的語言文字也而後內美。本節課的教學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積累課文中的優點語文,在次基礎上還通過說話、寫話練習,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課文裡的語言,在運用中積累語言。從而,使學會僧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累語言的樂趣。

總是,這節語文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讀代教,讀中有悟,讀中有想的教學理念,既上得紮紮實實,又有新意,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6

江南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如果能利用多媒體先讓學生感受一番江南的美景,那麼學生對於文章的內容就能有個非常感性的認識。因為沒有多媒體,所以我就利用課文的插圖,說:“小朋友,你能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你喜歡這幅圖嗎?為什麼喜歡?”待學生回答問題後,我充滿感情地對學生說:“有一個地方,小河一條連著一條,池塘一個接著一個。小河裡、池塘裡種滿了荷花,魚蝦在裡面歡快地玩耍,這就是江南。”“江南是個好地方,這裡的孩子可以划著小船,來到湖面上採蓮,看活潑可愛的小魚在蓮葉間遊玩嬉戲,大家想去嗎?”“那我們就划著小船出發吧!” 一下子又把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了起來,並播放課文的朗讀,學生就聽的特別認真。最後再讓學生說說感受後自己朗讀課文,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完全被調動了起來,非常認真的開始讀書。

在學習第二句:“魚戲蓮葉間……”時,抓住“戲”想像說話,既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又真切體驗“魚戲蓮葉間”的意境。再感染學生,進入角色,體驗“小魚”的快樂,讓學生模仿小魚遊起來,學生的興致很高,較快地領悟了課文。最後通過賽讀、評價讀、演讀等方式,以讀促悟、以演促讀、以演促思,不僅注重學生自己的體驗,注重個人的感悟,而且能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朗讀有聲有色。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7

為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讓學生在接近模擬情境中學習,在做課前準備時,我搜集了許多頤和園圖片,製作了精美的幻燈片,從而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感受頤和園的美。製作課件時我考慮到課文介紹的景物較多,如果讓學生圍繞著一個問題“你最想在哪裡攝影留念?”來學習的話,課件的出示就不好掌握,經過再三考慮,我最終決定按照作者的遊覽順序,一個景點一個景點地來學習。從教學的效果來看,這樣的方法雖然使得教學流程清晰,但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

教師是活動的積極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讀為基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課文語言優美,應引導學生多讀,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文章段落中長廊的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排雲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我指導學生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做到了整體感知到區域性的重點朗讀。

根據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教學組織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獲取基本的語文素養,並受到思想情感的薰陶,使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的教育融為一體。在教學中我不失時機地,點播這美麗畫卷的創造者,使學生感受到勞動人們的偉大,受到情感教育。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8

一堂課結束,針對自己遇到的問題,發現存在很多不足,對以下幾方面感觸較深。

1、良好的書寫習慣必須養成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寫字也是一件有規有矩的事情,學好規矩、循序漸進才能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在書寫時仍有同學出現,眼睛離書本太近,握筆姿勢不正確等不良書寫習慣。如何把良好的書寫習慣落實到每一個學生,我想首先應讓每個學生熟知正確的寫字要領,要會說,更要會做,做好。引導學生親自體驗。其次,教做寫字操,既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又有利於生長髮育。另外針對出現的問題要“反覆抓,抓反覆”,讓正確的書寫姿勢真正成為一種習慣,

2、引導學生多說、多度、說完整話。

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語言訓練關鍵是在讀和說上下功夫。我設計的第二教學環節的主要意圖是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在引導學生觀察時,我的啟發性語言沒有起到相應的效果。兩個學生的回答都沒有把情景圖的事物完全描述出來,我就直接進入教學語境個環節。教學過程應該是提出問題後加以引導,學生感知、回答,老師總結的過程,而不是直接灌輸。應促使學生說完整話,讀說能力提高了,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才會提高。

3、注意課件教學的細節處理.

使用課件教學,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積極性,但如果細節處理的不嚴密,就起不到相應的效果。

另外,在其他很多方面的細節上處理的還不夠好,如複韻母發音的口型滑動,教學時間的控制等。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9

新的學期開始了,新的挑戰也來臨了。擔任一年級班主任對我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挑戰。雖然在開學前已經做了一些準備,但面對開學時的一大堆繁雜的瑣事,還是使我覺得有些措手不及。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短短一星期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使我深深體會到當老師的辛苦和喜悅。

一年級小朋友課堂自制力比較差,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比較短,我在開學的這第一週裡,我不斷在課堂中一邊上課,一邊糾正他們回答問題的站姿,語音語調,提示回答問題要聲音響亮,回答問題要完整,等等。此外,及時還要提醒上課要集中思想,不能開小差,提示他們上課應有的規定。除此之外,一年級的小朋友容易分心,所以需要在課堂上不斷變換形式,讓學生保持新鮮感,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在入學準備的課程裡,我在教授生字時,不斷的加入遊戲活動,謎語情節,讓他們不斷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朗讀。在教授拼音環節,我在加入順口溜,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上課聽得津津有味,而且記得特別快。有時個別學生對個別拼音回憶不起來時,只要提醒他一下前一句,他就能記起後面來了。

總之,教師必須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儘量採用正面鼓勵的方法,不要輕易發火,因為生氣是於事無補的。當學生開始走神或者是竊竊私語的時候,採用眼神或是聲音的高低來提醒也可以表揚的方式提醒不認真的孩子要做好自己。讓學生學會看老師眼神或是姿體語言非常重要這點需要平時的強化練習。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10

上課三週下來,覺得不聽課的大有人在,“埋頭苦幹”的、動搖西晃的、吵吵鬧鬧的,學生不按老師的路子來,很多人根本沒把老師放在眼裡,也不知道有學習這回事,為什麼存在這樣的現象,我認為、常規訓練時沒有在孩子的心中樹立威信,第一週沒有對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所以以後加強常規訓練,小事簡單的事能馬上訓練好的就得立即弄好,比如:拿書、拿筆、拿本子等事情必須做到快又靜,課前準備必須把書放在左上角,筆放在筆槽裡,上課後立即進教室做好靜習等等,如果在課前和平常的訓練中不抓嚴落實在課堂的紀律是可想而知的,這點我深刻體會到了。其次,對孩子的要求不夠具體明確,比如:坐好的孩子才是最認真的孩子,一個好字在孩子的腦中是沒有概念的,我必須說只有背打直,雙手端正放桌上,雙腳併攏,眼睛看著黑板的孩子才是老師喜歡的孩子。翻語文書本的時候說明多少頁,必須指著書上按怎樣的方式讀,比如:書上12頁,請自己指著書,每個音節拼讀兩遍,老師還要做好示範,每個細節必須老師強調指導,只有不斷在孩子的頭腦中強化這些要求概念才能逐漸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老師才能在課堂才會將更多的時間放在教學任務上而不是像我這樣的捉襟見肘,顧此失彼。

希望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適應加應變課堂的學習過程,路漫漫其修遠兮,只希望每天有進步,在不斷思考中成長自己成長孩子。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11

其一,教學時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心理描寫、對話描寫等體會人物的內心。

作者在描寫桑娜時,採用了多種形式的心理描寫:讓人物直接流露自己的心理活動,如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些什麼呢???”或者從旁邊介紹人物的心理活動,如“她的心跳得很歷害,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此外還用了幻覺描寫“彷彿有人進來,桑娜一驚!”景物襯托“古老的鐘嘶啞地敲??”等方法來表現人物內心活動,表現了桑娜善良美好的品德。

從文中找出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桑娜的美好品質對學生並不困難,難的是如何讓學生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出這樣寫作的妙處。我以為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進行藝術再創造應該是可行的。

其二,如何圍繞“窮人”做總結。

這篇課文圍繞課題,從窮人桑娜和漁夫人窮心靈卻很富裕的對比描寫中讚揚了廣大窮人善良美好的品質。無論是從作者的寫作手法上還是從情感的體驗上引導學生在課文結束進行一個整體回顧是必要而且必須的。

我以為,用學生開課前的一個提問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作者為什麼要以《窮人》為題?”學生定能從幾個方面對課文進行一個很好的總結和回顧,此時老師再設計一個開放性的話題:“漁夫掀開帳子,看見西蒙的兩個孩子,又會和桑娜說些什麼?他們以後又會發生什麼事?請你發揮想象續寫這個故事。”學生帶著意猶未盡的情緒和開放的問題結束課文學習,又帶著新的思考走進新課堂。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12

《最後一頭戰象》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本課課文比較長。對於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邊讀邊思的習慣已經養成。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先從整體入手,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在整體感知課文後,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然後抓住重點語句重點研讀,但從實際教學來看並不理想。我抓住文中的幾處重點語句分別讓學生體會嘎羧的懷舊、英勇、善良育忠誠等,但由於課問內容與生活差距太遠,沒有圖片的輔助,使悲壯與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讀與想象也就無從談起。

反思本課的教學,形式過於單調:扎重點語句——談感悟——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本該釋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教師一步步的牽引下之體會了文中的幾句話而已,也難怪課堂上會如此沉悶。我在不停地反思:如何進行長文短教的教學?是否應重點抓住一處(如嘎羧在打洛江畔憑弔的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樣的一幕?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13

《絕招》雖說是略讀課文,但有些方面,諸如生字、詞的學習還是不能忽略的,生字、詞語乃語文的根本之所在。

在本課中,有好幾個字詞的筆畫較多,學生不易讀準,此時,我把要求拎高了一些,把12個較複雜的詞語單獨出示,先讓學生自由讀讀,接著指名讀,再請小老師領讀,最後才是齊讀。這樣,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加深印象,並領略中國漢字的豐富性與深刻性。

國小三年級的學生處於學習的轉折點,是各種能力飛速發展的“騰越期”。尤其是語言概括能力。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也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如:請學生分別說說兩次比試絕招的過程中,三個小朋友分別表演了什麼絕招時,請學生用上“尷尬”和“羨慕”兩個詞語,把比絕招的內容串聯起來,既精簡了語言,又抓住了重點。又如:小柱子回家以後,在與奶奶的對話中又大受啟發,為了讓學生理解重點,我就把6個自然段的內容精簡成幾句話的填空。

略讀課文,更多的應是讓學生自由去讀,自由去學,自主體會。但我在整堂課的教學中,對學生扶的多、牽的多,放的太少。我們今天的課堂,不應該是以學會為目的的課堂,而是應以會學、掌握方式方法、獲得人生體驗為目的的課堂;是促使人人獲得不同發展的課堂,讓學生逐步形成自己的學習觀;併力求使學生通過對課文中語言文字的理解,產生情感的共鳴,感悟生活的智慧,並經歷語文知識的“再創造”,明白課文中所蘊涵的道理。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14

由於故事情節簡單,課前安排學生通過讓學生練習“讀出語氣”來體會小鴨子和鴨媽媽當時的心情。我覺得從學生的興趣著眼,通過朗讀、角色表演遊戲等方式,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言、接受教育、學習知識,努力讓語文課活起來,努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方面,還是比較成功的.。但是,自己在把握語文課的特點方面,在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學習體味的內在含蘊方面還是有欠缺的。語文教學,在注重了實踐、興趣、綜合的同時,不能忘掉“本”——語言文字的學習領會。這是新課程的語文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的。

但是在 “如果老師是鴨媽媽,就不讓小鴨子去,請問你喜歡老師這隻鴨媽媽,還是書上的這隻鴨媽媽?”這一環節時,我的本意是讓學生體會鴨媽媽不是不喜歡小鴨子而是讓小鴨子自己去學會本領。可孩子們沒有能真正體會我的用意,很多孩子因為喜歡我所以就說喜歡老師這隻鴨媽媽。這絕對是預設之外的東西!面對新的生成,我雖然有些著急,但沒有為了達到目的而輕易地阻止學生的回答,仍微笑地面對學生,慢慢地引導,讓學生自己去體會鴨媽媽說的話的用意,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由此我想到,在課前預想更多的可能,在課堂用心去關注更多沒有想到的“可能”,是我們要努力追求的課堂的理想境界。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15

國小階段是學生處於啟蒙教育階段,開始接受學習系統的科學知識。語文教學,主要是識字教學。識字是閱讀的起點和基點,乃至全部語文能力的根基。由於國小生的年齡、心理特徵等諸因素,國小語文教學,應體現“以教學為主”的原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國小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通過反覆訓練使學生達到獲取知識和培養能力的目的。國小中年級尤其注意方法引導,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逐步提高學生的獨立性。

方法是入門的嚮導。一些學生勤苦讀書而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就是學不得法。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就非常重視方法的作用,他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教師就應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學什麼、怎麼學。學習語文的方法多種多樣,因文而異,因人而異,無論何種方法都應努力做到眼看、腦思、手寫。如“比較法”和“重點突破法”。

比較是思維過程的重要形式之一。通過比較,可以區別物件之間的相同點和相異點,本質特徵和非本質特徵,以達到正確認識事物的目的。根據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比較方法。如多音字進行分析字義比較法。瞭解其正確讀音和字義。比較體會句子怎樣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重點突破法。對課文裡含義深奧不易理解的詞句,常常使學生記憶卡殼。就要引導學生熟讀精思,花時間花力氣弄懂,反覆體會以促進記憶。如《桂林山水》等一些課文要背誦的美文佳句往往需要這種方法。對學生理解和背誦起到很好的效果。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16

經過bpmf的教學,讓我感觸較深的一點就是肢體語言的運用,這也是在學生身上找到的閃光點,我想我也有必要來學一學。

事情緣起是我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記住字形而要求學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像bpmf。這時很多小腦袋都開始動起來了,也舉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例子。這時,我們班一個小朋友站起來說:“老師,我能把這幾個字母寶寶都給表演出來。”多有意思的想法啊,我立刻請他上來表演。他就用自我的肢體來比劃出字母的形狀,贏得了班級其他小朋友的掌聲。我以前想過讓學生在課堂上用肢體語言來加強字形的記憶,但卻沒有實施。這天,我的學生他們自我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性,給我的課堂帶了活力。經過那位同學的表演,其他小朋友也都躍躍欲試,在自我的座位上比劃起來。我想,自我實踐過的事情是最容易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時候做的比說出來的更能到達良好效果。

受到小朋友的啟發,我在要求他們讀聲母時要注意輕短便不再用語言來提醒了。我用調節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來表達,學生一看便明白了。在我做這個手勢時,他們便明白我的意圖。我想,無論在教學上還是管理班級方面,有時候肢體的運用往往比語言更有效,所謂“無聲勝有聲”,想必就是這個道理,而且手勢的運用還能增強我和小朋友之間的默契,何樂而不為呢?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17

《四季》的教案是在網上一篇教案的基礎上根據我們班的實際狀況修改的。原教案我最欣賞的是注重情感目標的設計和達成,體現了人文情懷,能讓孩子充分感受四季之美,表達四季之美,理解四季之美。

課文比較簡單,透過四季中典型事物為代表來體現四季特點。在這個基礎上,我又讓孩子尋找其他能代表四季不一樣特點的事物,運用到兒歌中自我編一編兒歌。學生表現地比較用心,並且也有佳句出現。如“大樹綠綠,它對樹下乘涼的人們說:‘我是夏天。’”,“秋葉飄飄,它對秋遊的小朋友說:‘我是秋天。’”。孩子都能把自我的四季的切身感受編到兒歌中去。在表演四季時,更是加上了自我的動作,尤其是“雪人大肚子一挺”,孩子都把自我的小肚子挺起來,把“頑皮”展現地淋漓盡致。

《四季》教學完成後還進行了識字一的語文考試。這次的考試雖然成績還能夠,但我總體感覺是比較不滿意的。很多孩子因為粗心而出現題目的錯誤。還是有幾個孩子因為“左右”不分而被扣分,包括幾個平時個性認真的孩子。在辯音題中,強調過“沙”和“送”的平翹舌,但還是有人會失分。總結了一下,最近感覺上課學生注意力比較不集中。而自我好象又過於強調讓孩子遵守課堂規範,往往停下課去強調,打亂原先的上課節奏。還是要把獎勵機制運用到課堂上來,光靠老師的強調,想孩子們自我構成自覺性,在短時光內,在無任何獎勵的狀況下,看來還是行不通的。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18

《威尼斯之夜》一文作者通過描寫了威尼斯之夜藍天的嫵媚,夜空的可愛,獨特的小艇和迷人的建築,獨闢蹊徑地寫出了威尼斯之夜的清新恬靜和水天一色的別緻韻味。通篇文章詞句華麗,意境深遠,讀起來給人美的享受。

在設計教學的時候,我估計學生對威尼斯的感性認識不足,另外文章使用的詞藻優美,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我採用了根據課文內容創設情景的教學策略。如,在學習品讀第一小節時,為了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我出示了一幅威尼斯星群密佈的夜空圖,配上了《月光曲》,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配樂朗誦想象眼前似乎出現了怎樣的景象。然後我請學生自由交流、練讀,讓同學們感到原來跟著音樂讀這樣美,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躍躍欲試的朗讀興趣,最後從評讀的過程中感受到文中的意境。

由於課文的遣詞造句比較精闢,我把品讀作為教學的重點,以幫助學生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境。我讓學生先在反覆誦讀以達到正確流利讀文的基礎上,說說看到了什麼,從而瞭解文章的大意和佈局。在明確課文主要講了威尼斯的夜空和建築。

在學生交流資料部分,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指導。雖然,孩子們對於威尼斯之夜的感性認識不多,但我鼓勵學生與同伴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夜晚,孩子們交流的話題就多了,由於所交流的內容都是他們自己觀察所得的,所以具有感染力。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19

《操場上》屬於一篇識字課文,因為學生對漢語拼音還處在鞏固掌握階段,識字能力比較差,於是,我採取了看圖識字、隨文識字,結合圖意理解詞語,從而達到識字的目的。當學生看到操場上孩子們打球、拔河、跳高的情境圖時,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有的孩子說:“老師,我最愛拍皮球。”“老師,我能跳20幾個繩。”“老師,我在幼兒園時是運動員,我參加國運動會。”“對,老師,他還跑了個第二呢?”

“我也知道,我也去運動會來……”開始,我還以為學生之間的交流會增強孩子們對本課生字的記憶,所以也就沒打斷學生之間的對話。沒想到話題越扯越遠,竟然脫離了交流的初衷。所以趕緊將話題轉移到識字方面來,這時已經浪費了不少時間。

由此可見,我對課堂生成的處理能力還尚未成熟,所以上產生了些許遺憾。面對課堂的生成,教師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適當地作出反應和調整,針對學生的交流能夠做到收放自如,既要將問題展開來,一次通過課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要在話題無邊際時將學生的思維拉到正題上來。收放自如,才能有效地利用短短的四十分鐘,最大化地提高課堂效率。我們必須清楚,很多時候,學生思維的閃光點稍縱即逝,機會一旦失去了便不會再來。所以教師要時時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在思想上真誠顧及學生多方面的成長,要能夠從學生的眼裡讀出願望,當孩子茫無頭緒時,就給他啟迪;當孩子沒有信心時,要能喚起他的力量;要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精神。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20

《珍珠泉》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語言優美,描寫了珍珠泉水又綠又清,水泡既美麗又有趣,表達了作者對珍珠泉、對家鄉的讚美和喜愛之情。 上課伊始,我用極富感染力的話語伴隨著輕鬆優美的音樂聲迴盪在課堂上:“在中國綿延數百萬公里的土地上,有著許多如詩入畫的美麗景象。有巍峨雄壯的長城,有接天荷葉無窮碧的西湖,還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灕江。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去一個美麗的地方,那就是——板書‘珍珠泉’”。再加上形象逼真的珍珠泉畫面,將孩子們帶入美麗的珍珠泉中,他們充分利用視覺和聽覺享受著,接著孩子們藉助音樂和畫面在靜、清、綠的水中和有趣的泡泡裡徜徉。這樣,美麗的珍珠泉不知不覺地從孩子們的視覺中走向學生的心靈深處。那一聲聲富有個性的朗讀,那一句句精彩的話語,那一個個有趣的畫面,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情感的體驗,感受到文中流動的美,在這樣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師生對話氛圍裡,課文中的難點輕易地解決了。在對話中孩子們理解了課文,同時也不知不覺地遨遊了珍珠泉,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在讀中品嚐到美的愉悅,同時得到美的薰陶。

另外,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學習活動評價貫穿學習過程始終。我用恰當的評價激勵和保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小組互助合作,激勵學生敢於樂於表達。

總之,課堂上,孩子們都興致勃勃地說著、讀著,思維活躍,真情勃發,靈性湧動,課堂一派“喜人景象”!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21

《廬山的雲霧》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文章。課文描寫了廬山的雲霧的神奇絕妙,優美的語句、傳神的文字,描寫了廬山雲霧的秀麗多姿,神奇多變的景觀。流露了作者對廬山雲霧的讚美和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感。

在教學中,我首先運用課件出示廬山影片及畫面匯入,帶學生一起去領略趣味無窮的廬山雲霧,去揭開廬山雲霧神祕的面紗.

那麼今天老師就帶大一起走進這不是仙境卻勝似仙經的人間奇景----廬山,一起去領略趣味無窮的廬山雲霧,去揭開廬山雲霧神祕的面紗。學習第一自然段,其中學習雲霧的神祕時,讓學生抓住“騰雲駕霧、飄飄欲仙”兩個詞語,請三位同學到廬山來遊覽呢?引導學生通過動作、表情、語氣來體會雲霧的神奇。

教授第二自然段的時候,讓學生先自讀課文,再用筆在紙上把雲霧的各種姿態畫出來,並上黑板畫,然後根據畫面介紹一下它的特點。最後總結出廬山的雲霧“千姿百態”。通過由話到畫,再由畫到話的過程,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知力。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採用小組合作自學的方式,這樣能夠更好的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依照第二段的學習方法,找找課文裡面那些詞語體現了廬山的雲霧“瞬息萬變”的特點?並且用詞語完成填空。鍛鍊學生的發現能力,培養團結的集體主義精神。

最後再出示廬山雲霧的各種美麗圖片,讓學生主動去發現、感悟廬山雲霧的美,品味美妙的意境,從而激發學生對廬山的雲霧的眷戀,引出最後一個自然段,體會“流連忘返”的感情色彩。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22

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我也採用了很多種朗讀的形式,很多種有趣的教學形式,學生的積極性應該是很高的。對於預期的目標也基本上完成的可以。

這篇課文主要是讚揚了秋姑娘關愛別人的一種品質,我喜歡在文章上做點文章,我想課文的編排意圖也是如此,希望每位教師都能真正把握教材,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於是,在課結束時,我問了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平時像信上這些關心的話語,都是誰對你說的?學生們脫口而出: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等親人。我又問學生,你對他們說過這樣的話嗎?教室裡安靜了,大多數學生說沒有。在我的意料之中。我臨時佈置給學生一個特殊的家作,讓孩子們回去為長輩洗一次腳(於是就有了前面上傳的寫話內容,因為班級之間進度不一樣,所以先上傳了寫話,後上傳了反思),學生們臉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表情,我對他們說,這次作業很重要,做完了之後把它寫下來,讓我看看你們的行動。

結果是讓我感到欣慰的,寫話的內容很真實,很多家長給我來了電話,對我佈置這樣的作業表示感謝,有的在家作本上留言,說:俞老師,感謝你想得很周到,沒有這樣的作業,我的孩子可能還沒那麼快長大。我聽了,看了,也很感動。作為一個教師,不僅教書,還得育人。懂得關愛別人應該從小培養,大人的麻木,不懂抓住契機激發,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只是知識上的巨人,品質上的矮子。這樣的矮子於社會,於家庭,有何作用?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反思23

朗讀是任何一門語言課都非常重視培養的一種能力,它是任何一個沒有語言障礙的人都應具備的一種能力,一堂沒有琅琅讀書聲的語文課無疑是充滿遺憾的,因此,培養學生通過朗讀形成一定的語感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這一節語文課的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用自豪、讚美的感情來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關鍵。剛開始,我用提問的形式問學生:“那些民族國小的同學們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學校的?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感情來讀?”由於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加上生活區域與時空和課文所寫的內容有差距,因此對課文所寫內容沒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讀起來感情並沒有真正表達出來。如何引導呢?看到一名學生帶來的一套白族服裝,我靈機一動,馬上在她耳邊耳語了一番,請她套上這套服裝。當她再次出現在全班同學面前時,立刻傳來一片讚歎聲,我看到,自豪與喜悅也漾在了她的臉上。

我馬上提議:“你能用現在的心情來朗讀課文的片斷嗎?”她有了新的朗讀體會,果然讀得聲情並茂。接著,我又讓在坐的全體同學用剛才發自內心的讚歎體驗來朗讀課文,他們也讀得入情入境。由此我感悟到,指導朗讀,除了可以創設一種情境,再現教材的有關形象,引導學生理解教材所描寫的事物,激發學生和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能讀出文章的意境外,還可以巧用學生的體驗,進行移情朗讀,使學生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的樂趣,從而培養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