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五年級語文上冊《開國大典》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39W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五年級語文上冊《開國大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五年級語文上冊《開國大典》教學反思

國小五年級語文上冊《開國大典》教學反思1

《開國大典》這一課主要描述了開國大典的盛況,讓學生體會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可以說這節課我精心的準備設計。課前收集了許多相關的文字材料,準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會這一盛況,感受人們的思想感情。可是由於孩子小,與1949年那個年代又很久遠,課文的內容又不是那種他們感興趣的,所以整個課堂效果並不是很好,儘管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也顯得很枯燥無味。

國小五年級語文上冊《開國大典》教學反思2

《開國大典》一課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充分表達了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的自豪、歡樂的心情。結合單元主題“走近毛澤東”,是通過學習課文,從字裡行間領略毛主席的偉人領袖風采。課文很長,所描寫的場景繁多,課前準備時,給我第一反應是必須把課文讀短,力求達到“長文短講”。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理清文順序,概括描寫場景,開始了《開國大典》第二課時的教學,一節課下來,我反覆回憶自己的教學過程,總感覺教得不順手,磕磕絆絆的,似乎又回到了“老套路”上去了。

一、課前預設不夠充分

複習匯入中,設計回顧課文的主要場景,教師板書似乎還很順手。順勢從整體入手,學生瀏覽課文,用簡練的詞語概括四個場景的情況,旨在高度概括,儘量讀短文章。最初設想這一環節只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就能完成,不需要提到合作學習這一高度來解決問題。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在課堂中出現了學生概括不準確,五花八門的現象。究其原因在於,學生對課文讀得不夠,在這一環節,應設定為小組內細讀課文。二是,開國大典這歷史事件與學生認識有一定的時間差距,學生對當時的時代背景及相關的歷史瞭解不夠,沒有親身經歷的感受,更談不上感同深受,或許課前讓學生了解相關的知識,老師為學生提供一些相關圖片、影相、聲音資訊資料,對於這一環節的教學會迎刃而解了。

二、課中“小組合作”深度不夠

課堂中針對課文的重點內容設定了兩個小組合作探究點,一是典禮中人們的表現怎樣?劃出相關的句子,並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什麼。二是閱兵式中,從語言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些什麼?學生在小組探究的過程,對相關的.句子畫得比較正而且迅速,結合具體的語句談感受時組內比較片面,沒有將所劃出來了句子放在一起,去研究,去品讀,只是結合生活實際去理解。從學生的展示交流發現探究深度不夠,究其原因:一是老師方法提示不夠明確,二是時間給得不夠寬餘,總是想在一節課完成教學任務。在學生展示時,對學生劃出的句子,老師利用課件,將其排列在一起,與學生一起分享、品味語言了,“30萬人”、“一起”、“歡呼”、“掌聲”,反覆出現表達效果及表達的情感,老師似乎真正“包辦”了學生的行為。也未能品出味道來。

三、課堂問題處理不夠合理

在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卡殼、不全面、不到位、語言不規範的問題時,隨解決問題的行為不能靈活的去處理。總一味儘量去完成基本的任務,有不斷往前趕的味道,或忽略了提醒、或默認了學生言行。

長文短講,教師“講”的時間少了,學生“學”的時間自然就增加了。他們在閱讀時就有更充足的時間進行感受、理解、欣賞,並真正感受語文學習的快樂。“細節決定成敗”,是我上課後得到的教訓。教師要做教學的有心人,只有關注課堂細節,生成才能別樣精彩。

國小五年級語文上冊《開國大典》教學反思3

本節課的教學讓我認識到一些距離,學生比較遠的課文內容,我們應該藉助多媒體教學比較好,因為它能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產生良好的視聽效果,對學生產生一定強度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情感,從中獲得直接、生動、形象的知識。在今後的授課過程中,應恰當、適時採用多媒體教學,加快知識資訊的傳遞,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