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邊城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52W

《邊城》是沈從文的一部中長篇小說,課文節選了有關端午節翠翠巧遇儺送、大佬等人物的場景,語言樸實,韻味無窮。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高一邊城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能幫助到你。

高一邊城教學反思

高一邊城教學反思【一】

一、 多媒體代替文字閱讀

此次導課,我先讓大家看了一個唯美的MV簡單的介紹了湘西的風景與習俗。學生們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看得很認真。但一到引入文字大家勁頭明顯減弱。“這個人永遠不會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在那個碧水連天的邊城,有一個叫翠翠的姑娘孤獨的等待著…… 我們一起走進《邊城》。雖然學生們回答得很乾脆,但在閱讀過程中卻沒有耐心,一篇文章讀下來印象不深。等到老師邊講解邊放圖片的時候,學生們又來了精神。很明顯,學生們對文字的感知能力越來越弱,多媒體在豐富教學方式的同時也讓學生的感官受到了更多刺激。雖然在某一時間段激發的了學生的興趣,但是也分散了學生對文字的注意力。

在盲目跟隨課改潮流的同時我們應該冷靜思考,各種教學環節與方式到底對幫助學生閱讀文字理解文章有多少實質性的作用。比如多媒體的應用本來是想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好的幫助學生們學習閱讀文字。但是現在的學生從小就浸染在多媒體發達的社會,資訊大爆炸時代的來臨讓電視、網路、手機等電子產品成為了人們的日常用品。大量的電子資訊圖片視訊削弱了他們對文字的感知能力。如果不謹慎使用多媒體並一味的提倡依賴的話,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會大大減弱。還怎麼談發揮語文課程的人文作用。只會使學生越來越浮躁,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忽略文字本身的價值。《邊城》這篇課文字蘊含了作者的語言特色和思想感情,如果學生只是在聽故事過流程的話,再好的教學目標都是枉然。因為文字沒有在他們的心裡腦海裡留下痕跡,更別說什麼美了?我們應該減少過於花哨的設計多留時間讓學生自己實實在在的去閱讀,去感受體會。

二、 輕閱讀重分析

在我的印象裡,國小學習語文最實在。因為老師會讓我們反覆去讀,角色朗讀示範朗讀背誦聽寫。就是這種最傳統的方法為我學習語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高中在國中的基礎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識記背誦上升到了理解欣賞,文章的深度難度也大幅度提高了。但是並不意味著,傳統的閱讀就不重要了。《邊城》這篇課文主要選取了過節的場景,對儺送和天保描寫較少,主要體現了翠翠與爺爺之間的親情。但為了把文章講得深入全面,老師們會側重於背景情節的介紹和問題的探究。輕閱讀重分析弱化了學生們的語感,就會出現大家為了迎合老師回答正確,隨聲附和。久了就會養成投機取巧的習慣,讀文章走馬觀花,死讀書讀死書。

我們在批判網路語言的粗俗、痛心學生語言蒼白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反思我們語文教學。語文的學習應該是富有延展性的,包括空間上的延展即從學校、課堂延展到家庭、校外的生活,時間上的延展即滲透進學生的心靈,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影響到學生的現在直至未來。【1】語言的學習需要跟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才能豐富多彩,持久的影響需要觸動內心和得到應用才會恆久彌新充滿激情並激發興趣。因此在進行《邊城》教學的時候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找出喜歡的句子反覆朗讀,跟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句子深入探究。相信比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解分析《邊城》有三美(景美、情美、人美),爺爺翠翠天保兄弟他們各自是什麼性格的效果好多了。就好比,本來是好東西你非要自己嚼爛了吐出來喂學生,再有營養也是味同嚼蠟。

自己讀得少了,語感就會越來越差,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老師感嘆學生理解能力差不愛的讀書的重要癥結。本學期我在班上開展了閱讀課,學生們對中外名著表現出厭煩沒有興趣的現象,主要是懷有功利思想覺得費時間又不考,還有就是缺乏文字的感悟能力想象力,習慣了問題式的閱讀。身為語文老師,大家都知道閱讀重要性。在教學中由於課堂容量的有限,教學內容的繁重往往忽略了閱讀或者期望學生靠預習閱讀。其實在滿滿的教學設計裡,我們應該從教學的有效性出發化繁為簡。在文字閱讀的基礎上去完成眾多的教學目標。比如《邊城》的最後一段:“祖父吹著《娘送女》,白雲飄著,兩人一船一狗。”文字本身就很美,表現出了邊城生活的質樸,人的純真。再聯絡現實社會中“拜金”“碰瓷”“青少年自私”等現象揭露本文的中心。讓學生去讀出感情,而不是分析出感情相信更能提高語文多重能力。

文字閱讀不僅是語文學習的方法,也是語文學習的目標和要求。即使是高中,也應該大力重視,不能捨本逐末。自古中國就是一個深諳語言學習的國家,古代語言的學習強調背誦朗讀。夫子講學都要求學生自己誦讀,等到讀熟背會了才講解點撥文意。我們不提倡機械的記憶和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但是閱讀是語文學習基礎的基礎。正如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雖然很多觀點不完全正確,但是我們在改革創新的同時應該繼承語文教學文字閱讀的方法。

高一邊城教學反思【二】

《邊城》一課教學結束後,我從如下幾個方面反思這篇課文的教學:

一.預設與生成

這堂課我預設了三個板塊,第一板塊以時間、地點切入,把握小說節選部分的框架內容。第二板塊設定問題:《邊城》裡哪一點最吸引你,促動學生品讀思考,最後引導學生感知風物美、人性美、人情美。第三板塊以“在你眼中是什麼樣的翠翠”為問題啟迪學生找出描寫翠翠心理的的句子。

生成:我執教的高二(1)屬文班,高二(9)屬理班。文班女生多,理班女生少,文班對翠翠情竇初開把握得較好,費時不多,而9班則拖沓了。

優點:緊扣目標,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習氣氛融洽,課堂充滿活力。不足這處,學生找心理描寫的句子時找得不準確,生成的枝蔓較多,不能正確地把握翠翠的形象,教師講得多了。看來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研究學情,提高應變能力,把預設與生成的比例協調好。

二.穿插與旁逸

在教學第二板塊時,引導學生了解邊城的人性美,穿插了當今的一些例子和文中進行對比以幫助學生對小說的理解。如前段時間網路上“小悅悅”的事件來突出《邊城》里人們樂於助人品德的可貴;當今人們對金錢的追逐如商人弄虛作假、以次充好、唯利是圖來對比碼頭上賣黃紙的小夥子為要多給錢和老船伕推搡;當今人們的愛情觀,如電視上“非誠勿擾”愛情的淺俗直白來對比翠翠愛情的晶瑩剔透;我們學生從影視中瞭解的當時中國其他地方的壞官勾結、魚肉百姓來對比《邊城》裡軍民同樂的魚水之情。

優點:課外大量材料的補充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了《邊城》裡的人性美,激發了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多關注社會熱點。不足:一時興起,尤其是談電視相親節目“非誠勿擾”佔時多了,聯絡廣了。

三,品味與探究

沈從文的語言樸素純淨、含蓄雋永,這是引導學生品味探究的好材料。如:

1.“凡幫助人遠離患難,便是入火,人到八十歲也還是成為這個人的一種不可逃避的責任”,在朗讀時故意丟此二句“便是入火,人到八十歲”,學生品味其意味,更能顯示掌水碼頭的順順樂於助人的美德。

2,那個賣皮紙的小夥子,此人是小夥子,非老弱病殘;此人系商人不是一般的百姓,非貧困。老人拒收小夥子渡船的錢更能顯示此為一種風尚,顯其普遍性,邊城的人如此輕利重義。

3使這人不得不把錢捏在手裡。學生對“捏”字品味非常到位。

類似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整節課堂學生學得輕鬆,且興趣盎然、意猶未盡。

這篇課文的教學雖結束一月有餘,但師生互動融洽的場面仍浮在眼前。我會認真總結這篇課文教學的得失,在以後的教學中,揚長避短,凸現自己的教學風格,使自己在專業成長的路上走得更快、更穩。

TAGS:教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