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科學《比較水的多少》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3.21W

(一)

國小科學《比較水的多少》教學反思

這節課較以前的《比較水的多少》也有了比較大的改進。應該說比以前更加的科學,探究的味道更加的濃厚。從猜測三瓶水的多少,到比較方法的討論,再到製作自己的刻度杯測量,最後認識量筒測量。比以前多了一個自己製作刻度杯比較的環節,弱化了估計液體體積的環節,雖然這個活動是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也是很有意思的活動。但估計液體體積對學生的幫助也很重要,況且結合教學實際,我覺得這麼幾個環節要在一節35分鐘的課堂展開充分,難度也是非常的大的,因為還有作業。假如能夠用充分的時間展開,那是好事,也是我所期待的。

實際教學中,我依舊是按照老教材的編排展開的教學,一節課完成這節課的教學任務,因為學期進度已在逼迫我不能再分課時了。我還是省略掉了自己再畫刻度杯測量的這個環節。其實,去掉這個環節後,課堂時間還是很緊張的。對於三年級的孩子,認識量筒這一新事物,花費的時間需要很多,要實際測量時間就更多了。在估計液體體積方面我也進行了充分的設計,花了5、6分鐘時間來幫助學生估計液體的體積,我想這有利於讓孩子建立毫升的這個體積單位,最後完成作業的時間還是很倉促的。

(二)

《比較水的多少》是科學三年級上冊“水”單元中的一個內容。教材內容共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比較和驗證水的多少,通過三個裝有水的不同形狀和大小的瓶子進行比較,使學生的意見產生分歧,從而使學生能夠主動地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二是比較多多少的問題,教材在這個問題的設計上,先讓學生自己設計比較水多多少的工具,然後通過教師出示量筒使學生認識並學會使用量筒測量出水的多少。

根據這些內容,我將學習科學探究、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能力為學習的主要目標設計教學方案並在教學中體現科學學習理念。

1、教學中選擇學生熟悉的事例、貼近學生的生活。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認識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我在匯入時,創設了一定的情境,給學生出示兩瓶水,讓學生比較水的多少,從而引出本課的研究內容。而在課的最後環節拓展活動中,又讓學生從生活中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容器可以用來測量液體,既讓孩子把學習內容與生活聯絡起來,也為下節課的學習作鋪墊。

2、體現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理念。

課標指出“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在教學設計上,我力求以“探究”為核心,努力使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形成假設預測”——“設計研究方案”——“探究實驗”——“分析整理資料”——“獲取探究結論”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探究,學會與人合作,進行收集證據,整理證據。在活動一開始,學生就對3只形狀、大小且裝水的多少也不一樣的瓶子中的水的多少產生爭論。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自己的猜測,然後為了驗證自己的`假設,設計了多種形式的實驗,接著學生在小組討論中選擇一種方案進行實驗驗證,整個過程學生積極參與,認真討論實施,相互配合。最後進行比較具體多多少的實驗,又是在上述方法中完成。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明白科學實驗的重要性,明白實驗的成功離不開與同學的協作,配合。整個過程中,我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親歷探究。在引導學生經歷探究過程中,讓學生觀察、討論、甚至爭論。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積極思維,以及尊重事實,用事實驗證假設猜測的科學態度。

3、充分發揮學生在實驗能力培養上老師的指導作用。

這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探究性實驗,因此,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一份條理清晰、操作性強的實驗記錄表,通過這個記錄表,既可以讓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各個環節,又能培養學生養成實驗記錄的習慣。三年級的學生因為年紀還比較小,所以在篩選實驗材料時容易造成混亂,一方面,我要求學生通過填寫實驗表格明確各組需要的材料;另一方面,我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自己選擇實驗的材料,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了實驗材料的浪費。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不如人意的地方。這節課由於學生的手、腦、口都動起來了,思維很活躍,有很多現場生成的東西,在面對學生的一些表現時,我還是覺得有點措手不及,一些教學環節處理得太粗糙了。比如讓學生討論比較水多少的方法的時候,還應該給學生更大的空間,給學生準備更多的實驗器材,讓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此外,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還應該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強科學探究的能力。

課堂上流汗的雖然是學生,但對老師的綜合要求其實是高了,面對學生生成的問題如何抓住有價值的內容加以引導,值得我繼續探索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