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認識教學反思2篇

才智咖 人氣:1.35W

教師要根據自己上課的實際情況寫好反思,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倍的認識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2篇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一

“倍的認識”一課的教學,有如下體會:

1、確定重難點,巧設計易突破。

《倍的認識》是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這一課的教學知識點主要有兩個:一是認識倍,理解倍的意義;二是在此基礎上,學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解決問題。“倍”這個概念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倍的認識》前,我仔細翻閱了教材和教參,對知識點的教學目標做到心中有數,從自我出發,看看這節課應怎樣設計,起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按照資訊窗的設計進行教學,但我總有個疑問,“倍”的概念應怎樣提出呢?學生怎樣才能很好的理解“倍”呢?於是我又大量的翻看網上的優秀教案和優秀視訊,從中學習他們的優點,逐漸把自己的困惑一一解答,然後靜下心來,重新整理了自己授課的思路,才確定了從學生認識的圖形出發,由形找數,數形結合讓學生觀察比較,發現兩個量之間的相差關係,其目的是聯絡以前的舊知,給學生建立一個整體的認識,然後引發新知,其實在相差關係基礎上,兩個量之間還存在一個新的關係就是倍數關係。存在倍數關係有個前提,那就是兩個量之間需要存在一個包含關係,即大數裡有幾個小數。在學生心理建立好“一份”和“幾份”的認識,明確圖上表面含義“幾份”的產生是由“一份”決定的。通過形象動畫展示,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找準“一份”很重要,它可以清楚地讓我們找到“幾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刻的體會到這種包含的關係,從而告訴學生這是一種新的關係:倍數關係,此時我們可以說: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2、根據新知,學會怎樣應用和解決。

前期工作做好了,此時就是怎樣整合教材資訊窗。倍的認識充分了,我可不可以把資訊窗中的解決問題當做學生的一次綜合實踐,給出一個關於倍的問題,讓學生想辦法解決,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最後怎樣?此環節主要是建立學生解決倍問題的思路。由簡單到難,然後學生自己觀察資訊提出有關倍的問題?放手給學生,讓他們在觀察中建立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從而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此時還有一個提升,就是讓學生嘗試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係,同時強調指出表示數量間的關係沒有單位。

3、充實課堂,讓學生收穫滿滿。

知識點教學實現了教學目標,接下來就是練習題的選擇,怎樣才可以讓每一個環節更加的充實呢?練習既是檢驗又是提升學生對知識理解的一個過程,因此我在倍的認識中選擇了幾個典型的習題。讓學生感到“一個數的幾倍”的存在,通過操作,建立“第一行幾個,第二行有多少個同樣多的幾個,就是幾的多少倍”。在知識點學習之後,設計了我會填,我會拍,我會擺環節,既有對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鞏固練習,又提及到了下節課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此環節目的是為下節課知識的'學習做鋪墊。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二

倍,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倍的認識》教學反思。學生對倍的認識比較陌生,建立被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設計教學時,我把對倍的認識與理解問題進行了分割,分層教學。《倍的認識》這一課的設計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是認識倍,理解倍的意義;二是在此基礎上,學習“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簡單的“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解決方法。

在教學設計中我將重點放在如何看線段圖,理解線段圖的方法指導上,明確一條線段表示一個數量,兩條線段之間是有聯絡的,而這個聯絡可以從資訊裡得到,明確問號在哪兒是求什麼,就是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這時從直觀操作上升為抽象的線段圖,實施了課堂的一次理性的飛躍,真正展現了學生從不會到學會的求知過程。抓住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這一知識的靈魂,不斷判斷、重組從學生湧現出來的資訊,教師要對有價值的資訊及時歸納入臨場設計的範疇之中,實時調控,充分利用,啟用課堂教學,促進課堂有效生成。當然這時需要教師靈活調控。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發現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與被灌輸者,而教師是意義的建構設計者、組織者、參與指導者與評估者,多媒體技術作為實現建構主義的重要手段,作為教師的得力助手,在倍的教學中正是秉承了這一理念。

我認為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缺少練習,並且課的內容較多,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在課前稍稍的進行少量的介紹與滲透。為自己節約時間,可以多加倍的練習。學生學習畫線段圖可以在練習課中進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語言必須是準確、恰當,過度要注意承上啟下。這是我在設計這節課後的反思,希望老師多提意見。

TAGS: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