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思品教學反思15篇

才智咖 人氣:1.9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思品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15篇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1

在設計本課教學思路的時候,我考慮如果教師簡單地將一個個角色的變化及責任告訴學生,學生是會順著教師的意圖接受的,但這樣既不符合新課標所倡導的主體理念,也無法在學生內心深處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我設計了猜謎環節與表演環節,在這幾個環節中,學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自己的角色在不同情況下的轉換及責任。既不枯燥,又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學生在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情況下,明白了自己角色的變化及自己應盡的責任,但這是否能夠持續下去呢?為了延伸這一德育知識點,我設計了總結昇華的環節,讓學生在“小衛士,小標兵,小夥伴,小幫手”的身份中瞭解自己的發展方向,積極感知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在一節課中僅僅明白書中提到的不同角色的變換及責任是不夠的,所以課上我要求自己不斷地根據教學過程中隨時生成的情況,引導學生分析自己現在的角色及現在的責任,使學生明白自己的角色是會發生變化的,自己的責任也是會隨著角色的變換有新的要求。這種抓住課上隨機生成的做法,使課本中的內容更生動,也更深刻了。

在我們身處不同的環境這一環節,我安排了“在家裡怎樣做個好孩子,在商場、學校、公共汽車上,我們該怎樣做?”這幾個表演環,是通過生活中的例項,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使學生能夠通過這一個個鮮活的例項,對自己的言行、思想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但總感覺有些做作,如有更好的活動代替,我想會使這節課更生動,更活潑,更貼近學生生活,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2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旨在引導兒童“學會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和勇於探究、創新的科學精神。下面是我對《你幫我、我幫你》一課的設計及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

板塊一。活動感悟

1.師:同學們,我們先來評一評看誰的桌面最整潔?

希望我們每天都能這樣做,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2.師:小朋友們,我們來做個遊戲好嗎?遊戲的名字叫“矇眼取書”(遊戲結束後)同學們,請你想一想被夢上眼睛參賽的同學會想些什麼?那我們再玩一次好不好?這次老師要給你們增加一些難度了(教師邊說邊佈置場地設障礙物)

3.(遊戲前)請你們再來猜一猜參賽的同學會想些什麼?請你們小組來想想辦法看看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4.師採訪生談感受

板塊二.尋找“小榜樣”

1.生活中,有的小朋友就在幫助人就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助人為了的小榜樣”為他頒發小榜樣標籤。

2.頒發小榜樣標籤

3.別人幫助了你,你是怎麼做的?

4.當你得到別人幫助時,應該真心真意地向他表示感謝。

板塊三.情境測試

1.現在老師用一個辦法來感謝幫助過我們的人,請你製作一顆心塗上你喜歡的顏色送給曾經幫助過你的人.

2.學生製作(每組相應的都缺少一樣用具)

3.剛才再製作心的過程中你得到誰的幫助誰是主動幫助別人的?

總結:同學們,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小事,如果你經常留心別人有了困難並主動幫助他,你幫我,我幫你,那我們就會感到很快樂,為了記住那些幫助過你的同學也記住那些經常幫助別人的同學老師做了一個“助人為樂榜樣箱”把那些同學的名字寫在紙上投進箱裡我們每個月評選一次為他頒發獎章。

反思:

通過《你幫我、我幫你》這一課的教學,我更深地感受到,課堂要充滿活力,師生的創造是很重要的。而課程改革實驗教材正為師生提供了很多創造空間,就看我們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去運用了。在本課教學中重要的體現了三精、三思。

一精:營造愉悅的教學環境,寓教於樂,學生充分的參與活動努力營造一種寬鬆的學習環境,是促使學生主動發展的必要條件。根據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的心理特徵,我在匯入新課時安排了遊戲一次簡單,一次有難度的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輕鬆地把他們引入課堂中,通過不同程度的兩次遊戲,讓學生親自嘗試、體驗、感悟,從而自悟懂得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需要互相幫助。

二精:教學內容選取貼進生活,根據“國小低年級兒童的心智發展並未進入到抽象或相對巨集觀的層面,兒童的活動大都圍繞其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生活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不應脫離兒童熟悉的生活,應該主要源自於兒童的現實生活”這一特點。在設計時,我注意聯絡學生的實際,從他們的學習、生活中取材。本課內容的選取就是生活中最為平常的小事。

三精:活動的的階梯性強,本課都是在一系列的活動中進行,兩次不同程度的遊戲、尋找小榜樣活動、製作“愛心”活動的反饋、以及課後的延伸都為本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一思:在教學的遊戲進行的過程中,有一個孩子她猜到她們組參賽的隊員會想:雖然前面有障礙物但我也一定會成功。這時我沒有抓住這一情感態度的激發點沒有及時的進行點評,我應及時的抓住這一點說:她說的好不好?我想你一定會有信心對嗎?如果及時的抓住這一點,我想情感態度價值一定會體現的更加明顯。

二思:注意照顧到全體,在高難度遊戲進行時,我應對下邊“觀戰”的同學要求要明確,如:下面的同學認真聽,仔細看,一會你將以一名記者的身份對他們進行採訪,如果這樣對學生進行要求的話,就不會有個別的學生“溜號”了,課堂氣氛會熱烈。

三思:在兩次遊戲結束後我以一名記者的身份對參賽的隊員和輔助隊員和下邊的同學分別進行了採訪效果不是很明顯。如果,讓下邊的同學都去採訪的話那學生的積極性又會大大的增加。

《品德與生活》活動體驗式教學給孩子帶來了歡樂,帶來了愛,更重要的是填滿了孩子知行脫節的鴻溝,促進了知行統一,一系列的體驗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舞臺上不斷實踐,逐步提高,自我體驗,自我創造,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帶來了教學的勃勃生機。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3

在新課改過程中我清楚看到:

要想教好學生就要做到:

1、傾聽學生說,做學生的知音。

2、相信學生能做好,讓學做,獨立思考、獨立說話,教師相機誘導發現,凡是學生能做的不要包辦代替。

3、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交朋友,來一個變位思考,讓學生當“老師”。

4、教學上掌握好“度”及時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於教材又不拘於教材;要服務於學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尋求規律的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6、誠實守信,嚴傳身教,教書育人。對學生的“人格行為”不要過分要求。

總之,教育學生就要從正面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教師與學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師要愛學生,用心去愛,用行動去愛,對於學生所犯錯誤,不能只批評不教育,要寬容善待,並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學基本功要過硬,教學業務能力要強,教學水平要高。課堂教學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具備良好的師德。這樣你就能撐起一藍天,用你的道德行為染學生,學生就會愛戴你,家長就會信任你,你的教學改革就會成功。

讓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志存高遠,科教興國。為我國教育再次創業貢獻一份力量吧!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4

一、指導思想

節約水電、節約能源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讓學生了解我國水電資源短缺的現實、感受水的寶貴,從而使學生從小形成節水意識、養成節水習慣,是我們品德與生活教學的一項重要而有意義的工作。品德與生活課,注重學生的實踐與參與性、突出教學實效性,讓學生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去親身體驗、親自感受水的重要與水資源的匱乏,從而形成自覺的、持久的節約用水的行為習慣。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節約水和電是一個老話題,儘管如此,在我們依然存在著嚴重的浪費水電的現象。這一主題主要是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水的寶貴,瞭解我國缺水的現狀,學習節水的方法,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能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制止浪費水的行為,在生活中能夠向家人、朋友宣傳節水知識、節水方法。

2、學生情況分析:

這些生活在鄉村裡的學生,他們很少能感受到水資源的缺乏,很多學生沒有感受過缺水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所以很難理解水的寶貴。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

結合學生生活環境優越和年齡低的特點在進行教學時,我以

讓學生親身體驗為主,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水資源匱乏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從而讓學生懂得節水的重要,激發學生自覺節水的行為。

4、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教師提前瞭解水資源相關知識,收集一些我國水資源短缺情況和節水方法的相關的資料製作成課件

(2)瞭解本年級學生對水的瞭解程度,及學生中易出現的浪費水的現象。

(3)準備海水、河水、糖、金魚、紙杯、圖片

學生準備:

學生在以往的生活中,應該說早以有了一些節水的知識,這些是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向更高一個層次邁進的基礎,教師通過對學生已有認識的瞭解,使教學更加的有的放矢。我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由家長同學生共同完成,在家長與學生合作完成問卷的過程其時就是一種共同學習的過程,我想,這應該對學生家長來說也是一種“教育”的過程。

節水調查問卷

(1)觀察自己的日常生活,瞭解水的用途及浪費水的現象?

(2)節約用水的小竅門。

(3)請你寫一句或幾句節約用水的廣告語。

三、本課教學內容框架設計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日常生活和生產建設都離不開水。

2.知道我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北京市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

3.知道節約用水人人有責、瞭解常用的節水手段與方法。 情感態度:

1.能自覺、自願節約用水。

2.對浪費水的現象不滿。

因此我讓他們吃糖口渴、然後在僅有一點點水的情況下在自己喝水解渴與救因缺

價值觀與行為:

1.在思想上知道節水光榮、浪費水可恥。

2.養成用完水關緊水龍頭的習慣。

3.見到浪費水電的現象,在力所能及的時候加以勸阻,並進行節水的宣傳。

過程與方法:

1、 以體驗式教學為主,圍繞水有用、缺水、節水這條主線進行教學。

2、 教學主要以運用課件、演示、親自體驗、遊戲等形式、手段進行教學。

四.教學過程設計

1、 課前參與準備

課前我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與家長共同蒐集資料是學生自主

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對學生而言,從課前的參與過程中就開始有了情感體驗。

2、 課始創設情境

通過提問:“同學們,你們一天吃幾頓飯?你們知道連續多少天不吃東西人會失去生命?(70天)那你們知道人連續多少天不喝水會失去生命?(7天)”

評析:問題由學生最熟悉的吃入手,通過提問讓學生知道水比食物還要重要。

3、 瞭解水的用處與水資源的匱乏

(1)全班討論:根據你的生活經驗能談談在我們的生活中做那些事需要用到水呢,跟你同組的同學說一說,看誰知道水的用途最多?

(從工業、農業、生活幾方面談,教師作補充)(回答問題的學生可以得到糖果。目的是鼓勵學生並且讓學生口渴)

(2)咱們日常用的水絕大部分是自來水,你們知道自來水是從哪來的?學生回答。教師出示自來水廠示意圖。

(3)我們每人每月要用多少水?(每人約3噸,3000瓶。每個家庭約10000瓶。)我們學校每月要用多少水?(350噸,350000瓶。)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每時每刻都在用掉大量的水,那我們地球上的水多嗎?學生討論(學生可能說多、也可能說少)

(4)出示課件(地球的全景圖),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地球,雖然在這個藍色的星球上有一半兒以上的面積覆蓋著水,但大部分是

海水。咱們來嚐嚐海水是什麼味道,海水能為人們做剛才咱們說的那些事情嗎?

(5)你們來猜猜假如這杯水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水,其中淡水有多少?能被利用的淡水有多少?把地球上所有的水和我們能直接利用的淡水一比你還覺得可用的水多嗎?

(6)以你的經驗,你認為中國是缺水的國家嗎?北京是缺水的城市嗎?

(學生可能出現說不缺的)(分組討論)如果世界每人平均30杯水,我們中國平均每人8杯水,而北京每個人平均才只有1杯水。

(7)淡水這樣少,如果有一天沒有了淡水會怎樣?(學生小組討論)

教師出示課件

小結:看來我們的生活中真的不能缺少水。

評析: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淡水資源的匱乏。學生們也很少有缺水的感受,水而生命垂危的金魚之間做選擇,讓學生深刻體會水對生命的重要,並激發學生內心的“我”與“魚”之間因缺水而引起的鬥爭,充分讓學生感受水的重要與水資源又匱乏之間的矛盾。

4、感受水資源短缺、探討節水方法。

拯救缺水的金魚

(1)老師這裡有一缸漂亮的金魚,因為你們剛才回答問題特別積極,現在每個小組可以領養一條。(只給一點水)學生觀察自己小組的金魚。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5

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課堂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蹟,喚醒各自沉睡潛能的時空;課堂是向未知方面挺進的旅程;課堂是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雙手的懷抱;課堂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國小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比較系統地向少年兒童進行以“五愛”為中心的施以思想品德和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採取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會使課堂沉悶而缺乏活力。因此,需要讓學生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中不知不覺地提高自己。正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都享受到熱烈沸騰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那麼,如何讓思品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呢?

一、寬鬆和諧、快樂民主的課堂氛圍。

《課標》中提出“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思品課堂中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開放的課堂環境,營造一種尊重學生的觀點、問題,鼓勵學生提問、概括、假設和陳述的課堂氛圍,高度鼓勵和評價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要敢於把學生從傳統的“做聽話守規矩的好孩子”的心態中解放出來,在保證身體健康發育、舉止規範文雅的前提下,創設“三多”的寬鬆學習環境,讓學生願學、樂學。

1.多設計學生自由活動的環節。如《待人接物有禮節》一課,教師不宜多講,讓學生在自主表演、相互評價中學習待人接物的一些基本禮節,從中懂得待人處事要文明、要禮貌的規範要求。

2.多采用激勵措施。激勵也是讓學生體會到成功感的一種形式,低年級可多使用“你真勇敢”“你真棒”“你真聰明”等激勵性語言或發“小紅花”“小金盃”等正面激勵措施激勵的方法。高年級學生這種激勵方式就失去了作用,應將激勵點放在對學生在某一方面的才能加以賞識上,如:“你回答問題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真了不起!”“你敢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老師佩服你。”這樣,對學生在某一方面的才能,言而有信地去肯定,鼓舞了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都積極想得到老師的賞識,給課堂氣氛注入了活力。

3.多給學生自我表現機會。如學生髮言可變舉手點名式為不舉手的自由式,有些行為規範可由語言表述式改為動作演示式等,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受身心約束,有更多的自由發表見解、表現自我的機會。這樣既可活躍學生身心,表現學生內心世界,保持學生積極樂學的情緒,又可活躍思維,深化道德認識。

二、靈活多樣、充滿情趣的教學方法。

要讓課堂充滿生機就要求教師依據教材內容,遵循認知規律,根據國小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避免單純的背誦、機械的記憶、枯燥的抄寫,採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遊戲、小品表演、分組討論、知識競賽、辯論活動等多種形式,供學生運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分析,使之在興趣盎然的教學活動中得到啟發,受到教育。

1.擂臺競賽

如上《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這一課時,如果只是空洞地說教就會使課堂毫無生氣,如果進行一次“動手能力大比拼”比賽,讓學生自己洗手帕、系紅領巾、穿衣服,看誰的書包收拾得又快又好;看誰的衣服疊得又快又整齊,看誰的鞋帶系得又快又好。通過這一系列比賽,使學生在高漲的熱情中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把良好的道德情感轉化成道德行為。

2、模仿表演

《聽父母的話》是一出童話劇,教學中分別讓學生扮演鴨媽媽、小鴨亮亮和貝貝,在角色扮演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聽父母的話,辦好事情進步大"。再如《做誠實的孩子》一課,可安排表演小品《我錯了》。讓學生親歷“主人公”做錯事後,在同學的幫助下,認識到自己應該做一個誠實的孩子,這一簡單、具體的場景,明白人並不是生來就“誠實”,也不是生來就“不誠實”的,從中受到做人應誠實的教育。只有讓學生充分參與、融入課堂教學,他們才會積極表現,主動發展。

3.多媒體參與

例如:《愛惜學習用品》一課,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滿足他們情感的需要,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請出”了孫悟空,於是同學們各個瞪大眼睛,迫切地等待著下一個環節的出現。為了滿足同學們的需要,我調了一下同學們的胃口:“你們喜歡孫悟空嗎?為什麼?(勇敢、機智……)今天誰能向孫悟空一樣勇敢機智就可以到花果山摘個仙桃”出示花果山的背景。同學用滑鼠摘仙桃的同時還能聽到孫大聖一句鼓勵的話。整堂課以”摘仙桃”為明線,以怎樣愛惜學習用品為暗線,上得是有聲有色、同學們情緒高漲、印象深刻,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引發討論

有這樣一個片段:教學《做個小小發明家》時,老師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生活中的不方便”的問題討論,從個人→小組→自由組合(幾個人)→再回到小組,討論出生活、學習、交通、通訊等諸方面的種種方法。此時,學生的思維空前活躍,學習的慾望格外高漲,深刻領悟到“愛科學”的內涵。學生們主體積極參與,萌發了高度的熱情。他們有的提議要成立“小小發明家”協會,有的提出“讓我們每天都有一個“新發現”的要求……雖然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們的“異想天開”,使整個課堂

成為學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場所,使課堂成了資訊交流所。

5.開放場地

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愛護公共設施》一課,就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園內、甚至在校外組織活動學生討論做到愛護公共設施;《積極參加公益勞動》一課,要求學生知道什麼是公益勞動和為什麼要參加,可帶領學生在校園內甚至可以到學校附近的小公園、街道進行教學活動,及時進行“打掃落葉”、“你丟我撿”的活動。

三、轉換教學角色,讓學生自由駕馭教材。

教師要自覺調整自身與學生的“配角”與“主角”的關係。課堂上,師生的地位是民主平等的。教師不應該是駕馭學生、駕馭教材的權威,而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者、服務者。通過巧“導”,把學生從被動接受的配角身份調整為主動探究的主角身份,把駕馭教材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熱心“服務”,為學生學習教材鋪路搭橋,解疑排難。一般來講可分這樣三大步:課首,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揭示教學目標;課中,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實施教學目標;課尾,總結收穫談感受,再次質疑,以達成或拓展教學目標。

如《尊敬老人》一課,開課揭題讓學生質疑揭標:同學們,你們想通過本課的學習弄清與課題相關的哪些問題?學生提問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有的說:“我想弄明白為什麼要尊敬老人?”有的說:“我想知道怎樣尊敬老人?”……學生以教材主人的身份,帶著問題和學習目標很快進入到主體教材的學習之中。課中教師藉助教材的典型人物與事例,組織學生進行充分討論,引導學生育情明理。課尾導行時,教師再次引導學生質疑:同學們,通過本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難或不明白的問題需要我們大家討論解決的呢?一名學生說:“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我們做晚輩的都要孝敬老人,讓老人晚年幸福,可我的媽媽總和奶奶吵架,有時我替奶奶說幾句話,媽媽就要說我、罵我,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辦法讓媽媽也尊敬奶奶?”這是一個緊密結合生活實際的二難問題,教師沒有正面作答,而是啟發學生們出主意,想辦法,幫助解決這個疑難問題,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角色。

早就有專家呼籲過:要讓課堂成為最有活力的地方。一個好的教師在課堂上能把學生所有的熱情都調動起來,讓他們在快樂民主的氛圍中,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在不斷成功的體驗中,覺得思品課非常有趣、非常有用,學習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從而讓思品課插上“快樂”的翅膀,實實在在的關注學生的生活質量,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6

 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幾點:

1、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根據教學大綱對

本課的知識要求和行為要求,我從知行兩方面制定出本課教學目標,目標完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課堂上,緊緊圍繞“怎樣做講衛生的好孩子”展開教學,藉助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一系列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懂得哪些是講衛生的行為習慣,樹立起要做講衛生的好孩子的情感願望。這樣,有效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2、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學生是老師的勞動物件,但他們也是一群活潑的生命物,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在教學中,如何處理好師生間的關係將直接影響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課堂上,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親切的微笑面對孩子,語言自然流暢。我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對學生回答欠佳處,不責備,不急躁,而是鼓勵、引導他們說好。“親其師、信其道”,我努力以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孩子,使他們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性。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壓力,輕鬆愉悅。我注重訓練要面向全體學生,我給每個孩子充分發言的機會,一隻只小手如雨後春筍一般頻頻舉起,躍躍欲試,讓我感到他們正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來,更激發了我的教學熱情。據統計,本節課學生的發言率達95%以上。對於坐在教室各個角落的孩子,他們往往容易被老師忽略,但我在教學中,沒有忽視這些不起眼的角落,給了這些孩子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在教師的期待中,同學的鼓勵中,獲得成功的喜悅,這就更激勵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我注重對學生的鼓勵,每一次精彩的回答,我都給予充分地肯定。他們在課堂上誇獎的良好的衛生習慣,教師及時用自制的“蛋蛋書籤”予以獎勵,同時提出對每個孩子的殷切希望。使學生在讚揚聲中樹立做講衛生的好孩子的願望。

3、教與學結合,課堂教學中積極嘗試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在全教會精神的指引下,本課的學文明理,我讓學生看完蛋蛋的故事以後,說說自己知道了什麼,鼓勵學生當小老師,大膽地幫助蛋蛋改正不衛生的習慣,這有力地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達到了自我教育、互相幫助的目的。辨析導行中,讓學生進行自誇和自我批評,樹立榜樣。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的機會,老師較好地處理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關係問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4、課堂教學結構合理,教學手段先進。本課教學分為“看故事匯入——明理導行——評價總結”三大部分,每個環節緊緊相扣,層次清晰。多媒體課件的引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完成。如形象生動的小故事,朗朗上口的兒歌,輕快活潑的音樂和舞蹈,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明確了講衛生的內涵,逐漸樹立起講衛生的願望,使思品教學的思想性與趣味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時間合理,有效地保證了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同時也看到,作為一名教師,從事思品教學的時間尚短,還處在學習探索階段。因此,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待改進。如還應加強對教材深度和廣度的鑽研,教學的形式還需不斷的創新,使之更有利於思品課的教學。這些將在今後的教育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提高。

總之,這節思品課,既有體現思品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創新之處,同時也反映了自身尚需努力改進的地方。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虛心聽取同行教師的意見、建議,刻苦磨練,切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使自己成為一名全面的思品教師。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7

《品德與生活》作為國小入門的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程,注重的是對學生品德的教育,培養的是富有愛國心、社會責任感和良好品德的現代公民。採用什麼方式有效地促進學生髮展,是我們品德課程的堅持不懈的追求。據國外對中學生學習型別的調查研析,發現通常情況下,聽覺學習者佔34%,視覺學習者佔29%,而動覺學習者佔37%。而國小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更是決定了不僅動覺學習者所佔比例更高,而且越是低年級就越普遍具有動覺學習者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品德課程中活動性教學的必然性和重要性。那麼,如何使活動教學更具實效性呢?下面我就自己教學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牙齒刷得白又白》這一課,來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案例】:

課堂情景1

在指導學生如何刷牙時,教師出示牙齒模型邊介紹邊指導。

師:如果上牙有食物的殘渣,咱們怎樣刷才能把這些渣子去掉呀?

生1:橫著刷。

生2:不能。

師:能說說原因嗎?

生2:這樣刷容易把牙齒旁邊的肉刷破了。

師:是呀,那可不好。

生:從上往下刷,能把髒東西除掉。

【思考與分析:圍繞教學目標,尊重兒童的認識基礎,給他們提供較大的時間和空間。從初試刷牙方法到師生共同探究,再到學生通過照鏡子、小朋友互評來發現自己是否擁有正確的刷牙方法等自主活動讓學生獲得認識發展,技能鞏固,顯然優於紙上談兵式的空洞說教。】

課堂情景2

在講解如何保護自己的牙齒時,教師出示兩盆甘蔗,一盆是粗粗的甘蔗,第二盆是切過的長條甘蔗。請兩位小朋友上臺。兩名學生都選了切過的甘蔗吃。

師:大家說說,你來選,會選哪一盆呀?

生:我也是跟他們一樣選切過的一盆。

師:這是為什麼呢?

生:因為第一盆甘蔗這麼粗,牙齒會咬壞的。

生:會咬出血的。

師:看來,咱們吃東西也要講究方法。

【思考與分析:這樣的教學為學生營造的不僅是學習的情景,更是生活的情景,很容易引發兒童參與的興趣。讓學生口頭說如何保護自己的牙齒,遠不如實際生活的再現更有說服力、更具可行性,更能促發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課堂情景3

當學生想到用刷牙的辦法來清除牙縫裡的殘渣

師:看來,同學們平時都在刷牙嘛!你平時都刷幾次牙呀?

生1:兩次。

生2插話:我不刷牙!

師:哪兩次呀?

生:早上一次,晚上睡覺前一次。

師:剛才一個小朋友說他不刷牙,你怎麼刷兩次牙呢?

生:吃了飯,就會有一些湯呀、肉呀嵌在牙縫裡。時間一長,牙齒裡就會變成酸酸的了。如果晚上不刷牙,過了一夜,我們牙齒就會像雞蛋殼一樣變軟、變黑了。

師:說得真好,看來,我們還是得刷……

生:兩次牙

【思考與分析: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真實地再現生活情景,充分表達自己的認識對品德教育更好地深入生活教育有很大的意義。】

陶行知先生說:“讓孩子們如同林子裡自由翱翔的小鳥,從生活中遭遇的、體驗的社會性、道德性問題為切入點,從兒童與環境的互動出發。”確實,教育的真正指南針是實際生活,生活才是學生學習的教材,它向我們提供了無窮的問題。因此,實施“活動教學”需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更加需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育環境,給學生充分自主活動的機會,提供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促進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受到訓練,得到發展。

一、目標引領教學。

伴隨著新課程走進課堂教學,我們教師的角色在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凸現,大家都在試圖構建一種與“新課程”最為合拍的課堂。然而在這“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教改大潮中,面對層出不窮的教育新理念,我認為作為一線的教師要當好這個引導者,上好每一堂課,首先要明確每一課的教學目標。課時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靈魂,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歸宿。它的定位準確與否是一堂《品德與(生活

)社會》課程質量高低的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目標導向教學,以目標來管理整個教學的每一段過程,不斷注意學生的變化,並根據學生的反映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避免那種只追求“理想”結果不顧過程的做法。學生在課堂上,不是靜態地、被動地聆聽接受,而是在教師提供的學習機會中,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題,研究問題,進而去解決問題。

二、體驗增進感悟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提到“兒童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並得到各方面的發展的。”由此可見,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健康意識的培養、生活能力的鍛鍊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教室是劇場、劇本是教材,道具是粉筆和黑板,作為主角的教師在演一場獨幕劇的時代也早已經被不斷髮展的教學事業淘汰了。在學習《牙齒刷得白又白》這一主題時,為了讓孩子更好地保護自己的牙齒,我從學生直接的生活經驗入手,“吃甘蔗,你會怎麼吃?”讓學生在選擇中道出緣由,明白吃東西也要講究方法。只有把學生置於適合學生自己身心特點和能力水平的活動主體中,分享彼此的體驗,才能讓孩子真正地感悟,從而更好地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把品德教學拓展到生活之中。“學是為了不學”,這種分享、這種感悟不是由老師“告訴”給學生的,而是學生通過主體參與體驗獲得的,課堂生活真正成為了一種快樂、積極、有意義的生活,學生在這種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三、交流促進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接觸。”老師在課堂上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者,也不單只是一個課堂的設計者而是一個引導者和傾聽者,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加入學生們的學習中去,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不斷進行討論交流,不僅可以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從容表述的能力,還能把學習個體的見解轉化為群體的發現,達到集思廣益的目的,同時為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機會,為他們創造性地學習提供了條件。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組織學生討論,採用多種形式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多向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中各抒己見,為各類學生的主動發展提供廣闊的天地。

比如在這堂課的教學中當我問孩子平時刷幾次牙時,總以為孩子會回答一次或者兩次,沒想到一個孩子居然說:“我不刷牙。”笑聲過後,想來確實如此,有的孩子受家庭影響並不在這一方面特別注重。因此教學中,我們要積極鼓勵兒童袒露自己真實的思想,讓學生把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看法在課堂生活中呈現出來,把自己的困惑亮出來,使我們的品德課真實起來。與學生親近,與生活接軌,使我們的課堂更具吸引力,真正體現品德課堂迴歸生活的理念。<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8

《我們的國慶節》這一主題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初步感知祖國形象的基礎上,感受人們歡度國慶節的喜悅心情。知道我國的國名及國慶日,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本課的教學物件是一年級國小生,此階段的學生天真活潑,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慾望,而且對品德與生活的喜歡已初步體現出個性,但收集資料的能力不強。

新課標中指出:《品德與生活》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特點,緊扣這一特點,我在充分考慮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上,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如:教學開始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的特點用多媒體播放生日圖片,很快就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調動了起來。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之中。並以錄影播放的形式把慶祝國慶的場面給學生看,使學生對祖國有深刻的認識,激發了學生的自豪感,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通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唱、跳、寫、畫等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媽媽的熱愛之情。同時讓學生對同學的作品做出適當的評價,學會欣賞別人。並注重了對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本課的不足:在教學中沒有把教學目標中的要求完全講透,學生對於祖國的生日的由來還沒有明白,為什麼每年把十月一日這一天定為祖國的生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的注意把握好課程標準,才能有效的上好每一節課。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9

我主要從事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過去,有許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思想政治課是老師在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特別是在國中階段,上思想政治課的老師要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此,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思想政治課的改革與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創新,學校德育工作的加強等等,都與老師的才能與素養的提高分不開的。思想政治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為此淺談點滴體會。

一。政治老師要自覺提高自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老師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如下幾點。

1. 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隨著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作為政治老師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 的需要。老師也只有掌握豐富的知識,才能做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才能使教學生動風趣、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育調動學生求知的慾望。但是,面對知識爆炸時代,老師所掌握的知識往往難以跟上形勢的發展。老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其他學科知識,合上時代的節拍。不斷進行教育反思,記取和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少走彎路,讓學生樂意接受。曾聽學生說過:“老師,我本來對思品課沒興趣,我喜歡你上課,我才對思品課產生興趣”。我經常買書,不管是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還是雜誌,電視新聞,心理訪談等。常與學生及社會上不同層次的人交往,在教學中加以運用。豐富課堂教學,加之我本人的經歷豐富,常以我自身的經歷說給學生聽,才有如此效果。

2.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老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品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我每上一節課後,都對自己本節課寫上那麼一兩句,不斷反思時時提醒自己,本節課學生反映情況怎樣?上課時學生的一句話我都很在意。記得那天,我上倮時學生悄悄地說了一句:“老師,不能再這樣了”原來我上課時,備課的內容在上課有時不能按時完成,我聽了這句話後,把這句話寫在備課本上時時提醒自己。的確不能再這樣了。這是教學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學存在不足。“吾日三省吾身”我儘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還是能做到。特別注意學生的言行,說話較為恢諧,學生不反感,有時就是一個眼神,學生都很在意。幾乎每上一節課,只要有不如意時,會多寫一點,如果覺得這節課有興奮點也記下。

3.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這就需要老師做到(1)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學生中大發言論,誤導學生。

2)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記得有一次,社會實踐時,要求學生走路,我一直與學生在一起。學校要求師生說普通話,我一直堅持說,有學生當第一次聽我說地方話時都覺得彆扭。當我有錯別字時,學生能立即幫助我改正。當我說普通話發音不準時,學生能及時指出。這些都是我這幾年的收穫。我每隔一段時間,讓學生提建議,凡是學生提意見的我評作業時,寫一句“謝謝你給我提出這麼好的'建議。”學生有什麼意見才會直接說。正因為我能正確對待我所範的錯,學生也深受影響。一次學生在課堂上違犯紀律了,當時我也不能準確知道是誰,但我說了一句,犯錯誤沒關係,只要承認錯誤並改正,我們大家都會原諒他的,說完,有同學站起來了。當時我真的很高興,不用我去一個個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尷尬。4.老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特長、個性和人格。有的老師總是一廂情願替學生“著想”,常常因此忽略學生的權利,認為自己為學生好,而學生的權利微不足道。於是,上課經常拖堂,擠佔學生的課間活動時間,隨便把學生的副課挪用,作業沒完沒了,久而久之難免學生厭倦、反感。有一次上九年級的課時,因現在會考只作為等級,學生不太在乎,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覺得聽這課沒興趣,便抄寫英語筆記,當時我特生氣,將她的筆記本當著同學的面撕成兩半,頓時,教室很安靜,因為我一般情況是不會生氣的。繼續將內容上完,課後與學生談話瞭解她的想法,我給她道歉,“我不應該撕筆記本,畢竟你花了那麼多心血”。學生也承認了她的錯,後來我上課時,當著全班的面給學生道歉,有學生不理解,我解釋教師也有犯錯誤時。就這樣我迎得了學生的信任,於是學生有什麼心理話都與我說。請我為她們出主意。我尊重了學生,學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課的學生,還是沒上課的學生對我都很親近。我在學校哪怕在累,只要與學生相處,煩惱就沒有了,學生只要看我臉色不好,都會說,教師別太累著了,多休息,保重身體。

5.老師要保持快樂心態。只有老師的輕鬆快樂教學,才能使學生樂於接近老師樂於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學生快樂情愫。當然,老師也是人,在現實生活中,有種種的煩惱和不如意,要保持快樂的心態好難。但只要本著以學生為重,以教書育人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對學生時摒棄懊惱,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帶給學生。常到學生中間看看,關心學生的痛癢,和學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課時,兩位學生在座位上因一點小事吵起來。當時我也很生氣,臉沉下來,流露出不高興的情緒。學生都說,老師請別生氣,生氣會老的。我一聽,立即調節好情緒繼續上課,課後單獨找學生談話。事後我還對學生說謝謝。就這樣我與學生的關係相處融洽。因此在學期結束時,學生給我9.99的高分。五個班平均分有這麼高我還是第一次。當時我激動不已,德育成績連續兩次10分,這就是我不斷反思的結果。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國中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根據《中學德育大綱》中規定:“思想政治課是學生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課程”。使學生較好地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測”是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讀”是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老師要指導學生讀,提高讀的質量。結合實際把握好重難點,提出讀的提綱。同時要精讀,讀懂,掌握基礎知識;“議”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老師要把握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效地培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講”是老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老師對重點知識給予精講,及時對學生糾偏,解疑。“練”是知識鞏固、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測”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測試,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覺得在課堂上將所學知識及時鞏固,對教學及時反饋,及時補缺。使學生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形成知識樹。教學的形式是多樣的,我們應根據不同課題,結合學生實際,採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討論式”等。總之,要體現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達到傳授知識,提高學生政治理論知識水平,又發揮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覺悟和政治素質,使知與行統一。期會考試後,讓學生結合學習實際總結經驗與教訓。學生在晚自習時我有意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習環節。在後半期學生的進步很大。每學完一節內容,只要是與學生活學習有關的,作業是讓學生反省自己的得與失,例如,七年級學生剛進入國中學習,很多不適應,自從上“學習新天地後”,我時時問學生學習情況,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引導。幫助她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難題,成為她們的良師益友。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己。

一、 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絡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國中政治課推行素質教育重要途徑。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請進來。走出去,要根據課題的需要,組織學生到工廠參觀訪問,到農村調查採訪,通過到社會訪問調查,開闊學生的視野,進一步認識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和改革開放推動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請進來,是根據課題需要,請在社會主義實踐中做出貢獻,有代表性的人員到學校講課,作專題報告。同時結合實際,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舉行時事演講,辯論賽、政治小論文。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政治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昇華,從而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追求慾望和創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學生政治學科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 素質教育效果。我針對學生厭學,浪費現象嚴重問題。我帶學生去縣城較近的一所學校,與學生交流,聽課,讓她們感受農村學生不容易,學習條件不好,生活環境艱苦仍然努力學習,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求知慾。學生回來後感受很深。

反思帶來的快樂我感受頗深,如今嚐到了甜頭。“親其師,信其道”。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樂老師就是教育教學的快樂,就有學生學習生活的快樂。這就是新型師生關係要求做到的,儘管做得還不好,還需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10

一、指導思想

品德與生活課,注重學生的實踐與參與性、突出教學實效性,讓學生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去親身體驗、親自感受水的重要與水資源的匱乏,從而形成自覺的、持久的節約用水的行為習慣。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節約水和電是一個老話題,儘管如此,在我國依然存在著嚴重的浪費水電的現象。這一主題主要是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水的寶貴,瞭解我國缺水的現狀,學習節水的方法,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能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制止浪費水的行為,在生活中能夠向家人、朋友宣傳節水知識、節水方法。

2、學生情況分析:

這些生活在城市裡的學生,開啟水龍頭就有自來水源源不斷地流出來,因此他們很少能感受到水資源的缺乏,很多學生沒有感受過缺水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所以很難理解水的寶貴。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

結合學生生活環境優越和年齡低的特點在進行教學時,我以讓學生親身體驗為主,讓學生品嚐海水的苦澀、感受淡水的缺乏、體會魚兒對水的渴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水資源匱乏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從而讓學生懂得節水的重要,激發學生自覺節水的行為。在本課的教學中,由於學生的年齡低,對相關水資源的資料還不能理解、沒有相應的概念,因此我把資料轉換成圖片,讓學生直觀瞭解。並把相關的水量,不以升、毫升的數字出現,而是轉換成學生們生活中熟知的可樂瓶,如每人每月大約用水3噸,約3000瓶水。在觀看完藍色地球圖片後,我讓學生品嚐海水、觀察河水,從而知道能被直接利用的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水的對比演示),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淡水資源的匱乏。學生們也很少有缺水的感受,水而生命垂危的金魚之間

做選擇,讓學生深刻體會水對生命的重要,並激發學生內心的“我”與“魚”之間因缺水而引起的鬥爭,充分讓學生感受水的重要與水資源又匱乏之間的矛盾,懂得節水是利人利己、拯救生命的唯一途徑,因而讓學生開動腦筋,想方設法節水,為課後自覺節水、宣傳節水作準備。

4、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教師提前瞭解水資源相關知識,收集一些我國水資源短缺情況和節水方法的相關的資料製作成課件

(2)瞭解本年級學生對水的瞭解程度,及學生中易出現的浪費水的現象。

(3)準備海水、河水、糖、金魚、紙杯、圖片

學生準備:

學生在以往的生活中,應該說早以有了一些節水的知識,這些是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向更高一個層次邁進的基礎,教師通過對學生已有認識的瞭解,使教學更加的有的放矢。我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由家長同學生共同完成,在家長與學生合作完成問卷的過程其時就是一種共同學習的過程,我想,這應該對學生家長來說也是一種“教育”的過程。

節水調查問卷

(1)觀察自己的日常生活,瞭解水的用途及浪費水的現象?

(2)節約用水的小竅門。

(3)請你寫一句或幾句節約用水的廣告語。

三、本課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日常生活和生產建設都離不開水。

2.知道我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

3.知道節約用水人人有責、瞭解常用的節水手段與方法。 情感態度:

1.能自覺、自願節約用水。

2.對浪費水的現象不滿。

因此我讓他們吃糖口渴、然後在僅有一點點水的情況下在自己喝水解渴與救因缺

價值觀與行為:

1.在思想上知道節水光榮、浪費水可恥。

2.養成用完水關緊水龍頭的習慣。

3.見到浪費水電的現象,在力所能及的時候加以勸阻,並進行節水的宣傳。

過程與方法:

1、 以體驗式教學為主,圍繞水有用、缺水、節水這條主線進行教學。

2、 教學主要以運用課件、演示、親自體驗、遊戲等形式、手段進行教學。

四.教學過程設計

1、 課前參與準備

課前我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與家長共同蒐集資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對學生而言,從課前的參與過程中就開始有了情感體驗。

2、 課始創設情境

通過提問:“同學們,你們一天吃幾頓飯?你們知道連續多少天不吃東西人會失去生命?(70天)那你們知道人連續多少天不喝水會失去生命?(7天)”

問題由學生最熟悉的吃入手,通過提問讓學生知道水比食物還要重要。

3、 瞭解水的用處與水資源的匱乏

(1)全班討論:根據你的生活經驗能談談在我們的生活中做那些事需要用到水呢,跟你同組的同學說一說,看誰知道水的用途最多? (從工業、農業、生活幾方面談,教師作補充)(回答問題的學生可以得到糖果。目的是鼓勵學生並且讓學生口渴)

(2)咱們日常用的水絕大部分是自來水,你們知道自來水是從哪來的?學生回答。教師出示自來水廠示意圖。

(3)我們每人每月要用多少水?(每人約3噸,3000瓶。每個家庭約10000瓶。)我們學校每月要用多少水?(350噸,350000瓶。)我們北京市每月用多少水?(幾千億瓶水)(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每時每刻都在用掉大量的水,那我們地球上的水多嗎?學生討論(學生可能說多、也可能說少)

(5)出示課件(地球的全景圖),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地球,雖然在這個藍色的星球上有一半兒以上的面積覆蓋著水,但大部分是海水。咱們來嚐嚐海水是什麼味道,海水能為人們做剛才咱們說的那些事情嗎?

(6)你們來猜猜假如這杯水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水,其中淡水有多少?能被利用的淡水有多少?把地球上所有的水和我們能直接利用的淡水一比你還覺得可用的水多嗎?

(7)以你的經驗,你認為中國是缺水的國家嗎?北京是缺水的城市嗎?

(學生可能出現說不缺的)(分組討論)如果世界每人平均30杯水,我們中國平均每人8杯水,而北京每個人平均才只有1杯水。

(8)淡水這樣少,如果有一天沒有了淡水會怎樣?(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出示課件

小結:看來我們的生活中真的不能缺少水。

4、感受水資源短缺、探討節水方法。

拯救缺水的金魚

(1)老師這裡有一缸漂亮的金魚,因為你們剛才回答問題特別積極,現在每個小組可以領養一條。(只給一點水)學生觀察自己小組的金魚。

如果你是這條小金魚你會對人們說些什麼?

它們因為缺水而生命垂危。我們每個人的杯子裡都有一點水,但大家都口渴了,咱們是自己喝還是拿來拯救這些可憐的金魚?好,那

我們就來行動吧!

(2)我們雖然能夠拯救我們面前的這條幸運的金魚,但由於我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現在自然界還有很多動物、植物都因為缺水而生命垂危,我們怎樣才能幫幫它們呢?(節約用水)下面誰能想出節水的好方法,我們就獎勵給他水(小組討論、組長負責)。

(3)全班交流:向大家介紹節水的小竅門

(4)我們知道節約用水,可還有人在浪費水,來看看他們的行為,咱們怎樣才能幫幫他們?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浪費水的行為?出示課件。學生討論、發言。

4、鞏固學習成果

一水多用節水遊戲,讓學生看到節水的收穫、體驗節水的樂趣、增長節水知識。並通過節水遊戲,讓學生進行節水的思考,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實踐和宣傳。

感受水的重要 —— 瞭解水資源匱乏 —— 體驗缺水的痛苦——形成節水意識 —— 探討節水方法 —— 自願參與節水行為——主動宣傳節水知識

五、教學反思

《節約用水》一課,從以下幾個環節逐步入手:第一環節,結合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浪費用水、汙染水源和遭遇停止供水的生活經歷等事例,佈置學生做課前調查,同時結合調查情況,制定出各種適合家庭生活實際的節約用水措施,這樣做,不僅拉近了學生與教育內容之間的距離,而且使學生擴大了知識視野,將最新最真的資訊帶進了課堂,豐富了教學內容。而且由於調查的內容都來源於他們的真實生活,具有震撼性的說服力。更重要的是通過課前調查,學生深入觸控生活,真切感受到人類環境正遭到各種汙染,缺水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生活。學生在身臨其境中產生直接的情感體驗,得到各種能力的鍛鍊。可以說,自我教育已伴隨著實踐活動先於課堂教學產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動情的基礎上,認識得到了一個飛躍。這對學生德育教育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11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小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

教學目標:

1、考察和了解家鄉的文化藝術,認識具有家鄉特色的地域文化藝術,感受家鄉的可愛,激發熱愛家鄉之情。

2、探索家鄉文化藝術的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從而理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含義。

教學重點:

瞭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2。能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方式,瞭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文化生活。

教學難點:

通過考察和了解家鄉的文化藝術,認識具有家鄉特色的地域文化及自己眼中家鄉的美景和自己對家鄉的感受,從而建立為家鄉的發展作貢獻的思想感情,明確現在應該做些什麼。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電子課件(1)各地區不同民族風情的畫面

(2)具有家鄉特色的地域文化。

2、教師準備MTV

3、學生準備家鄉的相關資料。(文字、圖片、音像)

第一課時:調查活動

1、學生分成幾個考察小組,通過各種途徑,收集了解家鄉文化中的不同方面。

2、通過觀察家鄉人們的一些生活現象(文化藝術),提出思考的問題。

3、根據收集的資料,按類別歸類整理並寫出調查報告

第二課時:課堂學習

一、師生互動,引入話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學習。教師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問好。

問:請同學們說一說,剛才老師講話中,你感覺哪一種話聽起來最熟悉?

師:是啊,聽著家鄉話我們倍感親切!“少小離家老大還,鄉音無改鬢毛衰”這一詩句道出了每一個人對家鄉深深的眷戀之情,一股濃濃的鄉土情,尤其那是身在異鄉的人,聽到家鄉話,更會感到格外的親切與溫暖。

師:同學們,我們同是家鄉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家鄉的文化藝術。

二、瞭解家鄉文化淵源

師:那你們知道家鄉文化藝術是怎麼形成的嗎?

課前老師請同學們進行了瞭解,誰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個別學生介紹,教師詢問他是怎樣瞭解到的,對於他的學習態度、精神給予肯定和鼓勵)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沿著歷史的長河去追溯家鄉文化的淵源。

(播放課件:家鄉文化史)

師:從剛才的這一段資料片中,你瞭解到什麼,有什麼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

師:勤勞智慧的家鄉人在這塊富饒的土地上生活、勞動,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並一代一代地繼承發揚下來。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又是什麼樣呢?課前,老師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組成了活動小組,分別對我們家鄉的音樂語言、舞蹈、戲曲及手工藝品等藝術進行了考查,要求大家制作一份《我眼中的家鄉文化藝術》宣傳冊,大家都準備好了嗎?好,現在我宣佈,家鄉文化藝術節現在開始。

三、家鄉文化節活動

師:下面,我們舉辦一個家鄉文化節活動,各小組準備一下,分別展示具有家鄉特色的文化藝術。

1、家鄉語言藝術展示。(以說、唱的形式展示)

2、家鄉音樂藝術。

師:我們家鄉的語言說起來乾脆有勁,我們家鄉的歌曲唱起來也是嘹亮動聽。課前老師進行了認真的蒐集,找到了一首歌曲,就是根據家鄉音樂中的一種加工創作的,老師今天把它帶到課上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它的魅力,好嗎?(播放:有特點的家鄉歌曲)

師:大家聽後有什麼感受?(學生自由發言)

師小結:我們家鄉還有哪些音樂藝術呢?誰能給我們再展示一段?

(學生展示活動)

3、家鄉戲曲。

A、學生先介紹。

B、教師播放家鄉劇片段。學生談感想。

4、家鄉的手工藝品。

A、生展示照片、圖片,並配以解說以及學生自制的手工藝品。

B、B、師:感謝這些同學,給我們帶來了這麼多精美的手工藝品,看得我眼花繚亂。今天,我也給大家帶來了一件我自己做的手工藝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我做得當然比較的簡單,現在就讓我們隨著攝像機的鏡頭一起去瞧一瞧民間藝人的傑作吧!(出示手工製作的錄影)

C、師:這麼多的工藝品,你喜歡嗎?家裡有嗎?(體會,人們在生活中創造了美,這美又裝點了人們的生活。)

5、家鄉舞蹈。

師:我們的家鄉人不僅心靈手巧,還能歌善舞。現在誰來給我們展示家鄉的舞蹈藝術。

A、學生介紹家鄉的舞蹈種類。

B、播放擺手舞的場面。

C、師生共同感受愉快的擺手舞。

師:我發現,好多同學都被這熱烈的場面所吸引,被這歡快的舞蹈所感染,家鄉的孩子們,來,讓我們一起溶入家鄉的音樂,一起跳起家鄉的舞蹈吧!

四、交流體會,昇華情感。

師:今天,通過學習交流,我們看到了勤勞樸實的家鄉人,他們樂觀向上,辛勤耕耘,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家鄉文化藝術,讓我們讚歎,讓我們佩服。我想,你們一定有許多的想法,有許多的問題,有許多的感受。現在,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吧!

(學生交流,談感受)

五、全課總結。

師:誰不眷戀生我養我的家鄉土地,踏一方土,飲一江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家鄉的山山水水給予了我們每一個人智慧和力量。你們瞧,在我國,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們,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勞動創造,創造出了美好的生活、燦爛的文化,每個人綻放的笑臉,每個人唱出的歌聲,都表達出了濃濃的鄉土情。

教學反思: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能注意選擇行之有效的育情方法,以“情”為線索,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各種家鄉文化節活動,讓學生參與到道德的體驗過程中去,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每一個活動都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度在教師生活化的教學中始終處於一種較高的狀態。

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應在活動中,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再一次提升對新的教學理念的理解,再一次提升教學手段,讓《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真正做到從生活中來,迴歸於生活。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12

通過教學《班級規則在哪裡》,我感到班級的日常管理十分關鍵。教學中,我始終把課堂常規教育作為教學的基礎,在上課的過程中,把養成教育作為自己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一些常見表現進行觀察、總結、分析原因,找到解決這些課堂現象的辦法,力爭讓學生改掉這些不應有的行為,更好地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我感受到孩子們習慣養成方面有很大不同,一些點滴的行為習慣,給課堂教學造成很大的影響。於是我制定了嚴格的課堂常規制度,對於學生的每一個細小的不良習慣進行糾正。

對於有些容易在課堂上出現不良行為習慣的孩子,我及時提醒,有的在課後找他談話,幫助他找成因,改毛病。除了對低年級學生進行養成習慣教育以外,我還對學生在課上回答問題進行訓練,尤其在紀律方面嚴格要求,鼓勵他們課堂上回答問題要大膽說,積極發言,語言表達要力求完整。

我的幾點反思:

1、依據新課程的精神,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生活應該緊密結合。讓課堂教學中的故事來源於生活、立足於生活、指導於生活。

2、以學生為本落到了實處,在教學中,應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之中,去感受、去體驗,每個孩子在活動中都對事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提高。

3、課堂上要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通過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培養學生快樂的情感,在活動中體驗、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這些僅僅是我的愚見,都將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進一步探究和學習的,努力提升教學質量。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13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讓教育更貼近生活,能學以致用,現學現用。新課程理念也倡導品德教學回歸生活,強調以兒童現實生活為課程基礎。在品德教學中我們要特別關注學生正在進行中的現實生活,做到有實效性、針對性。

在教學三年級《心中的110》一課前,我就覺得學生一定喜歡這樣的課,110對於學生來說再熟悉不過了,經常看到,經常聽到,可是實際生活中學生接觸的並不多。怎樣上這節課呢?在課前,我做了很多的準備,在課堂上的每個環節又精心設計,一節課下來,讓我感觸很多。

一、在現實生活中找素材,貼近生活

教材不是教學的唯一資源,學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經驗、感知體驗都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實教學內容”和“拓展教學空間”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克服脫離兒童生活實際、說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學中,我盡力做到把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心中的110》課本上的內容是一個案例:一個人販子在校園裡設計誘騙拐賣一位小姑娘的事。這個案例選擇很典型,但離我們好像很遠。這裡我處理的是用了一個陌生人來接三年學生的事例。課前我選擇了我們自己學校門口,拍攝了一段有陌生人、學生和老師的錄影。上課時,我先出示陌生人要接子豪到他媽媽單位吃飯的畫面,接著出示老師出現打電話的畫面,然後出示子豪被陌生人帶走了,看完三幅畫面,讓學生盡情的想象,畫面上得人物都會說些什麼,最後讓學生看視訊,想象人物說的話和他們想的一樣不一樣?視訊一播放,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學生喜歡聽故事,看了三幅畫面,立刻勾起了學生想知道故事情節的興趣。在看視訊時,他們一下子就發現故事就發生在我們學校門口啊,興趣就更濃了。學生對自己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都很好奇、關心,所以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我們的品德課就是要聯絡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做為素材,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聯絡了生活,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解決一些我們生活中的困惑和危機。

二、聯絡身邊的小事,解決問題.如何獨自一個人面對陌生人?這個環節的設計,我是選擇了4個活動場景,也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分別是獨自一人在家,有人敲門,陌生人向你問路,陌生人向你推銷飲料,遇到陌生人搶劫,我們應該怎麼辦呢?這裡我採取小組合作討論彙報的形式,讓學生們自己說,讓每個人都有說得機會,大膽的在小組裡討論。在彙報討論的過程中讓大家知道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如何做,特別是用表演的方式來彙報的形式,學生們很有興趣,同時也鼓勵其他小組補充,讓真理越辨越明,學生的記憶深刻。

三、理的培養,愛的滲透。在教學如何面對陌生人這一環節,出示了下關區一國小生沒有防備的情況下上了陌生人的摩托車,而遭手機被搶劫。通過事例讓學生明白麵對陌生人,時刻想起心中的110,害人之心不可有,放人之心不可無啊!

然而,在人們過度防範,保護自我的同時,居然遇到這樣的一畫面:一位老人跌倒受傷了,而路過老人身邊的人很多,居然沒有人去扶他。為什麼人們會這樣?難道我們的社會就如此冷漠嗎?這裡我們提醒學生如何自我保護的同時,也能伸出援助之手呢?這樣的教育,讓孩子心中仍保留天真的愛,讓我們的社會充滿了愛。

由於我的教學設計讓情境與學生的真實生活之間建立起一種“互相進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因此,在課堂上的迴歸生活使學生能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撥動了學生的心絃,引發了學生的真實體驗。

那麼,緊緊學習課堂上的例子,還是很少的,我又設計了“錦囊妙計”這一環節,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妙計來應對陌生人。這一環節,學生對錦囊很感興趣,都想知道錦囊裡裝得是什麼東西?此時學生的積極性又被調動起來,當學生拿到一條條“妙計”時,都很認真地閱讀。這裡集中交給了學生一些處理的妙計,學生通過自學的方式很快就記住了。

總之,一堂課下來,正是在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導下,把學生與其真實的社會生活緊密聯絡起來,有意識地把學生帶回到真實生活中,去觀察、感受、體驗、分析、反思他們的生活,讓學生有了真正的收穫,在現實生活中能用到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困難。那麼,我們的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就是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生活,在生活中能用到“品德”。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14

春天是一個特別美好的季節,所以幾乎每門課中都有關於春天的內容。於是,課前我引導學生在語文、數學、音樂、美術、勞動等多種學科中去尋找春天,蒐集有關資訊。在“頌春天”的活動中,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熱愛,有的學生朗誦著語文課上學的兒歌、古詩;有的唱著音樂課上學過的有關歌曲;有的用美術課學的春天的色彩,自己動手製作的春裝在課堂上展示……這一活動的展開,進一步體現其課程的綜合性,有效開發利用了多學科課程資源。

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教材資源

一提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人們首先就想到教材資源。毋庸置疑,教材是最核心的課程資源,但在強調生活性的本課程中,教材絕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理解創造性地開發、引申和改造。在教材中呈現的冰雪融化和春筍冒出等不同地域的氣候差異是我的學生實際生活中很難見到的。為了讓學生開闊視野,我精心挑選了一組表現南北方春天特徵的風光資料片在課堂播放,幫助學生在欣賞春天的風光片時懂得我國南北方春天的差異之大。

充分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資源

學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課程資源,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裡長大的孩子,他們都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有了一定的情緒體驗。不同的學生之間又存在著生活背景和生活經歷的差異,因此對春天的觀察和感受也各不相同,有的在校園裡找到了春天,有的在社群裡找到春天,有的在老家農村找到了春天,這種差異正是孩子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聯絡點,特別是當一個孩子拿出自己春天在老家的照片時,坐在下面的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一個個聽得格外認真。我們老師只要抓住契機,充分挖掘和利用,就會開發出新的課程資源,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15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求特別強烈。”通過執教《坐立走有精神》這一主題的教學,我更深地感受到:課堂要充滿活力,師生要富於創造。然而我們的新課程實驗教村正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創造空間,就看我們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運用啦。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四方面作了些嘗試:

一、營造愉悅的教學環境,寓教於樂

努力營造一種寬鬆的學習環境,是促使學生主動發展的必要條件。我在匯入新課時,抓住學生們的好奇心,用“快樂猜猜猜”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後把孩子們帶入生活情境,學習欣賞“身邊的榜樣”——孩子們都喜歡的“文明禮儀星”王昕瑩並向她學習。在欣賞和交流一些生活當中優美的姿勢後,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藍貓來揭祕。此時,課堂成了孩子們的樂園。課中通過欣賞、情境悄悄話、情境大比拼,讓每們學生選擇參與練習,以小組為單位上臺展示競賽。寓教於樂,寓教於活動中,學生自始自終,積極參與,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願學、樂學、活學。

二、再現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尊重體驗。

生活情境是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質或情境。營造出良好的情感體驗氛圍,可讓兒童在真實的生活中去感受、體悟。我在課前蒐集、拍攝了很多生活情境,如“清晨,站在校門口值日的師生”、“奎文的首屆體育節開幕入場式”、“國旗班行走姿勢”等,在課堂回放再現,讓學生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坐立走姿勢是應時應而變化的,學生也應有自己的坐立走的要求。從而激發學生自主進入不同情境,在小組中邊學邊練,體驗坐立走的正確姿勢,然而在班上交流表演。這樣讓真實的生活走進學生的認識世界,使他們在生活中加深了體驗,學握了合適的坐立走的方法。

三、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啟用參與

心理學家皮滅傑指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的過程即是學生參與的過程式。美國學者巴特勒認為:“教學過程只有讓學生參與連續的反應活動才是有效的。”因此,品德與生活課教學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親自體驗,讓他們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在品德與生活課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實踐活動,重視學生的積極參與,讓他們在參與中主動、活潑地發展,在參與中獲取知識,提高道德認識,培養創新能力。教學《坐立走有精神》時,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坐、立、走比賽”活動,此活動分三個環節。第一活動環節“T形舞臺”。學生分參賽兩隊。比賽開如,隨著音樂,每隊一組分別登臺展示其瀟灑、優雅的儀表,完成坐、立、行、讀書、寫字等各種姿勢,展示完後,評委亮分、點評。因為組與組間要開展各種競賽,學生練習得特別投入,同學間也能想互幫助,合作的意識,合作的精神得到充分的體現。第二活動環節“想像劇場”。劇名“後悔莫名”,劇情是一個小朋友從小沒有養成正確的坐、立、走姿勢,長大後碰到種種困難和不便……他後悔極了。故事留給學生很大的想象空間,允許學生大膽想象出盡可能的各種困難。第三活動環節“評選、頒獎”。評選出班內“坐、立、走”“8班文明禮儀星”,並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收穫。學生人人都參與這一活動,他們知道:“坐、立、走”並非小事一樁,站有站樣、坐有坐樣,尊重別人,有利健康。最後師生共同決定,定期進行坐立走文明行為評比,看誰最有精神。

四、從生活中來又走向生活中去,拓展延伸。

學生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漸進的過程。我們培養的人是一個社會的人,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必須在立足課堂的基礎上,開放拓展教學時空。在本課教學前讓學生進行相關資料的蒐集,進行觀察,調查,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教學中,鼓勵學生把社會生活中的真實體驗帶進課堂中進行討論、思考。教學後,設計一份簡明的反饋表,在表中記下自己在平時生活中的姿勢的自我評價,以及相關人員的評價,以此約束學生的行為,強化學生的習慣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