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活動課程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22W

科學活動《海洋世界》反思

張家港市塘橋中心幼兒園 王曉蔚

幼兒園活動課程教學反思

《海洋世界》是大班的一個科學活動,首先運用多媒體《海底總動員》的視訊激發幼兒對海洋世界的興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大海這個龐大的世界裡,它的隱藏的知識實在是太多了,當小朋友問我海洋裡的某種魚是什麼魚時,我一時也說不上來,於是我就讓小朋友先猜猜,接著我們就一起上網查資料,課後我感覺我的知識太少,對活動的掌握不是很熟練,所以教師首先需要豐富知識。因而我也給幼兒觀看幻燈片《海洋世界》,讓幼兒邊看邊聽,瞭解了很多關於海洋世界的知識。最後我讓幼兒看看海洋汙染的嚴重後果,萌發幼兒愛護環境愛護大海的情感。

本次活動的優點是

1. 境創設好,匯入自然(觀看《海底總動員》),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 課件生動形象的展示海洋世界的美麗,幼兒能直觀的瞭解海洋環境,並認識海洋動物。整個環節鼓勵幼兒探索,培養幼兒創新能力。

2. 教學中,通過觀察、遊戲的方式讓幼兒自主地探索動植物們的生長特點,

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

3.學方式靈活多樣:情境體驗、自主學習、多種遊戲等等,使幼兒始終在一種愉快、舒展的狀態中學習;

4.讓幼兒感知環境汙染的嚴重後果,萌發了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的不足是:

1.教學評價形式單一,主要表現老師對幼兒的評價,而忽略了幼兒的自評和互評;評價側重於對教學結果的評價,而忽略了對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評價。

2.應該豐富自己對海洋的知識,瞭解一些動植物的名字特徵及生活習性。

《四季媽媽的四個娃娃》活動反思

活動中我是逐段講述、分析的,四個不同的季節採用不同的方法,先聽再講,先猜再講,邊看邊講。

結合圖片分段講故事內容,故事的生動描述將四季更替這一較為抽象的現象以擬人化的方法加以講述,把四季描述為四個娃娃,我每講到一個娃娃出去玩時,注重引導幼兒說出他和誰一起玩?玩的時候出現了什麼變化?主要是讓幼兒根據故事的內容來講述四季變化的特徵。為了讓幼兒將四季特徵和更替順序這一較抽象的現象進一步的認識,我讓幼兒上臺戴上頭飾分別扮演春、夏、秋、冬角色來進行表演,其餘的幼兒做小朋友。當我說到“春天娃娃出來玩時”,扮春天娃娃的幼兒邊做動作邊走邊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再喊來了春天姐姐、春雨妹妹一起玩。小朋友們有的表演出了春天來了,春天吹在身上覺得很舒服的樣子,有的表演出了下雨的情景。夏天娃娃領著火辣辣的太陽公公出來,一邊走一邊說“夏天來了、夏天來了”。小朋友們有的表演熱的擦汗動作。

在分段講述故事時注意精簡環節,對於已經理解掌握的語句不再提問重複講述,使各環節更緊湊,夏天娃娃出來時的情景分角色表演,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厚,創編的動作也很豐富;完整聽故事前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喜歡的季節娃娃分組座,仔細聽這個娃娃出來時的情景,可以怎樣表演?這個要求使完整欣賞故事孩子們更專心。

我加強了每一段的學習,從中讓幼兒更好地理解了內容,知道了找朋友都不能夠完成了心願了,也發現了他們在一起發生的變化,小朋友對於這些自然的變化是非常感興趣。從這次的活動中讓幼兒仔細去欣賞,瞭解內容,從中小朋友都能夠發現一些密祕所在,也是他們想要了解的內容,通過活動讓自己發現關注孩子所需要的也是自己活動的落腳點,這也是根據發展能力所確定的,這樣一來小朋友都學得開心,學得快樂,並解決了他們的一些疑惑,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此活動中讓幼兒沉浸到四季的情景之中。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通過角色表演結合起來,產生情感共鳴和豐富聯想。讓孩子進一步認識瞭解了四季特徵的基礎上,體會四季不同的美,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從這次的活動中讓幼兒仔細去欣賞,聽,瞭解內容,從中小朋友都能夠發現一些密祕所在,也是他們想要了解的內容,通過活動讓自己發現關注孩子所需要的也是自己活動的落腳點,這也是根據發展能力所確定的,這樣一來小朋友都學得開心,學得快樂,並解決了他們的一些疑惑,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教學反思:高老鼠和矮老鼠

情境描述:

通過讓“高人走,矮人走”的熱身運動,引來“高老鼠”“矮老鼠”兩位客人,它們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提問:“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東西是不是一樣的?為什麼?孩子們積極舉手發言:“高老鼠高,看到的是高的地方”“矮老鼠矮,看到的是低的地方”

情景表演時,說到“高老鼠”時,幼兒能主動的“掂著腳走”,說到“矮老鼠”馬上就蹲了下來,無形之中,明白了高和矮的含義

評價分析:

故事《高老鼠和矮老鼠》以生動形象和自然真實的描述,讓我們面對同一事物用不同的視覺去觀察,會看到不同的現象,告訴了我們觀察要有意識的看、專注的看、變化不同角度的看。今天在開始部分我先採用了“高人走,矮人走”的熱身運動,引出故事,以便為後面的情景遊戲做好鋪墊,這也大大的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在我有表情的講述故事的時候,孩子們都能很感興趣的仔細傾聽著,而故事後的提問,幼兒也積極參與,大膽講述,他們對高老鼠和矮老鼠之間的打招呼尤其感興趣,“你好,屋頂”“你好,地板”“你好,大門”“你好,門檻”每當講到這裡都會哈哈大笑!通過這個故事的學習,更加讓幼兒懂得看到別人要主動打招呼,培養了幼兒的禮貌意識

所思所悟:

我在課前準備了許多的圖片,利用這些圖片更加深幼兒對故事情節的理解,有效地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專注觀察的興趣很高。對於我提出的問題也能回答正確“高老鼠高,看到的是高的東西,矮老鼠矮看到的是矮的東西”瞭解了從不同的角度會看到的不同效果。在後面的情景遊戲中,戴著老鼠頭飾的幼兒,親身體驗了“抬頭,低頭”能看見什麼?幼兒利用周身觀察事物時,積極性很高。最後環節時,不限制幼兒從不同角度講述故事,幼兒能說出“你好,蝴蝶”“你好,小草”等等,他們的思維一致很活躍,說得也很精彩。只是在今天的教學過程中,對某些詞語的講解比較簡單出淺,如“水窪”幼兒會說成“水灘”“水坑”,最好能讓他們親身實踐一下“水窪”是怎麼樣形成的以便加深印象,下次一定會深入到教學內容中的每個詞語中的理解,達到詞語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解釋。

主題活動反思《名字的故事》

本學期我們大班進入第一個主題活動《不一樣的我》,活動的開展時引導幼兒從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區別於任何人的獨特個體,形成獨立意識,進而嘗試用各種方式來表現自己在外形、名字、個性、能力等方面的獨特性,並藉助社會評價來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名字的故事》這活動就是一個例子。星期一我們上《名字的故事》,在上這節課之前,我發簡訊請家長把孩子名字的由來寫在紙上再對孩子講一講。因為人的名字是最平常的,但平常的名字往往包含不平常的意義,因此,名字背後還會蘊涵著一個個溫馨的故事。《名字的故事》這一活動就是讓孩子認識自己的名字,瞭解自己名字的含義和名字背後的小故事。並且感受家庭的溫馨,體會家人對自己寄予的愛和希望,讓他們懂得家庭是個溫馨的`港灣。活動分為三個部分,開始部分讓孩子找一找、念一念自己的名字;第二部分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名字的含義和及其背後的小故事,第三部分讓孩子在給自己取一個大自然的名字。在活動中第一和第三部分孩子們說的非常踴躍,氣氛非常好;但第二個環節,也是重點部分,卻不怎麼理想。只有一小半孩子能說出自己名字的含義和背後的小故事,讓家長幫忙寫在紙條上也只有二三十個,因此造就這尷尬的情況。這是我這個老師工作沒做好,事先對這個活動的意思沒講清楚吧。不過孩子們在整個活動中也學到了好多的知識,知道了名字是我們每個人要接觸到的,學習、工作;不管做什麼作業,都必須要寫上自己的名字,而名字又是一個很神氣的東西,他代表了這個人。

構圖講述活動讓孩子畫出講述重點

雖然意識到構圖講述活動孩子在講述過程中對圖的利用不是很恰當,而且一直在提醒,但是真正的操作起來孩子的表現還是不盡人意。當我發現孩子們還是在利用整幅圖的的某一小部分作為重點進行講述的時候,我一下想起繪畫活動時我們的要求——必須把重要的部分突出,於是我停止了講述,出示一副背景圖讓孩子們觀察,然後把自己想好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圖上畫出來,當孩子們把自己想法畫出後大家的爭論就開始了,有的說怎麼跑那裡去了(跑偏了),看不到了,有的說這麼大副圖你只是利用了一點點呀,哈哈,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了。於是我接著孩子們的話講出了圖的作用,提醒他們在今後的講述中,必須認真觀察圖片,找出重點的內容,然後以其為背景進行講述,如果喜歡其中細小的內容可以作為講述的某一要素進行利用,豐富講述的內容。通過對幾幅圖的觀察,孩子們基本把握瞭如何找出一副背景圖的重點部分,如何突出圖的精華部分,充分了解背景圖在講述中的作用,相信這樣在以後的講述中他們就會更好的利用背景圖,進行精彩的講述了。

通過這個活動是我反思到:我們教育活動的前提是孩子們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掌握,幼兒的思維是直觀的,很多東西如果單純是老師在講,他們很難理解,或許在他們的心裡他們在圖中講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他們認為最完美的,而作為教師的我們要通過事實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該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這樣才會給他們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讓他們在以後的活動中引起足夠的重視。

大班美工區域活動記錄反思

區域活動又開始了,今天我們要求孩子利用不同材料製作小豬,崢崢選來選去拿了一個土豆作為小豬胖胖的身體,可身上什麼也沒有,怎麼辦呢?我就鼓勵他自己想辦法解決。於是,他選了一張黃色的彩紙來做小豬的鼻子等各部位的器官,並貼了兩隻大耳朵、一個大鼻子、又畫了兩隻小眼睛,接著開始做小豬的四隻腳了,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做著做著就停下來了,想了一會,還是不行,他走到我跟前對我說:“老師,我的小豬為什麼腿都瘸了呀?”我看了一下他們桌子上都有幾個小的土豆、山芋,就對崢崢說:“你去找一找,哪些東西比較小點,能夠做小豬的腿的?”他開始找了一會沒找到,於是動翻翻、西翻翻,突然發現了一小土豆,正好可以做小豬的腿,困難解決了,他又開始做了……不一會,崢崢開心地對我說:“老師,你看這是我做的小豬。”我及時表揚:“你真棒!”

反思:

我覺得在我們各個主題活動的開展中,不斷地在區角活動中增添與主題活動相關的材料,讓孩子隨著主題活動的開展而有東西可操作,有東西可玩,讓孩子自由選擇操作,發揮孩子的自由想象。在孩子遇到問題時,我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發展孩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孩子再一次遇到問題時,我又適當進行引導,還是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聰明的孩子一點就通,想到了好辦法。孩子在製作後體驗到了製作的愉快與成功的喜悅。教師及時對孩子進行表揚,更是讓孩子無比的激動與興奮。

大班語言教材《七色花》課後反思

《七色花》是一篇童話故事,寫的是小姑娘珍妮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實現了自己的七個願望,而只有最後一片幫助別人的橙色花瓣才讓珍妮得到了真正的快樂。這個故事內容比較長,如果把握不好時間就很容易拖堂,造成孩子學習的疲勞感。所以在活動中,我牢牢地抓住故事的主心杆,珍妮是怎樣用這七片花瓣的?珍妮在實現願望的過程中的心情又是怎樣的?以分段的形式展開講述,孩子們在傾聽故事時很是投入,對故事中的細節掌握的也很好,在講述中我以第一片和第二片花瓣為講述重點,讓孩子體驗七色花的神奇,學會說故事中的語句,從而為接下來的想象講述做好鋪墊。所以活動下來孩子對於珍妮每一次飛出去是什麼顏色的花瓣及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能完整的說出來,孩子們也都認為珍妮用最後一片花瓣是最開心,最有意義的,懂得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情。

在掌握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我又讓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實現什麼願望?活動氛圍十分活躍,孩子們也都迫不及待的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但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發現他們的願望都是圍繞自己展開的“奕銘說想要很多的玩具,允喬說想讓自己的房間變的更漂亮,思佳說想要很多漂亮的花”……雖然在孩子們說的時候我有引導孩子們多與別人分享,想想有什麼願望我們可以幫助別人,但孩子的回答仍是圍繞自己展開。孩子的情感提升非常的單薄。我想這與我對孩子的引導以及啟發還不夠突出有關,在孩子理解故事內容的同時珍妮用最後一片花瓣幫助了別人讓自己很開心時。我可以追加著問一問你有幫助過別人嗎?幫助別人後你的心情怎麼樣?我們可以怎麼去幫助別人。這樣在下面的環節中就不會出現都以自己為中心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