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走班制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1.39W

所謂走班制,是指在保留原有行政班級的條件下,學生根據學校實際和自身的學習個性,自己選擇、設計的課程套餐,到各自不同型別的學習班級中流動地完成學習任務,以下小編蒐集了關於高中走班制教學反思,歡迎檢視參考。

高中走班制教學反思

高中走班制教學反思【1】

“試行‘走班制’,學生可有的放矢地選擇、安排自己的課程結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符合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方向,但配套的大學聯考招生評價機制改革要跟上,否則到了高三可能還是行政班實施應試教育。”浙江瑞安一所高中學校的舒老師認為,“走班制”在基層學校來說實施有難度,從目前選修課實施走班教學來看,學生管理難度蠻大,要建立與分層走班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加強教學督導,及時反饋教學資訊,及時收集和處理師生意見。“走班制”對教師教學要求更高,學生對教學不認可,意味著無人來上課。

一、實施走班制學習組織方式中存在的問題

  1. 宣傳與溝通方面:宣傳與溝通渠道單一,學生、家長對走班制教學具體情況瞭解不夠深入,且與學校交流不夠,實施走班制教學的學校之間經驗交流少,從而造成多方對走班制教學產生誤解。


2. 課程設定與選課指導方面:課程結構安排合理性仍受到現實教育條件限制,學校能設定多大比例的選修課程供學生選擇,學校開設課程的方式是否足夠開放都對學校課程設定與管理提出嚴峻考驗;且新課程為學生提供了相當數量學習模組,增大學生自主選擇空間的同時,也使得學生在選擇過程中存在的盲目性問題突出。

3. 師資條件與資源建設方面:教師整體素質的不平衡是阻礙走班制推行的主要動因,此外,對於走班制教學,同一或不同學科之間教師認識也參差不齊,直接導致學生在選擇教師時的偏愛,那些被學生選擇較少的教師對走班制缺乏積極性,甚至產生牴觸情緒,從而導致走班制教學難以正常開展;資源建設包括硬體和軟體系統的建設。這些軟、硬體設施,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這在現實的發展與應用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

4. 班級管理方面:行政班功能弱化,教學班功能偏狹,且兩者間管理、聯絡存在漏洞,管理難度加大。

5. 評價機制方面:學生與老師評價中的以“應試教育”為中心的目標偏離,以及受大學聯考制度制約評價主體、方式、標準的過於單一都是個問題。教育評價的相對滯後使得走班制缺乏動力。

 二、針對走班制實施過程問題管理對策

1. 擴寬溝通交流渠道,做好走班制教學宣傳工作:充分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來做好走班制教學的宣傳交流工作。加強對學生的宣傳教育與行為養成教育,培養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學習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明確走班教學學習目標;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建立家校溝通卡,電話、網路等溝通渠道加強家校聯絡,使家長能夠正確認識走班制教學的必要性和意義,以此取得家長對走班制教學的信任和支援;加強實施走班制教學學校間的交流溝通,實現走班制教學資訊、經驗共享與特色的學習借鑑,從而豐富和完善各校走班制教學的內容,易化走班制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也對整個走班制教學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2. 合理構建課程結構,形成科學選課指導:學校的課程設定既要考慮到新課改對高中課程設定的要求,又要考慮到學校的文化傳統、發展現狀和資源配置,還要考慮到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證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特別是現行大學聯考制度的影響,儘可能地綜合各方面因素,課程結構的構建要遵循綜合性、選擇性與均衡性原則;所有學校的選課指導都應由學校領導積極動員,年級或班主任積極參與,專門的選課指導教師對學生和家長進行選課指導,建立選課指導制度,配置選課指南,部分條件較好的學校還可邀請專家開展講座。此外應及時對選課的適宜性進行反饋,如有異議或需更改,應及時向學校教學管理部門說明,並辦理變更手續。

3.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走班制教學管理機制:教師應樹立“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的觀念,充分調動自身積極性和主動性,把握好自身教學個性與學生個性發展的結合點,選準任教課題並進行設計,充分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此外也應加大對教師培訓的投入,探索提高教師素質的新途徑,促進教師培訓常態化、規範化,增強其時效性,鼓勵教師進行自主教學研究並建立相關激勵機制;建立健全走班制教學管理機制應引進和開發網路化的計算機排課系統、選課系統、評課系統、學籍管理系統、校園一卡通等。加強教學督導,建立教研室主任聽課制,及時反饋教學資訊。充分利用校長信箱,及時收集和處理師生意見;圖書館、實驗室、各類教學設施與實踐基地全天開放。重視班級、校園文化建設,提高班集體、校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 完善班級管理,促進學生積極自主參與班級管理:強化行政班學生的班級歸屬感、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教學班實行班級管理全員負責, 教學班教師實行班主任、教學班老師、導師的“三師一體”,學生實行多名科代表制和“班級管理人人負責”的策略,採取“多維立體交叉”的管理模式;加強行政班與教學班之間的溝通交流,進行定期反饋,增加兩班老師、老師與學生、老師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促進學生積極自主參與班級管理。

5. 大力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探索大學聯考與走班制實施的和諧統一:從轉變評價觀念入手,變單一性評價為多元化評價,變結果性評價為發展性評價,細化學校評價體系,讓評價真正成為激勵選課走班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此外,走班制呼喚大學聯考改革。應該讓大學聯考和學業水平測試與選課、走班的推行有一個更加明確的對應,探索大學聯考與走班制實施的和諧統一,要求大學聯考在形式、內容、錄取標準等方面作出相應改革,從而在根本上解除學校的後顧之憂。

高中走班制教學反思【2】

隨著新的大學聯考要求的落實,高中的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更好地適應大學聯考的要求,如何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作為高中學校必須考慮的問題。

目前,新的大學聯考政策更加註重學生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個性的形成,著眼於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的發展。而且多元多維的評價體系,也能充分體現讓學生全面發展的導向。為此,我們學校從14學年開始,著力思考和探討如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力都得到應有的重視,如何讓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都得到肯定。考慮到數學和英語學科,學生的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相較其它學科差異度更大,在新高一學生入學之後,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實行分層走班教學,作為身處其中的一線教師,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和觀察,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議。

 走班教學之利:

1、有利於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堂教學

經過分班之後,一個班內學生的學習情況分離度較低,和以往的教學相比,教師在備課時能更容易貼近學生的實際,在課堂教學中也能基本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

2、有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

以往的課堂,由於學生的學習差異的客觀存在,教師往往顧及中間層次的學生較多,造成好學生“吃不”,困難學生“吃不了”的狀態,造成前者的懈怠和後者的自卑心理。而分層後的課堂,使更多的學生得到教師的關注,也能鼓勵他們在課堂上的積極表現。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都得到提升,作業的完成度也較以往提高。

尤其是不同層次班級之間一定階段的學生流動,也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有利於引導學生樹立“合適的就是最好的”自我發展觀念,不盲目跟風,更注重個性的養成和發展。

在進行走班教學之初,有部分學生和家長還認為被分到層次較低的班級不利於自己的學習,在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後,他們都體會到合適自身學習狀況的教學才是最有效的。他們不僅安心於所在的班級,甚至在自己達到升班條件的情況下,認為還是在原有班級繼續學習一個階段更合適;也有同學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主動要求降低一個層次。逐漸地,學生和家長對學生的發展也有了和以往不同的認識: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無論是基礎學科的學習還是加三科目的選擇,乃至其它興趣愛好的培養,這也是新的大學聯考和當前社會人才培養中應該具有的意識。

 走班教學之弊:

1、給年級和班級的日常管理增加了工作的難度

每天兩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不同的班級上,同一個行政班的學生可能要接觸全年級的學生,這對於年級組和班級的日常管理來說,不論是課程時間的安排,還是思想行規的教育,和以往相比,量和質都有很大的不同,對於管理者來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學校各個層面的協調配合和智慧管理。有時,遇到特殊情況或突發事件在應對上難度增大。由於分層教學,數學和英語課必須同時上,一旦上課老師有事,很難在年級組中協調。

班主任有可能並不是自己班級學生的任課老師,和往常的情況相比,班主任對學生的瞭解就相應減少,這也增加了班主任的管理難度。

2、任課教師對於學生的作業輔導和個別指導的時間難以保證

由於其他課程是按照原有的'行政班級上課,所以,當走班的課程任課教師需要針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時,無論是班級還是個人,都會發生時間上的衝突,甚至有時難以協調。這也就相應減少了學生得到教師輔導的時間。

3、學生的班級流動還受到兩門課程的班級設定的互相制約

由於走班的課程設定,四個班數學和英語必須同時進行,有的學生兩門課差距較大,在班級安排和流動時就受到制約,有時不得不調整班級的安排,這對學生的學習來說,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對於走班教學的建議:

1、分班要更加合理有效

目前,學生的分班,大致按照他們的會考成績或是到校後初次測試的情況,而從高中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分析,會考的成績或是期初的測試情況未必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基礎,尤其不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而這些對於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因而,在高一學習一段時間之後,就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和他所處的班級層次不符,而此時,再大幅度調整已很難進行,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也不符分層教學的本意。

2、學生不同層次之間的流動的制度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在分班完成之後,學生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學習情況分別發生變化,如何進行各班級之間的調整,是一個需要管理者認真思考的問題,流動人數太少,對大多數學生起不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調整人數過多,對於班級的穩定性和教師的教學組織也會產生負面影響。因而,在年級中,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具體分析,綜合協調,確定恰當的比例,做好學生的流動調整工作。

3、隨著新大學聯考政策的落實,走班的教學形式還可以延伸到其它基礎學科和加三的學科,甚至拓展型、研究型課程,這對於教學和教務管理以及教師的安排都有了新的要求,需要學校考慮相關的配套措施,而不是僅僅在一個年級組內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