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6W

在閱讀教學中,以“教師問、學生答”為主線的一問一答教學模式還佔相當大的空間。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為了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地學習,教師應該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學習的“組織者”,把課堂時間讓給學生,充分地讓學生去讀文、思考、交流、表達、表演等。現就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為例,談談幾點感想。

國小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

一、讀文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多讀,才能真正地理解課文內容和掌握閱讀方法。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教師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採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文、小組讀文、朗讀、齊讀等,不求形式統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在開始教學時,教師讓學生自由讀文,給每位學生一個比較個體的自由散讀的空間,起到讀通課文,掃清生字障礙的作用;其間,又展開小組讀文,理清課文的主脈,瞭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後,女生齊讀,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總之,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時也培養了語感。

二、表演

表演是語文學習的.實踐,更重要的目的在於積累。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教師讓學生按小組針對課文第三、四、五小節的內容進行演示排練。其間教師不斷深入小組,與組員共同探討。在這一個環節中,教師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並不急於表演交流,而是給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積累語句,把它們牢牢地記在腦子裡,在這基礎上,再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反饋給教師看。這樣,不但起到了積累的目的,也揣摩文章的寫作思路和表達方法,為說話、寫作打下了結實的奠基。

三、表達

表達是培養學生思維、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教師減去了教材中重複的環節,留出時間空間進行擴充套件閱讀,讓學生自己去悟。首先,在教學中讓學生悟出課文是用童話體文體把知識寫出來的,積累了語言表達方式;在此基礎上,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課外閱讀——《尾巴的妙用》,通過填表格,書面表達出動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然後,通過簡單的模仿說話,瞭解並掌握另一種文體——介紹體;最後,學生根據個人的喜好自由選擇一種文體練習表達。教師創造各種表達的機會,激發學生表達的願望。這樣學生就會樂意表達,而且有內容可說。

四、交流

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有充足的交流時間,圍繞課文的重點問題和疑難問題,展開討論,鼓勵學生髮表獨到的見解。由於學生思維的不同,對問題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就得通過討論、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教師針對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斷的,還是自己掙斷的這一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交流的過程中,同學們通過讀文、演示,取得共識。這樣交流,既有利於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有利於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