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選擇的路徑優化[1]

才智咖 人氣:9.78K

呼嘯而來的金融危機很快就演化成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了,在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內,各種各樣的壞訊息接踵而至,顯而易見的——全球經濟體患上了百年不遇的重大疾病了!事情的嚴重程度還在向著人們不可預知的方向發展著,惡化的經濟不斷地敲打著億萬民眾的脆弱神經!

大學生職業選擇的路徑優化[1]

在不斷傳來的公司裁員與公司倒閉的惡劣形勢下,有一個群體的焦慮程度更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那就是09年即將從大學校園裡蜂擁而出的大學生們,在經歷了二十年前的“天之驕子”到二十年後的“天之焦子”的劇烈蛻變以後,這一特殊群體的擇業問題已經引起了政府、企業、教育界與千千萬萬家庭的廣泛關注。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那些已經“積弊”成疾的問題,那麼可以推測的是類似這樣的問題將來還會層出不窮。

這就涉及到大學生職業選擇的“路徑優化問題”,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轉變意識,並切實行動起來,特別需要的是在每一個“關鍵環節”上都要有切切實實的措施與方法。

本文著重講述其中至關重要的幾大環節的“著眼點”

一、高中時代的“職業意識培養”與職業選擇的“預準備”

這個需要學生個人、家長與中學三方的共同關注與良性互動。在現實當中,此時考慮這個問題較多的往往是學生家長這一主體,似乎另外兩個主體在此一階段完全遊離於這一話題之外。學生個人把自己定位成是爭取成為考場的不敗將軍,其它吃喝拉撒睡的“瑣事”一概與自己無關;而學校在學生進入高三階段以後也就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所有工作都圍繞著學生考好而不能考砸來展開;只有家長在這個時候除了全力保證自家的孩子考前不受干擾的前提下,開始到處打聽未來專業與工作的事情,而囿於家長個人的價值觀念、見識修養、人脈關係與地域文化等的多方面限制,這些家長得出的未來專業選擇往往具有強烈的個人偏好與視野偏狹的特點,因而據此做出的孩子的未來專業選擇已經在源頭上打下了偏狹甚至偏執的深深烙印。

雖然在考試結束的.一段時間內,學校與學生個人都會把專業選擇作為頭等大事,但要在短短的二十天時間內做出比較可靠與準確的判斷是十分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在一下子面對成千上萬的學校與專業的痛苦選擇時,從來沒有經歷過這種陣勢的高中生們大都傻了眼,更多的是把選擇權交給了父母或老師;而學校老師也在同時面對幾百個不同個體的需求之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給出具有個體針對性的各種建議,大都也是遵從社會的所謂“主流”看法,給出的建議也要打掉很多的折扣。由此可見,要麼是學生自己盲目選擇,要麼是家長佔據主導地位,最後的結果遠遠無法達到最優的狀態。

舉個例子,我的一個親戚,去年他的兒子考大學,其成績在學校一直穩居前三甲,以他的實力,保守一點,考個南京大學或上海交大是沒有問題的。可是他的老爸早就注意到電力行業的高工資與高福利(據說某省一電力企業的員工,只要是在冊的正式員工,即使是專門搞清潔衛生的年薪也能達到10萬元),硬是要求他的兒子報考華北電力大學,在胳膊拗不過大腿的情況下,此子最後不得不以超高的分數進入了自己並不願意的電力大學學習。

從上面的敘述與案例可以看出,大學生的職業選擇其實在進入大學之前就已經開始了,而且十分重要與關鍵!按照“職業路徑”的優化來說,從源頭上就進行優選的“預準備”是有重大意義的。這其中,在學校、學生個人與學生家長這三方當中,學校必須要承擔一個組織應該具備的使命,在職業意識培養方面採取一些有遠見的措施與方法,用一種組織的規則化與長期化行為來彌補個體的感性化與短時化的做法。

中學所要做的,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從高一就要有相應的課程與講座等,一直要持續到高三,關鍵就灌輸一種東西:職業意識與職業精神。這其實是我們國家非常缺乏的一種現代文明精神之一,而源頭就是過去太多的強調了大學生與普通民眾的不同,“天之驕子”的觀念影響了整整一代人;而現在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學生這一群體的定位也要隨之發生根本的改變,要在高中開始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他們還相對陌生的“職業意識”、“職業人”的概念,講述職業除了與個人的收入地位相關以外,更與個人的價值追求、性格型別、興趣愛好等密切相關,進入大學以前必須對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做出初步的判斷,從而為未來的順利發展打下較為可靠的精神基礎;二是中學要有相應的進行職業指導的機構或人員,如果沒有條件自己單獨成立,也要與社會上的相應專業機構保持最密切的合作,從而在大的視野中能夠給予學生持續的廣泛指導。這些機構或人員應該對於社會經濟狀況、社會職業構成狀況以及未來職業發展趨勢等都要有比較深入的研究,並且與政府、企業和一些高校有著良好的資訊互動(在網路條件下已經日益成為可能)。這樣的話,他們給大學聯考學生髮出的指導性意見就不是無的放矢或短視狹隘的。他們的作用主要是集中在大方向的判斷上,而至於每個學生個體的選擇,則保留其在大方向指導之下的充分自主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