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廣播電臺實習報告

才智咖 人氣:2.18W

見習第一天:揭開記者的面紗

中文系廣播電臺實習報告

新聞中心在電臺辦公大樓二樓右側,兩間相通的房子,約三十平方米,擺著十幾張辦公桌,只有幾個領導和編輯在聊天。我和他們打過招呼後心裡還有些怯意,但很快,他們問了我一些情況後就跟我聊起了採訪的趣事,使我放鬆了很多。從他們口中,我才知道那些空桌都是記者的,聽說他們都住在外面,一般都在外面跑新聞,領導都是通過電話安排工作,稿件則由單位郵車送來,若有錄音資料帶記者才來這裡和播音員協商處理。

辦公室裡的人都是蠻熱情的,辦公室管財務的林姨很熱情地給我向介紹這裡的基本情況:電臺每天要播出30分鐘早間新聞和30分鐘午間新聞,均由由新聞中心負責,所以新聞中心每天要製作綜合新聞、體育新聞。其中綜合新聞包括本市新聞(本臺記者稿、通訊員稿、當地日報、晚報新聞剪輯)、國內新聞(主要是新華社電文)、簡訊(上網授國際新聞);體育新聞(上網搜尋或本市體育活動)。每次新聞的字數控制在30分鐘×200內(播音員每分鐘可播220個字)。

每個記者每個月要提供140分的稿件,一篇普通會議稿件是6分,會議有錄音的8分,通訊12分,下鄉通訊加錄音17分,個別重大新聞27分。

辦公室裡還有一位實習生,她在北京一所高校新聞系讀大三,已經來了一個月,談起採訪條條是道。她說以前在報社裡可單獨去採訪,但不能對採訪物件說自己是實習生,否則人家會認為媒體不重視,不配合採訪。她每次來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檢視記者採訪安排表,選擇自己喜歡的採訪任務就打電話跟記者聯絡,詢問是否可以跟班。我如果想跟記者去採訪也是要自己主動聯絡,雖然有些記者說有重大新聞也帶我去,但是等幾個月也未必有重大新聞,更何況記者也很忙,不一定總記得我。

上午給編輯打了幾篇短訊息發到省臺,然後就是翻看以往的稿件資料。這些稿件大部分是手寫的,少量才是列印的。這些報道幾乎全是正面新聞,且多是會議新聞,篇幅都很短小。新聞五要素(五“w”)作導語,正文就是用簡略的句子概括的句子事件的大意,一般來說都是用主要領導的發言來歸納。因為上午的新聞下午要播出,所以記者沒多少時間句斟字酌,一般都比較淺顯。

第一次採訪:差點忘了正事

第三天市裡有個全市財政會議,九點開始。我8:40在市政府車場等李記者,進來的人越來越少,左盼右盼都不見他,直到八點五十八分才露面,他說記者不用提前入會場,等會兒按會議的流程只重點聽重要領導的講話就行。

我們剛入會場,工作人員就送來管財政的副市長和財政局局長的講話稿,共三十多頁。李記者告訴我,主要看副市長的講話稿,局長的屬次要的。趁著主持人講話他試了錄音機的效果----這是採訪的首要準備。首先是局長的工作彙報,李記者就拿著兩份稿在畫圈,我則按照前兩天在辦公室看的會議新聞的模式寫這條新聞稿。不久,李記者就選了副市長四段話準備錄音,其餘的劃線內容教我抄下來,結果女副市長講話時只提大題目,根本不按稿子讀。會後,當我正津津樂道副市長的美麗音色和優秀的口才時,李記者懊喪地說:“她說得是好聽,但我的錄音就麻煩了。”他要回家重聽完那幾個小時的錄音資料才能決定錄音選段,因為我剛才沒注意錄音的事情也就不好說什麼。

(下午,他拿了兩條新聞稿來辦公室給我看。沒想到一個會議可以寫出兩條內容不同的新聞:一條是當天的財政會議,一條是全市去年財政加大投入為群眾辦了實事。他做記者20多年了,有經驗就是不一樣。)

最不自在的一次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