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大學生“入職”在即

才智咖 人氣:3.26W

畢業離校的時間只剩下一個月了,何笑芬沒有投簡歷的打算。在同學們都忙著答辯找工作的時候,她完成了實習培訓,準備在校度過最後的校園時光。

90後大學生“入職”在即

在這個夏天,全國將有680萬高校畢業生邁出校門走向社會,這是歷年來畢業生規模最大的一次。他們中大多數人和何笑芬一樣——都是90後。

這將是被外界貼上“叛逆、個性、開放”等非主流標籤的90後畢業生首次集中進入社會。他們生存在全球化和資訊化下,一直備受質疑。如今,他們將要開始新的生活。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代人的成長是一個社會發展的縮影。包括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而90後正是社會轉型升級發展大潮下的一批知識青年。他們的現在和未來,牽動著一個時代。

畢業前一個月的糾結

在何笑芬大學聯考的2008年,全國大學擴招。那一年有600萬人和何笑芬一樣走入大學校園,而何笑芬則選擇了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珠海校區。

“我估計只能找到一個兩千塊錢左右的工作,現實很骨感啊。”何笑芬曾經去招聘會試水,浩大而擁擠的場面讓她意識到社會的現實狀況。

但還沒有工作的何笑芬也沒擔心工作的事情,她並不想隨著社會大流隨便找一份工作,而且父母家裡有一定數量的物業出租,家庭壓力不需要她來承擔。在畢業前的最後時間裡,她願意好好地回味這十多年來的求學經歷。

考研,從80後這一代開始便進入了常態化,即便大多數人是為了再次提升自我,但外界對此評價更多非議的聲音。資料顯示,2012年參加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的考生達165.6萬,考研門檻越來越高。

而2012年1月5日,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到來。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的範青順利脫穎而出,以380分的成績進入江南大學讀研究生。“讀研主要是為了進修自己。”範青認為自己的動機,並沒有像外界評價那樣“只是一顆不想長大的心以及延緩進入社會”。

在考研之後尚在等待成績公佈前,範青試水了人才市場,但幾次面試讓她感受到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先讀完兩年研究生再說吧。”範青明白走入社會生存,“並不僅是一件付出努力和汗水的事情”。

“我希望在學校時做自己的事情”,在畢業前的最後一個月,範青決定留在學校裡,回首自己的大學生涯。

相對而言,陳家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顯得更著急。今年初,他通過網際網路找到了一份中山的網路公司實習,目前已準備轉正式員工。機電專業出身的陳家,一直對網際網路極感興趣,大學期間自學網站建站技術。“我希望成為一個網路工程師。”對於自己的工作,他自信地說。

“也許是我們這一代人成熟得比較早”

“羅偉泉,22歲,大學應屆生機電工和專業,熱愛計算機行業,曾在校學生會擔任過幹部,希望貴公司能給我一次面試機會……”羅偉泉在自己的微博上發出了微簡歷。

“上個月的校園招聘會,我帶了5份簡歷,投出去了3份”。對於自己的職業,羅偉泉顯得很自信。“我們是為自己而活。”

像羅偉泉一樣的90後畢業生求職的心態似乎變得更加成熟,他們不再盲目地廣投簡歷,而是細心地詢問崗位工作性質,是否與自己的發展所一致。

羅偉泉是資訊工程專業,他希望在珠海能找到自己的起點。“現在北京、上海、廣州的生活成本太高了,我更願意在二、三線城市發展。”言語間,羅偉泉不時地重新整理自己的手機,

由於房價等因素的影響,像羅偉泉一樣的很多畢業生都不再選擇湧到一線城市發展,他們對珠海這樣的城市薪水要求是每月2000至3000元。十分看重公司的發展,即使剛上班工資低一點,但通過自己的業務積累能夠獲得更高的工資,這讓他們感覺更有挑戰性。

陳家對自己的理想更有衝動,為了能進網路公司年初就定下實習計劃,儘管工作地點較偏,就職後薪金也略低。但是,陳家還是樂意這份工作。“我乾的工作和自己的專業不對口,但是這是我的興趣。我希望成為一個網路工程師。”

據一家入口網站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在大三開始考慮自己的就業問題。有超過九成的同學規劃過自己的未來。

“其實在高中時就有想過以後怎麼安排,也許是我們這一代人成熟得比較早,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四面八方的資訊包裹著我們,讓我們在找工作這件事情上需要很謹慎。給自己做一個詳細的計劃,然後儘量按部就班來。”陳家坦言,喜歡從事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是他一直的理想。

一直以來在就業市場上,高學歷、名校生、重點大學。教育程度分化讓人才無意中形成了等級效應。但從這一代畢業生開始,這種固有的體系有望緩解。

相比於以往80後茫然的求職心態,90後畢業生似乎更有個性,更明確自己想找怎樣一份工作。有用人單位的負責人表示,他們選擇90後畢業生,除了因為用工缺口外,還看準了90後的活力與開放。

“我們並非頹廢地活著”

“在很多人眼中,大一大二是很寬鬆的課程,大三是一個分水嶺,來自各方的或多或少的壓力讓人形成了緊迫感。”對於自己的大學生涯,許德平沒有像以往的大學生那樣常規地度過,“我整個大學的生活,都過得非常充實。”

許德平生於1992年,她在通過QQ回答有關提問時,喜歡用時尚的網路語言,當記者評價她很時尚時,她回覆:我也覺得自己很時尚,我喜歡跳街舞,NEW JAZ 和GIRL POP都非常熟悉。

在許德平看來,生活在全球化、資訊化時代的他們,比上一代人接觸到更多的資訊。更加全方位地瞭解自己。

當問到她希望中的今後的工作方式時,許德平稱:“有競爭的、公平的,不然工作沒激情了。”

有主見、個性突出、對未來有清晰的職業目標,是像許德平一樣畢業生的重要特點。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試圖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以前還幻想過去參加選秀,當個小明星來展現自己。”有8年芭蕾舞訓練經歷的範青,對自己的過去的青春叛逆畫上了句號,“進入了大三,這種想法漸漸就淡下來了。”

一直被外界貼上“腦殘、叛逆、非主流”等標籤,90年代人的入世,從一開始就備受質疑,這在一些觀察者看來,恰好側面映射出一個時代的鉅變。

“我們有過叛逆,但我們並非如外界評價一樣頹廢地活著。”剛剛被香港中文大學錄取了研究生的許德平,如此評價著像自己的一代畢業生,“畢業,意味著開始一種新的生活。”

現行的高等教育體系,對進入社會的畢業生一直髮揮著篩選、淘汰作用,履行社會層次區分。但這一體系似乎在這一代人身上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在資訊時代成長的90後,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所需的素養,平等與開放在這一代人身上充分展現,也意味著了高等教育體系進入了改革時代。

“礙於學習壓力,我暫時放下了街舞的練習,但以後我會繼續堅持的。”許德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