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打工”成農民工生活方式

才智咖 人氣:1.2W

“旅遊打工”成農民工生活方式

“旅遊打工”成農民工生活方式

近日,清華大學社會學系聯合工眾網釋出了《農民工短工化就業趨勢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中顯示,短工化已經成為當前農民工就業一個相當普遍的趨勢,有人戲稱其為“旅遊打工”,這些揹著行囊的打工者,有的裝著環遊世界的理想,有的裝著一家老小的溫飽,有的背得很輕鬆,有的卻像全世界都壓在背上。

“年輕,本來就要四處轉轉,到處打工長見識!”在西安碑林區人力資源市場的大廳裡,一個穿棕色夾克的高個子年輕人在仔細地看著各種招聘資訊,時不時攤開手中的西安地圖細細斟酌。這個小夥叫張明宇,23歲,四川人,剛來西安三個多月,之前在鄭州某餐廳做服務員,他打工5年,從南到北換了4個地方。

趨勢:“旅遊打工”成為一種越來越流行的生活方式

張明宇待的最長的是廣州一家玩具公司,一年以後便當了主管,可公司卻突然倒閉。從這以後,他便開始了頻繁換工作的生活。先是在家鄉宜賓學習修車,後來又去成都給一家服裝廠送貨,去年11月份,再次決定“換個環境”的張明宇去了鄭州,如今又漂到了西安。

“倒不是自己不努力不認真,總覺得心定不下來,再說待遇也不好,除了第一份工作,後來找的都是吃住後每個月剩下不到一千塊錢,我這麼一大小夥了每年拿一萬塊錢回家不好意思啊”! 每次換工作都是張明宇自己提出辭職,他說自己從來沒有後悔過。

《報告》顯示,66%的農民工更換過工作,農民工平均每份工作的持續時間為2年,兩份工作的間隔約為半年多,並且短工化趨勢逐年遞增。而在以大學生和白領為主的年輕人中間,“旅遊打工”成為一種越來越流行的生活方式。

“沒見識,去的地方少還真有些不好意思”,張明宇說過年時,同鄉夥伴交流最多的就是遊走四方的見聞,因為和老一輩外來務工人員的認識、成長環境、受教育程度的差異相比,新生代外來務工人員的短工化趨勢更強。相對於父輩們“保守穩定”的觀念,像張明宇一樣的年輕人更注重對自己長期的規劃和更高的追求。張明宇說:“我希望找到一份銷售之類的工作,因為我喜歡和別人打交道,又閒不住喜歡到處跑,趁自己年輕還沒結婚多闖闖唄。”

現象:高學歷打工者換工作頻率更高

毛文是重慶一所職業學校大三學生,去年12月份開始實習,先是和同學去了天津,過完年回家待了幾天現在又來到西安,原因僅僅是“過年的時候一起來的同學都各自回家了,自己覺得一個人待那兒沒意思”。

“我現在不就在這樣嗎,到處走,找個工作,順便遊覽一下當地景色,也算是增長閱歷了”。剛來西安的毛文並沒忙著找工作,而是把西安能玩的地方都玩了一遍,租好房子一切安置妥當才找工作,然而,玩了差不多一週以後突然覺得想走了,“我承認我現在沒有一個確定的目標,或許也不夠認真,甚至不確定是不是要開始工作”。

王成是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剛畢業的學生,已經換了三份工作。剛開始的時候在咸陽一家啤酒廠跑業務做銷售,後來在西安一家公司裝導航儀,再後來又開始做房屋中介。當問及為何行業差別這麼大時,王成解釋:“目標不確定,沒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行業或者職位。”問及具體想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王成表示自己也說不清楚,大的`方面就是“一個有發展前景,而且能夠鍛鍊自我,最好一旦有一天時機成熟,自己能單獨去幹的單位”。

這樣的頻頻換行業,在陝西某職業學校代課的教師劉峰看來,這些都說明學生對於職業教育的某些不滿意,難以和用工企業良好對接,一些職業學院的學生待遇可能比低學歷者還要差,學生畢業後頻繁嘗試。

報告裡的調查資料支援這一看法:大專學歷的打工者平均每份工作時間長為1.2年,而國中學歷者為2.1年,高中/中專/高職學歷者為2.2年。

“有錢也好,沒錢也罷,邊打工邊旅遊,三十歲之前,體驗美景,體驗人生”。在豆瓣網的“打工旅遊小組”聚集了很多打工旅行的同道中人,他們為“給人生增加一些軌跡外的記憶”而不惜辭職上路。

沒有生活的壓力,沒有家庭的負擔,大學生體驗生活式的“旅遊打工”,比起為生計奔波的外來務工人員,顯然多了很多浪漫色彩。

“沒什麼特別的想法,就是想上路”!今年30歲的馬小林就是這樣踐行著,5年前,有著外企穩定工作的她毅然辭職開始了旅行生活,結果這一走就是5年,停不下來了。

女性在打工旅行的途中遇到的困難比男性要多。馬小林說,除了浪漫,有時也困窘,由於沒有穩定的工作,所以旅行必須節省,曾經3次坐了36小時的硬座到拉薩,年齡越大感覺到外界的壓力越大,自己至今仍然是大齡女青年。小馬說:“我不知道我還會堅持走多久,我害怕讓父母擔心。有些人覺得我瀟灑,有些人覺得我傻,放著大好的青春不去賺錢只為旅行,30歲的人還這麼折騰為了啥,我在努力從理想和現實之間尋找平衡點,走出一條屬於我自己的路,”她稱自己是一個窮困的旅行者,為了旅行,放棄了好工作,放棄了穿漂亮衣服,放棄了青春歲月,有時候也會很迷茫無助。

《報告》 中顯示女性打工者短工化趨勢更加明顯,並且女性農民工一般只有在年齡較輕、未婚未育時才在勞動力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無論是打工還是旅行,女性永遠要付出更多的勇氣,忍受更多的艱難。

從2010年起,同樣30歲的單身女青年楊麗開始從福建獨自騎單車出發,目前已經走了廣東、廣西,目標是環遊全國。楊麗說:“原先的工作已經榨取了我大部分時間與精力,讓我感覺被掏空了,對愛情的缺失讓我渴盼有一個溫暖的家,但卻無能為力,我的家人也不理解。”

來自深圳的李怡從大學開始每到放假便一個人邊打工邊旅行。藏區基本都走遍了,川藏線、滇藏線、新藏線、青藏線都走過。走川藏線北線時,偏僻的山村班車很少,有些路段甚至不通班車,她只能和藏民一起坐大貨車的拖廂。“晚上行車時,氣溫很低,即使帶了睡袋,也凍得不行,便和藏民一起蓋犛牛毯禦寒”,那些驚心動魄的瞬間,李怡描述起來很平靜,沒有炫耀的色彩。

突破:搭建良好對接平臺消除“短工化”現象

“你說怎麼辦?人說走就走,生意一下子就不行了……”湖南的陳作為夫婦在西安開了一家湘菜館,人員的不穩定讓這個40歲的漢子急得頭髮都開始白了。

陳作為的飯館原先是一層的規模,生意還不錯,正好樓上的火鍋店轉讓,自己就咬咬牙租了下來把規模變成了兩層,自然員工也擴招了。可讓陳作為棘手的是,員工由原先的9個擴招到了15個,剛過了三個月就有四個員工先後離開了,他很無奈地說:“本來雙方說好乾到年底的,可因為沒有簽訂書面合同,人說走就走了,本來擴招是來賺更多錢的,可是現在人手不夠,原先的規模等於白擴大了,實際上最後還沒有擴大規模以前賺得多。”

打工者頻頻換工作原因各異,《報告》顯示,超過1/3的農民工在上一份工作期間薪酬、技能和管理層級均無提升,快速的變動狀態和工作流動的水平化不利於保障農民工就業權利和個人發展,也不利於促進企業生產與發展、維護社會穩定。

在碑林人力資源市場附近的一家酒店也在門口貼出了招聘啟事,對於員工有明確要求:“服務行業招人就是做基礎的服務工作,對員工的學歷要求不高,但要求能在平凡的崗位上認認真真、比較踏實,這樣的員工我們都比較喜歡。”

“說實話,我們願意降低很多要求只希望員工能夠踏踏實實,不然前期的培訓投入就打了水漂。”37歲的潘林專門負責員工招聘,他表示:“近五六年來,員工流動率特別高,這是整個行業都頭疼的事,雖然是服務行業上手比較容易,但是要做好需要雙方都努力,不是說你上來會做,會做只是第一步,如何能把工作做好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個提升,我們培養員工投入了很多精力的,因此希望員工在這個崗位上比較穩定,這樣我們的投入才是值得的。”

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系教師何江穗認為,短工化趨勢的表面原因,是外來務工人員追求更好的待遇和發展空間,深層的原因是新生代外來務工人員在生活機遇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變化,使得新生代的外來務工人員發展定位發生巨大變化。此外,諸如戶籍制度、教育和醫療制度等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表達訴求的渠道等,也是短工化的原因。

工眾網總裁李久鑫認為,從當前來看,短工化問題的突破口在於做好外來務工人員的職業介紹工作,搭建外來務工人員和企業之間良好的資訊對接平臺,縮短他們的待業時間,從而減輕短工化對外來務工人員、對社會穩定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