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旅遊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才智咖 人氣:1.82W
農民旅遊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摘要: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門旅遊的農民消費者人數逐年增多,農民旅遊已具備一定數量規模,但卻沒有形成經濟規模,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關鍵詞:農民旅遊;旅行社;限制
  
  據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對山西省農村住戶外出旅遊狀況連續5年抽樣調查表明:過去5年間,山西省農村居民的旅遊消費支出持續增長。在被調查的農戶中,2005年出遊率達38.33%,比2001年提高20.7個百分點,人均出遊花費1260.71元,比2001年增長1.8倍,年均遞增29%。中國國際旅行社接待的農民出境遊的人次最高時曾佔總出境遊人次的10%。
  農民旅遊市場是我國旅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13億人口中農民就佔了9億,不失時機地引導農民旅遊會為我國旅遊市場注入新的活力。農村將會成為我國最大的旅遊消費市場。但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農村旅遊者中,60%以上的人沒到過旅遊景點,70%以上的人未享受旅遊娛樂,他們的出行多是探親、趕集。統計表明,目前我國農民旅遊的人均消費尚不足全國平均數的一半,儘管農民旅遊已具備一定數量規模,但卻沒有形成經濟規模。
  
  一、農民旅遊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1、農民自身的原因。第一,農民的收入水平低,影響了他們的消費熱情。農村大部分地區農民收入增長幅度明顯放慢,而農業生產資料卻連連攀升,農民進城就業機會減少,導致農民支出增加,收入減少;第二,農民的負擔重。農民是個弱質群體,合理的和不合理的經濟負擔都落到農民的頭上,此外農民的預期支出如子女的教育費用、建房費、自身的養老費等壓力也使農民的儲蓄傾向提高,影響了消費市場的擴大;第三,農民消費觀念落後。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還不高,農民個性實際上正處於一個從封閉保守到開放交流、從小心謹慎到大膽開創的轉折狀態。傳統的節儉習慣使本來收入不高的農民積累意識遠遠超出消費意識。農民一方面平日非常節儉,捨不得花錢;另一方面逢年過節,人情往來,婚喪嫁娶,卻不惜花費大量錢財。在農村消費中佔比很大的是建房,農民往往傾其畢生的積蓄,甚至舉債建房。有不少是為爭面子相互“攀比”,盲目求高求大,拆了蓋,蓋了拆,這造成極大浪費,限制了農村購買力向其它消費品轉移;農民休閒的意識、形式和內容上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沿襲著傳統。休閒觀念庸俗化,以為休閒只是看電視、串親訪友、吃喝玩樂、購物等,很多人甚至把“睡覺+搓麻將+看電視”當作了休閒的主體方式。那些出去旅遊的農民多數還停留在“白天看廟,晚上睡覺”的初級旅遊階段,對現代旅遊注重的“吃住行遊購娛”的全方位服務並不看重。消費觀念的落後也是限制農民旅遊發展的重要原因;第四,農村旅遊資訊相對閉塞。相對而言,我國農村居民的文化水平較低,書報、雜誌等的利用較少,對外面的世界瞭解不多,缺乏瞭解、接觸外面世界的熱情和衝動;第五,旅遊目的的特殊性。我國農民旅遊目的的特殊性也在制約著農民旅遊市場的形成。目前我國農民外出旅遊還是以探訪親友為主,其次是休閒度假,因此很多農民都喜歡組織親朋好友自行出遊,而不願找旅行社。第六,時間的限制。對農村居民而言,雖然有農閒與農忙之分,但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區分並不明顯,即使在農閒季節,仍有許多的活要幹,如鋤草、育肥、家養牲畜等,相當一部份農民還要出門打工以貼補家用。
  2、市場的原因。首先,針對農民開發的旅遊線路不多。現在的旅遊產品都是針對都市消費群體設計的,原生態的深山老林、古城遊覽是熱門,而農民出遊喜歡熱鬧,到大城市開開眼界。其次,旅遊價格與農民消費水平不相對應。相對於農民的收入水平而言,旅遊價格偏高,尤其是近年來,各大旅遊景點門票一路看漲,農民雖然實現增收,但總體經濟水平仍低於城市居民,他們對價格比較敏感,這昂貴的旅遊費用也使得許多想旅遊的農村消費者望而卻步;再次,一些景點和旅行社的做法傷害了農民的旅遊積極性。部分旅遊景點的宰客坑人現象,旅行社不能提供專業導遊,或是根本不帶進好的景點,只帶他們到街上、廣場、商場和景點的周圍轉轉就完事的做法,大大降低了農民出門旅遊的愉悅感;最後,銷售網路的“城鄉斷鏈”現象影響著農民的出行。由於農民居住分散,而消費能力較弱,旅行社大都未在縣鄉兩級廣泛佈設銷售網路。農民想在家門口買張票就能登車出遊實在沒指望,而拖家帶口到城裡去找旅行社又實在太麻煩,可如果不跟旅行社走,景點門票又貴得嚇人。旅遊產業營銷服務鏈的這種“城鄉斷鏈”現象,使那些初步富裕起來的農民很難享受到現代旅遊“一條龍”服務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