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菜鳥 你必知飯局4大潛規則

才智咖 人氣:6.6K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自然也不會有無緣無故的飯局。

職場菜鳥 你必知飯局4大潛規則

 

飯桌容易拉近彼此的距離,弱化生意場上公事公辦的色彩。一場飯局下來,天上完全有可能掉資金、掉專案,甚至掉官位…… 這就是一些飯局達人對飯局樂此不疲的原因。

 

王朔在《新狂人日記》中描述過一群人,每天都頂著“三哥”的名目吃飯:週一,三哥要去天津了;週二,三哥又不走了;週三,三哥真走了;週四,三哥回來了…… 剩下的就全是週末。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吃飯不是萬能的,但是不吃飯卻是萬萬不能的。零點調查公佈的《中國居民溝通指數》中,“飯局社交”仍是中國人最為普及的社交方式。選擇“聚餐”這種社交方式的人達到46%,遠遠高於排在第二位的體育活動,後者僅佔13%。

 

 

對大多數職場人士來說,飯桌成了另一個社交戰場

 

“我目前生活狀況大體上就是酒、會、睡。”一位企業的高管向記者感嘆。“只要統計飯局的數量,就知道現在大概是一年中的哪個階段了。”一位營銷經理從飯局的頻率中,能夠聽出時間的腳步。

 

對大多數職場人士來說,飯桌成了另一個社交戰場,他們在這裡尋找融洽的人際關係認同、社會資源、生意機會乃至友誼。

 

每一場飯局下來,懂得社交的人,都會小心翼翼地為自己的社交信用卡,添上一筆不等值的透支金額。

 

 

敏感問題可以放在飯局上談

 

建國: 機械銷售經理

 

年齡:34歲

 

飯局頻率:一週一次

 

角色:坐莊

 

話題:政治八卦、社會見聞、個人生活

 

人均消費:200元,偶然也有兩個人吃了四五千元的情況。

 

一般都是我請別人吃飯。不過在我們這個行業,初次見面就請人吃飯會比較冒失,因為我們面對的客戶並不是特別多,都是一些比較大型的公司,所謂“來日方長”。如果我今天有跟對方坐下來吃飯這層關係,其實說明我們一定有著一個長期合作的關係,吃飯只是維持這種關係而已。

 

 

國內的客戶在這些話題上會比較內斂一些

 

我接觸到的極個別的大型國企會對吃飯這個問題比較敏感,因為企業文化的緣故,他們會有比較嚴格的規定,員工會擔心與他人一起吃飯,造成不好的影響而拒絕,但是我們不會因此而合作得不愉快。其實,我並不覺得一定要吃飯,但是在中國做生意必要的人情還是會講一些,而且在飯桌上能獲得更多的資訊,一般會把一些敏感的問題放在飯局上談。

 

在飯局上聊巨集觀經濟大局、國際形勢、油價、就業這些話題的人都是級別比較高一點的客人。油價關乎原材料上漲啊,就業常常是老闆們關心的話題。我們北京那邊的工廠,員工的住家被拆遷了,一夜之間就變成了百萬富翁,然後第二天,開著一個名車來上班,和老闆的車子級別一樣,老闆會用閒扯的方式說這個事情,但最後會引出原材料漲價了、成本高了的話題。

 

有一次跟一個臺灣客戶吃飯,他年紀快40 歲了,說到酣處,會提醒你千萬不要帶老婆去massage(按摩),因為那裡很多人都沒有穿衣服,而按摩師都是男的。相對來說,國內的客戶在這些話題上會比較內斂一些。一些客戶聊的政治性的八卦讓我很震驚,不過多數聽過就聽過了,也不會把它當真。

 

 

 一次與老總喝酒成了忘年交

 

記憶深刻的是有年情人節,跟一個老總在成都一個街邊小吃店,喝著小酒聊到深夜,客戶笑著說咱爺倆把情人的概念擴充套件了,對方跟我父親的年紀差不多,後來,我們就成了忘年交。

 

以前同大老闆吃飯會比較拘束,更多的是聽老闆說,然後充當服務員以及跑腿買單的角色。記得自己剛開始入行,吃飯的時候生怕照顧得不好,說“老闆你來點吧”,對方的助理就在一旁開玩笑提醒:哪有能讓老闆點菜的呀!

 

以前點菜的時候會左看看,右看看,拿不定主意。現在吃完飯對下單,做到一個心裡有數就行了。出差到外地吃飯,我還是會進行事先考察,比如坐計程車的時候會問一下:附近有沒有什麼很好的吃飯的地方?如果熟悉了就會聽客戶的意見或者約好在老地方見面。

 

 

高階客戶吃的不是飯

 

Tony :通訊行業專案經理 

 

年齡:33歲 

 

飯局頻率:一週一次 

 

角色:坐莊 

 

話題:新潮事物 

 

人均消費:幾百元,一餐飯總共不能超過5000 

 

 我目前經常面對的客戶都是跨國金融企業和國內一些比較大的金融集團。公司在請人吃飯的問題上,相對比較靈活,一般會預先跟領導口頭申請一下,控制在1000 塊以下,單次超出範圍和月份超出預算都要跟老闆彙報說明。 

 

 

客戶非常高階,能不能成事並不在於請客吃飯

 

由於我們的客戶非常高階,能不能成事並不在於請客吃飯。對方其實更多的考慮還是自己公司的利益:比如選擇你作為他的商業夥伴能給他帶來什麼樣的利益,所以他跟你吃飯常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般國資背景企業下面的辦事人員,來公司想籤個合作協議,大家一起吃個飯,其實都是一些比較傳統的社交方式。但是有的外企就不這樣,全球500 強的沃爾瑪就明令禁止員工跟外人吃飯,如果吃了,就得付錢,假如四個人一起吃了200 元,起碼要付50 元。他們公司內部專門有一個保護公司資產的部門,一旦員工與外人吃飯的事情被這個部門知道了,會很麻煩,大家都不會去冒這個險。

 

沃爾瑪的禁飯理由是:你每多吃一分錢,都有可能新增到商品的成本上。

 

另外,外國人也很少像中國人這樣中午吃大餐。他們初次來中國,中午我們一般請他們吃個麥當勞、PIZZA 就行,他們稱之為light food。無論美國人和英國人,都是如此,如果我們請他們吃一些中國特色美食,他們會覺得中國人太客氣了,愛買單,在他們的觀念中這種飯都是AA 的。

 

 

跨國的企業很少會輕易參與一個合作物件飯局

 

跨國的企業中有決策權力的人在做出決策之前,很少會輕易參與一個合作物件飯局,甚至連電話都很少留下,他們不願意受到一頓飯的干擾。如果他願意和你吃飯,只是希望能更深入地瞭解你的公司。

 

所以一個專案能否達成,需要針對不同的決策人,瞭解他們的風格和公司背景,看看周圍有什麼因素對他的影響比較大。如果決策人是放權的那種人,那麼請他的下屬吃飯同樣有利於瞭解決策人的意向。

 

我們這種做IT 的,在飯桌上一般都會聊些新潮的'東西,比如twitter 和微博上的熱門話題,或者facebook 和蘋果等等,目前在車和表上的話題就圍繞著歐米茄、勞 力士 以及SUV 展開,曾經遇到過一個香港的女客戶,與我們一位同事兩人聊帥哥明星的八卦,聊得是津津有味。

 

飯桌上跟老闆聊天要看老闆願不願意跟你說真話,如果是敷衍你的,千萬不要去深挖,有時會出大亂子的。如果老闆比較OPEN,講話也很隨性,你也可以稍稍放開一些。

 

 

小事飯桌上講,大事辦公桌上見

 

李先生:律師

 

年齡:37歲

 

飯局頻率:一週兩到三次

 

角色:被請

 

話題:社會見聞和八卦

 

人均消費:幾百元到上千元

 

飯局頻率最高的應該是做銷售和市場的吧?與他們相比,我覺得自己的飯局頻率不是那麼高。我一般請人吃飯是因為有人來我們律師所辦事,我會主動去買單,而為了招攬客戶請人吃飯,這種事情不是很多。因為在業務上沒有建立信任關係,一些企業的老闆也不會願意跟你一起吃飯。

 

 

公司一般小的事情都會在吃飯的時候說

 

但是一旦跟公司建立了業務關係,比如成為企業的法律顧問之類,那些大大小小的老闆們有什麼事情,就會主動請你出來吃飯。一般小的事情都會在吃飯的時候說,大專案比如公司收購之類的就會在辦公桌上你來我往地講。

 

一般找我們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房地產和貿易一塊。房地產基本上都是一些國內的老闆,有一個50 多歲的老闆,擁有上億的資產,得了糖尿病,喝酒前讓下屬拿一支胰島素過來,打完了再喝酒。而且每次喝酒,他都把自己珍藏了二十多年的茅臺拿了出來,那標籤都模糊得看不清楚了,他一邊喝一邊打胰島素,嘴上還說為了讓我們吃好啊,他無論如何都得陪。看到他這樣了,難道你說不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