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範文

才智咖 人氣:5.58K

【篇一: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意義】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範文

1、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指教師道德人格不斷髮展完善的需要教師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可能自發地形成,而是在後天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教師只有在教育實踐中,通過努力學習,認識到社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瞭解到社會主義教師道德的內容和意義,並通過自身的修養,將認識內化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進而外化為自己的道德行為和習慣,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質。同時,還由於對進入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人來說,在道德品質上都有善有惡,從來就沒有盡善盡美的“完人”。而社會又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對教師道德水平的要求、教師道德人格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所以,這樣必然要求教師不斷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面向未來的要求,堅持不懈地進行教師道德品質修養,以便更好地培養出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教育發展需要的品格,從而更出色的承擔起培養下一代的責任。

總之,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對於教師來說,在其自身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中,具有決定意義。它使教師按照社會主義教師道德的要求,通過積極的自我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認識和選擇能力,不斷克服自身一切非社會主義道德意識的影響,從而形成適應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道德品質,並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一個合格的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懂得教育的規律,具有教學和教育的各種能力,而且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這樣才能在職業勞動中,不斷提高對教師道德的認識,規範自身的教師道德行為,以培養出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充分調動和發揮教師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有所作為,有所前進,完成時代賦予教育任務。人民教師肩負著教育和培養社會主義一代新人的崇高使命,為了培養好青年一代,應重視職業道德修養,教師應當把自己修養成為一個值得推崇的模範。

【篇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多因素、多矛盾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運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每一教師要實現自身道德品質從無到有、從低到高的轉變,就必須注意把握和堅持如下基本原則。

1、堅持知和行的統一

知即對教師道德的認識及其在這一基礎上所形成的觀念等。這是師德修養的前提。行即行為,也就是教師把職業道德的理論認識付諸於行動,這是師德修養的目的。

在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中,知和行是統一的。一個教師如果缺乏必要的道德知識,連起碼的道德善惡是非也分不清,不知道哪些言行與自身職業相符合,哪些言行與自身職業相違背,是不可能形成正確師德觀念的。而學習了師德理論也並不能說明他具備了某種道德品質,如果只學不用,只說不做或者言行不一,說得冠冕堂皇也只能是徒有其名,培養高尚的師德品行只是一句空話。

堅持知行統一的原則,就是要把學習道德理論、提高道德認識同自己的行動統一起來,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的師德觀念不是自發產生的。教師只有掌握了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學、心理學、文學、倫理學、美學知識和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常識、基本原理,懂得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什麼是高尚的行為,什麼是卑劣的行為,什麼是人民教師應當具備的職業道德品質,為什麼應當具備這些道德品質等等,才能提高對師德的認識,形成師德觀念,為師德修養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因此,教師首先要不斷學習道德理論,從而不斷激發出道德情感,增強自身的道德意志和信念,為形成道德品質打下基礎。實踐證明,教師關於道德修養的理論越正確、越全面、越深刻,按照道德原則和規範去行動的自覺性才會越強。同時教師又要努力去實踐道德理論,有道德去規範自己的行動。誇美紐斯說:“道德的實現是由行動,而不是由文字。”張載也曾指出:“若要成德,須是速行之。”這就是說道德知識必須付之於實際行動,轉化為道德行為。事實上,教師的道德風貌、道德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由他們的行為和事業表現出來的。因此,每一教師在師德修養過程中更要注重品德實踐,注重行,自覺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真正成為道德的高尚者。總之,只有堅持知和行的統一,才能真正提高師德修養。

2、堅持動機和效果的統一

所謂動機,就是趨向於一定目的的主觀意向和願望。它是意識到了的行為動因,即激勵人們行動的主觀原因。所謂效果,就是人們行動所產生的客觀結果和後果,它是人的行為的客觀記錄。

動機和效果是人的行為的互為存在、互為轉化的兩個要素。動機是人的行為的思想動力。離開動機,就不會有行為的發生,也就談不到什麼效果。效果反映一定動機,動機本身就包含著對一定效果的追求並指導行為達到一定的效果。動機體現在效果之中,並通過效果去檢驗。動機作為主觀東西,只有轉化為效果才實現了作用,否則動機就成了一種毫無意義的空想或假想。效果又是不斷產生新的動機的基礎。

教師職業道德的修養過程同樣是動機和效果的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過程。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動機來自於社會、對職業、對學生所負的責任;來自對師德修養意義和作用的理解。作為教師只有時時意識到自己的職業物件是活生生的人;不僅擔負著向下一代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重任,而且負有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職責;自身道德素質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素質、影響別人的素質……當教師把這些認識和理解轉化為自己的迫切需要和強烈慾望時,就形成了加強師德修養的內在動機。教師要真正擔負起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職責還必須把這內在動機轉化為行動,用教師道德的基本原則規範自己的言行,運用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實踐,以提高實際效果。

堅持動機和效果的統一。教師要不斷進行道德理論和知識的學習,加深對師德修養意義和作用的理解,不斷增強修養的動力;同時要善於通過各種方式把良好的道德動機轉化為客觀的、外在的、現實的實際行動。在動機和效果的統一上實現師德境界的昇華,既重視動機,又重視效果,才不會成為“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在動機和效果的統一上對自己提出比較全面的要求,是師德修養中必須堅持的。

3、堅持自律和他律的結合

所謂自律,是指自我控制,是教師依靠發自內心的信念對自己教育行為的選擇和調節。所謂他律(),就是指外部憑藉獎懲以及各種制度規範等手段對行為進行的調節和控制。

自律和他律的關係,實質上就是內因和外因的關係。在師德修養中,教師自身的內因——內心信念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一個教師只有真正懂得了師德要求的重要性,只有發自內心地對人民教師道德義務的真誠信服和具有強烈的責任感,才會在教育實踐格守人民教師的道德要求,並會由於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履行了某種道德義務而感到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形成一種信念和意志,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勇於堅持這種行為。有了內在的師德信念,教師一旦發現自己的行為不合乎師德要求,既使沒有受到別人的指責和輿論的批評,也會受到自己“良心”的責備,感到羞愧不安,促使對自己的行為作出自我批評,從而盡力避免在今後再發生類似的事,糾正錯誤的行為。因此,內心信念——自律是師德修養的內在基礎,是任何其他力量都不能代替的。儘管師德修養的內心信念是從教師內心發生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統一體,但是這種內心信念不是自發形成的。而是教師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在職業道德修養中有效地運用外部力量——他律形式,強化教師的道德意識,督促其堅持道德行為也是必不可少的。

總之,教師職業道德的修養既要用外在因素進行自我約束,又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結合。

4、堅持個人和社會結合

個人是指具有一定身體素質、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以及某種個性和特殊利益的社會一分子。社會是指以生產勞動為基礎,按照各種社會關係結合在一起的人類生活共同體。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佔有一席之地,都在以他的思想、道德、所做所為影響、作用於社會。

在教師職業道德的修養中,個人與社會同樣是相互作用的。教師職業道德修養首先是一種自覺意志的行為過程,是教師個體清楚意識到各種利益關係,遵循一定的道德準則,憑藉自覺意志控制和處理感情和行為的結果,是教師個人自覺意志的凝結。同時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每一步又都離不開社會,離不開社會輿論的.評價和監督。社會在道德上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就為教師進行師德修養提供了外在的動力和努力方向。社會也通過教育實踐為教師提供了師德修養的場所、機遇、有利於教師在精神上達到積極進取、美好和諧的境界,在事業中真正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取得成就……在這過程中,離開社會,師修養就沒有方向,就無法體現;而離開個人,社會提出的師德要求沒有接受者,沒有踐行者,也就會落空。因此,在教師職業道德修養過程中要把個人與社個人結合起來,把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結合起來。教師個人要了解社會,研究社會,以社會需要為目的,用社會對教師道德的要求檢點自己,提高認識,付諸行動,在為社會作貢獻中塑造自身人格,實現自身價值。社會要尊重教師的身份和地位,給每個教師提供道德行為選擇的客觀基礎,並通過好的環境、輿論、評價等方式促使教師道德品質的昇華,達到嶄新的道德境界。

5、堅持繼承和創新結合

師德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隨著社會經濟關係的發展變化而不斷髮展變化的。在進行師德修養中,創新與繼承必須同行。必須在當代社會主義經濟政治的基礎上,在新的教育實踐中,借鑑傳統的優秀師德,重建新的更高的社會主義師德。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是不同於以往舊教育的嶄新事業,教師處於新的社會環境中,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會不斷地遇到和提出新的問題,師德修養也就不能停留在一個水平上,而要不斷創新。要對社會主義條件下教師職業活動中的利益關係,道德關係和行為規律加以認識,要保證教師工作的原則方向,實現教師對社會發展人類文明所擔負的使命,就必須創造出新一代的師德規範體系和內容。

總之,師德修養中只有繼承和發揚傳統師德,又要根據時代這一新的社會環境和客觀條件有所創新,才能在師德修養上達到一定的高度,登上一個又一個高峰。

【篇三: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方法】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在歷史上有各式各樣的方法。歷史上的倫理學家指出過許多具體的條目。例如,儒家學派先提出的“內省”、“自訟”、“格訟”、“格物”、“致知”、“正心”、“誠意”、“躬行踐履”等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人民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方法儘管因人而異,但一般來說,有加強理論學習,注意內省,慎獨,與教育實踐相結合,虛心向他人學習,堅持不懈努力等。只有共同運用這些修養方法,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才能富有成效。

1、加強理論學習,注意內省,慎獨

(一)道德修養要加強理論學習

人們從事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需要知識,這就必須學習。同樣,人們改造主觀世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需要學習。加強理論學習,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必要方法。

第一,教師要認真學習理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不學習理論。就不可能科學地、全面地、深刻地認識社會,認識人與人之間的正確關係,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正確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從根本上說,一個教師高度的社會主義師德覺悟,正是以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革命理想為指導的。只有確立這樣的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才能堅定不移的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和獻身人民教育事業,自覺地把個人生命意義、價值與人民教育事業緊緊地聯絡在一起,把教育和培養好學生,為教育事業作貢獻,看做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樂,才能矢志教育,義無反顧,以堅毅不拔的精神,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為人民教育事業而努力奮鬥。

第二,應在理論學習中深刻理解教師道德規範和要求,明辯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師德規範和要求的自覺性。教師道德的規範和要求,則是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活動中的具體體現。它作為倫理的一個分支,從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根本利益出發,批判地繼承了古今中外一切優良的師德傳統,正確地回答了教師個人與他人、與集體、與國家之間的利益關係,具體地向教師表明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什麼是善的,什麼是惡的,以保障教育事業的根本利益。要將師德要求轉化為教師個人的內心信念,需要教師有一個自覺學習、接受教育的過程。我們有的教師違背師德要求,常常不是有意的,而是對遵守師德規範和要求的必要性、重要性缺乏瞭解和認識引起的,因而,教師學習和掌握社會主義師德的基本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應當學習教育科學理論和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教書育人的本領。()教師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掌握教育規律,按教育規律辦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書育人的職責,這本身是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一個要求。同時通過學習教育理論,教師能進一步明確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重要作用,這就更能使教育進一步嚴格要求自己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教師還應學習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只有廣泛地學習有關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才能使教師從各種關係和聯絡中來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任務,認識社會和人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教書過程中育人。

【篇四: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師德修養實際上是教師道德認識、情感、意志、信念、行為和習慣諸要素從無到有、從低到高、從舊質到新質的矛盾運動過程,因此也就決定了它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這就必然要求教師要堅持不懈地努力。不管是師德認識的提高、師德情感的陶冶、師德意志的磨練,師德信念的確立,還是師德行為和習慣的培養都不可能是短時期的、輕而易舉就完成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個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要不斷地選擇自己的行為,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和發展,會提出許多新的問題,教師總是面臨新的選擇考驗,教師道德修養也就不能停留在一個水平上,而是永無止境。所以每一個教師都要長期修養,不斷磨練,做到堅持不懈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德修養不斷提高,達到更高的境界和水平。

總之,師德修養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既要有崇高的師德理想作為個人修養的目標(),又要從自身實際出發,有切實可行的具體要求;從現實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