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的六大趨勢

才智咖 人氣:3.08W

近幾年,大學生創業潮以一種不爭的事實點亮高校。這既是緩解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對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積極呼應。

大學生創業的六大趨勢

據有關部門粗略統計,現在每年有700萬左右高校畢業生,其中,自主創業人員佔總量2%左右。再加上往屆畢業生創業者,每年大學生創業群體約20萬人。數量不小的“創客”們熱情高漲,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勇敢邁出第一步。然而理想往往豐滿,現實卻比較骨感。根據國際創業界的普遍規律,大學生創業由於受社會資源、實踐經驗、市場競爭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成功者鳳毛麟角。大學生們的創業之路不僅艱辛,還坎坷。

創業難。或許就是因為難,才讓更多勇士前來挑戰。本文是一篇熱點趨勢觀察,相信會對準備創業的勇敢者們有所啟發。

一、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網際網路科技)

隨著智慧手機和網路的普及、移動基礎設施的日漸完善,網際網路使用者開始大規模的向移動端遷徙。據筆者瞭解到,截至2015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已達6.79億,而這個龐大使用者群體的存在也讓移動網際網路創業成為近幾年最火爆的話題之一。就在這種環境下,利用網際網路賺錢致富的案例也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比如E輪融資獲得3.5億美元的餓了麼、獲2000萬美金B輪融資的愛鮮蜂等。但隨著這類企業越來越多,行業優勝劣汰的法則使得某些只想靠專案圈錢的企業陸續死去,那些真正能通過技術來優化使用者體驗的專案將成為這波淘汰浪潮的倖存者。圈錢OUT了,能賺錢才是王道。

二、文化影視

自2003年深入市場化改革以來國內的電影業就如魚得水:十幾年來電影市場年均增幅超過30%,在2015年票房總額更是達到了440.69億元、銀幕數量超過了31000塊,兩個資料均位列全球第二位。

三、電子商務領域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們的購物習慣漸漸從PC端到移動端,電子商務的商機也更加寬廣。而且,人們的物質生活要求逐漸提升,海外代購成為電商新形勢。人們對於閒置物品處理的需求也日益提升,所以二手交易市場的空間也十分可觀。

從去年年末開始,很多“B2B類”電商平臺也快速成長起來,比如找鋼網、一畝田等,它們因為擁有著巨大的交易額,逐漸開始吸引投資人、創業者對於這類專案的廣泛關注。

四、線上教育

教育從古至今都是立國之本,而如今再提到教育、培訓不會只是傳統意義上的書本教育,而是更多的是線上教育。據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線上教育使用者規模達到2.49億人,而且,近年來我國還出臺了很多政策助推了線上教育的發展。線上教育中,語言學習類佔比達30.1%,學習工具+職業培訓類佔比35.3%。

五、旅遊

記得去年很熱一封辭職信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無需計劃,說走就走或許就是現在旅遊的新形象。據相關資料顯示,2015年,我國國內旅遊突破40億人次,旅遊收入過4萬億元人民幣,出境旅遊1.2億人次。而且隨著80後、90後消費能力逐漸提升,他們日益成長為旅遊大軍的中堅力量,這使得遊客群體年齡呈現出年輕化的特點,這也讓新形勢的旅行越來越普及。《2015中國自由行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截止到2015年,中國線上旅遊交易市場規模已達4237.2億元,其中全球自由行市場規模為42.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2014年增長5.6%,中國自由行市場的增速為16.7%,是全球增速的3倍。所以這是“網際網路+旅遊”的時代。

面對這樣龐大的'市場需求,除了我們熟知的攜程、去哪兒、阿里這些平臺給我們提供酒店、門票等旅遊產品預訂讓使用者對旅遊方式、時間、地點、空間等內容有把握以外,旅遊市場還崛起很多新業態。例如,旅遊區的民宿、拼車服務、當地遊等從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打造使用者的個性化體驗。都是旅遊發展的新方向。面對層出不群的旅遊創業公司,誰能更好的滿足使用者碎片化的需求,誰就將在“網際網路+旅遊”市場中脫穎而出。

六、醫療健康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中國每年有300萬人死於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也就是平常所說的慢性病如肺癌、中風、心臟病和糖尿病等),而80%以上的60歲老年人都因慢性病而死。在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時候,醫療健康問題就變得越來越突出了。據筆者觀察,我國的醫療健康產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近4萬億的市場,並且在過去的五年中保持著超過20%的年複合增長率,預計在未來五年它的規模還將翻一倍達到8萬億,這相當於中國GDP的10%。

在去年,和移動網際網路一起發展起來的醫療類APP層出不群,有針對醫生的知識類app,也有針對患者的服務類app(比如掛號,預約,支付等),還有上門送藥、線上診斷等,型別多樣。

如今,我國的醫療健康產業正處於歷史上變革更為劇烈的階段,在如此背景下,相信醫療健康產業將大有可為。而2016年,醫療服務、醫療技術與醫療器械、醫藥與生物科技、網際網路醫療、精準醫療這五大市場將是醫療健康產業的重中之重。

近幾年,大學生創業潮以一種不爭的事實點亮高校。這既是緩解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對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積極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