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職場中拖拉習慣

才智咖 人氣:1.56W

你是否喜歡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才做?也曾因此受挫而暗下決心不再這樣,可在下一個任務來臨前,又會習慣性地一拖再拖?你是否遇上一些做事拖延的同事,結果飽嘗焦急等待的滋味呢?

如何改變職場中拖拉習慣

職場上,每一項任務都有一個最終期限。拖延,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個人信譽受損,亦令上級、同事懷疑你的能力,影響你的職場前途。對付職場拖延,你有什麼好辦法?

 文章是“逼”出來的

艾凱(文員)

你是否喜歡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才做?

是的。

你是否暗下決心不再拖拉,可在下一個任務來臨前,又會習慣性地一拖再拖?

是的。

我就是個做事拖拖拉拉的人。替領導寫份材料,他說12日交給他,不到11日深夜我不會動筆。若是寫個千把字的發言稿就算了,有一次要寫份萬把字的調研報告,我照樣拖到最後期限的前一晚。抓起同事交給我的材料看,發現不少不明白的地方,但看看時間,已經快凌晨一點了,打電話去核實,怎麼都說不過去。只好含含糊糊的,把有疑點的地方掩蓋掉。

這還好對付,問題是一夜之間碼出上萬字,沒點本事真不行。於是,在電腦前一夜坐到天亮。到早上8時多,草草收工。抓起包就往單位跑。一張隔夜面孔在路上晃,誰見了都會覺得此人在夢遊。其實單位給了一個星期的時間讓我寫這份報告,但就是不到最後不開工。

做事拖拉的人實在太多。曾有一個同事,當年沒有電腦,不能像如今這樣,回家寫稿再用E-mail傳回單位,只能在辦公室裡爬格子。這位同事晚上總是先去食堂吃飯,吃了飯在辦公室看電視,再找人下會兒象棋,再找人打會兒乒乓。看看辦公室裡人都走得差不多了,下棋的伴兒、打乒乓的伴兒都走了。時間差不多了,再拖下去,末班車也沒得坐了。著急了,拿出稿紙,開始嘩嘩嘩嘩寫字。三下五除二,寫完回家。他老母親和他一起住,極其疼他。每天見他早出晚歸,夜夜給他留了點心。

我只是寫文章拖拉,還有人是不管做什麼都拖拉。鐘點菜場中午12時關門,不到11時半不去買菜;5件襯衫輪著穿,非要等4件泡水裡,實在沒得換了才會去洗;好朋友生病了,天天想著去醫院探望,拖啊拖,拖到人家都出院了,還沒去;回憶自己去電影院看電影,幾十年了,從來沒看到電影的開頭……

還有一個朋友很絕。編輯向她約稿,說好12日交。12日上班一看,稿子沒來。打電話去問,回答:“12日夜裡12時前發你郵箱。”從此編輯再和她約稿,要打個提前量。

一個學心理學的朋友給我分析了造成拖拉的種種原因。我“對號入座”了一下,我應該屬於“避重就輕”的那種型別——逃避需要費力氣的事。不是根據事情的重要程度來安排時間,而總是揀簡單的、樂意做的先做,把不願意做的擱在一邊,往後推。我不願意寫稿子。我總是把所有的家務做完,所有的當天報紙雜誌看光,所有喜歡的遊戲玩一遍,所有喜歡的網站看一遍……實在沒事可做了,才萬分痛苦地著手碼字,對我來說,文章千真萬確是“逼”出來的。

學心理學的朋友給我分析了拖拉的種種弊端,給我指明瞭改正拖拉習慣的康莊大道,但我改不了。就像老菸民,知道抽菸是走在送死的路上,但就是不回頭,一直走到黑。

 船到橋頭未必直

朱輝(諮詢)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經常聽到這樣的口頭禪。說這類話的,多半是些慢性子的人。他們通常健康狀態良好,心態樂觀,不過往往不是那種可以託付重任的人。

“不用慌,春運過去了,現在就是當天的臥鋪票都買得到。”前些天,一位好友從外地回來辦事。原本下車後就可以買返程票,可是他不急,說到時候再說。

三天後,他果然買到票了,不過不是臥鋪,也不是座位票,而是加開的相當於“慢車”的站票。上車時,看到滿滿一車乘客,他才明白自己“想當然”。付出的代價是站了16個小時,從晚上一直站到了第二天中午。

這位好友學歷不錯,資歷也夠了,可是在公司一直是“群眾”,完全看不到“進步”的希望。有時他也困惑,找不到不成功的原因。旁觀者清,我們都知道他這種“不慌不忙”的性格,很難能遇到敢於信任他的上司。

一心等著“船到橋頭”,從不擔心明天,這種性格其實大多形成於童年。我曾經也是這類人,所以深有體會。

“我上國小四五年級時,還經常尿炕……”某次喝酒,一位老同學說出了自己的糗事。

“我也是!”我頓時覺得他親切了許多。

“我那時候晚上尿急,可是貪睡,於是總想再憋一會兒再起夜。結果每回都夢見找廁所,醒來就尿炕了……”他說。

“怎麼和我一樣?”我更驚奇了。

後來發現有這樣經歷的人相當多,他們長大成人之後,當然不尿炕了。然而其中相當部分人依然貪睡,喜歡在憋尿之中等待天明。結果睡沒睡好,尿沒尿好,說不定日後還憋出了“尿毒症”。這種喜歡“憋”的人,在工作中大多是拖拖拉拉的人。

其實,許多時候,“船到橋頭未必直”,甚至可能“船到橋頭自然沉”。開車得自己看路,開船得自己掌舵,千萬別把一切交給明天,交給時間。

 急脾氣遇上慢領導

吟秋(行政祕書)

A頭兒是個好人,待人和氣沒架子,一起工作多年,從未見他發過火,特儒雅。但缺點也挺要命:“辦事拖拉”。

去年5月,上級通知開會,A領導忙,一如既往地讓我替他去,領回了任務:撰寫5萬字的“某某發展報告”的綜述部分以及中英文摘要等,每個階段都有時間節點。A頭兒挺重視,找了4個專家和博士B,成立了工作小組,明確分工:收集資料,撰寫、翻譯等,最後彙總我這兒。A頭兒是總執筆人。

其他人都很順利,按時間表走,可A頭兒負責的部分遲遲出不來。我像黃世仁一樣,整天催著趕著,好歹交了初稿、二稿。

到10月,上級請專家開論證會,提了不少意見,我邊聽邊整理出“修改意見”,當場發A頭兒信箱。

12月中旬,我把所有文稿都匯到A頭兒那兒,他回信:“已經全部修改好了”,趕在新年前提交,總算如期完成任務。

今年1月15日,上級來電話:“請寫一份5000字的中英文摘要,1月31日前交來,作為新聞釋出會通稿”——天哪,這是A頭兒負責的“畫龍點睛”重要部分,由他執筆,我以為他早交了。

把通知轉發A頭兒,一點兒沒懸念,石沉大海。

到了1月20日,實在不能等了。自己寫了一份5000字的摘要,就當拋磚引玉,發A頭兒信箱,沒下文。3天后,我打他手機,他說:“我今天晚上就看,明天發給你。”第二天一早看郵箱,空的。趕緊又打電話,他緊著抱歉:“昨天晚上有人請客喝酒,回來晚了。今天晚上,就是不睡覺也一定修改好。”第二天早上,再看郵箱,空的。再打電話?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認命吧,自己改!水平不敢說,文字沒錯誤就行。然後發給博士X,請她趕緊翻譯。X帶著哭腔接電話:“真抱歉,孩子病了,正在去醫院的路上,您找別人吧。”趕緊翻電話本,再找博士H,請她“明天上午一定給我”,這是最後期限。

TAGS:拖拉 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