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了,飯碗在哪裡?

才智咖 人氣:2.9W

         畢業了,飯碗在哪裡?淺談大學畢業生的就業

畢業了,飯碗在哪裡?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全球蔓延。這場歷時四年之久的經濟災難,給世界各國人民特別是中低收入者帶來了巨大的痛苦。人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紛紛走上街頭抗議,從“中東動盪”到“倫敦騷亂”再到“佔領華爾街運動”,抗議者義憤填膺,他們不滿國家的經濟現狀,痛恨不公正的社會待遇,要工作,要吃飯。

首當其衝的是年輕人。在西方國家,所有年輕人都將面臨比父輩更高的稅收、更少的福利以及更長的工作年限。更現實的是買房更貴,獲得貸款更難,工作機會更少,大多數行業就業的機會都在大幅度減少。美國25歲以下青年人有17.1%處於失業狀態,整個歐盟年輕人失業率是20.9%,西班牙更是高到令人咋舌的46.2%。與此同時,不斷上漲的物價,一直處於超低水平的存款利率,使本來收入微薄的年輕人生活雪上加霜。

中國每年有600萬左右大學畢業生和相當數量的中專、職高、技校畢業生和普通初高中畢業後未升學的畢業生湧入勞動力市場,他們都需要工作,向社會“嗷嗷待哺”。

這樣多的年輕人沒有事做,甚至沒有飯碗,無疑將是一大問題,解決不好會引起社會危機,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特別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消費和出口嚴重不足,很多企業不得不大量裁員以降低生產成本,導致一些學歷和勞動技能較低的員工面臨失業。對大量剛從大學畢業即將步入社會的應屆生來說,其就業因此受到嚴重的影響。如何妥善解決好大學生就業問題,是各國政府不容迴避的重大課題。

針對這種情況,許多國家都對大學生就業採取扶持政策。這不但是為了社會的和諧穩定,也是應對經濟波動下就業機會減少的重要手段。有的國家採取政府直接和間接方式創造就業崗位。如法國推行的“青年就業計劃”,專門招聘26歲以下及未領過失業補貼的30歲以下青年人。有的建立健全大學生就業計劃指導體系。美國幾乎所有的大學都設有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有的國家調整學校專業設定,使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相適應。如德國在高等職業教育上採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雙元制模式,學生一部分時間在企業接受培訓,一部分時間在學校學習專業理論和文化知識,培養的學生就業率就很高。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一個共同做法是鼓勵大學生創業。如英國實施“王子創業計劃”和“大學生創業專案”。中國政府為了做好大學生的就業工作,專門出臺了新的政策措施,從財政、稅收、金融、就業服務等多方面加大支援力度,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畢業生不僅可以在創業地落戶,在創業地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的'額度也從5萬元提高到10萬元。畢業生如果創業從事微利專案,中央財政還給予貸款貼息。中國還實施“三年百萬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和“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

必須指出的是,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用人單位又找不到合適的大學生。有很多學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其原因從學校教育方面來看:主要是存在教育忽略了市場需求的問題。學校在專業課程設定和教育培養方面只注重學校的條件,而忽視了市場的需求。從人才市場方面來看:許多國家人才市場仍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配置人力資源的功能還不夠強,效率不夠高。本來這個單位需要一個高職的學生就可以,卻非要一個大學生,提高自己的門檻。在人才市場上應該“人職匹配”,一個人是不是人才取決於他與這個職位的匹配度如何。

大學畢業生還必須從自身來找原因。世界上的事情並不都是天遂人願的,有些客觀因素難以改變。在我們改變不了客觀環境的時候,我們必須改變自己。當前首要的一個問題是大學生要改變就業觀念。要從“搶飯碗”、“等飯碗”轉變到“造飯碗”上來。就從我們中國的情況來說,現在許多大學畢業生眼睛只盯著當公務員,進大型國企。這些有限的崗位成了人人都去擠的“獨木橋”。與此同時,許多民營企業,小型和微型企業人才卻極為缺乏,面臨“人才荒”、“招工難”。許多大學畢業生只盯著大城市,而中小城市和農村極需要有知識有文化的青年人才。因此,大城市人滿為患,形成“漂泊者”群體、“蟻族”和無所事事的“啃老族”,而農村和基層單位卻呈現人才的“空殼化”,造成了人才缺乏與過剩、就業難與人才荒並存的現象。從大學教育來講,大學並不只是傳授知識和做人的道理,同時還應該從進入大學的第一天開始,就向學生灌輸正確的就業思想。使學生懂得:萬丈高樓平地起。第一個工作崗位和收入固然重要,但不能決定終身。最關鍵的是鍛鍊能力,為今後的事業發展奠定基礎。理想應是從現實做起,暫時找不到好工作,並不等於永遠找不到。首先是要有活可幹,幹一行愛一行成一行,有為才能有位。

中國有句諺語“天上不會掉餡餅”,外國也有同樣的話“沒有免費的午餐”。大學畢業了,不能再依靠父母、依靠學校,飯碗在哪裡?如何找工作?得靠我們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自己去發現,去創造!

TAGS: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