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將加強語言文字法治建設

才智咖 人氣:1.73W

教育部、國家語委釋出《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一個普及、兩個全面”,即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提升語言文字資訊化水平,全面提升語言文字事業服務國家需求的能力。

教育部將加強語言文字法治建設

《規劃》強調以全面推動語言文字事業服務國家發展需求為核心,堅持“五個面向”的戰略重點(即向國家戰略聚焦,向農村和民族地區攻堅,向社會應用推進,向現代治理轉型,向國際領域拓展),提高國民語言能力,構建和諧健康的語言生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與綜合國力相適應的語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規劃》明確了今後五年的五大工作任務和18項具體舉措,進一步突出重點,補齊事業發展短板:一是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包括大力提升農村地區普通話水平、加快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強化學校語言文字教育、加強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二是推進語言文字資訊化建設,著力推動語言文字資訊化技術創新發展、加強語言資源建設、建設語言文字資訊化平臺;三是提高國家語言文字服務能力,重點提高保障國家戰略和安全的語言文字服務能力、創新語言文字服務方式、服務特殊人群語言文字需求;四是弘揚傳播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包括推進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傳承發展,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臺灣地區語言文化交流合作,加強語言文化國際交流與傳播;五是完善語言文字工作治理體系,著眼於加強語言文字法治建設、完善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健全語言文字測評體系、強化重點領域語言文字監督檢查。

為支撐各項任務順利完成,《規劃》提出今後要著重實施五項重點工程:一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二是語言文字資訊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工程;三是“網際網路+”語言文字服務工程;四是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傳承與保護工程;五是語言文字築橋工程。同時,從加強組織領導、創新工作機制、推進隊伍建設、加強宣傳教育、強化科研支撐、保障經費投入6個方面提出了《規劃》實施的保障條件。

下一步,教育部、國家語委將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充分調動地方和行業系統的積極性、創造性,及時研究解決新情況新問題,全面推進《規劃》的貫徹實施,推動語言文字事業再上新臺階。

【附】原文

  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為做好“十三五”期間的國家語委科研工作,服務和保障國家語言文字事業改革發展,根據《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和《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需求

科研工作是保障國家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新世紀以來,國家語委從規劃和制度建設入手,推動語言文字科研工作在課題立項、學科發展、機構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十二五”期間,國家語委進一步聚焦國家戰略、事業發展和社會應用的迫切需求,設立了440個科研課題,頒佈了10多項規範標準,建設了一系列支撐語言文字資訊化建設的基礎資源庫,啟動了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等重大語言文化工程,推動語言文字科研工作取得了新的進步。國家語言戰略研究、社會語言生活研究成果豐碩併產生重要影響,學科發展呈現良好態勢,科研管理和保障制度日益完善,科研機構和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國際交流和學術合作持續深入。科學研究已成為保障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創新和科學發展的基石,為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提高國家和國民語言能力、傳承中華語言文化、構建和諧語言生活作出了積極貢獻。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的攻堅階段和關鍵時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科技進步呈現新趨勢,社會對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提出新要求,語言文字科研面臨重大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強語助力強國,推動語言文字在國家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安全等領域更好地發揮作用,迫切要求加強語言文字基礎理論研究。轉變發展理念,推動以資訊科技為核心的現代科技進步,促進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迫切要求加強語言文字資訊化前沿技術研究。文化鑄造國魂,發揮語言文字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基礎功能,迫切要求加強教育領域語言文字問題研究。擴大對外開放,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拓展國家利益,迫切要求加強語言文字國際傳播與交流合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妥善處理社會轉型期的重大語言問題,努力滿足日益增長的語言需求,迫切要求深入瞭解我國的語言國情、科學保護國家語言資源、加快完善語言文字規範標準體系,加強語言文字決策諮詢研究。

當前,語言及語言應用研究還未能完全滿足我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要求。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有待增強,跨學科、新領域研究需要進一步深化,研究方法、手段的現代化有待進一步提高,“產學研用”尚沒有很好地結合,研究成果未能及時產生應有的效益,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經費使用效率需要進一步提高。

面對新形勢、新需求、新任務,國家語委科研工作要樹立機遇意識和大局意識,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適應科技競爭日趨激烈、學科交叉和技術融合深入推進、創新要素和創新資源流動加快的.發展趨勢,大力推動語言基礎研究及語言應用研究同步發展,繼續堅持世界性與民族性、全球化與本土化有機結合,不斷拓展研究領域,進一步增強服務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能力。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和《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為宗旨,堅持問題驅動和需求導向,鞏固基礎研究、強化應用研究、推動決策諮詢研究,有效提升創新能力、服務水平和國際影響,為實現語言強國目標提供強有力的科研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0年,基本建成較為完善的語言文字科研體系,推出一批標誌性成果,打造若干新型智庫,培養一批高階人才,全面提升國家語委科研的學術和社會影響力,全面發揮科學研究對國家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的支撐作用。

——科研質量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基礎理論研究不斷深化,語言資訊科技和新興領域研究有所突破,決策諮詢研究富有實效。學科體系進一步完善,研究領域不斷拓展、研究方法不斷改進,創新能力、科研質量和學術水平有效提升。成果轉化更加及時有效。

——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智庫體系初步形成。梯度銜接的人才格局基本形成,中青年學者和高階科研人才培養機制更加完善,語言文字科研隊伍不斷壯大。科研機構佈局合理、功能完備,智庫型管理激勵機制改革取得突破,諮政、啟民、育人功能充分發揮。

——資源建設進一步優化,共享機制逐步落實。語言基礎資源建設的門類、層次基本適應需求,資源平臺建設有序開展,資源共享有效推進,語言資源服務能力明顯增強。

——開放交流進一步推進,國際影響有效提升。主動將語言文字學術交流融入中外人文交流機制。推進大陸與臺灣、內地與港澳以及國際學術交流合作更加深入,進一步提升在國際語言文化領域的話語權。

三、重點研究方向

(一)語言文字基礎理論研究

提升中國語言文字基礎理論研究水平,進一步準確認識、科學把握漢語漢字和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特點與規律。開展漢語漢字探源研究,深入探討漢語漢字歷史發展演變規律,為漢語漢字的當代使用、規範和推廣提供理論支撐。加強國內外不同語言文字之間的比較研究及語言接觸研究,進一步科學認識語言文字型別特徵、演化路徑及其在民族文化形成與發展中的作用。加強語言規劃、語言政策和語言戰略理論研究,進一步促進語言本體研究與應用研究的交流與融合。支援開展語言競爭、語言生態、語言資源、語言傳播、語言能力、語言教育、語言習得、語言規範、語言變異等方面的理論探索,鼓勵理論創新。

重大研究專題1:漢語漢字溯源及現代應用研究

全面梳理漢語漢字的發展演變規律。加強漢字的斷代研究和字源研究,建設歷代漢字形音義屬性資訊資源庫,系統描述漢字的歷時發展譜系。深化漢語詞源探求及詞彙史、語法史研究。加強語言史文字史與文化源流關係的研究。面向社會需求,開展漢語漢字的現代應用研究。

(二)語言文字決策諮詢研究

加強關於語言使用和語言輿情的監測與研究,探討建立應對語言問題突發事件的預警和應急機制。加強關於城鄉語言環境建設、城鎮化程序中的語言規劃、社會語言生活治理、多語社會語言關係處理及語言矛盾化解等重大現實語言問題的對策與方略研究,為國家語言文字科學決策服務。加強教育領域語言文字問題研究,為推動語文課程及評價體系改革、發揮語言文字的人文功能、提升國民語言能力和國家語言能力服務。加強語言認同與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之間的關係研究,開展全球華語生活協調機制研究,促進國家認同和中華文化認同。加強港澳臺地區語言生活和語言政策研究。加強語言發展戰略研究,探討應對全球化、資訊化發展的國家語言戰略關鍵問題和重大舉措。加強語言服務研究,聚焦“一帶一路”、“網際網路+”行動、新型城鎮化、自貿試驗區建設、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等的語言需求,探討語言服務的形式手段、體制機制、人才儲備、能力提升等問題,開展語言服務規劃研究。

重大研究專題 2:社會語言問題對策研究

加強國家對重要社會語言問題的對策研究。重點開展針對社會快速發展帶來的語言衝突問題,不同區域之間的語言文字協調問題,語言服務的能力與形式問題的研究,以及語言認同與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之間的關係研究。

(三)語言文字資訊科技和新興領域研究

加強以語義研究為重點的語言文字資訊處理基礎理論研究,開展大資料分析、機器深度學習、多語種機器翻譯、語言智慧輔助學習和評測等關鍵技術研發中的語言文字問題研究,支援雲端計算、大資料、移動網際網路環境下中文資訊處理技術的研發,推動語言文字資訊化關鍵技術取得新進展。加強語言資訊科技轉化和應用研究,建設國家語言資源動態流通語料庫、通用漢字全息資料庫等基礎資源庫,為全球漢語普通話學習網路平臺、語言文字應用諮詢服務平臺建設等提供學術和技術支援。聚焦語言應用新興領域,開展語言經濟、語言產業、語言服務、語言康復、語言與認知、語言與法律、語言與安全等研究,推進學科交叉與技術融合。

重大研究專題 3:語言文字資訊科技與應用研究

支援多語種機器翻譯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推動將大資料、雲端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新的資訊科技運用於語言分析、語言知識獲取及語義資源建設。推動智慧輔助語言學習系統和語音識別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開展語言理解、語言生成和語言評價的智慧化理論和技術研究。加強語言文字資訊處理技術評測研究。

(四)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研究

加強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研製中的理論依據研究,進一步提升標準研製質量。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基礎標準,以及學校教育、資訊處理、廣播影視、新聞出版、辭書編纂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應用標準研究,進一步完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範標準體系。加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研究,為加快制定傳統通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基礎標準、推進術語規範化提供支撐。加強通用手語和通用盲文規範標準,以及外語使用標準研究,為優化社會語言服務奠定基礎。開展大陸與臺灣、內地與港澳語言文字標準的比較研究,參與並主導中國語言文字的國際標準研製,推動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國際化。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標準、評測認證標準,以及職業語言能力標準和行業語言服務規範研究,為公民語言能力建設服務。加強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的推廣普及研究,促進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的社會應用。加強語言文字規範標準體系研究,逐步建立資訊化條件下的內容全面、型別完整、層次分明的語言文字規範標準體系。

重大研究專題 4: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標準研究

深入瞭解國家語言能力現狀,準確評估國家語言能力需求。建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評價標準,以及不同行業、不同人群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評價標準。制訂行業語言服務標準及提升不同行業語言服務能力的策略與措施。開展多語種能力與社會及個體發展、不同職業或工作崗位對多語種能力的要求的調查研究。

(五)語言國情與語言資源保護研究

開展語言國情調查,推動將語言文字使用狀況納入國家人口普查和其他相關調查內容,瞭解我國境內各語言、方言的地域分佈、使用人口等基本狀況。調研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領域、跨境民族、人口較少民族、城市流動人口以及虛擬空間的語言文字使用狀況,為國家語言文字科學決策提供資料支撐。加強關於語言資源的理論、政策與技術研究,推動國家語言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支援建設大規模的現代漢語普通話及方言語料庫、語言知識庫和語言文獻資料庫。實施“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收集記錄漢語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和口頭文化的實態語料,建設大規模、可持續增長的多模態語言資源資料庫。

重大研究專題 5:語言文字使用狀況調查

調研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和國家語言文字政策貫徹執行情況,調研邊遠民族地區、港澳臺地區、國內移民和外裔外國人集中地區、漢語方言區等的語言生活狀況,調研各種新媒體和數字化產品的語言文字使用狀況及特殊語言現象,語言資源保護的政策與措施。

(六)語言文字國際傳播與比較研究

加強中國語言文化國際傳播,以及中國話語權和話語體系研究,為提升中國語言文化國際地位提供學術支撐。加強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開展海外漢語使用狀況調研,為推進針對不同國家或地區、不同母語背景人群的區別化漢語教學奠定理論基礎。加強中華思想文化核心術語譯介及傳播研究,進一步實施“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加強語言狀況、語言生活、語言政策與規劃、語言教育等國別比較研究,支援面向國際的語言學習產品、語言技術產品和語言文化產品的研究和開發,服務中外人文交流機制和整體外交需要。

重大研究專題 6:“一帶一路”語言服務研究

制定並實施《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語言服務行動方案》,研究“一帶一路”建設對語言能力、語言人才、語言產品的需求。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語言政策、語言文字使用現狀及其與民族、人口、文化的關係。加強國別語言政策的對比研究。發展語言產業、語言經濟等新興交叉學科,加強語言人才培養和語言產品供給。推進漢語國際傳播及中外語言文化交流互鑑的策略與方法研究。

四、改革與保障

(一)提升學科地位,推動理論創新

提升學科地位。協調有關部門進一步重視語言學學科建設,提升學科地位。進一步推動語言規劃、語言政策、語言戰略等語言應用學科建設,加大扶持力度。鼓勵、支援各高等院校結合各自實際自主設立二級學科,形成較為完備的語言文字及其應用學科體系。支援相關學科專業刊物建設,多渠道構建學術交流平臺,促進學科可持續發展。

推動理論創新。促進語言學與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資訊科學、腦科學、心理學等學科的交叉融合,多視角、多維度探討國內外語言問題,推動我國語言研究價值理念、理論框架、研究方法等全面進步。促進和支援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現代化。鼓勵跨學科、跨領域、跨地區開展協同研究。

(二)建設語言智庫,優化科研隊伍

建設中國特色語言文字新型智庫。全面實施《國家語言文字智庫建設規劃》,努力打造定位明晰、特色鮮明、機制健全、效能優良的國家語言文字智庫體系,推進與語言文字智庫建設相配套的基礎資源建設、激勵機制改革和成果開發應用。實施《國家語委科研中心管理辦法》《國家語委科研基地管理辦法》,充分發揮有關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以及相關企事業單位的作用,進一步加強以共建中心和科研基地為重點的國家語委科研機構建設。加大對國家語委科研機構建設的支援力度,推進各機構結合各自實際加強內涵建設,開展面向語言文字政策實踐需求的決策諮詢研究,積極向智庫轉型,更好地服務和保障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的改革發展。

加強科研隊伍建設。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國家語委科研工作專家庫,建設國家語言文字智庫核心專家庫,重點打造政策研究和決策諮詢專家隊伍;繼續開展中青年學者的培訓研修工作,加大培訓力度,創新培訓方式,增強培訓效果,形成較為穩定的人才培養機制;推動“走出去”計劃,遴選一批優秀的專家學者前往國外相關研究機構特別是相關智庫開展研修。

(三)創新轉化機制,促進成果應用

創新科研成果轉化機制。完善語言文字科研成果轉化政策措施,實施一批重大科研成果轉化引導專案,逐步建立市場導向、政府服務、企業主體、產學研結合的科研成果轉化推廣體系。建設語言文字科研成果轉化服務網路平臺,對科研成果進行評測鑑定,為資源方和需求方提供資訊服務。

促進科研成果推廣應用。充分挖掘語言文字科研成果的社會效益,推動科研成果為國家重大戰略決策、語言文字教育教學、社會語言文字應用等服務,助力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科學發展。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發揮語言文字應用領域科研與經濟的雙促效應。支援語言文字知識的科學普及。

推動成果共享。探討建立“有序開發、多元投入、社會共享”的語言資源建設與統籌協調機制,建設國家級語言資源服務平臺,促進語言資源的開放共享。

(四)深化交流合作,提升國際影響

深化大陸與臺灣、內地與港澳的語言文字學術交流與合作。完善兩岸語言文字交流合作協調機制,推動兩岸語言文字學術交流和語言文化交流。繼續編寫和推廣應用兩岸中華語文工具書、科技名詞工具書,完善兩岸中華語文知識庫網站建設,繼續推動漢語簡繁文字轉換技術等的合作研究與開發。

加強語言文字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積極配合中外人文交流機制,持續舉辦或與有關國家輪流主辦語言文字高層論壇,打造國家語委聯接中外、傳遞中國聲音的國際平臺。根據國家戰略需求,研判國際語言生活及語言政策理論發展趨勢,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語言狀況與特點,科學設計論壇主題,逐步提升學術影響力。實施“語言文字國際高階專家來華交流專案”。推動中外語言文字學術成果互譯交流,組織翻譯一批國外重要的語言文字理論著作,同時向外譯介展現我國語言文字事業成就以及相關研究成果的著作。

(五)完善管理制度,增強保障能力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適時完善《國家語委科研專案管理辦法(2015年修訂)》,進一步完善專案申報、立項評審、中期檢查、結項鑑定各項管理流程,進一步加強經費使用管理。加強監督檢查,探索實施優秀專案評選表彰制度和逾期專案黑名單制度,努力提升科研專案的研究質量,進一步擴大國家語委科研規劃課題的學術影響。

提升經費保障水平。加大投入,修訂重大專案、重點專案和一般專案的資助標準,逐步提升科研專案的經費保障水平。創新資助方式,試點推出《國家語委科研成果後期資助計劃》。

推動地方科研工作。以科研立項、研究機構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加大對地方語委科研工作的支援力度。推動和指導各地制定本區域科研規劃,釋出專案指南,開展專案研究。增強國家語委科研機構服務地方語言文字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