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

才智咖 人氣:2.22W

幼兒教師作為幼兒教育的專任教師,是幼兒教育活動的直接組織者和具體執行人,他們素質的高低對於幼兒個體的終身發展和幼兒教育質量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幼兒教師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

幼兒教師的素質主要包括職業道德素質、知識素質、能力素質、心理素質,其中,職業道德素質居首位。美國著名教育專家琳蓮 .凱茨認為:“對於幼兒教師來說,必須重視建立道德規範的原因在於,幼教工作人員的權力、地位相對於服務物件更大。幼兒教師服務的物件是一群稚嫩的幼兒。幼兒幾乎無力改變或修正教師的行為,除非教師覺察並修正自身的不良行為。”這種工作的特殊性,決定幼兒教師的權力比其他任何教育階段老師的權力都大,其職業道德素質也自然而然地比其他老師顯得更為關鍵。然而,當前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卻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缺乏事業心和敬業精神

誇美紐斯說: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但如果僅僅把教書當成一種謀生的手段,不思進取,得過且過,那就體現不出教師職業的特殊性。

葉瀾教授在《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一書中,把教師分為三個層次:一是 “生存型”,主要是從生計出發,站在功利的角度,以被動和消極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職業,他們從事這一職業更多是出於無奈,因而感到困惑和痛苦;二是“享受型”,主要是從興趣出發,站在非功利的角度,以對教育事業和學生的熱愛來對待自己的職業,他們從事這一職業是因為自己喜歡,因而感到快樂和幸福;三是“發展型”,是教師職業生活的理想境界,是正在創造和享受職業幸福的教師。很顯然,第三個層次應是廣大幼兒教師努力追求的目標。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又是怎樣的呢?顧明遠、檀傳寶主編的《2004:中國教育發展報告----變革中的教師與教師教育》提到,目前我國有63.4%的學校和46.8%的教師認為:教師職業道德方面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事業心、進取意識薄弱,缺乏為教育事業獻身的精神;表現為,懶於看書學習,工作得過且過,不認真遵守勞動紀律等。這自然也包括幼兒教師職業道德問題。

職業倦怠使幼兒教師缺乏愛心

應該承認,任何職業都會有壓力,但當前的中國教師,其壓力狀況令人憂慮。在 2005年全國各地進行的有關教師職業倦怠的調查中,有34.6%的被調查教師反映壓力非常大,有47.6%的被調查教師反映壓力比較大,兩者加起來佔到了被調查教師的82.2%。幼兒教師也是如此。從一天的工作情況看,按國家規定,幼兒教師每天工作8小時。但實際上,他們在8小時工作之外還得用1~2小時準備第二天的工作。再加上幼兒園開辦的各種“興趣班”、“特色班”,幼兒教師的工作時間遠遠高於國家規定。有的幼兒教師甚至有時不得不早上7:30到園,晚上6:30離園。另外,由於國家對幼兒教師學歷資格的要求,他們還必須利用業餘時間參加高一層次的學歷進修,星期六、星期天有時也沒法休息,因而,半數以上教師感到每天都身心疲憊、焦躁不安。當壓力超出個人所能承受的極限時,職業倦怠就出現了。北京師範大學一項專門調查顯示:北京市有明顯職業倦怠傾向的幼兒教師佔全部幼兒教師的59.5%。職業倦怠的出現,必然會影響到幼兒教師正常的工作,使幼兒教師缺乏愛心。

師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蘇霍姆林斯基就將教師熱愛學生視為 “教育的奧祕”。幼兒由於年齡小、情緒性強,他們對來自老師的關注極為敏感。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句表揚可以讓幼兒一整天興奮不已;反之,一聲呵斥可能讓幼兒變得膽怯、畏縮。我們搞了一個隨機調查,隨便問問一個幼兒為什麼喜歡某某老師,答案並非我們想象的業務精專、博學多才等堂而皇之的理由,而是簡簡單單的“對我們好”、“獎勵我小五星”、“幫我梳辮子”等。我們可以看出,幼兒喜歡有愛心的老師,幼兒希望得到老師的愛。可是,由於職業倦怠,不少幼兒教師把工作中的壓力轉移到幼兒身上,面對幼兒的一丁點兒過錯,態度粗暴、生硬,不能以平常心、寬容心對待,給幼兒身心發展造成傷害。

部分幼兒教師道德失範

由於受市場經濟和拜金主義的影響,部分幼兒教師在物慾面前喪失了自我,把對名利的追求當成生活的目標。 2001年3月,《文匯報》以醒目的標題刊登了《老師,請莫“伸手”》一文,給教師的職業道德問題敲了一次警鐘。

我們在宣傳教師時,雖然不再像以前那樣一味強調教師 “不計報酬、無私奉獻”,而是開始注重滿足教師的物質利益,把教師“神性”的色彩恢復到“人性”的位置,但這並不表明教師可因經濟回報低而不專心教學,搞有償家教,給家長攤派任務。有關人士在2000年底作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物件為中國小及幼兒教師,題目是“列舉教師五種不違法但違背良心、應受到譴責的行為”和“列舉五種不一定不道德,但屬作為教師不宜有的行為”,均按其嚴重程度(從重到輕)排序。結果是,“收禮索禮,按人次統計佔第二位,按排序分統計佔第一位”。至於其他,像有償家教、發資料拿回扣、讓家長為自己做私事等,更是名目繁多。

“失德”的幼兒教師在整個幼兒教師隊伍中儘管所佔比例較小,可對於心地純潔的幼兒來說,他們的“失德”行為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隱性課程”的教材,會動搖和模糊幼兒的是非觀念。所以,為了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長,請幼兒教師嚴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努力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真正做到以德育人、為人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