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專業博士生畢業開題報告範文

才智咖 人氣:5.81K

本文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學專業博士生畢業開題報告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學專業博士生畢業開題報告範文

 論文題目:上海博士畢業開題報告內容:譯文文學性的再現與譯者主體性的發揮

論文語種: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文學翻譯

是否有資料處理要求:否

您的國家:上海

您的學校背景:國內一流重點大學

要求字數:10萬

論文用途:博士畢業論文

是否需要盲審(博士或碩士生有這個需要):否

補充要求和說明:需要開題報告(5000字內)

上海博士畢業開題報告內容:譯文文學性的再現與譯者主體性的發揮

一、選題依據與研究內容

1、選題依據

研究意義:

情感在文學創作上的重要作用,錢穀融先生指出情感是藝術創作的動力學原則。我們說,文學是情感藝術,以情感人,以情激發人。文學作品中的情感是作家賦予作品的藝術生命和審美價值。當生活中的人和事觸發了他的各種微妙複雜的思想感情,便產生了強烈的用文學樣式表達出來的衝動和慾望。這樣,主體的認知活動、情感活動和想象活動等各種心理活動就共同產生了美妙的文學作品並滲透著作家強烈的思想感情。文學翻譯是一種再創作,是一種創造性的精神勞動。一部動人的作品翻譯過來要有同樣的效果,要讓譯文讀者產生與原文讀者同樣的感受。因此,感情的傳達,是文學翻譯的最重要任務,同時也是一項富有創作性的工作。學者吳海燕(2009)指出文學是情感的藝術,文學翻譯同樣也是情感的藝術。如果在文學翻譯中沒有情感的表達而只是毫無感情色彩地在譯出語和譯入語中進行轉換,那麼這根本不會成為優秀的文學翻譯更不可能成為翻譯文學。因為在文學翻譯中,我們總是可以看到譯者的創作性。

文學作品翻譯的再創作,首先必須以閱讀與欣賞過程為前提,通過對文學作品欣賞這一創造性的精神活動,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感情記憶;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藝術修養、審美觀點、傾向和興趣來感受、體驗、翻譯、理解作品內容;根據自己的審美願望,運用聯想、想象,給作品的形象,給予重塑或補充,使藝術形象活躍起來。閱讀與欣賞,過程是文學作品翻譯和再創作的首要條件。沒有閱讀與欣賞這一能動的再創作活動,作品的藝術形象的許多特性不能顯示出來,作家寓於形象中的'思想感情,作品所蘊含的審美意義,就不能正確認識和深刻把握,誠然也不能激起再創作的情感和熱情。

 二、論文研究工作基礎及條件保障

三、 國內外主要參考文獻

[1]. 楊武能.闡釋、接受與再創造的迴圈——文學翻譯斷想[J].中國翻譯,1987(6):3

[2]. 馬紅軍著.翻譯批評散論[M].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0

[3]. [英]夏洛蒂•勃朗特,李霽野譯. 簡•愛[M]. 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6年

[4]. [英]夏洛蒂•勃朗特,祝慶英譯. 簡•愛[M]. 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 年版。

[5]. [英]夏洛蒂•勃朗特,黃源深譯. 簡•愛[M]. 譯林出版社,1994 年版。

[6]. 劉伽. 《簡•愛》中譯本評介:譯作與經典名著的建構[J].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年第 5 期。

[7]. 趙華. 有關李霽野與祝慶英《簡•愛》節選譯文的評述[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 年第 5期。

[8]. 張德讓, 龍雲平.主題顯著和話題顯著———評《簡•愛》的兩個中譯本[J].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 年第 3 期。

[9]. 袁榕. 文學翻譯中陌生化和本土化策略取向與衝突[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0 年第 3 期。

[10]. 王東風. 譯家與作家的意識衝突:文學翻譯中的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J]. 中國翻譯. 2001(05)

[11]. 蔣驍華. 互文性與文學翻譯[J]. 中國翻譯. 1998(02)

[12]. 夏仲翼. 文學翻譯與批評理論[J]. 中國翻譯. 1998(01)

[13]. 塗兵蘭. 翻譯文學的俗化與消費接受[A]. 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 2006

[14]. 駱賢鳳. 文學翻譯與社會文化的互動關係述略[A]. 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 2006

[15]. 劉雪梅. 論翻譯過程中譯者主體性的發揮[J]. 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11)

[16]. 馬晶晶. 譯者主體性的限度——試論譯者主體性與“忠實”之準則[J]. 綿陽師範學院學報. 2009(12)

[17]. 朱蘭珍. 論譯者主體性的表現及其制約因素[J]. 職業時空. 2010(05)

[18]. 徐佳. 譯者主體性發揮的制約因素[J]. 黑龍江科技資訊. 2010(10)

[19]. 劉茹斐. 從譯者主體性看中國傳統音樂標題的翻譯[J]. 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08(06)

[20]. 傅曉霞,林本椿. 從“忠實”標準到叛逆性創造——論譯者主體地位之“度”[J].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