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開題報告

才智咖 人氣:1.26W

緊張而又充實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大學畢業前大家都要寫畢業設計,一般做畢業設計之前指導老師都會要求先寫開題報告,如何把開題報告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英語開題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英語開題報告

英語開題報告1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1 Introduction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 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 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translator’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 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 With accumulated 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 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

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 “Norm”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

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ss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

2 Outline

2.1 Development and major concepts of DTS

In this part I will describe Holms’ basic map of D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I will also discus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pseudo-translation, multipl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ese, norm etc.

2.2 Methodolgy

I will in this part discuss the methodology of DTS before I apply the same to the case study in this thesis with emphasis to be placed on semiotic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 norm.

2.3 DTS in contrast to other theories

A contrast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here with the objective to find the difference of DTS from other theories such as equivalence theory and the Chinese Xin Da Ya criteria. Some advantage will possibly be shown in this study.

2.4 Case study

In this part, translation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lso translated a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will be under investigation in light of DTS. Translation samples to be quoted here will be selected at random.

2.5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elaboration of DTS and the case study, possible conclusion will be on the advantage of DTS in specific study of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 efforts will be made also.

(Note: While the topic will remain the same, the above arrangement of contents is subject to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It is therefore pointless to try to make TC more scientific than is sensible in view of its complex subject-matter and available methods. Translating is a mental, multi-factorial activity which cannot exhaustively be investigated within a linguistic framework ignoring the person of the translator.”(Wilss, 1982: 217)

英語開題報告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和《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實施,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引起了國內眾多專家和基層教師的思考,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不僅是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角色的轉換、課堂環境的創新,而且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等諸多課內因素都面臨深刻的歷史性變革。如何設計適合國內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國小生學習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配以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對於國小英語教學改革尤為重要。並且,國小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諸多目標,迫切要求廣大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切合學生實際,促進課堂教學模式及相應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近年來,在英語教學日益受到社會重視的同時,英語教學的效果也備受質疑。我們不難發現,許多學生在經過了多年的英語學習後,仍不能用英語經行有效地交流,究其原因,與我們在啟蒙階段便開始使用的傳統的教學方法有關。在傳統的以語法為中心的教學中,語法處於核心地位,不少同學簡單地認為語言學習的主要任務就是記住一系列的句法規則,然後再記住足量的單詞。在用英語表達時,只要把單詞往句子框架裡填充就可以了。這一做法所導致的直接後果便是學生對語法掌握得相當好,單詞量也很大,但在口頭表達中存在障礙,一方面缺乏自信,表意困難,另一方面所表達的英語不“地道”,表意不準確,詞語搭配和句子結構存在明顯的中文痕跡。儘管近年來,我國的英語教學大力提倡交際法,重視交際能力的培養,上述問題卻始終沒有解決。

目前,國小英語教學中仍然普遍以teacher-centred為主的英語教學方式,與《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求不符,英語老師作為新課改的先鋒,理應逐漸改變這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尋求更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尤其是需要尋求可真正應用於常態課的可操有效教學模式,從而提高會話課的教學質量,使學生真正能聽會說,實現語言學習的人文性與工具性作用。因此,會話課的課堂教學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英語開題報告3

一、選題的主要理由,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一)選題理由

面對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的大背景,面對資訊時代的初露端倪,WTO的加入,高新科技的迅猛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為新世紀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旋律。未來社會實際上是人才競爭的社會,教育是培養人才的聖地,必將愈來愈顯示其重要性和緊迫性。針對當前國際國內教育現狀,我們要“科教興國”,就必須對教育進行改革和創新,要改革和創新就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方式,不斷學習和理解新的教學理念, 培養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用人才。故選擇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演講實踐能力這一研究課題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強調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語感,獲得初步運用語言的能力,為正式交際打下基礎。新課程標準突出語言的實踐性特徵。在國小階段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口語演講實踐能力具有很強的實效性,讓學生感到英語學了就能用,從而保持英語學習的興趣。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三)、本課題研究現狀

國小英語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演講實踐能力的研究作為單個研究點,業已引起部分英語教師的越來越多的關注,也有教師撰寫了一些研究論文,作為課題專項研究,我們課題組將以本校國小部為研究單位,立足於校本教學研究,結合本地區的學生學習實際情況,摸索出適合本校國小英語教學的口語實踐模式,實現《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以學生為中心、全面發展學生語言學習的綜合技能的目標,為學生的終身持續性發展提供良好基礎。

(四)、本課題研究的根本內容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研究如何讓學生保持英語學習的興趣;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探索新型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

2.研究如何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嘗試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型”的教學方式。

3.研究如何從提高學生英語素養出發,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演講實踐能力,改進現有的教學模式。

(五)、預期研究成果

1、國小英語教育教學學生英語口語實踐能力銜接研究。

2、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

3、過程材料論文。

(六)、三、本課題研究的步驟及時間安排,具體計劃如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

1、課題組織成員學習教育專家對培養國小生實踐能力的論述等,學習各學科新的課程標準,瞭解當前的教育形勢及要求.以明確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2、自編調查問卷,請本校科研室的老師審定。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l、分別對教師、學生、家長進行調查問卷。

2、收集、整理、統計、分析調查資料和材料。

3、撰寫調查報告。

4、學習理論,運用理論指導課題實驗。

5、以調查分析的結果為依據,研究教育對策 開展課題實驗 探索在學科教學中提高國小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具體有效的方法。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1、撰寫教學經驗總結或論文。

2、收集、整理實驗資料,撰寫實驗報告。

3、總結研究成果,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二、課題的成果形式

l、國小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現狀的調查報告。

2、培養國小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教學經驗總結或論文。

3、相關附件,如 錄影、光碟、照片、實物等。

三、課題組人員情況及分工

三、四、五年級英語教師 本課題研究的參加者,都有充分的時間保證參與課題研究的全過程,完成課題的研

課題組組長(負責人)在本課題研究中負責組織工作,制定總體研究計劃、各階段的試驗研究方案及撰寫調查報告和結題報告。

課題組成員, 在本課題研究中負責課題實驗,制定調查問卷及測試量表,撰寫各階段試驗研究報告。

課題資料的收集、整理,資料的分析處理,英語實踐能力現狀調查測試 ,教育對策的研究、實驗均由全組成員參與進行。

本課題參加者都有充分的時間保證參與課題研究的全過程,完成研究工我校擁有資料齊全的圖書室、現代化的校園網路,

能通過網際網路查詢、蒐集各地有關教育科研的資訊及資料;還有裝置齊全的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可供進行教學實踐研究;可在配置高檔的電腦室進行科研資料和資料的分析處理,為本課題提供現代化的科研手段。

英語開題報告4

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是當學生確定畢業論文選瓜方向後,在調查研究墓礎上撰寫的報請學校批准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說明這個課壓為何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擁有何種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指導教師應該認真引導學生寫好開瓜報告,向學生闡述撰寫開題報告的重要意義,並通過開月報告對學生的整個論文情況進行巨集觀的把握。那麼如何指導英語專業學生寫好開理報告,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

1、創新選題、合理定題

進行開題報告寫作的首要工作是指導學生進行選題,確切的說是進行論文方向的選擇。這是正式書寫開題報告前不可或缺的準備工作,是教師和學生都應該予以重視的重要環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逐步對自己課月的研究方向漸漸清晰,脈絡更加分明。確定論文寫作方向一般有兩種方式:由面及點式和由點及面式。這是兩種截然相反的選題思考過程。作為英語專業的學生,他們的選題方向主要有:語言學方向,翻譯方向,文化方向,文學方向和教學法方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先選擇一個大的方向,最終確立題目,這就是所謂的由面及點式的選題思路。例如,學生首先可以確定自己選越方向為文學,然後,在眾多英美文學作品中選擇自己比較熟悉和感興趣的《簡愛》,最後通過材料蒐集、調查研究,找到自己的學術興奮點,並最終確立題目《分析海倫的性格特徵》。

比如說學生可以先選擇《簡愛》這部作品,然後確立寫作方向。如果對作品語言分析,修辭特點分析,則可劃分到語言學方向;如果是對其電影版本的臺詞翻譯進行分析,那劃分到了翻譯方向:還可以通過這部作品分析中西方愛情觀或中西方女性獨立憊識,這就歸為文化方向。這種由點及面式的選擇思路往往比較適合平時學習注愈積累、善於思考的學生。這類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普於發現間理和解決問瓜,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問題意識。指導得當再加上學生自身的努力,往往會寫出比較優秀的畢業論文。

2、書寫規範、正確評價

完成了選題環節,就要指導學生進入開魔報告的正式書寫階段。在這一階段當中,指導教師首先要明確的是使我們的學生寫出一份規範的、真正體現了其研究過程的開題報告。在正式寫作之前,指導教師要使其先明確寫作內容以及如何在開題中體現他們各自的研究過程。然後再逐步進行巨集觀指導,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研究實際撰寫開題報告。一般來說,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課理研究的目的憊義;課題研究的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論文大綱);課題研究的方法;課題研究的步驟安排。

2.1明確課月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憊義也就是為什麼要選擇這一課題作為自己的研究物件,研究這一課題對於理論發展有什麼樣的推動作用,對於現實具有怎樣的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這一內容大致可以論述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現實的實際需要、課題研究的必要性與緊迫性以及本課題的理論與學術價值。

2.2瞭解目前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

這一部分主要包括學生對課魔相關研究掌握的廣度和深度,即有哪些國內外學者或機構對該課題已經進行哪些方面的研究或己經取得哪些成就,將朝哪方面進一步發展。這一環節包括國內外現狀、研究方向、存在問題、參考依據等內容。在這裡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對於研究現狀的分析不是材料的簡單堆砌,而是帶有評論性的合理的材料組織,應指導學生以批判性的眼光歸納、總結和評論文獻,從而深入而全面的瞭解所研究課題的進展和結論。此外,指導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既要閱讀與課題內容相關的文獻資料,以免思維過於流散,同時也不能過於侷限,否則就會造成思路狹窄、視野單一的局面,而這一點又是對指導教師知識儲備與學術修養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2.3確立畢業論文研究的基本內容

這一環節是指導學生確立論文的寫作提綱。這是整個開題報告的核心,也是指導的重點。因為論文得撰寫最終要以提綱為依據,提綱確立的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論性與層次性,是否能達到最初確立的研究目標,這些都直接關係到整個論文撰寫的最終結果。另外,研究內容的確立也是研究方法與手段選擇的依據,是預期結果樹立達成的邏輯前提。

2.4科學的研究方法

正確的研究方法是論文得以順利完成的重要手段,一般來說課題研究的常見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個案法、比較研究法、文獻資料法。教師應根據具體題目需要和現有的科研條件幫助學生確立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避免走彎路。例如,要研究留學生遇到的文化休克現象必定離不開調查法;要研究如何改進中學生聽力教學則益採用實驗法;耍研究從中西方思維差異看中式英語則離不開比較研究法。

2.5合理安排進度,充分利用時間

安排研究班應課題研究的時間安排應當在開題報告中體現出來。教師在指導學生撰寫開題報告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規定合理的研究時間。明確要求學生在相應的時間階段完成課題研究的相關步驟。這一環節是課題具體展開之前的時間預設,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在與畢業期間其他活動不相沖突的條件下,與學生進行充分溝通和交流的基礎之上,經過協商後做出的.具體時間安排,而不應是教師的主觀硬性規定。

2.6認真把關

這是教師指導論文開題報告的最終階段。這一階段其實是對以上分開步界的一次綜合處理,是教師對上述環節的一次整體關照。學生將從寫好的開題報告交給指導教師進行審查,教師必須要對學生負貴,嚴格把關,認真對特。在審查中,首先要看學生是否按要求寫好了開題報告中規定的所有欄目,格式是否規範;重點審查學生的選題是否具有理論與現實意義,是否具有創新性,難易程度是否與學生專業知識水平相匹配;其次還要看學生完成畢業論文是否具備相應的資源條件和可能遇到的困難:最後還要看指導教師本身對選題的熟悉程度和指導好論文寫作有把握的程度。

英語開題報告5

一、改革教學目標

中學英語教學改革是擺在中學英語教師和從事學英語教學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個課題。

進行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教學目標和要求比過去大綱中的目標與要求具體得多,這是一個進步。但在進行大綱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弊病,具體講,存在著以下問題:

1)大綱教學目標和要求的描述不盡詳細。

現行大綱對有些目標和要求的描述很不具體,如,大綱中對讀的要求有這樣的文字描述:“能讀懂簡單的運用文,如信函、請柬、通知、便條、說明、表格、圖示和標誌等。”這句話中的要求就不詳細,如“信函”,我們知道信函包括很多種,而在此所指的是哪一種呢,教師就不得而知了。無奈之餘,他們在教學中,就有些不知所措了。在高三的複習中,只好把各種“信函”全部給拉出來見面。而事實上,根據近些年的大學聯考題來看,信函大多屬於普通訊、邀請信和感謝信。所以,我認為,既然要具體,就應該再詳細一些,以便於教師在教學中操作。

2)大綱中的目標和要求不完善。

現行英語教學大綱第二部分的教學要求中只寫出了“高階中學二年級和三年級英語教學要求”,而對高一年級的要求隻字未提。高一是一個過渡時期,它處於九年級和高二之間,學生處於一個轉軌階段。在這一時期,教師教學的尺度本來就很難把握,再加上大綱中又不作任何要求,這就更提高了教師施教的難度,故應該改革這種情況。

二、改革教學觀念

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實踐的。沒有先進的思想觀念,便不可能有先進的教學實踐。如果教學觀念滯後,就不可能有新的教學方法的產生。故教學觀念的改革顯得越來越重要。

改變觀念不能只是一句口號,而應成為實實在在的行動。改革觀念最有效的途徑是出國進修,直接感受國外英語教學的思想和觀念。除此之外,教師們還應該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虛懷若谷,不斷地學習。只有這樣,觀念方可轉變,才能跟上時代的要求,不至於落伍。

三、改革和完善現行教材

現行教材有很多的優點,它已被廣大中學師生所接受。但作為一套教材,它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教材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

2)教材缺乏系統性。

3)教材中的漏誤。

4)配套材料不夠完善。

5)缺乏系統配套的泛讀材料。

6)語言不嚴密。

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教學達標。根據以上問題,現行教材亟待改革。

四、改革教法

英語教學法是執教者根據英語教育的基本規律所採用的一種語言教學的方法。教學方法的選擇是依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來確定的。採用了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可有效。回顧我國英語教學法的演變過程,真可謂步履艱難。自從中國開始大規模的英語教學以來近百年,英語教學法經歷了五個時期,即:對比法——直接法——翻譯法——結構法和功能法。而這五種教學法又是交替使用,從來沒有被單獨使用過,其中翻譯法沿用的時間最長。這一方法主要針對英語知識的教學,它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教學。而現在的新教材是功能法和結構法的產物,是實用主義哲學的體現。根據我國改革開放的需要,要求培養學生能在國際交往中直接使用英語的能力。改革教法的目的就是要把過去的知識傳授型的方法和不適合新教材的教學法改為功能交際法,以便達到培養交際能力的目的。

五、改革教學手段

新教材突出交際能力的培養。同時由於新教材容量大,課時有限,因此如果在教學中還一味地使用過去的“三個一”(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教學手段,那是很難完成教學任務的,更不用說達到教學目標了。鑑於此,各學校應該盡力去改善英語教學的手段。英語教學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給學生提供現代化的視聽儀器和教學輔助設施,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六、改革評估檢測

考試、檢測是評估教學效果的慣用手段。儘管新教材已經使用了六年多了,但至今還沒有一套完全適合新教材的評估檢測手段。現在的實際情況是考、教脫節。新教材以培養交際能力的目的,而現在的考試,評估仍然是以考試語法為主,這嚴重影響著教學。眾所周知,考什麼教什麼,儘管近年來對能力的考查有所側重,但事實上現在的考試仍然沒有完全擺脫語法考試的影響。故導致在複習備考階段,大部分時間還是花在了語法複習上。因此這種評估檢測手段亟待改革。

七、改革師資現狀

目前,全國各地中學英語師資水平很不均衡。越是貧困的地區,師資水平越低。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七十年代,由於師資缺乏,全國各地舉辦了不少的短訓班。短訓班裡培訓出的教師解決了當時教師缺乏的問題,而這部分人的英語素質不高。

2)現在的中學教師中大多數屬於八十年代中專或大專畢業生,雖然他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努力,自修,拿到了大本函授文憑,但實際上,大多數的水平提高幅度不大。

3)函授不利於教師素質的提高,因為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在學習過程中,須進行聽、說、讀、寫、譯各方面的訓練,而函授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4)由於工作環境和時間的推移,教師們的聽、說能力不斷地退化。

5)由於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教師流動較大。這樣就使得經濟較發達的地區,教師師資水平越來越高,落後地區的師資水平越來越低,這樣就造成了惡性迴圈,很不利於英語教學水平的全面提高。

鑑於以上原因,我們必須設法改革英語師資的現狀。為了改革師資隊伍的建設,國家教委計劃將在近三年內培養一萬名能教會研的教師,這對英語教師來說是一件難得的好事,除此之外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教應該為教師們創造條件,鼓勵進修。

總之,凡是不利於推行素質教育的情況均需改革。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我們有責任為深化教學改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每個教育教學工作者都來為教學改革出謀獻策,那麼,我們英語教學改革的成功之日也就為期不遠了。希望我們共同努力,為之奮鬥!

英語開題報告6

一、綜述本課題國內外研究動態,說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已成為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電腦多媒體時代的到來,現代化教學技術才真正滲透到英語教學中來,為我國傳統英語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近年來,世界各國都紛紛將資訊科技應用於各門學科教育,十分重視計算機輔助教與學的研究與實施。國外英語教學課程標準要求給學生提供適當的機會來發展並應用資訊科技學習英語的能力。隨著英語教學中的技術含量的提高,電腦、網路技術等成為教學的手段之一。可以預料,現代科學技術無疑將極大地影響英語教育的現狀與未來,英語教育進入資訊化時代。

我之所以選擇本課題是因為多媒體課堂教學是英語課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這種教育技術有著極大的優越性,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了教學重點,解決了教學難點,擴充套件視野,提高了教學質量等等。因此,多媒體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學生的喜愛,逐漸成為目前教學技術手段的主流之一。

多媒體英語教學有著傳統英語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但由於多媒體英語教學在我國尚還處於“初級階段”,不少老師在認識和實踐兩方面還普遍存在著一些誤誤區,如只圖表面氣氛而忽視教學的實效性,過多的依賴多媒體從而忽視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等等。我對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優越性和怎樣讓多媒體英語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這兩方面進行了研究。教師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教與學的媒介作用,提高自己應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讓多媒體充分發揮其優越性淡化存在的問題,讓多媒體更好的為英語教學服務,這具有重大的意義。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基本內容:

1.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優越性。

2.讓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發揮出更好效果的方法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圖表面熱鬧而忽視其實效性。

2.盲目追求形象性,限制學生創造力。

3.過多依賴多媒體,從而忽視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

三、研究步驟、方法及措施:

步驟方法:

1.運用查閱文獻、書面調查等各種方法蒐集資料;

2.整理分析材料,選擇研究問題,確定研究題目;

3.執筆撰寫;

4.修改定稿。

措施:

1.到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

2.瞭解收集有關材料進行分析研究;

3.上網查詢;

4.請教導師陳金榮。

四、研究工作進度:

選題研究,查閱文獻、收集資料;

整理資料,寫開題報告;

撰寫論文提綱;

修改提綱,撰寫論文,接受論文中期檢查;

修改論文,答辯。

五、主要參考文獻:

[1]陳陽展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教學改革

/20030828/3089992.shtml

[2]顧佩婭《英特網與外語教學》外語電化教學1998第1期

[3]胡春洞《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版

[4]劉道義《SeniorEnglishforChinaStudent’sBook》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6月第一版

[5]勵景《網路知識與運用》寧波出版社20xx年6月第一版

[6]南國農李運林《電化教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3月

[7]宋振宇多媒體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的幾點注意

/resource/Article_Show.asp?ArticleI

[8]湯燕瑜外語多媒體教學環境的夠建和應用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20030404/3081596.shtml

[9]王珠珠《現代教育技術與素質教育的實踐探索》20xx年5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10]莊宇讓多媒體走入課堂[J]外語電化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2月

[11]張莉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20030404/3081596.shtml

[12]張大均《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