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的考試壓力與健康人格

才智咖 人氣:2.5W

考生的考試壓力往往與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十分大的關係,下面小編就跟大家說說關於考生的考試壓力與健康人格吧!

考生的考試壓力與健康人格

家長如果在考試方面對孩子給予太大壓力,孩子往往會出現以下心理:

一是學會了看人眼色。

孩子學習是為了家長,學習的落腳點在於滿足家長的期待,是為了取悅別人,而不是悅納自己的能力,他不能從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自己的能力帶給自己的滿足感。

二是丟失了自我。

一切學習活動以能否對升學有用為標準,被父母的焦慮和世俗的功利所綁架,沒有時間和空間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最終完成了父母的設計,卻丟失了自我。

三是容易成為空心人。

因為老是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學習是外在壓力帶來的不得不做的被動行為,沒有更多主動付出的愉悅的生命體驗,在一定年齡追問生命意義時,這類孩子容易成為空心人和悲觀主義者。常會感覺生活無意義,虛無感常會攫取孩子的內心。這樣的孩子,不但學習沒有後勁,嚴重的,就連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都會成問題。另一部分會以激進的態度去追尋生命的價值,會相當逆反父母,常常做出離經叛道的行為。

四是對自己和未來失去信心。這往往出現在成績不好的學生和大考失利的學生身上。把考試成績成為評價自己的唯一標準,孩子的興趣和天賦得不到發展,在越來越狹窄的路口找不到光明,黑暗會吞噬掉對自己的信心。如果大考失利,嚴重者會上演輕生的悲劇。

由此可見,考試的過度壓力會導致孩子的不健康人格。

作為家長的我們,該怎麼辦呢?在此,小編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 父母審查自己對於考試的認知。

考試,是孩子的必然經歷。考試主要有兩種目的:一是檢測考試者對某方面知識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檢驗考試者是否已經具備獲得某種資格的基本能力。從這兩種目的看,考試可以分為效果考試和資格考試。對於孩子來講,平常的無數次考試都是側重於效果考試,即某方面知識或技能的掌握程度。它僅僅是檢驗學習者目前已經掌握的知識,同時方便更好地制定下一步的教學或學習方略。所以,這樣的'考試,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明白:孩子參加的無數次考試僅僅是為了認識自己!而另外一種考試資格考試,是檢驗考試者是否已經具備獲得某種資格的基本能力。小升中、會考、大學聯考就是典型的資格考試。資格考試的核心目的,是給予考試者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以獲得某個更高層次的學習或工作平臺的資格。因為小升中、會考、大學聯考常常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命運,為了孩子有一個更好的前程,我們每個做家長的都會相當重視這樣的考試。

第二, 父母降低對於孩子考試的焦慮。

平常的無數次考試僅僅是為了讓孩子認識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和能力,根本無須焦慮。而小升中、會考、大學聯考這些大考雖然重要,但是我們要放下焦慮。比較好的狀態是:重視這些大考,同時用平和而自信的心態,帶著過往歲月裡累積好的資本——掌握好的知識和良好的考試技巧——去迎接它們。過度焦慮對孩子的學習狀態沒有積極意義,一方面會影響孩子的心理讓孩子也變得焦慮,另一方面會分散孩子專注學習的注意力,並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質量。退一步說,如果孩子學習確實不行,從孩子一生來講,也不是沒有通向幸福生活的其他道路。相比於考試能力,還有些能力也很重要,比如獨立思考的能力、認知能力、創造能力、創新能力等。擁有這些能力,將來無論孩子做什麼,都可能會做出成績,做得成功。君不見,各行各業許多事業有成者也並非全部都是高學歷者嗎?另外,培養孩子良好的心態、較強的耐挫折能力、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微笑著面對生活的樂觀態度,都會幫助孩子將來更好地走向幸福生活。當我們一方面做好全力以赴往前衝的準備,同時有了放棄這個制高點一樣能獲取人生勝利的心理,我們就會緩解孩子考試的焦慮。萬一,我說如果你還是無法做到不焦慮,只要不過度,都無甚關係。如果焦慮過度,請考慮以下兩點:1.自己過度焦慮會讓孩子更焦慮。2.焦慮導致壓力,過大的壓力會讓孩子生病,身體的、心理的,嚴重的還會自殺,這不是嚇人的,是真實的。

第三, 從掌握知識和應考技能角度備考和應考

降低考試焦慮是不是就不要求孩子學好考好呢?答案當然是NO。孩子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才能培養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愛,學習才能更加積極主動,也才能在後面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要取得好成績,這兩點儲備很重要:全面而牢固地知識結構,仔細而熟練的應考技能。每一次考試前,認真準備知識的儲備和應試技巧的應對。每一次考試中,以從容的心態去面對,仔細作答,懂得先易後難等技巧。每一次考試後,認真分析試卷,看哪些是主觀性失分,哪些是客觀性失分,也即哪些是心理層面和應試技巧方面的丟分,哪些是知識沒有弄明白或者知識不能舉一反三沒有掌握牢固而丟分。然後根據不同的丟分型別要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從而調整應對策略,在下一次考試會考得更好。

第四, 變橫向比較人物為縱向比較得失。

所謂橫向比較人物,就是每次考試後把孩子拿來和其他同學做比較。考得差,就數落孩子怎樣不如某某某;考得好,就興高采烈說你把某某甩在了後面。這樣比較的結果,往往是前者帶給孩子自卑,後者帶給孩子虛榮,都是不利於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的。長此以往,孩子長大後會過多看重外界評價,會養成好勝爭鬥的心性;順境時容易浮誇瞧不起人,逆境時容易自卑或對他人和社會產生敵意。我們要變橫向比較人物為縱向比較得失。儘量從孩子已經掌握知識的層面給孩子鼓勵。每一次的考試,都是新知識的掌握,無論他考得好與不好,客觀來講,其實已經表明這階段比前一階段學習的內容多了。從個人成長來看,又獲得了新知識,這是值得祝賀的。在此基礎上再來總結得失,尋找自己的不足,找出與別人的差距。找差距時重點看的不是分數結果,而是分數背後的東西,比如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這樣,吸取他人的有益經驗為己所用,在下一次考試中,定然會有新的收穫。

只要有考試,就會有壓力。過度的壓力,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讓我們放下過度的壓力,用合適的態度和言行,以一次次的考試為砥礪,把我們面前的孩子培養成能接納自我、善待他人、具有責任感和批判思維、能獨立解決問題、有健康人格、能創造幸福生活的未來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