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扶清滅洋”口號評價的有效性

才智咖 人氣:1.99W

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評價,應突出歷史學科的特點和價值取向,以學生為主體,在講授義和團運動時,對於“扶清滅洋” 口號的評價,其中說它盲目排外,我認為在講解時,有必要讓學生全面的去分析問題,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下認識。

簡析“扶清滅洋”口號評價的有效性

為此,我進行了如下設計,首先讓學生分析“扶清滅洋” 口號提出的歷史背景,然後讓學生進而分析“扶清滅洋”的目的和結果,最後讓學生分析義和團運動的重大歷史意義。通過師生探究,得出這樣的結論:“扶清滅洋”的口號是在清政府對義和團的態度有了轉變之後,且面臨著西方列強的大肆侵略下提出的,也就是清政府從以前的鎮壓剿滅到現在的安撫利用之後出現的,這樣義和團提出這一口號的目的就不能再單獨理解為盲目排外了,“滅洋”,應該成為當時每一個具有愛國心的中國人的心聲,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去考慮它的盲目排外應該說有點不妥,非要這麼說,我感覺也只是個程度的問題,客觀方面的'問題,而它帶給學生的資訊將是什麼不良影響呢?從義和團運動的重大歷史意義來看,無疑展示了它的巨大功績,粉碎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迷夢。由此我們不難進一步得出:“扶清滅洋”的口號,在當時迎合了統治者的需要,更符合中華民族抵禦外辱的需要,它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勇氣和決心。這樣,放在當時的時代環境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去分析解決問題,學生對“盲目排外”的價值去向也就有了更清晰地認識。

在選修一第14課《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維新》一文中,94頁下半部分小字內

容中也有類似的表述:改革派暗殺幕府官員,。在反對外國侵略的過程中,也出現了盲目偏激的排外活動。從港口走不到家就會被殺掉。這裡,日本同樣面臨著西方列強的侵略,改革派的舉動仍然符合當時日本國家的利益,是亡國,還是要振奮國民精神,英勇抵禦外辱,孰輕孰重,不言而喻,我想,日本的明治維新能夠成功,日本能夠發展到今天,也應該值得我們思考,那麼“盲目偏激的排外活動”又該作何理解呢?學生從中應該感悟到什麼?

是的,學習先進無可厚非,但想想日本,一方面從事暗殺活動(只要你買侵略者的東西),一方面在明治維新時期虛心向西方學習,看看中國,清政府時期的五大臣出洋考察,結論該作何思考?

我們嚮往和平,反對戰爭,但在外敵尋釁滋事的情況下,眾志成城,旗幟鮮明,給予堅決反擊,無論是“扶清滅洋”的口號,還是日本改革派的暗殺活動,其盲目性應該淡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