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職業核心能力測評體系構建探析

才智咖 人氣:2.15W

摘要:分析現有的高技能人才職業核心能力測評體系存在的不足,結合培養特點,提出構建以職業核心能力獲取與提煉、指標層級化及權重彈性化為過程的高技能人才職業核心能力測評體系。

高技能人才職業核心能力測評體系構建探析

關鍵詞:高技能人才;測評體系;彈性權重;職業核心能力

根據《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未來十年我國高技能人才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佔所有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28%以上,高技能人才培養將會成為未來我國職業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工作重點。在培養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培養質量尤其應該得到重視,而決定培養質量的關鍵是職業核心能力的掌握程度,高技能人才與一般技能人才的主要區別也在於此。因此,積極開展高技能人才職業核心能力的研究與實踐工作意義重大。

圍繞職業核心能力有很多問題值得研究,包括內涵、要素、結構、模式、測評等,測評是其中的關鍵環節,因為科學合理的測評體系是整個培養過程的指揮棒,公平公正的測評結果也能有效檢驗培養效果,整個測評過程還構成了培養方案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的主要依據。在現有的測評體系中,絕大部分是面向廣義人才的,只有少部分針對技能型人才,而將高技能人才與普通技能人才區分開來,專門針對高技能人才的測評體系目前還不存在。這會極大影響相關培養工作的深入開展,因此有必要構建針對高技能人才自身特點的職業核心能力測評體系。

一、現有測評體系的不足

(1)測評形式單一

測評形式單一包括主體單一、方法單一和結果單一。測評主體以學校為唯一主體,這與學校培養、企業使用和社會接納的多元主體現實不一致。測評方法以考試、考證和操作為主,相比技能型人才強調知識、技能和態度的三位一體,方法過於單一。測評結果以最終考核結果為主,缺乏可信的過程化測評證據的支撐,容易引發結果性和功利性的培養問題,不利於通過過程熟練職業技能並強化職業能力。

(2)調整缺乏彈性

起源於歐洲的傳統學歷教育以學科本位為主,崇尚精英教育,注重教育過程的理論嚴謹性,存在重理論輕能力的弊端[1]。傳統學歷教育要求測評更多的傾向於理論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對技能人才數量和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技能培養問題日漸得到重視。但是由於傳統學歷教育思維的慣性影響,測評沒能完全立足於能力本位,重心也沒有轉移到職業核心能力和職業素質上,面對環境變化缺乏相應調整,各環節的理論痕跡依舊明顯,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技能培養工作的深入開展。在產業層次不斷提升、高技能人才需求形勢日益緊迫的今天,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尤為突出。

(3)理念更新滯後

當今社會,知識和技能的更新愈加頻繁,方法取代內容成為人才培養的主要目的,終身學習已是基本共識。與此相對應,職業教育應該適時調整,把培養學生獲取職業技能的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將在校培養當做職業能力培養的一個階段而非終結。令人遺憾的是,現有測評體系的設計理念依舊滯後,把熟練掌握專業技能作為衡量培養質量的首要任務,把測評完成或學生畢業視為培養過程的終點,自我封閉和本位觀念制約了測評作用的系統性發揮。

以上是在現有測評體系中普遍存在的、不能完全體現技能型人才培養特點的主要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結合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特點,構建相應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測評體系是職業教育和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

二、高技能人才特點與測評體系改進方向

技能型人才培養與一般人才培養有所區別,其在理解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加註重應用能力,特別是專業技能的掌握、熟練及靈活應用。高技能人才作為技能型人才中的高層次群體,與普通技能人才不同,高技能人才特別強調推動技術創新的能力以及對不同崗位的快速適應能力,因此其培養不僅包含必要的專業技能培養,還涉及“能力遷移”,能力的培養或是可持續的“學習能力”的培養[2]。因此測評體系應該既能體現專業能力的訓練與考核,也能體現學習能力的培養與考核。針對此,結合現有測評體系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高技能人才職業核心能力測評體系改進的方向。

(1)多樣化的測評形式

測評形式多樣化包含主體多元化、方法多樣化、測評過程化。測評主體不僅包括教師,還擴充套件到校內外評審專家、企業工作人員以及學生自身。教師和校內外評審專家可以從技術角度全面衡量培養質量,企業工作人員從實踐角度考核成果、技能、態度和素養,讓包括學生自己在內的團隊成員加入考核,既能增強團隊合作又能時刻督促自己[3]。可以在已有的考試、考證和操作等方法的基礎上,增加更多創新性的測評方法,如企業用人滿意度、自我能力提升評價等,旨在將工作能力、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納入測評體系。測評不能簡單依賴終結性的視覺化成果,而應該將測評前移至整個培養過程,及時保留過程化證據,形成過程加結果的完整測評證據鏈。

(2)開放性的測評體系

高技能人才直接面對最新技術,這些技術更新很快,技術的更新加速對能力培養提出更為頻繁的調整要求,因此測評體系應該更具開放性。這種開放性主要體現在動態指標和彈性權重兩個方面。因為當今社會,不僅每個崗位的技能、任務、職責等變化頻繁,連崗位自身都經常變化,新崗位出現老崗位消失將會常態化,因此測評體系中的指標不可能完全固定,動態調整指標以適應這些變化是必然結果,隨之而來的是權重的彈性變化。兼具動態指標和彈性權重的測評體系將更為開放。

(3)輻射性的測評影響

學習能力培養以及終生教育的觀念對高技能人才職業核心能力測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測評不僅從培養後端的考核前移至中間和前端的設計、指導和訓練過程,還要求跳出培養,從高技能人才整個職業生涯發展的角度考慮,因此測評影響的輻射性會大大增強。這必然給傳統測評理念帶來顛覆性的影響,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從“重理論輕技能”轉向“重技能輕理論”,而是形成一種理論做基礎、技能當保證、學習能力是關鍵,涵蓋高技能人才整個職業生涯,以測評促進培養的職業教育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