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

才智咖 人氣:2.48W

緊張而又充實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大家都知道畢業前要通過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一種比較正規的、有準備的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形式,那麼優秀的畢業論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分析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分析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

摘要:由於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有關英美文學選題的數量比較多,因此畢業論文出現選題過於陳舊、重複研究、參考資料雷同、學術價值低等問題。通過分析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普遍存在的問題,改正英美文學教學的不足之處,意在探尋英美文學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本科畢業論文是大學生在校經過四年的學習,在離開大學、步入社會之前向學校提交的最後一份答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畢業論文是衡量大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尺度,不僅考察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能力,而且反映學生的寫作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同時畢業論文是對本科教學質量的一次檢驗,學生在選題、寫作過程中普遍存在問題映射出專業教學的不足之處。以英語系為例,由於英語專業畢業論文關於英美文學方面的選題比較多,往往存在著選題過於集中、陳舊、且重複研究、參考資料雷同,故而造成同一選題文章大同小異的現象。通過分析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普遍存在的問題,改正英美文學教學的不足之處,意在探尋英美文學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一、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選題過於陳舊、缺乏創新意識。就筆者指導過的有關英美文學的畢業論文來看,學生的選題大多集中在少數經典作品上,並且重複研究的現象比較多。英國文學選題集中在分析《哈姆雷特》、《簡愛》、《呼嘯山莊》、《苔絲》、《傲慢與偏見》等作品上,美國文學選題無外是評論《紅字》、《飄》、《老人與海》、《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等。英美文學作品浩如煙海,難道除了這幾部作品,沒有別的作品可供研究了嗎?問及學生,他們在數目眾多的文學作品裡很難下手的原因是:

第一、由於沒有讀過完整的作品,學生就選擇熟悉的作家和作品來寫;

第二、在英美文學課上,雖然老師介紹過很多文學作品,但因為課時有限,對作品的分析只是浮光掠影,很難做到全面和深入,只能靠學生在課下閱讀和品味。學生之所以選擇評論經典作品,是因為經典作品的研究文章多不勝數,方便學生參考和引用,不用為湊不夠字數而擔心。以《獻給艾米莉的一朵玫瑰》為例,年年都有學生評論這部作品。因為福克納是美國著名作家,有關他的研究論文很多,有大量的文獻資料可供查閱;且該作品為短篇小說,與長篇小說相比閱讀起來省時省力。縱觀學生的論文內容,集中研究艾米莉女人公的人物形象、主題、小說中的象徵因素、敘事角度等,結果學生的論文大同小異,缺乏創新,很難從新的角度寫出新意,更不用說有學術價值了。

(二)論文內容膚淺、缺乏文學理論支撐。畢業論文內容膚淺這一現象暴露出學生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基礎,沒有養成科學嚴謹的態度和思維習慣,同時反映出本科英美文學教學的不足之處----忽視對文學理論的教學。就同一部文學作品而言,不同的人和不同的閱讀視角對作品做出的詮釋往往大相徑庭。教師應運用不同的文藝批評理論,對作品進行分析研究,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例如評論《簡愛》,教師可以教授學生從讀者批評、女權主義、解構主義、結構主義、新歷史主義、後殖民主義的角度對其進行全方位的闡釋。通過教授文學批評的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二、英美文學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一)教材內容有待更新、增加當代文學知識。英美文學課程在英語專業三、四年級開設,多數學校選擇陳嘉的三卷本《英國文學作品選讀》和常耀信的兩卷本《美國文學選讀》為教材,周課時為兩節。因學時有限,教師在一個學期很難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現有的文學教材大都寫到二戰前後,很少涉及英美當代文學,這種厚古薄今的做法使得現有教材在內容上顯得陳舊。英國文學歷史悠久,從莎士比亞至狄更斯是英國文學的重頭戲,二十世紀英國文學的比重在無形中被減少了。美國文學歷史雖短,不乏有大量優秀的作品問世,二十世紀美國文學更加出彩,出現了眾多一流的作家,例如菲茨傑拉爾德、海明威、福克納、弗羅斯特等,美國文學更新的速度比英國文學快。當今英美文學課程內容與學生所處時代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教師應適當擴充對英美當代文學的介紹,讓學生更多的接觸一些距離我們時代較近的文學作品。以當代英國文學為例,讓學生了解並閱讀戈爾丁的《蠅王》、金斯利艾米斯的《幸運的吉姆》、約翰福爾斯的《法國中尉的女人》、塞繆爾貝克特的《等待戈多》、約翰奧斯本的《憤怒的回顧》、哈羅德品特的《看門人》、多麗絲萊辛的《金色筆記本》等作品。通過介紹和補充當代英美文學,不僅使英美文學教學與當今時代緊密結合,而且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擴寬學生畢業論文寫作的視野,避免對經典作品進行重複性的研究。

(二)提高教學學術含量、補充西方文學理論。現今英美文學教學採取文學史和文學作品選讀結合式講解,忽略對文學理論的傳授。對文學理論在英美文學教學“缺席”這一現象,不少學者表示擔憂,郭英劍指出“文學理論的‘缺席’或是‘缺失’是令人深思的”。[1]事實上,與其讓學生機械記憶知識點,不如培養學生文學鑑賞的能力。因為文學作品是永遠讀不完的,教會學生解讀作品的方法更切合實際。文學理論能幫學生掌握認知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首先簡要介紹不同文學時期的社會背景、主流思潮,幫助學生理清文學史的線索,然後把教學重點放在分析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並結合文學批評的方法,達到提高學生理解作品的'深度和強度的目的。傳統的文學批評採用社會歷史的批評方法,即注重人物分析、主題分析。伴隨著文學內容的多樣化,該研究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對文學作品進行多元化的詮釋。英美文學教學面臨的問題是要轉變文學觀念,更新文學批評的內容,向學生講授二十世紀的文學批評流派,如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形式主義、新批評、新歷史主義、女權主義、後殖民主義等。通過引導學生用這些批評方法解讀作品,[2]為學生今後畢業論文的寫作或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三)綜合多種授課方式、有效利用網路資源

1.結合課堂陳述(presentation)和小組討論(groupdiscussion)模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例如講授華盛頓?歐文的代表作《瑞普凡溫克》時,教師佈置提前閱讀的任務,並讓一名學生對小說的情節、人物、主題、衝突做簡要陳述(presentation),這樣做使大家瞭解小說的大概,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陳述完畢,教師提出以下問題讓全班同學進行分組討論:

what way does Irving’s portrayal of Dame VanWinkle help to illumine Rip’s character?

dothe war and the death of Rip’s wife have in commonin terms of how Rip will live the rest of his life?

接著,每組選舉一名代表發言,這樣做不僅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合作意識和人際溝通能力;最後教師根據問題進行綜合性的評價。

2.自主學習模式,有助於提高學生文學鑑賞能力。由於文學作品篇幅較長,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講解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學生有必要在課下進行延伸性閱讀,提高文學鑑賞的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列出閱讀書單,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感興趣的作品閱讀,憑著對作品的第一感悟寫出讀後感(response)。由於學生沒有受到其它評論的影響,對作品的理解往往有獨到之處,因此這種寫作練習對學生來說是非常實用的,不僅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能力,而且能提高寫作水平。

3.有效利用網路資源,增加課程的趣味性。目前網路成為教師教學中的新寵,教師可以有效運用豐富的網路資源,從網上下載資料,製作有趣味性、資訊量大的教學課件,巧妙結合文字、圖片和影像資料,力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給學生介紹一些教輔資料網站:涵蓋相關的背景知識、文學評論文章、經典原著,提供國內外相近主題的網站連結等等,[3]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學習。

參考文獻:

[1]郭英劍.從文學理論的論文的缺席談起——文學教學的目的是什麼[J].鄭州大學學報,2002,(5):5.

[2]孫敏.英美文學課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7,(3):68.

[3]張惠卿.英美文學教改初探[J].淄博師專學報,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