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術論文寫作步驟與技巧

才智咖 人氣:7.82K

不少朋友在寫作教學論文時不知道如何下手,下面為一個多年雜誌審稿人的心得,步一步的教你打造高質量的教學論文。

教育學術論文寫作步驟與技巧

選定論題

(一)論題在文中的地位與作用

嚴格地講,論文寫作是從選定論題開始的。選題是論文寫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為它關係到論文寫作的程序是否順利,論文寫作最終是成功還是失敗。只有選定了一個比較合適的論題,其後的撰寫工作才有可能順利展開。“題好文一半”,就是這個道理。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成功的科學家和教科研工作者都非常重視選題工作。

(二)選擇論題的原則與標準

所謂合適的論題,一般地講,應該具備兩個準則: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是指有必要論證之題,即該題是當前教育教學工作中所面臨的最具爭議的、最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因而是該論之題;可行性是指有可能論證之題,即作者在主觀和客觀方面都具備足夠的條件和能力來論證選題,因而是可論之題。一句話,該論之題與可論之題,二者兼備,便是合適的論題。這也是選題的原則與標準。

針對當前教學論文在選題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現對以下四個具體標準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1.論題大小應適中。遵照上文提到的可行性原則,論題不宜過大或過寬。否則,可能會出現兩個問題:第一,可能超出作者本人的主觀能力。特別對於剛剛從事教學工作的年輕教師來說,更應該考慮自己的知識基礎、專業能力、教學經驗、研究經驗等因素,首先選擇比較小的、具體的論題,作為突破口,以增強信心和興趣。然後,再嘗試比較複雜的大論題,使自己的選題由小到大,由易到難,逐步發展和提高(楊連瑞,1993);第二,可能超出一篇論文的容量。譬如,“論英語教學非智力因素的開發”,這應該是研究方向,而不是作為論文題目。因為非智力因素包含很多方面,需要撰寫一系列文章才能完成這個話題的討論。一篇文章只能蜻蜓點水,很難寫深、寫透。再如,“論英語教學”,這根本就不是一篇論文的題目,分明是一本書的名稱,如已出版的書名相似的書籍有《英語教學論》。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國中教師,他僅用A4紙4號字兩頁半,不足2000字,怎麼能“論”明白呢?

2.論題應有時代精神。選擇論題是一項十分複雜艱鉅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它需要作者對當前的教學狀況及科研動態有一個透徹的瞭解,能夠準確無誤地把握本學科的前沿資訊。如,當前教學實踐中存在哪些熱點、困惑和關鍵性的問題;當前理論研究中還有哪些有爭議的、需要補充的、或者空白的領域等。同時,還應該能夠預測本學科的教學與科研的未來發展趨勢和走向。然後,才能比較準確地選擇出既有時代精神,又有超前意識的論題。

3.論題應新穎。譬如,“如何激發與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一個已經談論了30多年的老話題,如果沒有新的創見,再老生常談,恐怕沒有太大的價值。

4.論題應有實用價值。教學實踐是教育科研選題和教學論文選題的重要源泉之一。只有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這一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從教學一線實踐中選取論題,經過充分的分析論證,提高升華為理論之後,再回到教學第一線去指導再實踐,才能確保其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跟風、趕時髦,是當前教學論文選題中存在的一種不良傾向。在一次全國性會議上,一位農村的國中英語教師提交了一篇論文,題目為“論任務型教學在農村國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想象,他在教學實踐中不可能太多地應用這種教學方法,至少不可能是主要的、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情況下,論證這樣的課題,顯然不是當務之急,其應用價值也大打折扣。

5.論題應有理論高度。前文提到,教學實踐是教學論文選題的一個重要源泉。同樣,理論研究動態也是教學論文選題的另一個重要源泉。從當前理論研究領域中選取別人尚沒有研究過的空白問題,或者別人已有研究但仍有爭議的問題,或者別人已有研究結論但自己具有補充意見或不同看法的問題等,作為論文題目,然後再通過確立論點、選取論據、實施論證等環節的研究與探討,最終形成一套自己獨特的、具有論辯色彩的理論體系。這樣的論文才能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

當前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或是原始素材的羅列與堆砌,或是教學經驗的歸納與總結,又或是教學實踐的心得與體會,而這些問題缺乏的就是理論的昇華與提高。

研讀文獻

(一)研讀文獻的重要意義

論題選定後,下一步就應該對該論題進行攻關研究。其主要工作是收集、瀏覽、閱讀、整理和研究與本論題相關的文獻資料,以便為動筆寫作做好論點、論據、論證以及材料等方面的準備。這是對論文寫作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必不可缺的重要步驟之一。當前有些論文內容乾癟、質量低下,其原因之一就是在動筆之前沒有花費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文獻研讀和攻關研究。在這一點上,馬克思的研究實踐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資本論》就是馬克思在大英博物院圖書館花了25年時間,查閱了1500種文獻而後寫成的。後來,列寧在談到《資本論》時曾說過,“《資本論》不是別的',正是把堆積成山的實際材料總結為幾點概括的、彼此相聯絡的思想”。現代的科學研究也是如此。據統計,世界上大多數學者用於收集、整理情報資料的時間,約佔其研究和寫作全部時間的三分之一(楊連瑞,1993)。

(二)研讀文獻的主要方法

1.千方百計,收集資料。在資訊化時代的今天,收集資訊資料的渠道空前廣闊。除了傳統的圖書館和資料室之外,計算機網路也是一個收集資料的重要渠道,在動筆寫作之前,一定要多花費些時間,千方百計儘可能多地收集與該論題相關的文獻資料。

2.分門別類,瀏覽資料。文獻資料收集後,應該根據資料作用的大小,分別採用以下三種方式進行瀏覽閱讀:①通讀——閱讀全文;②選讀——選讀有用部分;③研讀——認真、仔細、深入、反覆閱讀和研究與論題相關的內容。

3.整理歸納,研究資料。在瀏覽閱讀資料的過程中,應該重點探討和了解本論題研究的歷史與現狀,即前人已經進行了哪些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獲得了哪些公認的觀點和見解等。特別應該側重探討的是,目前還有哪些說法存在爭議,哪些說法需要糾正,哪些理論需要補充,哪些短缺或空白需要填補等,從而為自己的研究定向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