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SAT真能讓應試破產嗎

才智咖 人氣:1.11W

考試與應試,從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SAT設計之初,就放言智商是天生的,智商測驗是無法準備的。這種論調早就被現實擊破,但SAT能維持其基本聲譽,就在於其確實可以測出學生的能力——應試能夠提高分數,但提高得有限。

新版SAT真能讓應試破產嗎

如今,SAT搬出新版,全力回擊應試,口口聲聲要讓應試破產。應試專家們也不示弱,把已經公佈的材料分析了個透,表示新題型並非不能準備。我相信,面對應試培訓能夠刀槍不入的考試是沒有的。任何考試,都能通過應試培訓而提高成績。關鍵的問題是個度。

 另外,題型本身也非常關鍵。有些題型很容易被培訓師抓到竅門,有的則很難。SAT的新題型顯然屬於後一種。技巧性弱了,實力性強了。應試培訓師們承認,這種改革讓應試準備中的長期戰略遠變得比短期戰術重要得多。什麼是長期戰略?要而言之,就是習慣性閱讀,批判性閱讀,實證性思維。

習慣性閱讀,就是形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有了習慣,閱讀量才會大。閱讀量大,那麼掃描過的文字就多,常用詞彙就會經常在不同的語境中出現,詞彙量會隨之增加。沒有閱讀習慣,書讀得少,則常用的單詞也不經常出現,造成詞彙量小。萬般無奈,只能抓起詞彙書來背。時間都花在背單詞上,閱讀時間就更少了,最終形成惡性迴圈。

 這裡我特別強調的是,閱讀要儘早提升一個臺階。只有在閱讀上早下功夫,才能積累詞彙並提升閱讀速度,能夠早日不費勁地閱讀簡單的英文報刊,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閱讀量。閱讀量一大,單詞積累的速度就加快。可惜,許多中國學生將時間過多投入在聽說上,閱讀速度慢,詞彙量積累緩慢,一步落後步步落後。我們的英語教育,應該早日擺脫“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誤導,走上以閱讀為核心的路。

SAT的閱讀部分叫“批判性閱讀”,意在強調閱讀的批判性和分析性。比如,大學的閱讀,往往都是多聲道的文字。作者在提出見解前,往往引申前人重要的結論,然後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這是基本的學術規範。我發現,許多中國學生缺乏這種意識,剛讀懂了幾句,就覺得那是作者的意思,馬上去勾選項。其實,這往往是作者引用的觀點。舊版SAT中,這樣的陷阱就很多,新版的陷阱也許更多。所以,從一開始就必須進行思維訓練:文字不僅僅是敘述事實,而且有著作者的傾向、觀點和分析,都必須一一把握。

實證性思維,則是新版SAT 的核心。這涉及到閱讀和寫作兩個方面。寫作不再是命題作文式的任意發揮,而是更接近英語AP考試的正規化:閱讀一個論點,然後寫個批判性的迴應。迴應中的所有觀點,都必須立足於考試所提供的文字中的證據。在閱讀部分中,也同樣如此。當你勾了一個選項後,必須接著尋找證據來支援這個選項。閱讀文章往往還配合各種圖表和資料。這樣,整個考試所檢測的能力,和讀大學時面臨的挑戰越來越貼近:你要不停地用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反證對手的觀點,要不停地寫讀書報告,有理有據地評價有關的學術著作。

另外,在習慣性閱讀、批判性閱讀和實證思維之上,還有一個重要的面向,就是非小說閱讀。新版SAT特別加大了社會科學和歷史方面的內容,更貼近美國高中的課程。而美國高中則是以“公共核心”課程為指標,這個“共同核心”的建構者就是David Coleman。他先為高中建立了“共同核心”,然後主持大學委員會,力推SAT改革。所以,高中的“共同核心”和新版SAT 其實都是在一個人的領導下創造的。而共同核心的一大亮點,就是推行非小說閱讀。

多年來,我對中美的閱讀教學都進行了一系列批判。其核心之一就是非小說閱讀的缺失。中國的語文教學過於文學化。美國中國小的英文課,也主要是小說閱讀。但是,學生畢業後,大概99%所需要的是非小說閱讀,對於非小說閱讀,基礎教育在這方面都沒有進行必要的準備。如今SAT的轉向,應該說是一個良好的開始。但對中國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