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小故事5則

才智咖 人氣:1.36W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儒家思想家,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蒐集的孔子的小故事,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孔子的小故事5則

孔子的小故事一

一日,孔子閒居無事,在室內演琴自娛。弟子曾參、子貢,坐在外廳,側耳細聽。

一曲終了,只見曾參喃喃自語道:“咦!怎麼會是這樣呢?老師的琴聲裡,怎麼會流露出,貪狠邪僻的情調呢?琴音中,趨利不仁的味道,怎麼會這麼嚴重呢?”

對曾參所說的話,子貢在心裡,也以為然。不過,他沒接曾參的話,而是站起身子,朝室內走去。

孔子見子貢進來,面有犯難進諫之色,便放下琴瑟,等他說話。子貢便將剛才曾參所說的話,如實稟告。

孔子聽完子貢的話,對曾參讚歎不已。他說道:“曾參真是天下一位大賢人呀!他已經通曉音律的奧祕。”

接著,孔子繼續對子貢解釋事情的原由。他說:“剛才,我正在几案邊彈琴,有一隻老鼠在室內遊動,被一隻貓發現了。那隻貓,便循著房樑,悄悄地向老鼠接近。然後,選好地點,眯縫著眼睛、躬曲著身子,等待時機,撲住老鼠。後來,貓的如意算盤,終究沒有得逞。因當時那隻貓的心態,反映在我的心裡,我便很自然地通過琴瑟,將它表露出來。所以,曾參說我的琴音裡,有貪狠邪僻的情調,是很恰當的。”

儒家經典《禮記:樂記篇》說:大凡音樂,都是產生於人的內心。人的情感動於衷,體現在外就是聲音。聲音的變化有文理,就成了音樂。所以,在太平治世,流行的音樂,通常都洋溢著安適與喜樂。它也反映此時的國家政治,處於清明祥和的狀態。在動盪的亂世,流行的音樂,往往會充滿著怨恨與憤怒。它也反映此時的國家政治,處於政令不暢,上下乖離的境地。而一個接近亡國的`世道,它的流行音樂,會瀰漫著哀傷與憂思。它說明此時的人民,已陷入難以自拔的困苦,只能靠回憶往事,來慰籍自己。所以,聲音之道,與政治之道,是相通的。

孔子的小故事二

孔子帶弟子先到了衛國,衛靈公開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魯國的俸祿標準發給孔子俸粟6 萬,但並沒給他什麼官職,沒讓他參與政事。孔子在衛國住了約10個月,因有人在衛靈公面前進讒言,衛靈公對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開監視孔子的行動,於是孔子帶弟子離開衛國,打算去陳國。

路過匡城時,因誤會被人圍困了5日,逃離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衛國貴族公叔氏發動叛亂,再次被圍。逃脫後,孔子又返回了衛國,衛靈公聽說孔子師徒從蒲地返回,非常高興,親自出城迎接。此後孔子幾次離開衛國,又幾次回到衛國,這一方面是由於衛靈公對孔子時好時壞,另一方面是孔子離開衛國後,沒有去處,只好又返回。

魯哀公2年(孔子59歲),孔子離開衛國經曹、宋、鄭至陳國,於是派服勞役的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後不靠店,所帶糧食吃完,絕糧7日,最後還是子貢找到楚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師徒才免於一死。孔子64歲時又回到衛國,68歲時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魯國,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孔子的家境相當貧寒。由於身處亂世,孔子所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的空間,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使強大的齊國也畏懼孔子的才能,足見孔子無愧於傑出政治家的稱號。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入東周向老子請教。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壟斷,開創了私學先驅,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賢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為各國高官棟樑,又為儒家學派延續了輝煌。這“七十二賢士”中,又數顏回,是孔子最愛的弟子。

孔子的小故事三

孔子的另一位弟子見到有人溺水,他奮不顧身,跳下水去,將其搭救上岸,事後,這位家屬感謝他,給他一個“貴重”的酬謝:一頭牛,孔子門生“見利忘義”,接受了這一份禮物。

別人就議論了:下水救人還要錢?孔子知道此事後,對此學生的所作所為備加讚賞。

孔子的解釋是:雖說拯救他人生命後收受謝禮面上看有悖於“崇高道德”,但卻可以激發更多的人產生類似的道德行為,也會使更多處於危難之中的人獲得援助,惠及大多數人的道德才是道德的真正意義所在

孔子的小故事四

孔子有一個兒子,出生時正逢魯昭公賜給孔子一條大鯉魚,孔子感到很光榮,便給兒子取名孔鯉,字伯魚,以示紀念。伯魚是孔子唯一的兒子,但是孔子並不溺愛他,從小就教導他、督促他要勤奮學習。

有一天,孔子把伯魚叫到身邊,問他說:“《詩經》中的《周南》、《召南》這兩部分你學過了嗎?如果不學這兩部分,就如同面抵牆壁時走路,根本邁不開步子一樣啊!”伯魚連連稱是。

有一天,孔子一個人站在庭院之中,伯魚從孔子旁邊快步走過,孔子忙叫住他問:“你學了《詩》嗎?”伯魚回答說:“沒有。”孔子就教導他說:“不學《詩》,你就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別人就無法明白你的意思。”伯魚退下去後就遵照父親所說的話,開始專心學習《詩》了。

又有一天,孔子又獨自一人站在庭院中,伯魚又快步從旁走過,

孔子又問他說:“伯魚,你學《禮》嗎?”伯魚回答說:“沒有學。”孔子便對他說:“不學習《禮》,你就無法在社會中立足啊! ”伯魚退下去後又去認真學習《禮》。

孔子認為,不學禮便無法在社會上生存,更談不上為社會、國家盡力了。孔子要求兒子懂禮貌、遵紀守法,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對人對家對社會都應當有愛心,與人為善,和睦相處,而且應當重義輕利,不要斤斤計較。在家孝敬父母、勤儉持家,在外謙虛誠實,遵守公德。這樣,禮義統領天下,社會才會穩定,國家才能興旺。

孔子的小故事五

孔子乘著馬車周遊列國,在路上,看到一個孩子用土圈成一座城,自己坐在裡面不動。孔子坐車行到跟前就問:你看見馬車來了,為什麼不躲開呀?那孩子

孔子乘著馬車周遊列國,在路上,看到一個孩子用土圈成一座城,自己坐在裡面不動。孔子坐車行到跟前就問:“你看見馬車來了,為什麼不躲開呀?”

那孩子眨了眨眼睛說:“從古到今,只聽說車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車子的道理呢?”

孔子一聽這孩子講得很有道理,便問:“你叫什麼名字?”

那孩子答:“我叫項橐。”

TAGS: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