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總結範文(通用8篇)

才智咖 人氣:2.78W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這段時間裡,相信大家面臨著許多挑戰,也收穫了許多成長,是時候認真地做好工作總結了。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總結範文(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總結範文(通用8篇)

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總結1

為了認真總結經驗,為了今後抓好更多的培訓提供依據,現將20xx年的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一、培訓基本情況:

20xx年,新型農民培訓任務數300個,實際培訓307個。於20xx年4月20日前就組建起培訓隊伍,至5月底用2個月時間完成農戶的培訓工作。圍繞各村戶的生產進行展開培訓,增強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堅持集中培訓,按不同作物的生育規律類進行適時培訓。

通過培訓又結合指導服務,農民參加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渴望能夠學到新技術、新經驗。通過學以致用,把科技知識宣傳應用到田頭地角,真正科技致富奔小康。

二、培訓主要做法:

為從根本上提高廣大農民自身素質和科技水平,培養和造就新型農民隊伍,按上級要求,結合各村戶的實際需要,針對專業農民培訓的不同要求,培訓計劃主要圍繞新品種、配套栽培技術內容進行培訓,並以簡要易掌握的技術手冊、技術資料、簡明農業政策法規宣傳資料;及時按照農事活動內容進行分期培訓,使適用技術到農戶、到人、指導農民進行生產,真正為農民服務,全面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1、培訓計劃及內容:開班動員,棉花、玉米安全用藥技術,國家推廣農藥施用技術,棉花玉米病蟲防治技術,有機肥的施用及棉花玉米專業肥施用栽培技術,農田化學除草新技術。

2、培訓教師 :參加培訓授課的教師3人。教師的職稱是農藝師2名和農技師1名。教師都是長期堅持在基層一線從事農業等農作物技術示範推廣的骨幹科技人員。有較強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豐富的專業技術經驗,能夠幫扶農民科技致富。

3、培訓方法: 結合單位承擔的專案及各戶實情,針對不同作物不同管理環節展開了培訓工作。具體做法是採取集中培訓和入戶現場指導、發放技術資料相結合。

三、取得的成效:

通過培訓使農戶良種使用率提高;通過培訓掌握使用高產優質棉花玉米栽培技術,病蟲草害防治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使生產得到發展,產量水平有提高,經濟收入有增加,並帶動周邊農戶採用新技術,促進生產發展。

四、 存在問題及不足:

由於承包到戶,年輕人外出打工較多,導致學員人數多為年齡偏大,由於棉花玉米生產農事忙,在集中培訓時,給培訓工作帶來一定難度,召集工作難度大,由於條件限制,培訓工作開展單一。由於培訓教師多數屬於兼職,承擔的工作任務較多,加之作物多、生長期長,很難達到高質量。

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總結2

20xx年永福鎮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和新型農民培訓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業務主管部門的支援和指導下,圍繞全年農民培訓的總體目標,結合我鎮實際,認真組織,全力實施。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新型農民培訓、農村青年技能培訓等工作穩步推進,現將我鎮農民培訓工作進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培訓方式及內容。

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和高度重視下,成立以分管領導為組長,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人員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制定培訓計劃,編制培訓方案。採取與農業生產季節相結合、與鎮、村、組幹部會相結合、與到村進戶相結合、與換屆選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大力宣傳、組織動員,開展了實用技術培訓、新型農民培訓、農村青年技能培訓等課程。

二、培訓開展情況。

截止10月上旬,我鎮組織農民參加實用技術培訓30期,3600人次,新型農民培訓2期,70人次,農村青年技能培訓3人次,印發各種資料4000份。其中農業技術資料3000多份、其它資料1000份。培訓課題主要有:玉米新品種示範的相關知識、玉米大斑病防治技術、水稻螟蟲的綜合防治技術、水稻稻飛蝨防控技術、水稻稻瘟病防治技術、農藥使用技術、玉米配方施肥技術、核桃種植與防病技術、獼猴桃種植與防病蟲害技術、春茶種植與修剪技術、有機茶綠色防病蟲害技術、機採茶園種植技術等。

三、取得的成效。

通過培訓使農戶掌握了土壤肥料知識、作物病蟲防治知識、各種經濟作物高產栽培技術等,在農業生產中,使生產得到發展,產量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人均收入普遍增加,並帶動周邊農戶採用新技術,促進生產發展增加收入。

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總結3

20xx年我縣被列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專案三類縣”,培育任務200人,全部為生產經營主體代頭人。我們在總結近兩年經驗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部門協同配合、整合培育資源、紮實推進培育環節、嚴格監督管理,健全農村實用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認定和扶持等各項工作,多形式開展跟蹤服務,推動全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又上新臺階。

截至目前,全縣圓滿完成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0人的培育任務,專案資金60萬元全部用於全縣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

一、落實“五個到位”,做好工作部署

首先是組織到位。我們根據《河北省20xx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專案實施方案》(農辦科〔20xx〕17號)、《石家莊市20xx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專案實施方案》(石農牧〔20xx〕220號)及上級關於開展“雙創雙服”活動等檔案精神,從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實施內容、進度安排、組織保障、監督管理等方面做了深入細緻的安排部署。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與科技示範戶培育、合作社規範化建設、基層農技推廣、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相結合,將政策扶持與激勵獎勵相結合,重點扶持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規模經營,發展社會化服務,為全市培育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是分工到位。井陘縣農林畜牧畜牧局、井陘縣財政局負責制定專案實施方案、組織實施和督辦工作,統籌協調、管理與驗收;井陘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井陘縣農廣校負責專案日常教學管理工作與績效考評、專案資金管理與使用,資訊宣傳與農民資訊上報稽核,後續跟蹤服務、指導、認定和政策扶持等工作,協調農林牧漁部門負責組建專家服務團隊、協助制定教學方案、遴選學員、跟班管理、跟蹤服務等工作。各培訓基地負責遴選培育物件、制定教學方案、選聘教師、教學組織管理、跟蹤服務等工作。。井陘縣財政局負責專案的資金撥付、資金監督和管理工作。

三是監管到位。嚴格執行管理、培訓、監督三者分離的工作機制,我局專門成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管理辦公室。按照“誰承擔、誰負責”的原則,明確責任,抓好新型職業農民專案實施和監管工作。嚴格實行“小班管理”(每班學員50人)。開班前,每個培訓班需向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管理辦公室和科教科提交開班申請,經審批後方能正式開班;開班時,農林局、財政局分管領導及工作人員親自到場清點人數,核實學員身份;培訓過程中,新型職業農民管理辦公室、科教科全程監督培訓全過程,確保人員、時間、培訓質量到位;培訓結束後,組織由財政局、農林局機關負責人對每個培訓班進行驗收,嚴格按照驗收標準逐項核查,驗收合格後出具驗收報告;專案資金監管方面,嚴格按照省、市專案資金管理辦法執行,主動邀請財政部門對每個班次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財務稽核,無違規操作現象發生。

四是宣傳到位。在專案實施之前,做好20xx年井陘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宣傳工作。在培訓招生前,一是組織招生宣傳專班分赴各鄉鎮辦進行培訓宣傳和招生摸底調查,使農民認識到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通過前兩年培育學員好口碑進行宣傳。今年早早就有很多農戶要求參加培訓。在培訓過程中,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加大對培育工作和典型學員的宣傳力度;在培訓跟蹤服務階段和結束後,注重從總結培訓經驗、學員培訓成效和發展創新理念等方面宣傳。

五是服務到位。我們提前組織人員聯絡培訓基地,給學員提供一流的學習環境和舒適的食宿環境,讓他們能安得下心、坐得下來學習。做到吃住一體化,有專人為學員每天合理調配食宿。同時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和學員們打成一片,融為一體,和他們談心交流,讓他們感覺向家人一樣貼心溫暖,學習氣氛融洽和睦。

二、抓好“五個環節”,提升培育質效

(一)抓好學員遴選,確保培育精準。今年遴選學員,重點從解決農業發展後繼無人、“誰來種地”、解決怎麼推進現代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快速形成等方面著力,注重培育發展職業農民新生代。優先選擇種養規模大、學習意願強、文化程度高、年輕力壯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骨幹成員等作為培育物件。今年遴選學員與去年相比年齡更小、學歷更高、種養規模大、學習積極性高。

(二)抓好師資選聘,確保培訓質量。根據上年對培訓教師滿意度測評、授課內容、授課形式等方面,繼續聘用學員反應好、培訓形式好、效果好的老師,淘汰學員反應差,培訓形式乾巴枯燥、培訓效果不好的老師。今年聘請了省市級專家及研究員、職業教學經驗豐富的高校教授、教學生產結合緊密的專業老師六名,其中包括河北電視臺“農博士在行動”的特約專家李恆真、農村電商高階講師張展、石家莊市農廣校校長彭曉明等,同時聘請本地領軍人才和鄉土專家作兼職教師。確保了每個專業都有“精品課”,每堂課都有“含金量”,使農民反響強烈,興趣高漲。

(三)抓好課程設定,確保培訓效果。我們根據學員反響和產業需要調整課程,對於反響好的課程予以保留,並根據經濟形式和產業發展在內容上進行更新和豐富,對於學員反應不好的課程予以更換。從提升學員農業發展理念、理論水平、專業技能、經營管理能力出發,精心組織,合理制定教學計劃和編排課程。今年開設課程主要有農業現代經營管理、農村電商實用技巧、山區林業發展戰略、新型職業農民素質與禮儀、山區藥材種植與管理、山區設施蔬菜生產技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政策解讀等。

(四)抓好培訓創新,確保教學新穎。注重教學方式方法創新,在有限的培訓時間取得最大培訓質效。按照農民參訓需求和學習特點,強化課程設計的針對性、實用性、趣味性,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物件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農民通過電商學習,把自家的桃、芝麻油、土雞、土雞蛋、臘味及桃核製作的小飾品等農產品通過微信、QQ、微博等平臺展示出去,獲得了很好的收益。

(五)抓好制度建設,確保管理到位。要求各培育機構建立開班審批制度、雙班主任和指導員制度、班委會制度、考勤考核、班級評價等制度和考核競爭機制,用制度規範培訓過程,用制度提高培訓效果。每個班級按照實際培訓人數,多遴選取4-5名備學學員,採取激勵競爭,末尾淘汰機制,對參訓人員出勤、學習、實訓、研討等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在培訓結束後進行綜合考評,每個班評出5-6名優秀學員予以表彰獎勵,評出4—5名綜合考評分值低的學員予以淘汰。按鄉鎮分成對比學習組,形成了比紀律、比提問發言次數、比學習筆記乾淨完整等積極向上學習氛圍。通過末位淘汰、評先表優,進一步激發了學員們學習積極性,保證了學習時間和學習質量。

三、開展“四結合”,建立跟蹤服務機制

一是結合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專案,開展經常性跟蹤服務。部分鄉鎮將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物件納入為科技示範戶,社會服務型培育物件所在鄉鎮科技示範戶必須是20xx年培育人員,使90%以上新型職業農民都能成為科技示範戶得到經常性、長期跟蹤服務。同時對部分種養規模大、發展勢頭足、技術力量薄弱的職業農民採取分派專家,定點服務;對部分產業相同、技術服務要求相同,採取綜合服務。

二是結合現代資訊化服務手段,搭建資訊科技服務橋樑。通過“雲上智農”,建立專案資料採集管理平臺,並建立班級微信群等現代資訊化服務手段,搭建資訊科技服務橋樑。建立起專家與學員,指導員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多向資訊交流平臺,各產業部門及時將政策、資訊、生產措施、病蟲害防治技術及階段要求公佈在群裡,隨時為學員提供創業資訊和各項服務,建立新型職業農民網路課堂,組織農民參加線上學習。

三是結合精準扶貧,包村聯戶、送科技下鄉等活動,開展技術到田到戶。組織行業單位專家和技術指導員,在關鍵季節、重要農時,按照產業需求,採取進村入戶、聯戶結對、送教上門、田間辦班等方式,開展技術實踐指導,使他們真正把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有效地運用到生活生產中,做到學以致用。組織各行業專家、技術指導員開展各種技術入戶服務,為農戶發放技術明白紙。

四是結合產業基地和示範園,開展技術交流、示範演示,及時傳播新品種、新技術、新資訊。先後組織了果樹學員在和平莊園進行了觀摩學習,冬季修剪、清園管理、疏果、套袋、病蟲害統合防治等技術演示;並組織全體學員到藁城市國家級農業現代示範園區、青縣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等地進行觀摩學習,親身驗現代農業帶來的效益及收入。

四、存在問題及建議

1、培育機構缺乏工作經費支援,專案資金全部用於培育工作,無工作經費安排,影響培育機構的工作積極性。建議在今後的資金使用中明確培育機構工作經費的比例和使用範圍。

2、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管理系統過多,給基層操作錄入造成不便,建議一個系統管總,增加三年內已培訓人員自動識別系統並拒絕錄入物件庫,避免重複,簡化系統操作程式,給基層更多時間用於培訓和跟蹤服務。

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總結4

20xx年,我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省農委的大力指導下,以鄉村振興戰略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新要求為導向,以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為目標,整合資源,著力提高培訓的針對性、規範性和實效性,為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推進我市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現總結如下:

一、任務完成情況

20xx年,我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共2340人(含廣德)。其中,宣州區完成培訓400人,郎溪縣完成培訓280人,寧國市完成培訓350人,涇縣完成培訓350人,旌德縣完成培訓360人,績溪縣完成培訓300人,廣德縣完成培訓300人。按照省農委及市民生辦統一部署,我市8月底全面完成了培訓任務,並按時序要求對各專案縣進行了考核驗收和績效評價。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領導,落實培訓工作責任制。我市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作為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重要舉措,建立職責明確、分級負責的管理機制。市農委、市財政及委屬農技、畜牧、水產等部門建立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會商協作體制。各縣市區高度重視,各地都成立了高規格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評審組。領導組由分管縣長任組長,農委、財政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新型職業農民的資格審查、認定和管理工作,確保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公正、規範、有序。

(二)加強調研,探索培育工作的新模式。為了使新型農民培育民生工程工作更好的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需要,進一步提高培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遴選好生產經營型培育物件和電商人才的培育物件,市農委年初到各縣市區開展多種形式的調研和座談,以確保培育物件選準選對,培訓課程安排符合農事農情,培訓模式與生產實際密切結合。我們在總結旌德縣“精準定位”靶向式培訓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各縣大膽的嘗試和探索適合本地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以提高培訓效能。

(三)加強管理,紮實做好培訓基礎工作。一是對各縣的整體培訓方案和分專業培訓計劃嚴格把關,整體方案要求目標任務、工作進度和保障措施明確,分專業的培訓計劃要求圍繞各地生產經營需要,明確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培訓階段要求。二是嚴把培訓時間和質量關,各培訓機構均嚴格按照農業部發布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規範》,結合本地職業農民特點、學習規律和生產經營需要,科學設定培訓專業課程,精心安排培訓內容,實行模組化教學。三是規範實施培訓進度月報制。實行專案進展月度報告制度,要求專案縣每月都需報送月報表和分析報告,對培訓進度進行嚴格把關。四是嚴格組織專案驗收。各地培訓機構在完成培訓任務後,提出驗收申請,各縣(市、區)農委、縣財政等組成專人的驗收組進行驗收,按照省農委及市民生辦下發驗收標準進行綜合評定。五是實行培訓評價機制。實行日常月度評價、中期階段性評價和通過全國農業科教雲平臺、雲上智農APP線上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督促各專案縣將工作抓小落實,分階推進。六是加強培訓效果回訪制度。專案縣民生辦對受訓學員實行百分之百回訪,市農委在專案實施中期和年終,以電話抽查的方式瞭解學員參訓情況及效果。

(四)突出重點,著力提高培訓質量。

一是立足產業培育,根據我市各地產業發展水平和培育物件特點,分類別分產業分層次開展培育,強化培育針對性和扶貧帶動型。

二是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培育物件,科學安排培訓內容和課程,採取“點單式”培訓,課程安排力求綜合性、專業性結合,重點安排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專題課程,以滿足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知識需求。

三是遴選專業理論水平高、實踐經驗和教學經驗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強,深受農民歡迎的專家、教授以及優秀的農村實用人才聘為授課教師,每個班級至少聘請2名以上省級專家,1名專業行業內領軍人物。我市各專案縣結合各地產業發展,廣泛與安徽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安徽科技學院等高校加強聯絡,邀請了一批技術行業專家擔任我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兼職教師。

四是充分發揮實訓基地的作用,每個培訓專業建立一個實訓基地,採取分片、分班、分期和農學結合的方式,採用田間學校教學理念,授課過程著重操作技能的演示和答疑,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加強宣傳,營造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良好的社會氛圍。我市除了利用第一堂課、發放明白紙、設定宣傳橫幅、展板等常規的方式進行宣傳外,重點宣傳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典型經驗和有效做法,按照省農委的部署,深入挖掘了14個新型職業農民創業興業的典型進行宣傳,在當地政府門戶網、農業資訊網對他們在培育前後的產業發展對比,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利用以及帶動周邊農民致富情況進行深度報道,既激發了廣大農民學科技創業致富的熱情,也擴大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的影響力。

(六)加強監管,認真把控專案實施的關口。我市在工作中嚴把培訓物件的遴選關,培訓機構由專案縣農委會同縣財政局採取政府採購的方式遴選,並報省農委備案;嚴把培訓實效督導關,在工作督查中,我們堅持做到既督事,也督人,更督效。課前盯教案,對培訓機構上報的教案反覆研究,在課程設定、師資遴選上嚴格把關,課堂盯教學,堅持實行第一堂課、班主任隨堂聽課、課後學員評價等多方面的教學制度,課後盯運用,理論課與實踐課同步開展,著力提高學員學以致用的操作水平。嚴把培育方式創新突破關,堅持分類分級分層次開展培訓,在培訓中重實訓、強服務,做到系統知識培訓與跟蹤指導服務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傳統培訓方法與現代化手段相結合。

(七)加強督導,做好專案的驗收考評工作。一是按照省農委制定下發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施辦法,我們對各縣市區農委日常基礎性工作提出了要求,將月報表等常規工作報送的及時性和正確率,臨時性工作完成情況做為年度對縣考核的參考依據。二是組織開展了中期檢查,通過檢視資料、實地查驗等形式對各縣市區民生工程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瞭解培訓工作進展,推進工作實施。三是組織開展了民生工程專案年終績效評價,重點通過檢視自評資料、到培訓機構實地查驗、電話抽查受訓學員、召開部分培訓物件座談調查等形式,瞭解培訓效果,並對各縣市區農委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進行了認真評價排序,促進工作更好開展。

三、取得培訓成效

一是培訓內容緊密結合當前農業生產,為受訓學員解決了生產實際問題,學員的種養水平均有了較大的提高,能夠較好地掌握先進的種養技術,做到綠色增效。如:宣州區鍾道遠的夢辰草莓種植家庭農場臨近城市近郊,通過學習和參觀,今年草莓定植後長勢良好,預計畝產值達3萬元。該農場註冊了公眾號和微信群,對種植的綠色有機生態草莓進行了廣泛宣傳。培訓學員胡曉明所在的雙東茭白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推廣茭白3800畝,畝產達3000kg,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是加強了培訓學員與技術指導員的聯絡。通過培訓,每位學員都有一名技術指導員跟蹤指導服務,在以後的生產中遇到問題隨時都可以與指導員聯絡,既幫助農戶解決了問題,也有利於區農委各業務單位農技推廣工作的開展。如宣州區學員張炎山通過培訓後,在區菜辦技術員的指導下進行“一稻一菜”試驗示範,目前已完成測產工作,測產結果表明增產顯著,畝產鮮食大豆達500kg,效益增加明顯。其種植模式今後有望在宣州區大面積推廣。

三是增加了學員之間的交流。通過培訓學員之間互相交流,相互取經。在職業農民羅念念帶動下,區農委在洪林農業示範園建成了兩萬畝的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成立了南宣稻漁綜合種養合作聯社。7月31日至8月1日,省農委在宣城市宣州區召開全省稻漁綜合種養現場會,並參觀了洪林萬畝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基地、小龍蝦交易市場、稻蝦輪作示範點、稻蝦鰍綜合養殖示範點等現場,向全省推廣稻漁種養新模式。11月26日,念念合作社在全國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創新大賽獲得銀獎、綠色生態獎。

四是增強了農民產業發展的信心。學員們普遍認為培訓內容針對性強、教師講課水平高、方式方法靈活多樣、管理規範、服務到位。通過三農問題、現代農業發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體驗式的農耕文化、社會責任等培訓,把握了巨集觀形勢。培訓中還融入支農惠農政策、農業專案申報、合作社法規、財務管理、合同法、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認定、農業金融等內容,提升了經營管理能力。通過網路營銷、市場行銷、品牌建設等培訓,建立了對農產品生鮮電商、渠道建立、品牌塑造等問題的深層次認識。讓學員對從事農業充滿了希望。如績溪縣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參訓學員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8家,創辦家庭農場21家,開辦農家樂9家,開展農產品網上銷售和電商服務32人,學有所用,極大發揮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社會效益。同時36名培訓學員通過銀企聯合,獲得銀行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政策資金扶持,據不完全統計,有7名學員分別在農業銀行和郵儲銀行獲得354萬貸款資金,增強他們發展產業的動力。

四、存在問題

在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過程中,各專案縣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一是優質師資緊缺。二、培訓規範過於細化與專業設定存在一定衝突。農業部的培訓規範太過細化,而在一個農業小縣,有些特色種養業的家庭農場或者專業合作社數量有限,而現實中又確實需要培訓。如果按照培訓規範操作,有些人就不便納入培訓物件,如果納入培訓,培訓資源浪費較大等。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認真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後續跟蹤服務工作

根據農技人員聯絡服務制度要求,農技人員對結對指導的新型職業農民全方位系統化的跟蹤服務,推廣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科學種養水平,做好新型職業農民的扶持工作。

(二)通過科技示範帶動農民整體科技水平的提升。

將新型職業農民納入科技示範戶範疇,發揮他們的示範帶動作用,通過開展農業科技示範,帶動周邊農民應用新技術,影響和帶動大家共同富裕,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專案和農技推廣補助專案實施疊加效果。

(三)通過現場指導,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

在農村田間地頭對農民進行講解、示範、操作和解答,直接面對農民,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作為培訓物件,指導人員與農民零距離交流,以現場會的形式開展培訓,有針對性地重點解決當前生產與推廣運用的新技術,培訓內容緊密圍繞種植、養殖、追肥、滅草、防蟲、治病等知識,有針對性地答農所問、釋農所疑、解農所惑,通過現場培訓指導提高農民的種養殖水平。

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總結5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農業部《關於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意見》、《四大作物綜合生產能力科技提升試點行動》和《關於做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的通知》精神,按照局統一部署,緊緊圍繞“三農”工作,認真組織實施農業科技培訓各項工作,圓滿完成培訓任務。

按照農業部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重點開展以小麥、玉米、蔬菜為主的實用技術培訓,多渠道、多形式開展農業科技進村入戶活動,在全市掀起了學科技、用科技、爭當科技示範戶的高潮。通過廣泛培訓,我市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明顯提高,科技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xx年我市小麥、玉米平均單產達歷史最好水平。

一、培訓工作開展情況

20xx年,主要實施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啟動了20xx年農業科技入戶示範工程,作為全面提升我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穩定的戰略性措施來抓。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全面搞好組織協調,促進了培訓工程的順利開展。一年多來共舉辦市級培訓班21次,培訓市鎮技術人員xx人次;技術人員入村舉辦各種型別的村級培訓班累計xx餘次,入戶諮詢培訓30000人次,重點培訓了1000個科技示範農戶,示範帶動了10000個農戶,接受培訓的農民累計300000餘人次。

在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實施過程中,我們把這項工程與“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綠色證書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和農業部“標準良田建設”及“科技書屋建設”等專案相結合,廣泛組織開展了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大力實施了農業部“農業科技入戶春季行動”、“測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動”和“測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動”。

主要做到“九個落實”:

1、組織領導落實。在兗州市農業局分別成立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領導小組、技術小組和監督考核小組。

2、培訓計劃落實。農業局以檔案形式印發了《兗州市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實施方案》和《農業科技入戶示範工程實施方案》,對培訓目標、內容、物件、時間、方法等都提出了具體要求。

3、首席專家落實。確定了縣域首席專家、小麥、玉米專家及專案區鄉鎮的區域首席指導專家,具體負責各項技術措施的落實。

4、技術人員落實。在農業系統選拔100名業務精通、年輕有為的技術人員,包村入戶搞好培訓。

5、培訓物件落實。按照"相對集中,點面結合,擇優推薦,公平合理"的原則,在主要糧食生產鎮谷村鎮、大安鎮、小孟鎮、漕河鎮、新驛等鎮選擇100個村,由村民申請、村委會推薦、鎮農技站審查、培訓單位審定,確定1000個農戶作為科技示範農戶,進行重點培訓,並建立示範農戶檔案,統一管理;保證每戶培訓一個明白人,每個示範戶示範帶動5—10個農戶。

6、培訓技術資料的落實。一年來共發放農民培訓卡10000份;科技光碟xx多套;《高油玉米生產技術》及《優質小麥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等教材13500本;特別是為農民發放了10000份科技掛曆,把各個季節的主要生產技術、農業政策,印在掛曆上,收到很好的效果。結合我市實際,在農時關鍵技術環節編印併發放《春季麥田管理技術要點》、《夏玉米套種技術要點》等明白紙共30餘萬份。

7、培訓設施落實。全市共協調鎮、村培訓教室215間,建設農民科技書屋16個,100個村全部配齊電教裝置。

8、培訓經費落實。在資金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市農業局多方籌集培訓資金,保證了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

9、配套政策落實。為鼓勵農民積極參加科技培訓,發揮他們在農村經濟中的示範帶動作用,市農業局對參加培訓的農民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優先享受國家農業部優質小麥示範區建設中的每畝10元的良種補貼政策;每個核心示範農戶年底發一套農民科技掛曆;優先免費得到示範新品種和相關技術資料,在資金、物資、技術上支援他們開展科學試驗、生產示範、科技攻關等活動;積極引導、支援他們參加各種專業協會和技術協會。

二、培訓的主要內容

主要培訓以小麥、玉米、蔬菜為主的農業實用技術兼顧其它經濟作物栽培技術,以及農業高新技術、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農產品產銷資訊;主要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種植新模式;小麥玉米精播半精播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配方平衡施肥技術、化學促控技術、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生物有機肥、標準化生產等技術以及黨在農村的法律、法規、政策等。

三、主要做法

1、領導重視是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和農業科技入戶示範工程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為加強培訓工作,程局長多次召開會議,重點研究農民培訓工作。農業局成立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和農業科技入戶示範工程領導小組和技術小組,各鎮相應成立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領導小組和技術小組,協同作戰,共同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

2、加強技術人員自身建設培訓是農民科技培訓工作順利實施的關鍵。針對當前農業生產發展的新階段和新要求,千方百計壯大自身服務功能,健全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和農業科技示範體系,強化技術人員自身建設,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3、優選拔技術人員優選科技示範戶在全市選拔了100名技術骨幹和100個科技示範村,每個村明確一名包村技術人員,在每個村重點培養10個核心示範農戶,以村為單位開展培訓,全市重點培養1000名核心科技示範戶,示範帶動10000個農戶。同時鼓勵廣大農業科技人員建立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和科技攻關示範田,與本單位所承擔的農業科技專案相結合,開展農業科技實驗、示範、推廣。通過對1000個科技核心示範農戶進行重點培訓,湧現出了一批農業科技致富能手,通過他們進一步示範帶動,初步解決了農業科技進村入戶難的問題,滿足了農民多層次的科技需求,使我市農業科技示範推廣體系更加完善、有效。

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總結6

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在縣委、縣政府和上級各相關部門領導的關心支援下,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領導小組辦公室深入貫徹落實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xx年農民培訓工作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意見》及省農業委員會、省財政廳《關於印發〈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檔案精神,以加快培育發展壯大農業經營主體為主線,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經營的現代新型職業農民為目標,通過認真組織實施,制定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建立健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以提高農民專業技能、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大力實施技術技能培訓、積極開展跟蹤服務指導、加強政策專案扶持,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順利完成了工作目標任務,取得階段性成效,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任務完成情況

今年上級分配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任務1500人,其中生產經營型200人,專業技能和社會服務型200人,職業技能水稻機插秧手100人,專項技術水稻集中育秧員1000人。截至目前為止,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培育任務及職業技能、專項技術培訓任務全部完成,生產經營型完成培育任務185人,共計完成培育任務l485人。生產經營型黃花梨產業培育15人,正在實施過程中,生產經營型培育的後期跟蹤服務也正在等待各項農業產業生產工作的開展加以跟進,培育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主要表現在培育學員的科技文化素質明顯提高,專業生產技能水平顯著改善,在農業生產中產生的效果雖然還不能立竿見影,相信將在今後的農業生產實踐中會得到具體體現。

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工作任務

根據省農委印發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施方案,縣領導小組辦公室緊緊圍繞我縣現代農業發展,結合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及時制定了培育工作方案,確定了工作目標任務,分型別分產業制定了培育計劃。即培育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200人(其中水稻產業50人、葡萄產業40人、黃花梨產業18人、柑桔產業12人、蔬菜產業60人、生豬產業20人),專業技能型農民70人,社會服務型農民130人。培訓水稻機插秧手100人,培訓水稻集中育秧農民1000人。

(二)出臺認定管理辦法,認定培育物件

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實施方案,明確我縣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的基本原則是“政府主導、農民自願、嚴格標準、動態管理”,制訂了認定標準、認定程式。按照“公開、公平、公正、自願”原則,擇優遴選了生產經營型農民200人,專業技能型農民70人,社會服務型農民130人,機插秧手100人作為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物件。

(三)開展調查摸底,建立培育資源資訊庫

通過組織各鄉鎮綜合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深入農業企業、村、組進行新型職業農民情況調查摸底,把姓名、性別、年齡、地址、產業及規模等資訊登記造冊,掌握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資源狀況,建立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資源資訊庫。

(四)認定培育機構,分解培育任務

按照培育機構四個認定基本條件,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了適合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特點的縣農業廣播學校、縣職業中專學校、縣農業機械化學校、藍山縣畜牧水產技術推廣中心四個培育機構。根據各產業技術要求和各機構專業技術特點及跟蹤服務能力,確立了以農廣校為基礎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分解了培育任務。即農廣校培育生產經營型農民180人(水稻產業、蔬菜、水果),社會服務型農民50人,水稻集中育秧技術員培訓500人;縣職業中專學校培育專業技能型農民70人,社會服務型農民30人,水稻集中育秧技術員培訓500人;縣畜牧水產技術推廣中心培育生產經營型農民20人,專業技能型50人;縣農業機械化學校培訓社會服務型20人,水稻機插秧手100人。

(五)認真開展培訓、實訓

1、採取“分段式”模式開展培訓

各培育機構採取“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培育模式,根據不同培育物件,按“一班一案”,分期分段安排課程,分門別類開展培訓。全縣共開展理論培訓51期,開展實訓及參觀交流39期。

2、選擇合適的教材

選擇通俗易懂、實踐操作性強的適合農民特點的培訓教材,共選購《農業政策法律讀本》、《新型職業農民讀本》、《農產品市場行銷》等各類專業教材2300本,製作教學課件67個,印發講義1300份,印發技術資料1、2萬份。

3、聘請優秀培訓教師

現代的新型職業農民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老師隊伍,才能完成培訓任務。各培育機構根據不同的產業要求,想方設法聘請素質高、專業理論強、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專業技術骨幹、土專家組成講師團隊伍授課。農廣校請進了省農廣校劉文俊副校長、永州職業技術學院董紅霞教授、縣工商管理局雷俊英股長、毛俊蔬菜專業合作社董事長唐召旭及農業局郭生陽等多名農藝師講課;畜牧水產技術推廣中心聘請了永州市職業技術學院黃武光教授、永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副所長、高階工程師李毛忠、永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獸醫師鄭孟生上課。農廣校還請來了省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院長楊國順教授、劉昆玉教授、省葡萄協會會長石雪輝教授到葡萄基地現場講座。老師講課形象生動,學員們聽得津津有味。

4、培訓方式靈活多樣

在培訓過程中各培育機構,根據不同產業特點和專業技能要求,採取了“分段式”、“集中式”、“分散式”的方式進行培訓、實訓及跟蹤服務。職業中專學校採取“專業分班班分組”的方式,開展了實訓;農廣校、畜牧水產技術推廣中心採取了“集中、分散”相結合的方式教學,組織學員多次到各培育實訓基地開展了學術交流考察活動;畜牧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組織學員到養殖場進行現場講課,手把手教學員如何配飼料,如何防病治病。教學方式不枸一格,培訓實訓靈活多樣。

5、加強教學管理

按照“一班一案“的要求,培訓班基本做到了一班一案開班。畜牧水產技術推廣中心因為請的老師是永州市職業技術學院和永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的專家,機會難得,加上生豬養殖與動物防疫課程有許多相同之處,所以合併開班的,但後期培訓與實訓是分開的。各培訓班選舉成立了班委會,建立了請銷假制度,進行了考勤登記。

6、千方百計提高教學質量

在選聘優秀老師的前提下,各培訓班採取以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注重實訓的方式開展教學。課堂有多媒體教學、老師面授、老師答疑、學員交流、有文字、有圖片、有專業設施、操作裝置,課堂氣氛活躍,內容通俗易懂。

三、主要措施

(一)成立領導小組,加強組織協調

成立了由農業局局長任組長,農業局、財政局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農業、財政分管股站負責人及農業計財股負責人為成員的藍山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先後研究制定了《縣20xx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方案》、《縣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試行)。積極主動向縣委、縣政府進行請示工作彙報。比如:向政府領導、政府彙報請示成立由縣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以政府名義向各鄉鎮下發培育工作方案通知,配套扶持政策等。組織各培育機構分管部門召開了協調工作會議和培育工作啟動會議,對各培育機構培育工作進行了具體的指導。

(二)加強培育監管和業務指導

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了藍山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公示制度、三堂課制度、培訓考核制度、資訊報送制度、臺帳登記制度、跟蹤服務制度、領導聯絡制度、技術員指導制度、檢查驗收制度等多項管理制度。各培訓班開班典禮,農業局、財政局兩家分管領導及辦公室工作人員親自到場清點人數、核實學員身份、檢查辦班實際情況並上第一堂課,講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目的意義、政策和要求,並進行手工和影像記錄。培訓班結束時,到場檢查培訓實際效果,檢查培訓實訓資料、班級管理資料、學員檔案資料、學員資訊臺帳、資金使用情況,出具檢查驗收報告單。途中不定期到培育機構瞭解學員學習、生產及思想狀況,確保培訓真實可靠,保證培育質量。在資金使用管理上,工作方案規定了資金使用範圍,80%必須用於學員的培訓、實訓、考察交流等支出。補助資金由財政存入專帳,憑學員臺帳、檢查驗收報告、補助資金申請批覆拔付,由縣財政直接拔付到各培育機構。嚴禁套取或濫用、挪用培育資金行為,各培育機構資金使用規範。

(三)大力宣傳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目的意義

採取通過向各鄉、村主要領導傳送招生簡訊,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發工作資訊,在公共場所醒目位置公示培育機構、任務等形式,大力宣傳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目的、意義、政策,極大提高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知名度和認知度。

(四)整合培育資金,加大扶持力度

新型農民培育不僅要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重要的是扶持他們發展壯大,輻射帶動所有的農業從業者。我縣各培育機構共整合專案資金200餘萬元,用於扶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其中農廣校整合農業局農田有機質提升專案60萬元、農技推廣補助專案20萬元、蔬菜標準園建設專案20萬元、“種三產四”專案20萬元;畜牧水產技術推廣中心整合生豬養殖標準場建設專案60萬元;農機化學校整合農機補貼專案20萬元;這些專案資金強力地推動了新型農民培育工作。

三、問題與建議

(一)培育任務下達太遲,導致培訓時間緊,效果打折

今年的狀況是專案縣苦等任務下達,前期等,後期緊,前期事少,後期事多做不過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必須有一個過程,必須有充足的時間,必須在農業生產進行時開展培育,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迫切希望上級部分解決這個問題。

(二)個別部門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認識不足

其實在省實施方案下達以前,我們早就在做各方面的前期準備工作。本來我們很想提高培育工作領導小組的級別,擬定了實施方案、領導小組名單和多項扶持政策,但縣機要室以教育實踐活動嚴格限制和對等上級檔案為理由,沒有同意以縣長或分管副縣長為領導小組組長的請求,政府辦在看過省實施方案後,也以沒有必要向各鄉鎮下發實施方案為由,拒絕了實施方案下發鄉鎮,給培育工作帶來許多不便。建議省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領導小組的人員構成。

(三)扶持力度需進一步加強

我縣財政狀況不好,政府的財政無力拿出太多的資金扶持培育,目前扶持政策也只限於整合現有的專案資金,今後領導小組辦公室爭取更多地向縣領導彙報工作情況,以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力度。

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總結7

我市某地是最大的玉米主產區、奶牛養殖區和蔬菜種植區。自承擔培育新型農民這一專案後,立即組織實施,成立了由農業局、財政局、團委組成的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專案領導小組,組建了統一培訓機構,制定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專案實施方案》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計劃》,嚴格按照專案要求,開展了培訓工作,圓滿地完成了20xx至20xx培訓任務。現將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第一部分培訓實施情況

一、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專案管理,確保培訓工作圓滿完成

搞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對此項工作區委、區政府領導非常重視。區裡成立了以分管副區長林英為組長,農業局長周田、財政局總會計師劉晉、區團委書記李田為副組長,高階農藝師、農業局副局長王林為首席專家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制定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專案實施方案》、資金保障制度,監督檢查制度,確保此項工作順利實施。成立了由專案首席專家、各專業首席專家為首,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畜牧中心、蔬菜服務中心等涉農部門及海運學校技術骨幹為成員的技術小組。技術組共有教師31名,都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實踐經驗豐富。培訓教師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包點到村。參加專案實施的13個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和技術組織配合開展培訓工作。整個專案的實施單位兩個,分別是忻府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省海運職業技術學校,共設立培訓教室6個,都具備電視、vcd等先進的教學設施。建設培訓基地6個,其中玉米專業3個,蔬菜專業2個,奶牛專業1個。

在專案管理方面,開發了“全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管理系統”軟體,使得整個專案在核心農戶擋案管理;教師、教材、教學管理安排;相關政策法規學習匯綜以及資金管理使用等方面更加科學、高效。

二、創新培訓模式,千方百計提高培訓效果

我區的“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專案”實施初期,按照“進村入戶,核心培訓,包教包會,示範帶動,全面覆蓋”的原則,在全區13個鄉鎮辦事處全面展開,其中玉米專業1500戶、蔬菜專業200戶、奶牛專業300戶。確保通過核心農戶的示範,帶動全村及周邊村的農業發展,結合“四個一”(即一張培訓卡、一張明白紙、一本科技教材、每個培訓點一張技術光碟)的傳送,在20xx年冬20xx年春的農閒時節,首先在13個專案實施鄉鎮分別召開了由專案涉及村的支部書記、村長參加的科技培訓進村入戶動員會。為了圓滿完成培訓任務,確保培訓效果,我們不斷創新培訓模式,豐富培訓內容。採取核心農戶專業性培訓與普及性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巡迴指導相結合,教室授課和基地大田觀摩相結合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培訓效果。

培訓的方式一是核心農戶培訓與普及性培訓相結合,在培訓核心農戶的同時,做好宣傳發動,吸收更多的農民參加培訓,除培訓2000戶核心農戶外覆蓋普通農民3、5萬戶;

二是集中培訓與巡迴指導相結合,以鄉鎮為單位集中辦班15次,其中玉米專業8次,培訓農戶2500戶;奶牛專業5次、參加人數600餘人;蔬菜專業3次,參加人數900多人次。玉米專業的培訓以進村入戶培訓為主,涉及的54個專案村,平均進村1、8次,在村委會、街道、農戶小院、田間地頭小規模培訓200餘次。農忙時節,有的專案實施村農民白天忙農事人員難組織,我們就採取晚上以村集中辦班的方式對核心農戶進行技術培訓,利用晚上的時間共辦班20餘次。20xx年3月17日從省農科院、農業廳蔬菜辦請來專家在區政府大禮堂舉辦了“全區蔬菜種植技術培訓會”,參加培訓的有“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專案”的蔬菜專業核心農戶200名、區農口有關科技人員、主要菜區的廣大菜農共計人數800多人。20xx年3月25日以4個奶牛養殖專案實施鄉鎮為單位,舉行了奶牛高產養殖集中培訓會,授課教師除了專案技術組的'講師外還請了市裡的奶牛專家,300名奶牛養殖核心農戶參加了培訓,還有奶牛養殖村廣大的奶牛飼養戶,人數達450多人。在整個階段的培訓活動中,發放教材2300本、技術手冊2000冊、各種資料8000多份,科技光碟90餘張;

三是培訓基地展示田觀摩與現場指導相結合,20xx年9月8日、10日、13日、15日,我們先後組織奇村鎮、播明鎮、東樓鄉、秦城鄉、合索鄉、解原鄉等鄉鎮農民,舉行了4次大規模的基地示範田觀摩現場指導培訓會,主要參觀了:

1)盧野基地玉米新品種、新技術示範園區,共有56個示範品種,佔地20畝;

2)專案單位和忻府區種子管理站共建的玉米新品種展示基地;

3)專案基地和農業開發辦,共建的董村鎮玉米新品種、新技術示範基地,佔地150畝,30個品種示範;

4)原種場玉米優良品種示範園。核心農戶通過親眼目睹了各個優良品種的主要性狀,玉米高效栽培各項新技術的使用效果,親耳聆聽了培訓教師的現場講解,理論聯絡實際為鞏固所學技術指導高產高效的玉米種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基地觀摩培訓的人數達到1500人,這種觀摩培訓的模式用時短效果好,受到了廣大核心農戶的一致好評。

培訓教材和資料除了省、市農業部門精心編輯出版的農業實用技術書籍外,我們通過技術人員深入農戶田間地頭調查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農民的需要,專門印發了技術手冊、農事明白紙和大量的技術資料宣傳單。針對我區實情和專案要求,共精選17項實用技術重點講授推廣。其中玉米高產種植技術:

(1)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2)玉米旱作節水栽培技術

(3)玉米品種優化技術

(4)玉米化控技術

(5)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

(6)玉米立體種植技術

(7)玉米配方施肥技術

(8)玉米種子生產技術。

奶牛高產養殖技術:

(1)奶牛品種改良

(2)奶牛冷凍配種技術

(3)奶牛高產養殖

(4)奶牛疫病防治技術

(5)奶牛秸稈青儲飼料加工技術。

溫室大棚高效栽培技術:

(1)大棚水果栽培技術

(2)大棚蔬菜栽培技術

(3)大棚沼氣利用技術。

這些技術基本上都是當前農民迫切需要的實用技術,除此外,還結合農業政策、法規對農民進行了普法教育。

為了使“核心農戶的選擇更具有代表性、培訓內容講授更具有針對性”,在專案實施過程中,專案技術組及包點培訓教師與各村幹部對科技培訓的工作做了進一步的探討。根據各村農民具體情況和要求,有的村對核心農戶進行了個別調整,有的村調整、增加了培訓的內容。許多專案實施村通過前一階段培訓工作實施的進一步認識,對培訓工作相當重視,如奇村鎮唐林村還專門成立了科技培訓協會,由協會根據農時、全村科學種田的需求聯絡、安排培訓的具體事務。甜糯玉米種植戶,成立了甜糯玉米協會,協會培訓單位聯合進行了甜糯玉米綠色食品生產操作培訓。

根據專案實施方案的管理考核要求,我們投入一寫經費設計開發“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專案管理軟體”,對核心農戶全部計算機規範管理,同時建立對技術人員和核心農戶的評價考核。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均受到了鄉鎮和村裡的大力支援,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熱烈歡迎。我們在農業局和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設立了熱線諮詢電話,共接受農民技術諮詢電話262次,其中播明鎮農民反映出苗後的玉米出現大面積的異常現象,農技中心的技術人員及時前往診斷,指導農民進行了補救措施。

三、嚴格專案資金管理,把有限資金效果最大化

培訓經費按專案實施進度實行專款專用,專項管理。專案實施所需資金及使用情況,實行審計制度。審計報告和資金預算、決算一併報專案辦公室審批列支。專案設立專帳管理,一支筆審批,統一開支範圍,統一報銷程式,統一費用管理,建立完整的財務檔案。資金的使用主要用於購買、編印教材、技術材料,明白紙,購買培訓器材,以及包村教教師講課培訓費補助,交通費用等。

四、建立監督監管機制

為了保證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的落實,區農業局成立了監督考核小組建立了對技術人員和核心農戶的評價考核制度,通過層層簽訂責任狀,與技術人員簽訂了責任書,監督考核小組對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和培訓效果進行嚴格考核,不定期進村入戶抽查,通過與核心農戶訪談和由核心農戶填寫評價表,對技術人員進行考核,按考核分數排出名次,與年度考核、職稱評聘掛鉤。凡弄虛作假的,年度考核視為不合格。表現突出的給予表彰獎勵。對核心農戶的考核,由技術人員測評和全體村民評價,考核合格的發給綠色證書,考核不合格的,繼續培訓直至合格為止。

第二部分專案實施的成效和一些成功典型

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專案的實施,提高了我區玉米種植、奶牛養殖、城郊蔬菜種植效益,促進玉米、奶牛、蔬菜這三個主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了全區農民的科技素質的不斷提升;促進了我區農業科學種田水平的整體提高;促進了常規玉米、特色玉米、蔬菜等綠色食品生產和無公害生產基地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的建設和服務創新。在2000名核心農戶中湧現出了一大批種田大戶、養殖大戶,更主要的出現了不少自己種田、養殖,又能在本領域提供相關服務、帶動更多農戶發家致富的農民經紀人。

玉米專業核心農戶孔中秀,通過專案培訓和自己鑽研掌握了一套因地引種,高效種植甜懦玉米的技術。他自己家裡的10畝地全部種植了甜懦玉米,同時還擔任一個公司甜懦玉米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的技術員,負責2個鄉鎮6個村近2000畝甜懦玉米的生產任務,帶動一批核心農戶推廣玉米綠色食品生產技術,合理安排輪作,畝產值達1700元以上,農民純收入達千元。還有核心農戶崔玉卯憑著自己掌握的過硬技術,承包土地300畝,合理選擇品種、安排播期,全部種植甜懦玉米,收到很高的經濟效益。

蔬菜專業核心農戶趙黃科,擔任著南城辦事處新農村的村主任,按照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會的要求,認真學習種菜新知識,引進新品種,採用新技術,改變傳統種植觀念,科學種植蔬菜,效益穩步增長,他種植的溫室,創下了畝收入28000元的好成績。具體情況如下:茬口安排:按照溫室蔬菜生產工藝流程,一年兩大茬,西芹——西紅柿兩茬生產模式,西芹7月下旬育苗,10月中旬定植,元月上旬採收上市,7月中旬拉秧,對比前向年西葫蘆一大茬生產,生產週期延長,西芹秋季和平病害少,西紅柿採用冬春茬產量高,採收期長,效益較好。田間管理:蔬菜整個生產期管理全部採用新技術,改變傳統種植管理模式,注重科學,實行配方施肥,西葫蘆吊架,並採用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注重西芹、西紅柿品質的提高,增加經濟效益,對比前幾年大肥大水,缺乏科學田間管理,隨意盲目澆水、施肥、噴藥,生產成本大下降,田間病害得到全面控制。趙黃科溫室實種面積0、6畝,西芹產量3200千克,收入2560元;西紅市產量4000千克,收入13800元,摺合畝收入27933元,效果明顯。我們在新農村建設了溫室蔬菜大棚生產技術培訓基地,在他和其他核心農戶的的帶動下,全村逐漸縮減的溫室蔬菜面積05年增加到240畝,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畝收入達23000元,成為忻州市郊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忻府區張鄉高村是我區奶牛養殖大村,也是奶牛核心農戶最多地方一個村,核心農戶秦俏平經營良源忻定奶牛場,存欄奶牛60頭,其中產奶牛34頭,過去每頭牛平均日產奶16公斤,由於多年來養殖技術落後一直沒有較高的經濟效益。2004年成為核心農戶以來,認真學習奶牛相關技術,從奶牛的配種輸精、飼養管理、疾病防治到種植優質牧草都認真鑽研,精心領會。通過把掌握的新技術運用到牛場的管理經營中,到2005年下半年,存欄奶牛從外部觀察有了明顯的改善,配種方面也開始給每頭奶牛建立擋案,杜絕過去的近親繁殖,逐步使品種優化。飼料管理上以貯青為主,再加上搭配苜蓿粉和精飼料,產奶量逐月上升,每頭牛平均日產奶達23公斤,經濟效益也逐步提高。同時牛場也形成一套“推良種、喂貯青、階段養、標準給、科學管理”的科學飼養規程,管理上重點抓四個環節:一是抓良種,嚴把母本關;二是抓防疫,嚴把抗病關;三是抓青貯,嚴把飼養關;四是抓方法,嚴把技術關。高村的奶牛養殖通過我們在這裡建培訓基地,無論是象秦俏平這樣的養殖大戶,還是養3頭5頭的小戶,養殖技術上均有很大的提高,正逐步成為蒙牛、古城等國內幾個大奶業集團的優質牛奶生產基地。

第三部分存在問題及下一步打算

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是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生產要發展,科技是關鍵。要把現有科學技術普及到千家萬戶,必須有一批新型農民。綜觀我區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地方政府經濟落後,從財力人力上還不能更好地利用國家實施專案的東風,配套一定資金更好地促進農民科技普及的有效途徑,儘快提高我區農民科學種田的整體水平;

二是培訓專業不能與專案村產業更細緻緊密地結合,雖然玉米是忻州農業的主導產業,但各縣各村情況各異,比如有的村以種植紅薯出名,有的村是多年的蔬菜制種基地;

三是在數量有限的核心農戶選擇上還不能做到更具代表性、典型性;

四是在培訓模式和手段上儘管我們也下了很大力氣,但總體效果還不是更好,同時自身的科學素質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下一步工作打算,首先要充分認識到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在新時期的重要性、長期性、艱鉅性,農民科技培訓任重而道遠。我們經過2年的專案實施,已初步建立了一支農業科技培訓的技術隊伍,發展了一批合格的新型農民核心農戶,掌握了一套比較有效的培訓模式。在繼續爭取上級部門培訓專案的同時,結合農業部門工作和其他農業專案的實施,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定期回訪2000名核心農戶,發展更多的核心農戶,以帶動農民走山依靠科技發家致富的道路。

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總結8

首先感謝各位領導蒞臨我縣檢查指導工作,20xx年我縣列為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專案實施縣。在培訓工作中,得到了省科教處和州科教站大力支援和關心,使培訓工作得以有條不紊的開展,並取得了一定成績。現將我縣20xx年度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專案的組織實施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20xx年專案實施涉及全縣8個鄉鎮30個村,510個村民組,16102戶,總人口70387人,其中,農業勞動力41228個,基本學員1200個,佔勞動力人口的2.91%。開展了以優質稻米、中藥材、馬鈴薯 、畜牧養殖、烤煙、果蔬生產綜合利用技術為主等的實用技術培訓。20xx年,全年累計進村辦班179場次,培訓基本學員8600人次;現場指導470場次,指導15100餘人次,均完成進度任務的100%;建設科技書屋30個;學校掛牌30個示範村;發放技術資料4500份,技術書籍1800冊和農村實用技術手冊1200冊。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專案審批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及時召開專案實施工作安排會議,對專案的培訓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成立由縣政府分管農業的副縣長為組長,農業、財政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和鄉鎮一把手為成員的縣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領導小組。明確由縣農業局具體組織實施該專案,明確一名副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抽3名同志到辦公室具體負責專案日常管理工作。各鄉鎮積極配合,把工作責任層層分解。對該項工作作出詳細的安排佈置,使工作有人抓,抓具體,抓落實。

(二)及時釋出招標公告、確定培訓機構。

我縣專案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專案方案的要求和領導小組安排,於20xx年2月16日在縣城以電視播出和在各公告張帖欄張帖招標公告的方式及時發出招標公告,共有施秉縣畜牧技術服務中心、施秉縣農業技術開發服務中心、貴州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施秉縣辦公室、施秉縣牛大場鎮中藥材協會、施秉縣馬溪鄉養豬協會,共五家單位前來投標。縣專案領導小組組織本縣專家於2月26日召開了定標會議,會議本著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進行,最後確定施秉縣畜牧技術服務中心,施秉縣農業技術開發服務中心,貴州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施秉縣辦公室三家為中標單位。施秉縣畜牧技術服務中心培訓內容為畜牧養殖和稻漁工程,施秉縣農業技術開發服務中心培訓內容為反季節蔬菜、優質稻和脫毒馬鈴薯種植技術,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施秉縣辦公室培訓內容為中藥材、烤煙和胡柚種植技術。

(三)認真搞好宣傳動員、確定示範村及學員。

20xx年2月初,按照我縣“兩種一養”產業調整思路要求,利用我縣有線電視和鄉鎮趕集的機會,積極向農戶宣傳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專案的重要意義和好處。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結合各村實際,選擇村民有基本培訓條件,群眾有強烈的發展願望和培訓需求,村裡村支兩委班子組織能力強的30個村,作為專案示範村。每個村確定40名主要從事農業生產,而且農業收入作為家庭主要經濟收入的中青年農民作為基本學員,進行登記註冊、公示。

(四)因地制宜,創新培訓方式。

1.靈活辦班。培訓中緊緊圍繞各村的主導產業採取集中培訓、現場指導和技術服務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系統培訓,結合生長週期階段農村實際,採取白天指導和晚上辦學、課堂上課與實地培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辦學方式開展培訓。並結合我縣實際,積極組織技術力量編寫《中藥材栽培技術》、《畜牧養殖技術》、《胡柚種植技術》、《優質稻種植技術》、《反季節蔬菜栽培技術》、《烤煙種植技術》、《鵝的飼養技術》、《稻田養魚技術》等8套技術書籍,並將技術書籍印製1800冊和農村實用技術手冊1200冊全部發放到學員手中,讓學員課堂認真聽,課後照學,有效地提高了辦學質量。培訓期間,培訓教員根據農事季節不定期進村入戶做好技術跟蹤服務,深入田間地頭對農民進行面對面、手把手的技術指導,確保做到指導一戶成功一戶,使他們在生產實踐中能學以致用,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陽光操作。示範村確定後,及時對30個示範村的培訓主導產業、指導思想、機構建設、培訓內容、指導時間、措施、目標、教師和每村的40名學員進行公示。並建立學員個人檔案,利於管理和跟蹤調查。

3.加強專案培訓管理。縣專案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基本學員登記註冊,發放培訓卡,記錄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和培訓教師。培訓機構按要求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明確專人負責,建立培訓臺帳,確定每期(次)辦班時間、內容、培訓方式、參加培訓人員、培訓教師及培訓教材。農業局建立專案公示平臺,跟蹤培訓工作實施情況,並公佈舉報電話,接受社會監督。

(五)加強專案的督促檢查和材料收集工作。

專案實施過程中,縣專案實施領導小組隨時對培訓機構進行督促檢查,確保培訓質量。在對示範村進行驗收時,採取實地考察、走訪農民、電話抽查等方式核實培訓工作的落實情況,重點檢查各村基本學員參加培訓情況,瞭解學員種植技能掌握情況和產業發展狀況和農民的滿意程度,對達到培訓要求的培訓機構出具合格證明。同時,做好培訓工作的有關材料收集、整理、歸檔迎接省州驗收。

三、切實做好科技書屋建立工作。

按照專案方案的要求,我縣將科技書屋的建立工作與縣組織部實施的“一戶一技能”工作和農村遠端教育結合起來。通過採取靠幹部捐助、部門支助、農業局贊助、專案資金扶助等形式組成,為示範村配齊了各類農業實用技術書籍。現我縣30個示範村均建立“農民科技書屋”並掛牌,每個書屋至少有教學光碟30套,各類農業實用技術書籍及其它書籍3000餘冊。各書屋均建立了各項管理制度,制定了光碟播放及書籍借閱登記制度。方便農民借閱,引導農民學科學、學文化、學政策、學法律、學市場經濟知識。我縣30個村,農民借閱書籍達8500餘人次,集體組織收看和個人觀看光碟達11000餘人次,不斷提高了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四、加強經費資金的管理及使用

在專案資金管理上,嚴格按照財經紀律要求,將專案的補助資金設立獨立帳戶,實行報帳制。縣財政部門根據專案實施要求和任務,及時安排本級培訓資金,培訓結束後,培訓機構憑培訓臺帳和縣專案辦公室出具的驗收合格證明才能進行報帳。除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外,對專案的實施環節進行嚴格監督,做到專案實施到哪裡,監督檢查就延伸到哪裡,不留死角。到目前為止,未出現違規現象。

五、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提高

通過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培養了一批觀念新、懂科技、技能強、善經營的養殖生產能手和致富帶頭人。促進了種養殖科技成果的轉化和實用技術的推廣,推動了農業結構調整,使全縣農民科技水平有一個新的突破,上一個新臺階。20xx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39213萬元,比20xx年32782萬元增長5.7%;農民人均純收入2259元,比20xx年20xx元增長12.6%;糧食播種面積21.9萬畝,總產量達6.38萬噸,佔州下達任務的100.9%,較上年增長0.54%。

一是培養了一批學以致用的專業農民。我們在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時,對培訓專業農民進行重點指導、重點培養、重點扶持,幫助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促進其發展壯大。

在30個專案村參訓農民中,85%的學員掌握了1至2項實用技術;10%的成為當地科技致富帶頭人;10%的成為當地種、養加工和營銷大戶。如牛大場鎮牛大場村學員汪金良,通過專案培訓和自己鑽研掌握了一套中藥材高產種植技術。他自家的60畝土都種植了中藥材太子參,收入從以前的5萬元增加到12.5萬元。該村農民王忠平通過新型農民培訓和老師的實地指導,掌握了中藥材種植技術,去年,他家種植了太子參15畝,按照所培訓的技術進行種植管理,太子參長勢較好,收入達3多萬元。

同時,他也學起外地客商做起了藥材的收購生意,一年也有5-6萬的收入,比以前增收3萬多元的收入。該村還有許許多多的學員通過培訓掌握了中藥材的種植技術,他們有效地帶動了全村中藥材產業的發展,現該村已發展種植中藥材4500畝,較上年新增800畝,預計可新增產值160萬元,該村農民戶戶均增加收入330元。20xx年該村農民純收入3200元,較20xx年2540元增加660元。馬溪鄉馬溪村是我縣生豬養殖大村,也是養豬專業基本學員最多的一個村,學員田譚定成、楊勝芝的生豬養殖場,由於多年來養殖技術落後一直沒有較高的經濟效益。20xx年成為基本學員以來,認真學習鑽研仔豬、母豬、肥豬的飼養管理及疾病防治。把掌握的新技術運用到實踐管理經營中,到20xx年下半年,仔豬成活率逐步上升,出售仔豬收入達4.3萬元較20xx年增加收入2萬元。同時帶動了一批養豬專業戶,養殖戶20xx年實現戶均增收2000元,全村農民增收40餘萬元,該村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二是推動了“一村一品”的發展。根據各村主導產業,圍繞“一村一品” 的發展思路開展技術培訓。一方面傳授主導產業關鍵實用技術,另一方有意識地引導農民規模化養殖、優質化生產、區域化佈局,調整產業結構。牛大場的牛大場、大坪、三口、金坑、柳塘、吳家塘6個村重點開展頭花蓼、太子參、何首烏等藥材的種植生產技術培訓,引導農民擴大生產種植規模,按照gap規範種植。20xx年6個村新增藥材種植面積2380餘畝,新增收入476萬元;馬溪鄉九龍、茶園、2個村充分發揮養牛、養羊的生產優勢,通過培訓擴大養殖規模,20xx年養殖量比去年增加24%,示範村的主導產業得到發展壯大;地壩村圍繞水產產業,重點開展了稻田養魚等水產技術培訓,20xx年全村40位基本學員每人增收1200元。學員通過學習新知識,採用新技術,改變傳統種養殖觀念,科學種養,有效推進“一村一品”產業的發展。

三是思想觀念和社會風氣得到轉變。通過進村辦班開展科技培訓、面對面、手把手的技術指導和跟蹤配套服務,讓農民不會就學、不懂就問,及時掌握養殖技能,促進了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雙井村是又名的賭博村和貧困村,一些村民整天無所事事就打牌賭錢。通過專案的開展,現在的雙井村參加科技培訓的人多了,打牌賭博的人少了;忙於種養殖生產的人多了,遊手好閒的人少了,瞄準市場的農民人多了,等、靠、要的人少了。

5.轉變了農民的學習觀念。通過開展培訓,市場觀念、科技致富觀念正不斷深入人心,對參加科技培訓的看法在不斷改變,科技培訓的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高,靠科技致富奔小康的熱情不斷高漲,為農村培養了一批覺悟高、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農民參加培訓學習的觀念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從“政府要求他們培訓”,轉變為“農民主動要求和積極參加培訓”。在培訓中,許多農民感慨的說:“幹了十多年,參加多種型別的培訓,都沒有象這次這樣學習過,自己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在幾個村的培訓中湧現了一些未能取得學員資格的農民,主動參加培訓和到現場指導點接受指導,成為編外學員的可喜情況。

六、存在問題和下步的打算

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我們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一是學員的年齡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知識能力較差;二是個別村主導產業還不夠突出;三是有的村培訓條件不夠好,培訓形式比較單調;四是個別村培訓學員流動大,在培訓簽名時與基本學員不吻合。

下步,我們嚴格按照專案實施方案和省州的要求,繼續抓好專案的組織實施工作,切實把專案抓好抓實,全面完成培訓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