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四大理念要素

才智咖 人氣:6.53K

企業在質量管理上,是否能不斷學習借鑑先進質量管理理念,體現了是否能夠不斷髮展和完善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這些先進質量管理理念為企業指明瞭該從各種方向和管理過程入手進行管理體系要素的改進。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質量管理四大理念要素的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質量管理四大理念要素

一、ISO9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質量要素

由國際標準化組織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ISO/TC176)在1987年正式頒佈的ISO9000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列標準,適應了國際貿易不斷髮展的趨勢,達到了質量保證制度在國際上的廣泛認可,更有利於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同時促進了企業的健康發展。

我國在1992年5月召開的“全國質量工作會議”上決定等同採用ISO9000標準,做到了我國質量保證標準完全同步採用國際標準,做到與世界接軌,為我國企業的產品質量更上一層樓,為促進我國優秀的製造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打下堅實的基礎。

ISO9000標準所包含的質量要素有:管理職責、質量體系、合同評審、設計控制、檔案和資料控制、採購管理、顧客、過程控制、檢驗和試驗、檢驗、測量和試驗裝置的控制、檢驗和試驗狀態、不合格產品的控制、糾正和預防措施、搬運、貯存、包裝、防護和交付、質量記錄的控制、內部質量稽核、培訓、服務、統計技術等。

ISO9000標準規範了質量定義和術語,明確了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在標準中還提出了廣泛適用的質量管理的八項原則,即:以顧客為關注焦點、領導作用、全員參與、過程方法、管理的系統方法、持續改進、基於事實的決策方法和與供方互利的關係。標準將企業管理體系分成為“管理職責”、“資源管理”、“產品實現”、“測量分析和改進”四大管理過程,體現過程方法,同時標準本身也從過程的角度闡述該標準對質量管理體系各個過程以及質量要素的要求。

ISO9000標準已經逐步從最初的一套適應製造業的管理體系標準,逐步完善,更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成為可以被各種型別的組織所採用、實施的質量管理體系標準。通過該標準認證的企業也從原來只有製造企業,到逐步有了服務企業、學校、政府部門甚至社群服務單位的身影。

二、全面質量管理要素

我們可以把費根堡姆時代的全面質量管理看作是狹義的概念,而如今的全面質量管理在不斷髮展完善的,而現代的全面質量管理的概念則可以看作是廣義的。如果從廣義的質量管理概念角度講,那麼它所包含的質量管理要素是最為全面的。

費根堡姆的《全面質量管理》一書將質量管理理念帶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其對全面質量管理的定義就是:為了能夠在最經濟的水平上,並考慮到充分滿足顧客要求的條件下進行市場研究、設計、製造和售後服務,把企業內各部門的研製質量,維持質量和提高質量的活構成為一體的一種有效的體系。全面質量管理作為質量管理理論的發展階段之一,以該書的名字命名,由此就可以看出該書的對質量管理理論發展的重要程度。美國的費根堡姆與朱蘭等質量管理專家對這一理念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質量管理的方法,也從最初統計過程控制管理階段的數理統計方法,發展的組織行為學,系統論,並行工程等等的管理系統理論和方法。全面質量管理已經從注重工作效率發展到要求注重效率的同時還要注重員工滿意的人性化管理方法。總的來講,全面質量管理包含的質量要素有:質量領導、追求高品質的企業文化、誠實守信的經營理念、系統的得到全員認可的質量戰略、培訓、團隊合作、順暢便利的資訊系統、有效執行的質量績效評價和獎懲制度、適當的過程控制體系。

三、卓越績效模式質量要素

我國的卓越績效模式融合了美國國家質量獎等當今世界已開發國家最優影響的質量獎標準的基本內容,反映了現代經營管理的先進理念和方法,是世界級的企業成功經驗總結。在中國名牌產品評價中,申報企業要按照《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提供企業自身質量管理狀況評價報告。因此,企業要想保持名牌產品的地位,確保通過三年一次的名牌產品複評,不斷提高名牌產品的質量水平,必須按照要求貫徹實施《卓越績效評價準則》。

卓越績效模式要求以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為核心,強調組織整體的質量經營,通過提高質量去實現企業的經營績效。將產品質量的'概念拓展到經營的質量,為了使企業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該模式對企業的領導作用、戰略、以顧客和市場為中心、以人為本、企業文化等多方面提出了要求。卓越績效模式要求企業不要把顧客至上作為一個口號,而要體現在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文化和行動中。最終還要評價顧客滿意度,追求顧客滿意,根據反饋資訊不斷地提高顧客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從大的方面來講所包含的質量要素主要有領導作用、質量戰略、以顧客和市場為中心、過程管理、員工管理、測量和分析改進、知識管理、經營效果。獲得質量獎也許對許多追求卓越質量的企業來說是一個夢寐以求的事,但是獲得質量獎並不是目的,而是一個完善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卓越績效體系給企業提供了一個建立卓越的管理體系的框架和模式,真正做到卓越的管理績效需要一個艱苦的努力過程,當然也恰恰是這個過程而不是獲獎本身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市場和財務回報(Greg Adams,etc.1999)。零缺陷管理質量要素質量管理大師、有“零缺陷”之父之稱的管理思想家克勞斯比,在上世紀60年代初就提出了“零缺陷”思想,並在美國推行零缺陷運動,後傳至日本,在日本製造業中全面推廣,使日本的製造業產品質量迅速提高,並且達到了世界級水平,繼而擴大到工商業所有領域。零缺陷管理理念是不給犯錯誤找任何理由。克勞斯比有一句名言:“質量是免費的”,他認為質量的成本來自於沒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做錯才會產生返修品、殘次品甚至廢品,才會產生不必要的返工損失,降價損失,浪費掉原材料和工人工時、裝置臺時以及企業日常運營中發生的製造費用、甚至管理費用等等非直接製造成本。

零缺陷管理(Zero Defects)的思想主張企業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來進行經營管理。它要求組織有清晰定義的質量目標,那就是零缺陷,產品生產者從一開始就本著認真的態度,把工作做得準確無誤,從產品的質量、成本與消耗、交貨期等方面的要求進行合理安排,第一次就做對,而不是依靠事後檢驗來糾正。零缺陷強調事先預防控制,是產品符合對顧客的要求的承諾以及產品設計標準。從管理層具有零缺陷的質量理念,到成立公司範圍內的質量管理小組,對組織內的工作和活動質量加以測量和衡量,用質量成本資料說明不良的產品、不良的活動造成的浪費,下定決心進行改正錯誤的活動,消除錯誤的成因,最終實現零缺陷的工作目標。零缺陷的目標就要求組織以永無止境的持續改善為動力,運用合理的激勵手段,不斷提高工作和產品質量

零缺陷管理要求組織做好以下方面:零缺陷質量目標、高層管理的的質量使命、有效的執行體系、質量資訊以及有效的控制、教育培訓、團隊合作、供應商參與、持續改進、質量成本管理。

四、六西格瑪管理質量要素

過去的質量管理遵循±3σ的質量準則,這意味著通常情況下會允許有近2.7‰的不良品率,在如今的大批大量生產或服務企業來講,這一標準實際上是不可接受的。因此現代企業開始遵循±6σ的質量準則,遵循這個原則的企業力圖把不良品率降低到3.4PPM(即每百萬次中不良的不超過3.4個)。這樣一個苛刻的標準不是輕鬆就能夠實現的,區域性的小改小進已經無法實現六西格瑪的質量標準,既需要系統的生產模式和管理體系變革,再加上體系和過程的持續改進才能夠實現,於是出現瞭如今風靡世界的六西格瑪管理系統。

六西格瑪管理要求不斷改善產品、服務質量,並制定質量目標目標、應用質量工具和方法來達到顧客滿意的要求。在六西格瑪專案實施過程中,由倡導者、黑帶大師、黑帶和綠帶人員組成的組織體系,為六西格瑪專案的順利展開提供了組織保障,新老QC7種工具、DMAIC、FMEA、QFD、DOE等等各種質量工具為六西格瑪專案的成功實施提供了技術保障。六西格瑪管理注重發現潛在的、隱藏的問題,而不是事後糾正錯誤,預先控制源頭和影響因素,不給錯誤的結果產生的機會。所以六西格瑪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質量上的統計標準,它更代表著一個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