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危機公關的理解

才智咖 人氣:1.17W

由於企業的變化或是社會上特殊事件引發的,對於一個企業或一個品牌產生的不良影響,並且在很短時間內涉及很廣的社會層面,這種不良影響對於企業或品牌來講就是一種危機。公關是從發生到消除的階段:如建立強有力的危機處理班子,包括對危機發生和蔓延進行監控;展開制定的方針、政策,有步驟地實施危機處理策略;並能及時制止危機給企業造成的不良影響,儘快恢復企業或品牌形象,主動恢復消費者、社會、政府對企業的信任;這些通過傳播、廣告、營銷、公關活動等方式進行處理的一系列手段都是危機公關。

對於危機公關的理解

危機公關是衡量企業公關綜合實力的標準,也是任何企業的立足之基、發展之本。國內外有許許多多的案例,企業在瞬間遭致危機毀滅,這就給我們所處的公關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現今很多企業的公關部門(策劃部、市場部、新聞部、宣傳部)都停留在釋出企業新聞通稿、接待媒體採訪等煩瑣的事務工作上,這樣企業公關部門最終淪落為企業和媒體的金錢交易部門。沒有良好的公關策劃能力、沒有對企業的全域性把握和對外界洞察能力,所以當危機來臨的時候,也只能花錢去買通個別記者和花大價錢做廣告來彌補。而這種做法延續下去,最終會為企業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危機該怎麼公關,這是擺在我們公關部門的一個重要問題。“危機如火,水火無情”,可以說,每個企業的公關部門人員都會如此形容。而“公關部門人員好比消防隊員,解決公關危機就如消防隊員滅火”。所以企業也就要相應建立一套預警措施,還要有一種從容面對可能出現的危機心態,更要有井然有序的解決之道。

“四重門”拷問跨國公司危機公關能力

前言:短短一個月,國外跨國公司先後在華經歷了谷歌退出門,惠普質量門,豐田召回門,肯德基秒殺門,涉及領域涵蓋IT、餐飲、汽車製造三大產業。這“四重門”僅是各跨國公司在華髮展的偶爾“串門”情況,還是其在華髮展的“命門”?這“四重門”更多拷問的是跨國公司的危機公關能力,還是企業的責任?是偶然還是必然?

採訪人:記者 祝輝 中國產經新聞

採訪物件:危機管理專家王微 採訪形式:電話採訪

祝輝:這“四重門”僅是各跨國公司在華髮展的偶爾“串門”情況,還是其在華髮展的“命門”?這四重門是否會對所涉及的跨國公司在華形象造成致命的影響。

王微:跨國公司在華的環境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中國政府對來華投資產業的門檻提升了,而中國的消費者對跨國公司的視角也不是仰視了,而跨國公司如果依然是俯視看問題,則必然出問題。所以跨國公司必須調整視角看問題,那就是平視。

惠普在行動,正在付出代價,正在為預警機制沒有到位而做出努力。肯德基是一個品牌危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豐田擺平的理念是一個致命傷害,國內汽車召回的門檻可能要提高。谷歌涉及非市場因素,還有延伸的事情。

祝輝:您對跨國公司在這“四重門”中的危機公關舉措是否滿意,是否還需進一步完善?

王微:肯定不滿意,中國的市場上處理與西方肯定不同,有一箇中國特色在內。那就是西方強調調查事件——確立態度——採取行動,而中國呢,必須是確立態度——調查事件——採取行動,這是一小步、也是一大步。為什麼呢?

商場上從來就不講究什麼循規蹈矩,效率和利益最大化才是終極的目標。出了問題先是調查,一切事情統統弄得清清楚楚之後,再給公眾一個自認為完滿的交待,是自己的錯誤,就認錯道歉,勇於承擔;不是自己的錯,就據理力爭,決不背別人的黑鍋。這樣的思維太過於理性,更過於理想。全世界不可能沉寂下來什麼話也不說而去等待企業的最終調查結果。當危機爆發的那一瞬間,確實可能事態不明,到底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也難馬上明白,採取積極的措施去調查澄清是必須的,但不是企業唯一可以做的。公眾的怒火一旦被點燃,就有迅速蔓延的可能性,控制形勢的發展是當務之急。在西方公關管理教案中,往往強調危機爆發的第一時間如何處理,因為那對企業來說是黃金時間,企業必須發出自己的聲音。傳播學上沉默的螺旋原理同樣在這裡得到印證,當一個企業忙於調查事件忙於開會商討策略時,公眾卻可能根本沒有半點等待這個馬拉松式的結論的耐心。如果有一家媒體說企業態度不夠端正,那麼流行的聲音在一夜之間將淹沒企業今後任何聲音的表達,對於一個“不負責任的企業”的稱號,當事企業是無法承擔的。一些公眾消費者被情緒化後,也很容易將情緒“傳染”給更多的公眾,企業的“問題”將被無限地傳遞。

其次嘛,跨國公司在危機公關上的決策要縮短、要加快。

祝輝:通過這“四重門”事件,我們發現跨國公司傳統意義的危機公關程式已不太奏效,你認為不湊效的原因在哪,應如何改進?傳統意義的危機公關程式應是怎樣?新形勢下的`危機公關程式應是怎樣?

王微:出現問題→召集媒體(告知媒體)→給出問題公司問題出現的官方原因→官方表態:雖然問題的主要責任不在己方,但還是願意真誠道歉→尋找幾個典型的問題相關人解決問題→向媒體展示公司的積極態度→大事化小

對於應對危機駕輕就熟的各跨國公司公關部門的員工,也許已將該危機公關流程銘記於心。也許相對於其他國家的顧客來說,這些公關部門的員工們對於中國的顧客可以省去流程中的一些環節。而且這一個月多來跨國公司在華“四重門”事件後的行動,也近一步印證了此流程的統一性、簡潔性和標準性。

其實現在無論是國內企業還是跨國公司都有一個理念上的錯誤,經常遇到危機會產生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擺平’的想法,而我一直提倡危機管理這一塊,其實很多事情是擺不平的。你比如說豐田事件,兩年前想擺平事件,但兩年後問題爆發後,影響更大。”

關於擺平的理念對於企業處理危機是非常有害的,我在以前多次談過,無需贅言。

祝輝:危機公關的後時期,企業應該繼續做哪些工作?

王微:成功危機的必要條件4+1,即4個條件、一個時機。這4個條件是一個好的預警、一個成熟的團隊、一個正確的策略、一個強有力的公共關係,包括政府關係、媒體關係、行業消費的關係。

危機處理需要及時而有針對性的措施,但卻不是一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簡單問題,而是一個絕對的系統工程,雖然在這個系統中可能因具體情況而對某個方面有所側重(當然這也是必須的)。從橫向上,危機處理包括與政府部門、媒體、消費者相處調和的三位一體的內容;在縱向上,則包括危機前的預警、危機時的應對準備,以及危機恢復、危機過後的回顧總結等一系列的過程以上三者,或成功或失敗,但它們的經歷並不是沒有意義的,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對於危機處理這一系統工程,政府部門媒體消費者、市場環境是有機聯絡的整體,任何旨在以一個突破口為目標的單方面的措施行動,或者一次危機公關代替危機管理的賭注,想要收穫全面的成功,是不現實的。

打個比方說,開車只有油門、離合、方向盤,剎車4個鍵一樣,要想熟練駕駛,還需要在高速路上與更多的時間去磨合。危機管理不過是預警、團隊建設、危機策略、執行力的有機組合與使用,正因為如此跨國企業在危機的處理、恢復、預警、應對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去探索去實踐。

TAGS:危機 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