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當心誤入新騙局

才智咖 人氣:2.47W
求職,當心誤入新騙局
  求職心切難識騙術
  來上海找工作的小吳反映:我大專畢業,目前在上海找工作。由於學歷不高,因此我比較關注一些銷售人員、文職人員等要求不高的職位。
  一個月前,我在網上看到一家工藝品公司正在招聘“代理銷售人員”。這家公司自稱剛在上海成立辦事處,急需一批人才開啟上海市場。我滿懷希望地前去應聘。面試過程短得不可思議,一位副總經理告訴我,我的月薪主要從我發展的下家客戶的利潤中提成,也可以自己找門面作為代理商發展客戶。在抵押了身份證後,我便獲得了這份“工作”。
  當時我便覺得這家公司的經營模式比較像媒體上說的“傳銷”。果然,第二天,公司在給我們培訓時反覆給我們說如何發展下家,並要求我們用不菲的價格買下相當數量的產品。由於迫切想找到工作,我只能買下了產品,開始“銷售”。
  眼下,一個多月過去了,“銷售”業績幾乎為零。我想把剩餘產品退給公司,他們竟拒絕退貨,並以不歸還身份證相威脅。我該怎麼辦?
  畢業生小王反映:半年前,我在網上看到一家公司在招聘雜誌平面模特,報酬相當誘人。前往應聘後,這家公司聲稱是專業的平面模特經紀公司,專門向一些時尚雜誌提供平面模特。成為正式員工的條件是:需要花1800元拍攝一套9張藝術照,以便將來向雜誌推薦時使用。
  拍完照片後,公司便通知我回家等訊息。可一等便是數月,一點訊息都沒有。期間我多次打電話到這家公司詢問,可對方總是讓我耐心等待。最近一次乾脆告訴我因為自身條件欠缺而屢次不被雜誌選中。我要求退還當初拍照的部分費用,對方告訴我“不可能”。
  招聘市場騙術翻新
  眼下正是求職高峰,招工、職介市場一片熱鬧。但其中也混雜著一批打著招工旗號、渾水摸魚詐騙錢財的騙子。
  據勞動部門介紹,以招工為名進行傳銷、假稱招模特騙人拍藝術照,是時下比較新的.兩種“騙術”。除此之外,以下幾種行騙手段也比較常見:
  借“考察”之名騙錢。如一家貿易公司在網上和報紙上刊登廣告招聘業務員,待遇優厚。求職者上門應聘後,公司提出先對求職者進行考察,並與求職者簽訂“實習合同書”。合同書中約定,求職者自願花330元購買貿易公司的產品布娃娃,然後必須按照公司規定的價格推銷出去。如果推銷成功,求職者可以獲取15%的提成,並被正式錄用;反之,330元不退,產品歸求職者所有。如果求職者中途中止實習,必須支付330元的違約金。當求職者交了錢後,才發現公司規定的價格遠高於市場價格,根本推銷不出去。這樣一來,求職者的330元便被騙走了。
  招來“員工”當客戶。這種情況多出現在一些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如某投資諮詢公司招聘“期貨交易員”,要求錄用者參加培訓,並在培訓後自費2萬元開戶進行實盤操作。然而,當求職者開戶後,公司便對他不聞不問,或者直接告知求職者可以通過自己所開的賬戶進行操作自負盈虧。
  勞動部門的專家表示,上述行為實質上都是以招聘為名而進行的欺詐甚至是詐騙行為,因此,求職者在應聘時一定要提防各類騙術。
  要有自我保護意識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專家提醒求職者,找工作是需要耐心、細心的。勞動力市場的虛假資訊防不勝防,在應聘一個單位前,應多方面、多渠道去了解這個企業的情況和背景,看企業是否正規,業務是否合法。求職者可以在工商局的網站或者網路搜尋引擎中輸入企業的名稱,檢視企業的有關資訊。
  而在應聘時,求職者應有自我保護意識,對企業提出的苛刻要求應有辨別力,對非法違規的要求應該拒絕;求職者不要向招聘單位交付任何形式的費用或抵押證件;除了與用人單位簽訂用工合同外,其他任何形式的民事協議都不能簽字。
  如果求職者在應聘時發現用人單位存在傳銷或詐騙行為時,應及時向工商或公安部門舉報。如果與用人單位簽訂了民事協議,可以向法院進行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