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指數 為就業提供理性指導

才智咖 人氣:1.01W

先考研,還是先就業?

大學生就業指數 為就業提供理性指導

武漢、北京、廣州、上海,哪裡才是你的家?

哪些專業最好找工作?


  去國企還是私企?

就業指數報告出爐,明明白白指導就業

11日上午,武漢市科技會展中心,一場名為“相約成功”的大型人才招聘會正在這裡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近200家招聘單位和數千名畢業生將展臺擠得水洩不通。

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應屆畢業生嚴雲,拿著自己精心製作的5份求職書走完一圈回來,手裡還有3份沒投出去。她有些沮喪地對記者說:“轉一上午只投出去兩份,而且都是做文員。”嚴雲的理想是成為一名新聞記者,可大大小小的招聘會參加了不下十回,這個願望卻一直未能實現。“也許,我還得去考研。”嚴雲最後說。

有失落情緒的畢業生不只嚴雲一人。從武漢市人才市場最近的一份調查資料中可以看到,2004年12月至2005年1月中旬,約有19710人次參加了求職,但是成交率只在15.8%左右。單從數字來看,它反映的是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現狀。

那麼,大學生就業真的難嗎?大學生該如何更有效地選擇就業?

針對這些問題,武漢市人事局流動調配處的工作人員從2002年開始,就進行了細緻的研究。他們以畢業生的去向為基礎資料庫,選取了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全部畢業生資料為樣本,統計分析出大學生就業指數報告,以求瞭解畢業學生和人才市場的動向,用理性的分析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幫助。

近日,經過工作人員一個多月的艱苦勞動,在對數百萬個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2003年―2004年大學生就業指數報告》新鮮出爐了。這也是目前為止全國最科學、最系統的一份大學生就業指數報告。

隱性就業數量增加,考研人數隊伍龐大

武漢市人事局流動調配處王星處長告訴記者,根據他們的統計,從2000年到2004年,武漢地區高校的畢業生就業率分別為81.78%、77.52%、74.33%、83.16%和81.66%,比各高校自己公佈的數字要低10個百分點左右。王星處長說,這是統計方法不同所產生的。在他們的統計中,剔除了考研和出國深造等不能算作就業的學生。

按照他的說法,大學生實際就業率既不像某些高校所宣傳的那樣樂觀,也不像一些大學生自己感覺的那樣悲觀。

王星介紹說,2002年是首屆擴招大學生的畢業年,也是武漢地區大學生就業率的一個“拐點”。這種“陣痛”讓武漢市開始從當年打破畢業生就業在戶口、檔案、准入條件等各方面的限制,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讓畢業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流動。所以,在2003年後,武漢高校的就業率開始回升,形勢趨於穩定。另外,在就業率的統計中,還不包括那些放棄常規的就業方式,自主擇業、自主創業的`學生。這些隱性的就業人數實際在不斷增多。

報告中還有一個明顯的現象,就是考研率的居高不下。武漢地區高校的考研率從2000年的9.65%猛升至2004年的17.61%,考研人數4年淨增了8000人。

考研率的居高不下,一是說明就業率雖然回升,但學生的就業壓力依然很大。二是用人單位對研究生越來越大的需求成為考研最直接的“風向標”。如某知名通訊裝置公司2002年招人時,曾將某高校的通訊專業本科生“一網打盡”,而到了2003年卻只要研究生,本科生一個也不要。當然,也有一些學生考研帶有很大的盲目性,純粹是“跟風”行為。

據王星透露,從目前各高校反饋上來的資訊看,研究生的就業率只比本科生略高,而且很多研究生畢業後,做的是本科生的工作,拿的也是本科生的薪酬。從總的趨勢來看,用人單位對學生學歷的要求越來越趨於務實。所以,是否要考研,學生應理性對待,必須結合自己的專業性質,給自己找準定位,尤其要對與研究生水平相匹配的人才市場環境進行考察。

畢業生選擇在漢就業比例加大

曾幾何時,“孔雀東南飛”這句話一直用來形容武漢人才外流的情形。1999年,留在武漢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只有26.61%,其後兩年裡都沒有明顯的漲幅。但從2003年起,大學生選擇在武漢地區就業的指數忽然出現跳躍上漲,達到40.79%,到了2004年,更是升至45.03%。也就是說,近一半畢業生選擇留在江城。

與之相反,到北京、深圳、廣州和上海等地區就業指數卻一路下滑。其中,到廣州和深圳地區就業指數下降最大,達到兩個百分點。

根據調查顯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首先是因為沿海發達地區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使得不少學生知難而退;其次,由於生活水平差異,發達地區的房價、交通、飲食價格相對較高,而畢業生的薪資並沒有相應提高,理智打算後,不少學生放棄了去外地發展的念頭;其三,上海、北京等城市由於人口的壓力,在戶口等方面提高了准入門檻,阻礙了畢業生進入。而深圳、廣州等地的人才需求相對飽和,給畢業生留下的發展空間也有限。相反,武漢作為中部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經濟增長勢頭良好,加之政府相繼出臺的引進人才措施,使得武漢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吸引力在不斷增加。

據瞭解,目前武漢吸收畢業生的主要工作地,是東湖和沌口兩個高新科技開發區。另外,部分民營和國企也有較大的魅力。管理專業持續兩年就業率最高

“學了好專業就相當於找到了好飯碗”,這句話不假。但是,究竟什麼才是好專業?市場的脈似乎總難預先號準。

就業指數報告中,對2003年和2004年兩年內武漢高校的13個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和考研率進行了比較分析,得出了前十名排行情況。結果顯示,近兩年就業率較高的主要是管理、外語、新聞、中文、機械、法學等學科,其中就業率最高的是管理類畢業生,兩年就業率分別高達90.73%和89.13%。而近兩年土建專業就業率最低,分別為68.2%和63.2%。這主要是由於受國家巨集觀調控政策的影響,房地產業的過熱發展受到抑止,人才需求因此出現飽和。

相對地,土建專業的考研率兩年裡都位居榜首,最高則分別達到31.5%和36.72%,人數是2000年的4到5倍。考研率高的專業還有理學以及農學等專業。文科考研率相對較低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文科類的就業崗位彈性較大,同一專業可以適應不同的崗位。

但在調查中發現,不少專業的就業率下降並非專業本身問題,而是學校課程設定不盡合理導致的。濱湖電子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非常需要通訊專業畢業生,但不同學校該專業的課程設定都不相同,大部分呈現出泛而不專的特點。例如無線電、雷達等學科,多數學校都沒有設定。這樣,他們就只能選擇那些專業學科知識更全面深入的畢業生。另外,由於一些專業課程內容沒有跟市場接軌,陳舊而不符合需要,也導致畢業生的實際適應能力較差,即使就業機會擺在面前也會白白錯過。

非公企業容納近半畢業生

來自某大型國有企業的一個訊息讓人感嘆國企招聘風光不再。該公司去年需招800人,但只招到了200人,且該單位在職的大學生還在以相當的比例流失,怎樣招到大學畢業生成了他們的一個難題。而在早5年的時候,根本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1999年,約有16.2%的畢業生到國企就業。2002年則達到高峰,為25.64%。但此後隨著整體就業形勢的好轉而持續下滑,到2004年則跟1999年持平。

與此相對的是,非公企業的就業指數圖正好連成摺尺形狀,分別在1999年、2001年和2004年形成三個高峰,其餘幾年則幾乎相等。但根本性差異在於,2004年,已經有41.55%的畢業生在非公企業就業。從這可以看出,非公企業在吸納畢業生就業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已經代替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成為畢業生施展才華的主要舞臺。

另外,到高等院校、醫療衛生單位、科研設計單位、部隊的大學畢業生指數在持續平穩地下降。一方面是因為,武漢的人事制度改革後,這些單位用人出現飽和,招人趨緩。另一方面,由於其仍有穩定的福利保障,其崗位競爭力逐年加大。

而對於當前學生比較熱衷的公務員崗位,相關人士分析,由於公務員減編以及退出機制的建立,5年內政府機關都不可能有較大的崗位空間。

[小資料]給畢業生的小建議

在採訪中,武漢市人事局流動調配處王星處長和很多用人單位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對已經和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如何更好地規劃自己,找到好工作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

1.要充分了解自己,為自己定下初步的人生規劃,明白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以及適合做什麼。

2.針對自己希望從事的行業,至少研究10家以上的目標企業,瞭解其企業性質和規劃,以及所需要的人才型別,最看重什麼,以及自己能提供什麼,再有針對性地製作應聘材料,拿出求職方案,讓自己跟企業掛上號。

3.根據研究的情況,在平日自己的學習訓練中要加強針對性。對所學專業進行若干個縱向分支課程的學習,以加強其深度。

4.很多公司因為不願意為應屆畢業生付出培訓時間,而希望招到能儘快上工的熟手。目前武漢市已對大學生開設了十多個實習基地。在就業前夕,畢業生應充分利用這一機會,讓自己儘早進入狀態,適應市場,而不僅僅是埋怨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