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恐慌”一族

才智咖 人氣:2.41W

      “我叫常菁,研究生畢業時26歲,孤身從家鄉來到北京闖蕩。現在兩年過去了,我換了三份工作,沒買房也沒有男朋友。以前唸書的時候,雖然年紀也不小了,但是覺得工作後交往的物件也許層次會更高些,基礎會更好些,所以就沒談戀愛。今年我28歲了,漸漸有了緊迫感,你想想,我還得戀愛、結婚、生孩子、穩定工作??這一堆的事情忙下來,35歲前都不一定能全部完成。可我很多念本科時的同學,她們的工作、生活早已步上正軌,我被遠遠地落在了後面,一想到這些心情就很糟。”

職場“恐慌”一族

心理師的話

       常菁的恐懼是很容易理解的。首先,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裡,“人比人”是一件難以避免的事。除了同性間的較量外,作為優秀的女性,在與男性一樣在學業和事業上謀求成功的同時,還面臨著生理上的現實——生育期相對較短,而且過了30歲生育的危險性逐漸增大。

       何況,在一個擇偶選擇面很大、資訊發達而且崇尚理性化的社會裡,找到一個情投意合的郎君也並不容易。研究表明,人類在選擇範圍過大的時候會感到焦慮,難以做出決定。你是否在超市購物時也有過這樣的感覺?在選擇範圍中等的超市感覺最舒服,商品品種太多反而使你很煩躁。

       所以,“我的人生總比別人晚了一步”這樣的恐懼對於力爭上游的人來說,的確是很有殺傷力的。需要謹記的是:得失與共。古話說:“有得必有失。”如果事事搶佔先機,自然有機會先睹好風景;但若是慢了一拍,未嘗不會遇上別樣的機緣。

35歲我恐懼 “難道真的沒機會轉行了?”

       “我叫齊梅,當年考大學時正是計算機專業最火的時候,高分的我自然選擇了熱門行業,畢業後就做了一名電腦程式設計師。現在十年過去了,我已為人妻為人母,卻仍在日新月異的IT業呆著,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就想改行。我對人力資源的工作挺有興趣,花了1年時間充電,又順利地考出了職業資格證書。但是,當我以行政人事職位為目標,開始往招聘單位投遞簡歷的時候發現,兩個月下來竟連一個面試機會都沒有。有朋友跟我說,相關工作經驗缺乏是轉行的致命弱點,再加上我的年齡,職業資格證書的優勢不值一提。我聽了這話心裡忍不住恐懼,難道我真的沒機會轉行了嗎?”

小處方

       轉行本來就是個有難度的事,加上年齡的劣勢,更是難上加難。不過,在30歲以後改行成功的女人大有人在。她們成功的祕訣在哪裡呢?第一個策略是“曲線救國”。在自己熟悉的崗位上先站住腳,然後在公司內部進行崗位調動。人力資源部在招聘的時候,對30歲的應聘者一般首先考慮的是是否有應聘崗位的'工作經驗。在這個環節上,轉行可以說是拿雞蛋碰石頭。過渡的辦法是先應聘你有工作經驗的崗位,等在這個崗位做一段時間後,公司的領導和同事對你有了更多瞭解,自己也旁觀考察了希望轉行的那個工作崗位,到時再填寫崗位調動的申請,就容易成功。

       第二個策略是“從小做起”。先找一個小公司落腳,熟悉新行業,有了工作經驗後再跳槽。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對應聘者的行業內工作經驗有著苛刻的要求。一些小公司為了節省成本,希望員工要得少,幹得多,甚至身兼數職。雖然會更加辛苦,但未嘗不是一次好機會,讓你可以順理成章地嘗試新行業、新的工作內容。

40歲我恐懼 “在家裡我為何總是不快樂?”

       “我叫秦晴,婚齡12年,孩子10歲。我原先一直在大學裡擔任講師,去年因為老公業績出色被升到北京總公司任職,我就做了全職家庭主婦,全家一起到了北京生活。老公說不指望我掙錢,把家和孩子照顧好就行了。無論是讀書時還是工作後,我都是優秀者,生性好勝,不甘人後。做了全職家庭主婦以後雖然自由自在,但因為“宅”在家裡,覺得自己在逐漸脫離社會,失去了朋友圈,也沒有了以往的那種職業女性的成就感,心裡禁不住空落落的。並且我還遇到了新麻煩。我的孩子小亭正在上六年級,平時一直是個懂事、成績好、人人都喜歡的好孩子。

       前一陣,先是因為新換的班主任沒給小亭班幹部的職位,讓孩子很受打擊;接著,小亭又著涼生病了,發高燒,不得不休假一週,因為落了課,上週的期會考試砸了鍋;更讓我煩心的是,已經到了青春期的小亭越來越不聽話,我說往東她偏往西去,還常常關上房門拒絕跟我溝通。這些情況我都跟老公說過,可他顧著工作,只是安慰我一下就忙去了。現在在家裡,我一點都不覺得開心,很害怕這樣的生活會一直持續下去。”

心理師的話

       養育孩子成長是女人的天性,能從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不過如同人生中許多階段一樣,養育孩子不會成為一個女人生命的全部意義,如果一個女人不能對這個階段的變化做好心理準備的話,必然會感到失落。更可怕的是,母親無意識地拼命要控制住孩子,不讓孩子長大和自立。這樣做的結果一定是傷害了孩子,最終也傷害了母親自己。對於受傷的人來說,恐懼就在所難免了。一個人不僅屬於家庭,在社會中也需要有歸屬感。女人內心深處很需要同時把握住工作和家庭,獲得一種對生活的控制感。秦晴雖然人到中年,但作為一個曾經的大學教師,她還有很多做兼職的工作機會。比如去家庭教育機構登記做一名課外輔導老師;也可以參與出版社編寫輔導教材的工作;或者不為了掙錢,只是為了找到被人需要的感覺,她可以做一名社會工作者。

TAGS:恐慌 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