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元面試裝中的“內褲邏輯”

才智咖 人氣:9.62K

    求職壓力竟然拉高著裝花銷。記者日前從北京西單、王府井、崇文門等商業區瞭解到,又是一年招聘時,近期買套裝的女大學生越來越多,購買的多為400元至3000元之間的職業裝。而北大一女研究生更是掏出近萬元購置應聘行頭,引來應聘的同學們“排隊”借穿這套天價服裝。
 
 
    臺灣的內衣趨勢專家曾經揭示了一個古怪的流行現象,就是從20世紀初到21世紀,經濟景氣指數高漲時,內褲會變得又高又長,上升到肚臍的高度;而一旦經濟景氣開始跌落,往往就是低腰褲開始風靡的.前兆。朱大可先生將這一現象歸納為“內褲邏輯”。這一邏輯透露的社會病是不言自明的。
  如今,“內褲邏輯”開始在國內的求職場上大行其道了。每逢求職季節,大學生圍繞五官衣裝所作的求職準備洶湧如潮:著裝花銷節節飆升、整形手術遍地開花、求職手段五花八門,或“拍火辣寫真集”,或“女生低胸照求職”……,根據“內褲邏輯”,與這些現象遙相呼應的結局,必然是能力才華重要性的日益式微。

萬元面試裝中的“內褲邏輯”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簡歷中受企業重視內容的排序調查告訴我們,年齡與相貌的受重視程度超越了在校成績,超越了獎懲情況。而因相貌太差(不是能力不夠)而被拒絕的求職遭遇屢見報端。如此種種,都在給求職者傳遞這樣一個資訊:“秀色”常常是求職場上某種潛在的、不言自明的決定性因素。

地球人都知道,“二十一世紀最缺的是人才”。“任人惟才”、“以能力為重”才是用人單位擇才的不二標準。在這方面,有什麼樣的招聘者,就有什麼樣的應聘者,後者總是惟前者馬首是瞻。招聘者一旦“任人惟貌”,勢必會讓“內褲邏輯”謬種流傳,讓求職者越來越重視相貌,越來越忽視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