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求職:警惕招聘“陷阱”

才智咖 人氣:3.26W

好不容易等來一個面試機會,用人單位卻提出了名目繁多的"收費專案":上崗培訓費、保證金、辦信用卡,甚至未進公司就要先購買一份產品……

大學畢業生求職:警惕招聘“陷阱”

“真沒想到自己竟然真的碰到了騙子公司!”清華大學的小楊急切地告訴筆者,就在2005年12月13日,她還聽朋友講社會上有的招聘單位欺騙大學生的事例,沒想到第二天自己就遭遇了陷阱。“那家房地產公司的名字和網上的竟然不是同一個,而且招聘中許諾的都不給兌現。”小楊還算幸運,正在和另一位應聘者等候訊息時,在外面遇到了來該公司辦業務的一個人,那人在手機上打出了“這是個騙子公司”幾個字,這讓小楊立刻逃也似的.離開了。

據統計,2006年我國普通高校的畢業生人數將從2005年的338萬人增加到400萬人左右,是2001年104萬人的近4倍。面對壓力,大學生求職的心態愈加趨於急切。加上目前就業市場還不太規範,不少大學生為投出去的簡歷遲遲沒有回覆而焦慮時,另一些同學也正為身陷虛假招聘的黑陷阱而苦惱和無奈。

被騙學生往往息事寧人

採訪中發現,那些進行虛假招聘的公司一般都打著培訓的幌子收取費用,更有一些獅子大張口,收費名目還包括所謂的會員費、報名費等等。還有一類虛假招聘就是,招聘單位所承諾提供的待遇根本就不可能兌現,甚至一開始就沒有準備兌現。然而,幾乎沒有一個受騙者事後向有關部門反映,即使有怨言,也只是到bbs上發洩一下。

上海的馮秋傑在大學學的是多媒體制作,去年10月下旬,小馮在招聘網上向上海某工藝有限公司投了簡歷。到了單位面試時,談到對公司產品的瞭解,一位經理就讓他花310元買產品“回去瞭解”。而所謂的產品就是一個鐵框裡面鑲著一幅畫。小馮當時帶的錢不夠,就委婉地說明天帶錢來。回家查了資料,發現該公司資料非常少,小馮暗自慶幸沒有上當。來自山東的小云也被要求購買產品,只不過他所遇到的“產品”是標價350元的光碟資料。

東北女孩小雪也遭遇了一樁虛假招聘。小雪原來在慧聰網路公司做新聞編輯,去年11月上旬到某大報下的一家週刊應聘編輯職位。去了之後才發現招聘很不正規,十幾個人隨意地圍坐一圈任意發言,一位“主任”說招他們來是要利用刊物資源去搞經營。不僅應聘的工作性質發生了變化,招聘啟事上所承諾的各種待遇也壓根兒不提,“連這點誠信都沒有,怎麼想像到裡面工作呢?”小雪忿忿地說。

求職遭遇“陷阱”,為何不追究?“要畢業了,精力有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代表著大學生的普遍心態,更有不少人把交納的冤枉錢“權當步入社會的學費”。也許正是由於他們的息事寧人,更多的騙局還在繼續。

民間打假遭遇風險尷尬

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輸入“黑名單”,搜尋結果的第一項就是“求職黑名單”的網頁,上面彙集了來自上海、北京、廣州等地的應聘者受騙後的留言。“求職黑名單”的創辦者小霖去年6月畢業於南昌大學,目前在上海一家技術公司任職。小霖找工作時就遭遇過一些虛假招聘資訊帶來的困擾,加上週圍朋友的一些類似經歷,才萌發了創辦資訊平臺的想法,“就是讓大家把受騙的經歷與其他人分享,防止其他剛畢業的學生朋友在求職過程中再次上當受騙”。

去年9月份,小霖正式向有關部門申請了域名,網站便開張了。“其實,從開張起到現在,也是隻有我一個人在忙活”,資訊來源則主要來自網友們的舉報。

由於在網上釋出的應聘虛假資訊針對性很強,包括公司的名字、地址、電話、面試描述,因此也遇到過幾家被“曝光”企業的質疑,“由於沒有足夠的精力去核實網友所反映的情況,篩選資訊都是靠自己的主觀判斷,所以既然人家質問我,我就只好刪掉”,小霖一臉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