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裡哪些隱私要保護

才智咖 人氣:1.34W
辦公室裡哪些隱私要保護
在職場中,你應該知道,在辦公室裡有些話不該說,有些事情不該讓別人知道。

    同事是關係密切的工作夥伴,但不是生活伴侶,你不可能要求他們像父母兄弟姐妹一樣包容你、體諒你。很多時候,同事之間最好保持一種平等、禮貌的夥伴關係,彼此心照不宣地遵守同一種“辦公室規則”。

    隱私定義範圍因人而異

    對於個人隱私的定義和範圍,職場人士對其有不同的理解。根據某人力資源網調查,有44.02%的調查者認為,隱私是不願對陌生人公開的祕密;有41.30%認為,隱私是除了工作之外的所有事情,包括家庭、愛情等;其餘14.67%認為隱私是個人生活資訊。

    而對於這些生活中的隱私,只有極少數人願意全部向公司透露,只佔0.54%;有33.70%的受訪者願意向公司透露大部分隱私;不願在工作中透露和看情況而定的分別佔34.24%和31.52%.

    某人力資源網人力資源專家表示,可見大多的職場人士還是具有一定隱私意識的。一般而言“隱私”包括公民個人資料不受非法獲取或披露,私人住宅不受非法打擾,個人身體隱私不受侵犯等,即凡是涉及個人祕密與公眾利益無關的,公民不願公開的私人資料、私人生活等都屬於隱私的範圍,因此它的內容非常廣泛,調查結果也顯示了這一點。

    逾半數職場人士會向同事透露隱私

    在我國,很多人並沒有養成保護自己隱私的習慣,諸如“男不問收入,女不問年齡”等職場隱私保護的基本準則,也經常在同事寒暄中被打破。與此同時,一些職場人士對自己的隱私也並不避諱。調查顯示,“會向對關係很好的同事透露個人隱私”和“對同事很少保留隱私”的分別佔54.35%和4.35%,共計佔58.70%;只有26.63%的職場人士絕對不會向同事透露個人隱私;選擇不知道的佔14.67%.

    人力資源專家認為,目前,在我國的隱私權保護還處於起步階段,這其中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在職場中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的重要性,最終出現問題後才後悔,才進行補救和掃尾工作,但那時已經晚了。保護自己的隱私,僅僅依靠朋友之間的信任和道德的約束是遠遠不夠的。在職場中,應該儘量避免談及有關個人隱私的'話題;注意個人電腦和工作電腦的安全,特別是在辦公室的電腦,儘量不要儲存個人私密照片、視訊等內容;在網站提交個人資訊或釋出文章是更要慎之又慎,避免洩露涉及個人隱私的內容。只有自己首先重視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隱私不被洩露。

    以下是大家都需要反思的幾個問題:

    1. 你的家庭背景是否會對你的工作產生大的影響?

    2. 你與某些親人或者朋友的關係是否不宜別人知道?

    3. 你的歷史記錄是否會影響別人對你道德品質的評價?

    4. 你的一些與眾不同的思想是不是會觸動一些敏感的神經?

    5. 你的生活方式是否有些與傳統相悖?

    6. 你與老闆的私交是否可以成為公開的“祕密”?

    7. 你與公司上層的某些私人淵源一旦曝光,會給你帶來障礙還是好處?

    作為一個職業人,個人的一切資料,比如年齡、學歷、經歷、愛情婚姻狀況等要分“公開”與“隱私”兩大類。隱私本身也是一個相對而言的概念,同一件事情在一個環境中是無傷大雅的小事,換一個環境則有可能非常敏感,保護自己立於安全地帶。以上列舉的,可都屬於你的隱私範疇!

    1. 不要在公司範圍內談論私生活,無論是辦公室、洗手間還是走廊;

    2. 不要在同事面前表現出和上司超越一般上下級的關係,尤其不要炫耀和上司及其家人的私交;

    3. 即使是私下裡,也不要隨便對同事談論自己的過去和隱祕思想。除非你已經離開了這家公司,你才可以和從前的同事做交心的朋友;

    4. 如果同事已經成了好朋友,不要常在大家面前和他(她)親密接觸。尤其是涉及到工作問題要公正,有獨立的見解,不拉幫結派;

    5. 對付特別喜歡打聽別人隱私的同事要“有禮有節”,不想說的可以禮貌堅決地說不,對有傷名譽的傳言一定要表現堅決的反對態度,同時注意言語還要有風度。如果回答得巧妙,就不但不會傷害同事間的和氣,又保護了自己不想談論的事情。 保護隱私一來是為了讓自己不受傷害,二來是為了更好地工作。當然也沒必要草木皆兵,但凡工作之外的問題全部三緘其口,這樣便很容易讓人以為你這個人不近情理。有時候,拿自己的私人小節自嘲一把,或者和大家一起對別人開自己的無傷大雅的玩笑,呵呵一樂,會讓人覺得你有氣度、夠親切。來源: 世界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