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尋找企業文化的根

才智咖 人氣:2.14W

雖然企業文化源自日本,但眾所周知日本文化深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日本學習的是中國,日本的一些企業家甚至熟讀《論語》和《道德經》。因此,從中國到日本再到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我國的傳統文化經歷了一個大迴圈,已成為企業文化內涵中不可或缺的因子。

傳統文化尋找企業文化的根

西方國家推崇東方文化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和優秀的民族文化中,包含著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儒家尊仁德,法家嚴賞罰,兵家重謀略,道家講無為而無不為,都可以給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提供借鑑。因此,西方國家對東方文化一直非常器重。我國傳統文化,從廣義上說,指我國世代相傳,具有特點的物質、制度和思想文化的總和;從狹義上講,是包括風俗、習慣、心理、道德、宗教、哲學、文學、藝術等觀念形態的思想文化。儒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儒家文化不僅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美國學者彼得伯格教授認為:“儒家文化展現出了經濟的動力。中國移民在世界各地都很成功,尤其是在東南亞,便是個例證。”其實,日本、韓國、新加坡、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無不得益於蘊藏著許多哲學思想和道理的儒家文化。受儒家文化影響較深的是日本與韓國。在日本,企業家最喜歡讀的書是《論語加算盤》(又名《道德經濟合一》或《實踐論語》),該書被當作“致富經國之大本”。該書作者澀澤榮一生創辦了500多家企業,被尊為“日本工業之父”。他說:“我的經營中雖飽含著辛苦和慘淡,但是由於常遵孔子之教,據《論語》之旨,故使經營獲得了成功。”目前在日本,不少企業家依然把《論語》作為日本工商企業的“聖經”,把其中的思想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根本方針。松下電器公司迄今還在其商業幹部學校中,把儒家經典作為商業道德課的教材。韓國自古以來就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真正祭祀孔子的國家。每年春秋兩季,韓國都要在成均館的大成殿舉行孔子的祭祀典禮,政府派高階官員參加。韓國成均館大學安炳周教授認為,儒家思想對韓國的現代化和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他說:“儒家思想對防止現代化發展中產生的私慾、利己主義等不良傾向和社會思想的墮落,可以起到調節作用。因為在價值觀方面,儒家文化倡導為別人犧牲和忘我精神是受到普遍尊重和讚揚的良風美德,這些傳統思想正是西方所沒有的。”傳統文化的代表——儒家文化儒家文化與企業文化有著許多相通之處。其中,儒家文化重視人與自然的統一、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合作,主張義利共生的價值取向。如儒家文化在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中,提倡莊重自制,重視教育感化,追求技能,提倡社會責任感,勤奮工作,很少強調私利,這就形成了追求群體的和諧和有效率的發展,表現出比個人主義文化的更大的優勢。有關專家認為,儒家思想作為一種倫理規範進入企業,經過調整與現代經濟執行機制相協調,可以在培養企業的群體意識上發揮出重要的作用,使企業內部人人都能克盡職守,人人具有主人翁思想和意識,從而形成企業內部的和諧風氣和團隊精神。此外,儒家文化的中心理念和價值觀,投射到現代管理功能、管理目標和管理方法的架構上,能夠顯現出發揮人性、挖掘潛力的管理特色,從而彌補西方管理的弱點和不足,通過人的自內而外的潛能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同時達到管理目標。儒家文化在企業文化中的.應用不一而論,隨處可見。儒家用以修身養性的“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體系被企業拿來對員工進行培訓;管理層和管理學家很喜歡重新解讀《孫子兵法》、《三國》、《水滸》等古典名著,從中探求管理“祕訣”,以期在企業管理中尋求外儒內法、德治、人本、和諧之道。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副祕書長華銳認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兵家和道家思想在許多方面與現代企業管理理論所倡導的經營理念、戰略思想和管理原則是相符的。中華民族幾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以無形的力量,潛移默化的影響,深深地積澱在中國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之中。這種深刻的影響也滲透到現代的中國企業和員工之中,並在企業文化中反映出來。這是形成中國企業文化特色的主要原因,也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少有的文化優勢。儒家創始人孔丘在中國思想史上最大的貢獻,是他最早開始把當時人們的視野從“天”轉向了“人”。“人”與“人際關係”,提高人的地位,強調人的作用,這種思想起源於兩千多年前。《論語》裡就有“敬世而信”、“敏而好學”的話。從歷史上來看,凡是事業有成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學家,幾乎人人都敬業敏學,不如此,就難以成就事業。《易傳》裡講:“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這是對中華民族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動寫照。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凝聚、增強了企業的向心力,哺育了企業的自立精神以及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不斷前進的精神。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企業文化的基礎儒家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精髓部分不僅可以與市場經濟相容,而且能夠成為現代企業文化的深厚基礎,更能使我們的企業突顯出中國特色。

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先生曾在給北京光華德魯克研究會的開幕詞中說:“管理者不能依賴進口。即便是引進,也只是權宜之計,而且也不能大批引進。中國的管理者應該是中國自己培養的,他們深深植根於中國的文化,熟悉並瞭解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只有中國人才能建設中國。”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中庸與和諧。其中“和為貴”,“義以建利”,“民生在勤”等思想都與現代管理思想不謀而合,這些思想深深植根於普通中國人的頭腦中,如果能恰當地運用於企業文化的建設,將會大大增加企業的競爭優勢,成為企業快速增長的強大動力。有關專家認為,傳統文化理應對企業人和企業管理模式影響深刻。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相輔相成,且兩者作用的物件都是“人”。要探求傳統文化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必先探討傳統文化對企業人和企業管理模式的深刻影響。因而,企業在推進企業文化建設中,往往願意下功夫挖掘傳統文化中可資利用的部分,我們在很多企業的文化手冊中看到,經常會看到“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義利共生”等字眼。2004年興起的國學熱,吸引了一大批企業管理者的追逐;20xx年7月,臺灣知名培訓大師曾仕強教授走進央視《對話》欄目,細說中國式管理在企業界一度很受到追捧。由此可見,企業文化理論當中的主體部分是由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構成的。業內有關專家說,“企業文化已經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可以視為東西方文化的精粹整合。”

TAGS: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