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類畢業生易成“畢剩客” 擇業要理性

才智咖 人氣:1.75W

轉眼已到8月初,學子們紛紛走出校園,踏入社會。然而,有些學生因為各種原因,一畢業就面臨著失業窘境。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有三類畢業生容易成為在職場邊緣徘徊的“畢剩客”。

三類畢業生易成“畢剩客” 擇業要理性

太執著!

緊盯熱門行業主動“剩下”

不同於許多畢業生的“海投”,金融專業本科生何磊只將求職簡歷發往各大銀行。從去年至今的大半年時間裡,他參加過5家銀行的筆試,其中在1家堅持到了最後一輪面試。“非常不甘心”,何磊堅持認為自己失敗的原因是“運氣不好”。和何磊有著相同經歷的是碩士研究生鄭榆,她整整一年基本上都在家準備公務員考試,“幾乎都能過筆試,但每次都‘死’在面試上。”鄭榆對於考公務員的堅持來自家人的期許,父母認為“這是最好的出路”。

採訪中發現,不少畢業生在擇業時往往鎖定某個特定行業,尤其是像銀行、大型外企、公務員等熱門行業。但熱門行業歷來“僧多粥少”,最終導致他們“剩下”了。市人才服務中心人才就業科負責人指出,這類主動“剩下”的大學生應該理性地思考擇業和就業的問題。無論是否有經濟負擔,對於他們來說,“畢剩客”的經歷過長都會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不利於今後職業發展。

太無奈!

冷僻專業遭遇“就業難”

“我的求職標準已經一降再降了!”周彤是一名文字學碩士,學習上一路順風順水的她在求職之路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從世界500強到民營小企業,她始終沒有找到心儀的單位。企業拒絕她的理由都差不多,不是嫌她的學校競爭力不夠,就是認為專業不對口。

近年來我市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顯示,文史哲、地理、考古等較為冷僻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壓力相對較大。專家建議,這些學生在校時就要提前準備,結合社會需求輔修一些其他專業知識以增強以後的求職競爭力。在求職期間,文科類學生也不必拘泥於專業,不妨側重展示自己的溝通協調能力、表達能力等特長,爭取以個人綜合素質取勝。

太浮躁!

實習“坐不住”嚇跑僱主

採訪中發現,“畢剩客”中還有相當部分並非畢業後一直不工作,而是在“實習”與“賦閒”之間不停轉換。去年畢業的譚怡一年內走馬觀花換了3家實習單位,正式勞動合同卻至今未籤。“工作了兩三個月就覺得那個單位的工作和預期有很大偏差,就想再找一家試試。”

人才網招聘顧問李某坦言,像譚怡這樣“不安分”的畢業生是企業的“大忌”。他認為,實習是企業對大學生進行的必要考察,不少人在實習期間就表現出消極怠工情緒,不能沉下心來融入企業的工作環境,這讓單位‘吃不消’。他表示,有些畢業生認為企業看不上“零工作經驗”的應屆生,其實這是誤解,企業並非捨不得下“血本”培養,而是許多畢業生心態過於浮躁,動輒跳槽讓企業“要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