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三字經作文集錦九篇

才智咖 人氣:1.79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字經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三字經作文集錦九篇

三字經作文 篇1

《三字經》從南宋以來,到現在已經有了七百多年的歷史了!《三字經》的歷史悠久,從古到今,人們都喜歡讀《三字經》。《三字經》就像是一個蘊藏著許多道理和知識的大寶庫,取之不竭。

有一段《三字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就是這幾句“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

說的是東漢時江夏人黃香,在他九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年紀雖然小,但他卻深深懂得了要孝敬長輩的道理。在炎熱的夏天裡,他用扇子為父親扇涼帷帳,直到父親入睡。在孔融四歲時,就懂得把最大的梨子讓給兄長吃,把最小的留給自己。

黃香用身子幫父親暖被窩,是為了讓父親睡的時候不再那麼寒冷。他那麼孝敬父親,是我們所有人的好榜樣,黃香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從孔融能把最大的梨讓給兄長這件小事裡,就可以看出孔融是個敬老愛幼的人。

黃香給父親溫席、孔融給兄長讓梨,就足以給人們做為一個好榜樣了,雖然我們不一定給爸爸媽媽扇風,起碼也要像孔融一樣,把好的東西讓給晚輩或兄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比如:幫媽媽分擔一些家務活,或優異的學習成績報答爸爸媽媽。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區區這一小段《三字經》就能給人們那麼多的啟發,快去讀讀《三字經》這本書吧!.

三字經作文 篇2

過去,我是個學習不太用功的學生,成績一般,興趣平平。後來,在誦讀三字經過程中,我受到了啟迪,逐漸愛上了誦讀,喜歡上了學習。

記得上國小低年級時,我性格很內向,上課不愛發言,經常迷迷糊糊的,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所以,學習成績在班裡處於中下游,加上自己不愛和同學交流,也沒有幾個知心朋友,有什麼事都憋在心裡。漸漸地,我變得越來越沉默,一天到晚打不起精神,總覺得大家都不喜歡我,失去了自信心,也開始厭學了。爸爸媽媽看到我沒精打采的樣子,只是乾著急,也束手無策。

學校開展了誦讀國學經典活動,我們班同學都開始背誦三字經了。

有一天,我放學回家寫完作業,就開啟三字經背了起來,當背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一句的時候,看著下面的註釋,我的心突然被觸動了:再好的玉石如果不經過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也不會成為出眾的玉器;天資再聰慧的人不勤奮學習,也不會成為國家棟梁。

是啊,如果我年少時不用功學習,在學習上確立自己的奮鬥目標,並不斷鞭策自己克服困難努力學習,長大以後怎樣面對人生的考驗,拿什麼本領去建設祖國呢?到時只能“老大徒傷悲”了!想到這,我突然發現以往自己的學習態度太不端正了,我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一定要好好學習,制定學習計劃,樹立學習目標,努力提高成績,長大考一所好大學。

現在,我已將三字經熟背於心了,其中這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也被我寫在了紙上,端端正正地貼在書桌旁的牆上,我要讓它時刻提醒我:勤奮好學,一定要從現在開始。

三字經作文 篇3

《三字經》是一本好書,因為她教會我很多知識,告訴了我很多名人故事,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讓我意識到:浩瀚宇宙,奇幻莫測。星辰鬥轉,風雲突變,山川升降,江河氾濫,花木生息,鳥獸遷徙,無不紛繁多變。人,作為萬物之靈,只有不斷探索學習,追尋那因果關係,理清那內在緣由,才能遵循事物發展規律,有效地改造世界,才能讓世界更加和諧美好。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又叫我懂得: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君臣,這叫五倫。父慈,子孝,夫唱,婦隨,兄愛,弟恭,朋誼,友信,君敬,臣忠,稱為十義。若能做到,社會就安定,家庭也快樂了。我們中國人歷來重視禮儀規範,講究長幼有序,朋友同事交往,重情義講信用。像“桃園三結義”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交口稱頌。同學間,如不講信用,說話不算數,有誰樂意常來互往呢?

“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又使我知道:晉代孫敬和戰國蘇秦,他們沒有老師督促卻能自覺勤學苦練;晉朝車胤與孫康,他們雖然家境貧寒卻從不停止學習;漢代朱買臣及隋朝李密,他們身體儘管很勞累卻依舊發憤苦讀終成有用之材。這一個個歷史人物,怎不令我敬佩?如不好學上進,有何顏面見爹孃?我要學習,要無愧於自己!

諸如此類的“三字經”還有很多很多,當你開啟扉頁,我想你也會愛不釋手,被其中描述的人物故事所吸引入迷,被其中蘊含的豐富情感所感動流淚,被其中綻放的精神花園所留連忘返……不信,就試試!

三字經作文 篇4

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學校就開展讀背《三字經》課程。據說《三字經》已經流傳千年之久,這本書聚集了千年的文明和傳統的文化。

《三字經》裡有歷史典故、故事,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一精一華。例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說明小時候,不好好學習是不應該的,如果年輕時不刻苦學習的話,到老能有什麼大的作為呢?我深深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小的時候就要認真學習,長大才能有所作為。還有一句讓我銘記在心:“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老師告訴我們:一個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其次是見多識廣,學會計算,懂的道理。以前,我只知道向父母撒嬌,現在我知道要孝敬父母和尊敬老師及年長的人。

學習《三字經》後,不僅教會我們怎樣作人,還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各方面的知識,讓我們陶冶情一操一,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美德,激發我們學習興趣,使我們可以健康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

三字經作文 篇5

中華民族曾經是世界上最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成就的民族,這個民族所創造的文化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詩詞歌賦是一顆璀璨的明珠。讀過這本被稱作“千古一奇書”的古代文化經典,感觸很深。

《三字經》這一書蘊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說,深得世人所珍愛,其中我也是它的忠實支持者。

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朽。”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等等,使我明白了為人父母和嚴格要求子女的重要性,我明白了爸爸媽媽的用心良苦,也明白了爸爸那次對我不好的原因:

有一天,我放學回家,爸爸早已坐在那兒,黑著臉。我便已知大難臨頭,準備想溜走。爸爸叫住了我,問:“怎麼,心虛了嗎?“我的臉刷地一下紅了:“什,什麼?”“老師向我反映了情況,她說你考得不好,還冒充簽名,是不是有這一回事?”我結結巴巴地回答:“誰,誰叫,你整天黑著臉,弄得,我不敢向你說簽名的事。”那晚,我被狠狠地批了一頓,我很恨我的爸爸。

但現在我總算明白爸爸的苦心了,心中後悔萬分。

因此,我們在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的同時,一定要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瞭解自己國家的歷史,瞭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從小紮下中華文化的根。同學們,讓我們誦讀經典詩文,做個文雅的東華人!

三字經作文 篇6

先看電視文化普及講座,再讀其整理文字,這倒是一種新的閱讀體驗,應該會有新的體會。(20xx.10.29 晚8∶25)

錢文忠教授的《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讀<三字經>》的代序及《致謝》邏輯嚴密,思辨性極強,對《三字經》這一童蒙讀物的歷史延革及現實處境分析透徹,鞭辟入裡。其中,不乏考據的史實和個人精闢觀點,包含的資訊量很大。這篇代序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隨筆甚或關於《三字經》考據論文的摘要。如果說作為論文,可榷<三字經>歷史延革及現實處境考》之名。當然,這只是班門弄斧。嚴肅的講,這與錢教授普及傳統文化的初衷並不相符。言歸正傳,《致謝》中表達情感真摯,措辭謙遜,顯飽學之士風範,令人欽佩。閱讀正文,相信更加精彩,受益更多。(20xx.10.29晚9∶35)

性善論、性惡論爭論至今,因為各種事例相互矛盾,所以錢教授認為“人性的問題很複雜”,並舉例來說明。有一個收益,知道了“才高八斗”的成語來自於東晉謝靈運對曹植的稱讚。談到位東晉,有個問題始終不得解,就是自漢至宋的歷史模糊不清。為此,讀了些參考讀物,漢後三國,所謂魏、蜀、吳,吳即我們現在的居住地。三國後是魏晉南北朝,南北朝是後世史學家的劃分,當時並不以為然。所謂南北朝分南朝、北朝,南朝是魏、晉、宋、齊、樑、陳。齊樑故里在我們常州孟河,昭明太子對我們的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我們作為常州人的`驕傲。齊、樑國都在毗鄰我們的南京,六朝古都,此其謂也。再說北朝,是五胡十六國,其淵源沒有作過研究,“五胡亂華”,不知是否指這一時期,這要請教歷史老師了。其中,魏晉,魯迅先生在他的雜文《魏晉風度及藥及酒及其它》中有論述,看過後,覺得那是亂世,奢靡之風盛行。著寬衣,服藥石,因藥石毒致體熱而著寬衣,不是好的時代。想遠了,再回過來,隋就不說了,漢至宋還有個後唐,就是那個擅詩文的後主李煜,對詩詞的感覺確實太好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後來被北宋給滅了。宋後來衰落,南渡到南京,在我們南京稱王。南京作家葉兆言最近對此有論述。南宋小朝庭偏安臨安,就是現在浙江的一個縣級市,後來也垮了。至於宋,有好有壞,宋朝初年文化繁榮,經濟發達,但後來軍事力量薄弱,以經濟換和平,終至於敗落。在網路上,網民認為宋初年是中國最好的時代。我以為這是當代人們迴避現實的想法,不足齲宋後來給元滅了,後面的歷史,大家都是很清楚的。至此,這段歷史有點明白了,這是這階段讀《錢文忠解讀<三字經>》的收益,不可謂不豐。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者也”。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法來理解中國文化傳統,應該是比較恰當的。學習是應該講究方法-論的。中國傳統文化講究的是中庸之道,對性善論、性惡論的看法,錢教授的理解確實“是比較穩妥的”。其實,中國傳統文化是最反對走極端的,性善論、性惡論,也許是中國古代樸素哲學對人性的各自定義,在中國古代文化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步趨於融合。但近代以來的文化斷層讓極端主義抬頭,其結果已被近現代歷史所證實。“春秋爭弒不顧骨肉”,也許與樸素哲學的極端性有關,好在“孰如季子始終讓國”,這也是我們常州人的驕傲。中國傳統文化的自淨功能和包容性很強,所以延繼至今,這是很好的一個方面,也是我們現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必要性所在。據我所知,伊斯蘭文化具有一定的極端性,但也延繼至今,其原因需要研究。簡單想來,也許伊斯蘭文化同樣具有包容性,只是在現代,其極端性被誇大了,現代伊斯蘭文化在國際上的地位和處境可以看出這一點。這是題外話,我國現在在發展文化軟實力,需要避免這一點,要增強包容性,才能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不至於被國際社會誤解或曲解。倡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是教育的進步,但同時要借鑑歐美西方文化。比如孔孟時代的西方哲人的觀點,可以作些比較。如希臘的、羅馬的等等,這樣我們的下一代就會有歷史的、全面的、國際的眼光。

所謂“專”,還有層意思,就是“學會撿起”。學習中往往不能做到連續學習,那就“學會撿起”。也就是學習停止、鬆懈以後,再把學習續上,或者叫“繼續學習”。學會“繼續學習”,就能做到終身學習和持之以恆,這是一種意識,也是一種方法,應該是很有效也是很實用的。

唐伯虎學畫的故事很有意思,沈周的教育方法也頗有傳奇色彩,對於悟性很高的唐伯虎來說,很快就能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現實生活中,“頓悟”的孩子極少,也就是立即“開竅”,都是漸進式的,“開竅”有機緣巧合。當然,是在教育累積和自我學習積累的基礎上。

三字經作文 篇7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本《三字經》,我可開心了。

書中寫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就是: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而我理解是,人小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只是學習方法和教育方法不同,長大了就會有好,有壞。所以,我們平時交朋友,要交善良,愛學習的朋友,不能交行為不好,不愛學習的朋友,否則你學了他會走上歧途的。在我們周圍就有這樣的例子。有一個同學他原本學習很好,品質也不錯。可是他一不小心交了一個愛打遊戲的朋友,結果他每個星期都泡在網咖裡,沒錢用還到家裡偷拿,成績更是一落千丈。真是不應該啊!

書中還寫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是:一塊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樣的,如果不通過學習,就無法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我的理解是,即使你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但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不經歷磨練,長大了只會一事無成。我曾經讀過《傷仲永》的故事,仲永小時候是那麼聰明,被稱為神童。但後來稍大一點後就不再發奮努力,他的父親只是帶著他四處參加宴會,浪費了時間,荒廢了學業,最後成了一個平平常常的人。真是讓人心痛啊!

雖然,《三字經》到我手上才幾天,雖然,我只讀了其中的一兩句,但我已經喜歡上了這本書,相信它會讓我明白許多道理,我一定好好讀完它。

三字經作文 篇8

一、相遇

在幼兒園大班的一次才藝表演上,我精心準備了一首鋼琴曲,希望拿下第一名。誰知劉暢落落大方地走到臺上,字正腔園地背起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幾分鐘過去了,還沒背完。我的嘴巴變成了O型,臺下的家長也議論紛紛,直誇孩子聰明。最後才藝表演第一名卻是劉暢。我的好奇心一下子蹦了出來,心裡打上了打問號。比賽剛結束,我就跑去問劉暢你剛才背的是什麼?“是國學經典《三字經》啊!”她自豪地回答。我心裡暗暗說,我也要去買這本書,也要學會背!

二、相知

我和媽媽特意到書店找到這本書。《三字經》這幾個大字赫然映入我的眼簾,我急忙捧起書,翻到序言,默讀著:《三字經》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最佳讀物之一,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家喻戶曉,膾灸人口。內容包括中國傳統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被譽為千古第一書。我又接著翻,發現整篇都是三個字一句,“哦!原來如此。”怪不得叫《三字經》。一開始,雖然背起來容易,但是很多句子都不理解,我仔細讀了註解,請教了爸爸媽媽,發現慢慢地理解了。裡面的一些小故事有些以前就讀過,原來出處是三字經啊,我欣喜萬分。從此,我開始細細地讀,慢慢地背。

三、相約

到現在,我已會熟練地背《三字經》了。偶爾對家人講講裡面的故事,爺爺奶奶聽了,還對我豎起了大拇指。我覺得讀了《三字經》讓我懂得了很多知識,提高了我的閱讀能力,但是對我幫助最大的是生活中的為人處事。當哥哥和我搶零食時,我讓給了他,因為《三字經》告訴我“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當媽媽批評我,我想頂嘴時,我想到了“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宜先知”。當我做事想偷懶時,我想起了:“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這樣的例子還有有很多。《三字經》這本書內涵太深,現在我還不能全部理解,所以我想繼續與它相約,用我成長的感悟去慢慢品味它。

三字經作文 篇9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幾句話一年級小朋友都知道,這就是三字經的經典“臺詞”。

背誦三字經,人人都會,可誰又知道其含義呢?我閒來無事,隨手拿起了三字經全解。三字經主要是寫人的善、惡、學、孝、禮、儀,體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傳統美德。

從最經典的幾句開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格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其實我覺得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的,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從這幾句一直到“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直是告訴我們應好好學習,親近老師和同學並且要不恥下問。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是做人的基礎。

今天讀了三字經我學到了很多,在我們的生活中,顯現出我們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公交車上,一個孕婦上了車,兩位老大爺因為爭著讓座吵了起來,其他人像看熱鬧一樣,有的還起鬨。結果出來了,但孕婦到站了,她為了知道結果還多坐了一站,但她還是很謝謝兩位老人。司機轉頭說:“我看在座的大都是年輕人,兩位大爺雖然為誰讓座而爭吵,但至少他們有這個想法,為什麼除了兩位老大爺,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讓座呢?”車上的人聽了都默不作聲,慢慢地低下了頭,車內一片寂靜。

這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說明了我們不懂禮讓,雖然每個人都知道為老孕幼殘讓座,可誰有動於衷呢?

我們應從尊敬兄長和長輩開始,培養自己的愛心。要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不應該計較自己的個人得失,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和喜愛,也會感受到他人的溫暖。

21世紀,獨生子女有很多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而《三字經》教導人們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書中說“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如果我們的教育從國小開始,經常給孩子講“漢代的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為父母搖扇子,冬天以身體為父母溫暖床蓆。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謙讓尊長,吃梨時挑小的,大的讓兄長吃。”那這個社會還會出現那麼多不和諧的現象嗎?

趕快拿起《三字經》,相信你的收穫比我更多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