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人之初教學設計

才智咖 人氣:2.45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字經》人之初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字經》人之初教學設計

《三字經》人之初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三字經》相關背景,激發學習興趣。

2.淺顯講解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及思想家。

3.通過課程內容學習,理解習慣及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貴在專一和堅持。

教學重點:

激發學習興趣,解答為什麼要學習國學,國學學什麼,學了對生活會有什麼影響。

教學難點: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對人性的理解。啟發大家思考如何評判哲學思想,如果辯證的看待問題。

教具準備

三字經有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三字經》是古代小朋友上學的第一本書,是一本啟蒙讀物。他一共有1000多個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內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經作為小朋友上學學的第一門課程,學了它,我們就能知道怎麼做個好孩子,天上都有什麼東西,為什麼我們會有輩分,中國最長的河是那條河?在我們沒出生以前中國發生了什麼事?我們從今天開始也要學習它,通過它我們將會了解很多的東西。

這本《三字經》會回答我們。接下來,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它是怎麼回答我們的。

二、誦讀新句子:

請一個學生上臺領讀,大家一起誦讀。

三、講解句子,闡釋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這裡就是“剛出生的時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在剛出生的時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討論:大家同意這個說法嗎?根據同學的回答,進一步啟發思考]

教師小結:引出,同樣的父母,一樣的家庭環境,即使是親兄弟,在天性上也有著極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決定,無法改變,人人一樣,那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呢?我們的祖先難當沒有發現這個現象嗎?接下我們,我們看看三字經是如何解釋這個現象的。

2、性相近,習相遠。“近”接近,類似;“習”習染,長期在某種環境下養成的習慣;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來差別不大,但是因為後天受到環境的影響,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就變得越來越大了。

3、教之道,貴以專。“教”教育,學習;“貴”重要的,好的方面;“專”專一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專心為主,這樣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講解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1)提問,我們人生的第一個老師一般是誰?父親應該對教育孩子負什麼責任?在孩子的成長之中,父親起了一個什麼樣的作用呢?講了岳飛教育兒子的故事教育當然是父母的職責,但是人終究要走進社會,要離開父母,進入學校去接受更完備的教育。不嚴格地進行教育,是老師的過錯。

四、複習

誦讀新學的句子,齊誦已學的所有句子。

五、總結

每個人出生時都是一樣的.,不管是善還是惡,我們都有完全一樣的開始。後天的生活環境,每個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專心程度,使我們漸漸差別越來越大。有人經過努力成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編成了大家都不喜歡的人。我們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就應該從現在開始,專心學習,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聽父母的話。

《三字經》人之初教學設計2

教學主題:識字

課時:第一課時

授課物件:一年級學生

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生字。

2.學情分析

雖然經過一個學期多的學習,課堂常規、課堂紀律已經形成,但是由於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要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及學習是困難的,因此仍有必要將學習過程融入一定的激勵、激趣活動中以喚起注意,維持學習興趣。

3.教材分析

1.課文選自《三字經》中的四句話,分為兩個小節,分別闡述教育和學習的重要性,以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2.雖然本課是一年級下學期的課文,但是“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這一個課標要求沒有變,而且一年級的課文是識字的文字,因此,要注意教學時間、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識字與寫字”這個教學重點。

3.一年級下學期,會寫字的學習已經進入以寫合體字為主的學習階段,記認字形,尤其是記認字形的細部是保證會寫字掌握的關鍵,因此,一下在寫字指導環節,要設計字形學習的步驟,通過學生記字方法的運用,引導進行形近字比較,音形義結合,認記會寫的字。

4.教科書採用知識能力點和主題內容雙線索結構單元,因此,教學該課文要注意主題內容線索,樹立單元整體觀念,有利於學生對課文主題內容的感悟。

教學目標

1.藉助漢語拼音,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圖文結合和結合生活實際,瞭解句子意思,瞭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字經》是我國蒙學讀物之一,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3.能正確認讀“之”等13個生字新詞,正確讀記“初始”等8個詞語。

4.能正確讀寫“之”等7個生字,注意部件和筆畫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書寫要求和正確的執筆姿勢和寫字姿勢做。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朗讀課文。

2.能正確認讀“之”等13個生字新詞,正確讀記“初始”等8個詞語,正確讀寫“之”等7個生字。

教學難點

圖文結合和結合生活實際,瞭解句子意思,瞭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字經》是我國蒙學讀物之一,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評價任務

1.藉助漢語拼音、課文插圖和生活經驗,認識“之”、“初”等13個生字;會寫“之”、“相”等7個生字。

2.通過整體讀,個人讀,師範讀,小組讀,把文章讀通讀順,理解意思。

3.通過“反覆誦讀、以讀帶講”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三字經》人之初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自由拼讀並有感情地朗讀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體會《三字經》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2、通過學習,明白深刻的道理。

教學準備:《三字經》朗讀。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三字經》是古代小朋友上學的第一本書,是一本啟蒙讀物。他一共有1000多個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內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傳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叫王應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個著名學者,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為人非常耿直,看不慣官場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後來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過著隱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裡過的非常快樂。

後來他的小孫子們逐漸長大了,他必須要讓他們學習知識,所以他為了教育他的子孫就編寫了一本歌謠,都是三個字一句,很押韻,容易朗讀,內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學、歷史等等。漸漸的,這本書被很多人知道,因為它都是三個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經》了。從那以後,大家把三字經作為小朋友上學學的第一門課程,學了它,我們就能知道怎麼做個好孩子,天上都有什麼東西,為什麼我們會有輩分,中國最長的河是那條河?在我們沒出生以前中國發生了什麼事?我們從今天開始也要學習它,通過它我們將會了解很多的東西。

二、誦讀感悟

1、朗讀原文,讀通讀順。

(1)師範讀,要求學生認真聽,注意不認識字的發音,尤其是平翹舌的讀音。(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2)學生自由讀,要求: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要求:及時正音,把原文讀通順讀流利。

(4)指讀,隨時正音。

(5)小組比賽讀,看哪組讀得又準確又流利。

(6)開火車讀,看哪列火車讀得又快又準。

2、誦讀原文,讀出節奏韻律。

(1)讀古文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出節奏和韻律。你們想聽一聽嗎?(放《三字經》的朗讀。)

(2)試著自己讀一讀。

(3)指名讀,生評,師評。(評價中引導學生進一步讀出節奏韻律。)

(4)拍手打節奏,齊聲背誦。

3、質疑釋義。

(1)那這章《三字經》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你知道哪一句的含義,給老師和同學們講一講,指名講含義。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義,提出來討論。

(2)在彙報、質疑中,體會原文的含義。(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老師講故事:周處除三害

1、從前,有個人叫周處,他個子高,力氣大,常常欺負別人。人們背地裡都把他和白額虎、大蛟合稱為“三害”。後來,周處帶著弓箭來到南山把白額虎殺了,然後又去殺大蛟。大蛟受傷逃跑了,周處就一直追。人們看到周處沒有回來,以為他死了,都高興得歡天喜地。周處回來後知道了這一切心裡很不是滋味。他下定決心要重新做個好人。後來,他離開了家鄉,拜師學藝,終於成為了一個正直的好官。

2、老師提問:

大家為什麼不喜歡周處?為什麼把周處和大蛟、白額虎稱為“三害”?

周處是一出生就是個愛欺負人的壞孩子嗎?

周處後來怎樣啦?

平時你是不是也欺負別的小朋友?

如果別的小朋友欺負你,你心裡會怎樣?

老師小結:

人出生時都是很善良的,所以我們要一直做個善良的小孩,不要學壞。我們身邊有的人小時候都是好孩子,可是長大以後卻做了這樣或者那樣的錯事。這與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接觸的人和經歷的事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必須得注意,壞事不要做,也不要和壞孩子做朋友。即使做錯了事,及時改正了還是好孩子。

四、課外延伸

1、正確、流利地朗讀原文,背誦給家長聽。

2、小組合作試著表演《周處除三害》

五、小結

同學們,老師希望你們不僅把《三字經》背好,在生活中還要按《三字經》中說的那樣做,明白教育和學習對我們成長的重要性,做一個文明有禮、孝敬父母、尊敬兄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