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前後養生保健小常識

才智咖 人氣:1.4W

立春是24節氣中的第1個節氣,也是春季6個節氣中的第1個。在每年的公曆2月4日前後。太陽黃經315°,鬥指艮位(東北方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正月節,立,建始也。”

立春前後養生保健小常識

立春,意味著從這一天起,春季開始了。“春,蠢也,動而生也。”意味著閉藏的冬天結束了,從此開始陽動而充滿生機的春天。

農諺說:“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是提醒人們寒冬快結束了,應該早起幹活了。立春的氣候特點是南方乍暖還寒,北方往往是“倒春寒”,氣候變化較大,要多加註意養生。

立春是冬春之交的標誌,此時稱為“開天門”,就是說氣候由陰出陽(立春到春分之間),天漸溫,寒漸退,晝漸長,夜漸短,氣候逐漸由寒轉溫,大地由閉藏逐漸開始生髮,人體也逐漸由冬藏轉入春生。

人體氣血逐漸外向,表現為呼吸、心跳逐漸加快,新陳代謝逐漸加速,以供給五臟生機開始勃發的需要。

冬春之交,由於天氣乍暖還寒,氣血執行忽急忽緩,時而偏內,時而偏外,五臟適應得有個過程。這時期,體質差、適應能力弱的人就易得病,所以冬春之交是一年之中比較容易得病的階段,尤其要注意養生。

立春是冬春之交的季節,氣候乍暖還寒,寒溫變化反覆無常,大風常至,風氣通於肝,外風引動內風,促使肝氣亢盛,所以血壓經常呈現大波動,應避免過分緊張、焦慮、抑鬱。

還要注意吃降壓藥,要避風寒,大風天不宜外出,還要調養精神,少生氣,忌暴怒,不要過度疲勞。少吃易“動風”的食物,如鴨子、黃鱔、狗肉等; 多吃平肝之品,如薺菜、青菜、蘿蔔之類。有血管硬化的人,此時血管脆性增加,管壁彈性減弱,不易適應氣候的.寒溫反覆,加之大風乾擾,所以易患心腦血管疾病。

此時,要注意天氣驟然轉涼,引起血管突然收縮,血壓升高,而發生心腦意外,所以要注意避風寒,所謂“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入春後,要由室內逐漸走出戶外,鍛鍊身體,增強體質,以適應冬春之際多變的氣候。

因風大,外寒入體侵襲腸胃(中醫叫感木刻脾土),腸胃不好的人,就會拉肚子,所以腹部一定要保暖。多食姜,可喝薑湯,也可以在菜湯中放一兩塊姜,也可服中藥通瀉藥方。《黃帝內經》說:“風為百病之長”、“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由此可知,春天風引起的病較多,所以春天養生首先要避風。

冬春之際,天氣忽冷忽熱,感冒病毒、細菌容易猖獗,所以抵抗力弱的人易患感冒,甚至流感。冬春之交,天氣說變就變,所以衣服要穿暖,不要脫得過早,所謂“春捂秋凍”。鍛鍊身體,少熬夜,營養要充足,以增強抵抗力。

另外,由於引起流行性腦膜炎的細菌較適合在冬春之際繁殖,所以冬春之交易造成流行疾病。如發現高熱、頭痛、噴射性嘔吐、面板出現紫紅瘀點,應立即到醫院檢查。

在流腦流行地區,2歲以下小兒要及時接種流腦疫苗。治療流腦的特效藥是磺胺片,密切接觸者可口服磺胺嘧啶預防。